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必须以教材中的文章为范例,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指导学生在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社会文化属性、精神价值属性和人格属性。
  
  一、指导学生在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理解和把握文章中的社会文化属性
  
  从社会文化背景看,文章作者的写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总是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自觉地参与社会文化的创造。不仅是发现、体验和传达客观事物及其关系中所包含的某种本质含义的活动,也是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认同和选择的活动,能体现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和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例如鲁迅的《故乡》,如果把故乡的生活现象作为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看,也许不那么发人深省,其原因在于它还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但是当作者用一种宽泛的历史文化眼光审视这些现象,并组成一幅整体的人生的图景展示出来,文章就具有一种深层含蕴,展示了中国人民为改革某种生命与生存状态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和漫长过程。其中所表现的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的新旧交替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变化,也同样进入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层次,这些都会在学生心灵上造成影响。
  文章既然表现出作者自觉参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创造和承担特殊的文化角色功能这种属性,那么,它不但能提供学生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和价值,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种综合性的、自觉性的文化意识建构。综合性是指这种建构比较完整、涉及学生个性的各个方面,即学生的基本精神面貌;自觉性是指这种建构总是在一种潜移默化中给学生造成多种心理因素的定型,成为学生精神发展的助燃剂。语文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在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理解和把握文章中的社会文化属性,以增进和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指导学生在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理解和把握文章中的精神价值属性
  
  从社会意识形态层次看,文章作者的写作作为一种精神价值活动,其精神价值属性主要体现在具有内在联系的三个维度中,即自我价值、情感价值、文章价值。这三者完整地展示了作者的主体精神,并且以此组成包含着人格力量和情感魅力的新的人生境界,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建构,促进学生在现实中的全面发展。自我价值是作者内在需求所构成的潜在价值,即价值自我。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经由对客观事物的自身属性及其价值的判断形成价值自我。价值自我是作者对现实自我的超越,这种超越源于作者需要的更新和增长。优秀作者自我价值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超物质性和超功利性。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既使作者把自身的不断需要转化为情感和智慧,导致情感和智慧的指向性和选择性,构成价值实现的内在标准,也使作者把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感融入到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中所包含的某种本质含义的体验中,以选择良好的写作角度,产生良好的写作效应。
  作者写作的精神价值属性体现的第二个维度是情感价值,它是作者的情感因素在写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的目的效应。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表现意味着作为信息源的客观事物震撼和激活了自己的心灵,意味着物我的融合同一。由于文章的写作虽然通过作者个体来实现,却包含人类生活的目的,因而它既是个体的,又是超个体的,是社会和时代情绪的体现。
  通过对作者写作的精神价值属性的三个维度的分析,可以明确其功能就在于通过对学生个性的影响和渗透,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和感化,对学生理智的启迪和深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价值定向,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自觉地塑造自己,不断促进精神的提升。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指导学生在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理解和把握文章中的精神价值属性,以更新学生的价值观念。
  
  三、指导学生在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理解和把握文章中的人格属性
  
  从审美心理情趣看,文章作者的写作是一种自由状态下全面展现自身的心理机制和创造机制的活动,它反映了自身的价值追求以及人生的体验,在本质上区别于现实人格。现实人格是被客观存在所规定的个性发展形式,因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限制,这种人格的发展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不自由状态。然而,人类总要追求自身的发展,这需要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克服异化现象,一方面又以自身特有的精神创造力在现实条件下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这表现出写作是作者的人格创造。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的现实人格为理想所改造和扬弃,从而升华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格。
  总之,教材中的文章蕴涵着作者写作的三种属性,但是这些属性所具有的功能实际上是建构文化人格的不同方面。文化人格以鲜明的个性为前提,个体文化人格的建构和完善能够作用于民族文化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为建设现代文明秩序注入新鲜的活力。语文教学要“目中有人”,以“人的发展”为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社会文化属性、精神价值属性和人格属性,建构自身的文化人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书面表达是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及书写能力的综合考查,高考书面表达鼓励学生尝试应用较多的语法结构和高级词汇,语言表达强调多样化和复杂化。  【关键词】高考英语 书面表达 优先原则 高分突破     英语书面表达是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及书写能力的综合考查,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和要求写出内容丰富、语言正确、表达流畅的一篇书面材
期刊
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学习后的高一个层次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高一新生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较大分化。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须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影响因素    造成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教材的原因。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学校大都由于地域分散造成信息分散、隔绝、不畅,边远地区的学校、教学点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多年来未参加过乡镇层面的教学教研的现场观摩、交流。这严重影响了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随着优质师资向城市流失过大,城乡差距进一步增大,使教研骨干本来就少、教研机制欠活的农村学校教研变得更加缺乏生命力。而农村学校在各地所占比例最大,它们教研的不力,必然导致全局教研工作受到影响,全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如何强化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队伍建设,精心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教育的创新型教师队伍,着力构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群体。  【关键词】打造 教师队伍    我们海伦一中已走过了八十年的历程,这八十多年,我们是在不断探索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形式、更新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环境中成长壮大的。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逐步确立了“为学生发展引路,为学生成才奠基”的办
期刊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主张文道统一,要求学习者读书作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通过后天的“习染”,修身养性,可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读书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思想品德的修养。在当代,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德育工作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保证的作用。一些地方或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对学
期刊
雅斯贝尔斯基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中的一些不良现象猛烈地冲击着校园这方静土。再加上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经济条件的优越,更使他们有恃无恐,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因此,面对这一现象,《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让学生“学会做人”。  作为小学生,生活的主阵地是课
期刊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也就是说,学校的教师应该以“教学生学”为第一要务与职业责任,而不只是拿着一本书,仅教学生“听、说、读、写(知识灌输)”,把学生当作“书架子”、“字纸篓”,不管其它(道德与非智力等)。许多热心的教师想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认为传授得越多,学生的知识面就越宽广。然而世界上的新知识是无穷的,教师怎能把天地间的所有奥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家长们更加重了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日益强烈。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广泛存在着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的现象,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孩子的心里话、不良情绪都无法更好的倾诉和释放,加上农村环境相对较差、范围较小、生活方式单调、教育资源设备相对落后,很多农村中学的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一问题又将长期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期刊
【摘要】如何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是一个经常讨论的话题。经验告诉我们: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真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才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动力。本文对如何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 兴趣 习惯 能力    数学是一门让人终生受益的学科。可以说,离开了数学,人们的生活将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成了
期刊
“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语言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培养用英语这一重要载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素质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摘自《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这四项技能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共同发展的。  如果教学中这几种技能脱节,就会导致“聋哑英语”和“文盲英语”。所谓“聋哑英语”,就是学生笔头回答问题轻轻松松,而在口头回答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