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核心素养成为了学科教育的最新热点。就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言,其涵盖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本文意在通过对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下,教师应明确将初中历史课程立足于核心素养教育,转换历史课堂观念,加快优化历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态度。历史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和深化,对学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了解全面的历史详情,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具有深刻影响。
一、培养兴趣,了解核心素养
以往课堂的灌输式授课、填鸭式教学使课堂枯燥无趣,缺少应有的感染力,打消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磨灭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想法,使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历史知识。死板固化的教学同时也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放和想象力的发散,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害无利[1]。因此改变传统授课方法,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新式历史教学课堂,势在必行。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历史教学观念,将教学重心从传授历史知识转换为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将课堂设置的生动活跃,实现课堂质量的提高。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在电视和网络上有很多抗日题材的剧集影片,教师可选择《亮剑》、《傻儿师长》等较为贴近史实且以真实历史人物为主要角色的经典剧作,节选合理片段作为教学背景导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历史课堂的吸引力,带动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去了解更多抗日战争历史。同时,教师也要带领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以理论为指导,理性看待并客观评价史实,从而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历史学习中培养核心素养。
二、夯实基础,构建历史框架
教师为了实现教学成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授课水平,带领学生细读历史课本,明确历史素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寻找书本中体现核心素养的片段,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历史观念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改变以往固有的思维定式,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探究和学习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2]。教师也应寻求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授历史基础内容和知识中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完成中国近代史教学工作后,可带领学生梳理所学的不同历史阶段下的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历史纪年或历史时序和同学们共同绘制历史大事年表,从近代史的开端即鸦片戰争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再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等,依次往后进行多方面的总结,让学生能够清晰直观的学习和明确时空观念,便于学生构建历史时空框架体系,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
三、自主探究,了解史料实情
人才竞争的核心主要是综合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传统落后的历史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聆听为主,这样俗套的课堂存在着很大的弊端[3]。教师应始终秉持着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史实叙述的事件时间、人物代表、形成原因、最终结果和历史意义为课堂主要内容,并在学生了解史料实情后,从历史素养角度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并自行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会学生从史料的解读、辨析和运用中呈现史料的真实合理性,并通过促进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和辩证思维相结合,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和掌握,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切实深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多元评价,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教师不应局限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分析历史的原因结果,更要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对核心素养的教育,启发学生提升历史思维水平,让学生对历史内容理解的更深更广,并提升学生的史实分析和探究能力,最终实现对历史事物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4]。以秦始皇为例,对这位君王的评价分析应基于全面广泛地史实学习。秦灭六国,开拓疆域,结束了连年战争民不聊生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权,带来了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稳定,可谓是顺应历史潮流,实现人民共同愿望,这是秦始皇最重要的“功”。同时秦始皇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和地方的郡县制,对历代王朝行政制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实现了文化广泛交流和发展,适应了国家统一需求。但是人性都是立体的而不是片面的,秦始皇当政时实行繁重的赋税徭役,迫害了社会生产关系和农业发展,残酷的兵役和法律更是给平民灾难性的打击,尤其是焚书坑儒残害思想文化,最终使秦走向了灭亡,这可以说是秦始皇的“过”。所以在对秦始皇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历史角度,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理解和探寻,不可片面而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分析秦始皇的“功”“过”。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学习和探究,教师应指导和启发学生在多元化分析评价中树立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五、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提升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教学中,以培育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创新优化授课方法,对学生历史思维模式的开发、史实理解水平的提升、思辩实证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相信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念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出具有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春苗,天津市扶轮中学天津,田春苗,etal.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三着力点——以"评价秦始皇"一课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1):42-46.
[2]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历史解释的内涵诠释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5):9-18.
[3]周爱芳.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7(4):88-88.
[4]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2):110-111.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下,教师应明确将初中历史课程立足于核心素养教育,转换历史课堂观念,加快优化历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态度。历史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和深化,对学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了解全面的历史详情,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具有深刻影响。
一、培养兴趣,了解核心素养
以往课堂的灌输式授课、填鸭式教学使课堂枯燥无趣,缺少应有的感染力,打消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磨灭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想法,使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历史知识。死板固化的教学同时也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放和想象力的发散,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害无利[1]。因此改变传统授课方法,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新式历史教学课堂,势在必行。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历史教学观念,将教学重心从传授历史知识转换为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将课堂设置的生动活跃,实现课堂质量的提高。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在电视和网络上有很多抗日题材的剧集影片,教师可选择《亮剑》、《傻儿师长》等较为贴近史实且以真实历史人物为主要角色的经典剧作,节选合理片段作为教学背景导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历史课堂的吸引力,带动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去了解更多抗日战争历史。同时,教师也要带领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以理论为指导,理性看待并客观评价史实,从而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历史学习中培养核心素养。
二、夯实基础,构建历史框架
教师为了实现教学成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授课水平,带领学生细读历史课本,明确历史素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寻找书本中体现核心素养的片段,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历史观念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改变以往固有的思维定式,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探究和学习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2]。教师也应寻求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授历史基础内容和知识中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完成中国近代史教学工作后,可带领学生梳理所学的不同历史阶段下的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历史纪年或历史时序和同学们共同绘制历史大事年表,从近代史的开端即鸦片戰争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再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等,依次往后进行多方面的总结,让学生能够清晰直观的学习和明确时空观念,便于学生构建历史时空框架体系,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
三、自主探究,了解史料实情
人才竞争的核心主要是综合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传统落后的历史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聆听为主,这样俗套的课堂存在着很大的弊端[3]。教师应始终秉持着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史实叙述的事件时间、人物代表、形成原因、最终结果和历史意义为课堂主要内容,并在学生了解史料实情后,从历史素养角度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并自行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会学生从史料的解读、辨析和运用中呈现史料的真实合理性,并通过促进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和辩证思维相结合,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和掌握,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切实深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多元评价,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教师不应局限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分析历史的原因结果,更要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对核心素养的教育,启发学生提升历史思维水平,让学生对历史内容理解的更深更广,并提升学生的史实分析和探究能力,最终实现对历史事物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4]。以秦始皇为例,对这位君王的评价分析应基于全面广泛地史实学习。秦灭六国,开拓疆域,结束了连年战争民不聊生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权,带来了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稳定,可谓是顺应历史潮流,实现人民共同愿望,这是秦始皇最重要的“功”。同时秦始皇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和地方的郡县制,对历代王朝行政制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实现了文化广泛交流和发展,适应了国家统一需求。但是人性都是立体的而不是片面的,秦始皇当政时实行繁重的赋税徭役,迫害了社会生产关系和农业发展,残酷的兵役和法律更是给平民灾难性的打击,尤其是焚书坑儒残害思想文化,最终使秦走向了灭亡,这可以说是秦始皇的“过”。所以在对秦始皇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历史角度,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理解和探寻,不可片面而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分析秦始皇的“功”“过”。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学习和探究,教师应指导和启发学生在多元化分析评价中树立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五、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提升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教学中,以培育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创新优化授课方法,对学生历史思维模式的开发、史实理解水平的提升、思辩实证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相信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念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出具有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春苗,天津市扶轮中学天津,田春苗,etal.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三着力点——以"评价秦始皇"一课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1):42-46.
[2]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历史解释的内涵诠释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5):9-18.
[3]周爱芳.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7(4):88-88.
[4]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