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的中学生生活在变革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多变的时代特点,赋予他们极易接受新事物的品格和独立思考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兴趣广泛,善于交际,求真务实,这些优点都是过去中学生所不具备的,用传统的标准评价现在的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这就需要建立新的评价机制,用时代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全面发展。因此,评价学生的标准应该包括考试评价、心理品质评价、动手能力评价在内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在此背景下,我对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历史教学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生入学之时,既是综合素质评价之始,要把评价活动贯穿学生日常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活动中受到激励、得到发展。
1、首先课堂上进行即时性评价。人应该是在不断的激励和鞭策下不断获得内驱力而不断发展的。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应该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彩,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评判,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的众多表现都是他们发展的足迹,这些足迹就是我们评价的依据,所以搞好过程评价还需要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发展的足迹。可包括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参加课堂活动情况、课外查阅资料完成历史学习任务情况以及检测情况,对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建立学生学习成果档案。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小制作、小设计、小论文、小剧本和小报刊进行收集,定期进行成果展示,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以激发其兴趣。
二、以考促教向以评促教转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的初中教育中,仍然大量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绕升学考试转的现象。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考多少学多少,考后全忘掉的顽疾。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我把卷面考试与过程相结合。具体操作如下:(1)历史知识考察。(2)讲历史故事、表演历史小品、历史情景剧、辩论赛。(3)能力运用:仿制文物,编历史小报,历史演讲。学生各项考察得分填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最后将各项平均分计入期末总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更好地促进其素质的提高,达到了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考试内容多样化,让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以往的考试多数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题目,考试时背得很熟,但过后却忘得一干二净,到头来留下的东西少得可怜,使历史学科也失去了它功能和价值的本来面目。因此,我们在考试内容上进行了一番改革。考试中特设“巧手填图”、材料分析和图表制作题。更多加进人文素养的考查成分,如设计三国鼎立形成图表,确实各有特色、各有创意。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各抒己见”、“以史为鉴”等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题目,但题目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内容。比如:“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法、道三家的思想主张有什么不同?根据你对三种思想的看法?”为了鼓励学生课外探究,知识拓展,设计了“史海拾贝”题,比如:“你知道多少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从他身上你可以得到哪些启迪?”、“给大家尽可能多地列举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哪一个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
四、卷面设计人性化,给予学生发展的动力
1、卷首设计放松性、激励性导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长期以来学生形成一种惧怕考试的心理,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让试卷变得亲切起来,我们尝试设计卷首导语。比如期中考试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欢迎你们步入历史殿堂!历史,它能给你乐趣,也能使你聪慧,更能告诉你许多做人的真谛,还能给你直抒胸怀的机会。同学们,在两个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展现各自的靓丽风采吧!”;这样的导语不仅放松学生心情,而且鼓励学生前进,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动机。 2、题目中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让学生学会知识更学会生活和做人。以往的考试题目中重视了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考查,但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衡量,新课程理念下,必须重视这一点。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了一点探索。“ “史海拾贝”题型中有一个这样的题目:“给大家尽可能多地列举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哪一个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等等。这些题目中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事物的看法和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
3、评分标准注意鼓励学生。孩子们最需要的是鼓励,是赏识。笔者定的评分标准有许多这样的要求:“若1、2小题写出五个以上,可奖励2分。”;“只要说出其中一种意思就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的、有意义的说法也可酌情得分。”;“写出课本以外的条目可奖励1分。”;“同学们制作图表要大胆创新,有创意者奖励2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考试会失去它的科学性、准确性,但笔者认为分数并不是那么重要,而孩子们萌发的那一丝丝创新意识才最可贵。如果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那区区分数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尝试探索,我的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上课思维十分活跃,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他们这种发自内心的回答,就是对“新课程实施者”的最高奖赏。
总之,教学评价标准由“分数”向“素质”、由“量化”为主,向“质性”为主的转变,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使用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和有效。在实践中,要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生入学之时,既是综合素质评价之始,要把评价活动贯穿学生日常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活动中受到激励、得到发展。
1、首先课堂上进行即时性评价。人应该是在不断的激励和鞭策下不断获得内驱力而不断发展的。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应该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彩,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评判,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的众多表现都是他们发展的足迹,这些足迹就是我们评价的依据,所以搞好过程评价还需要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发展的足迹。可包括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参加课堂活动情况、课外查阅资料完成历史学习任务情况以及检测情况,对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建立学生学习成果档案。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小制作、小设计、小论文、小剧本和小报刊进行收集,定期进行成果展示,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以激发其兴趣。
二、以考促教向以评促教转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的初中教育中,仍然大量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绕升学考试转的现象。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考多少学多少,考后全忘掉的顽疾。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我把卷面考试与过程相结合。具体操作如下:(1)历史知识考察。(2)讲历史故事、表演历史小品、历史情景剧、辩论赛。(3)能力运用:仿制文物,编历史小报,历史演讲。学生各项考察得分填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最后将各项平均分计入期末总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更好地促进其素质的提高,达到了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考试内容多样化,让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以往的考试多数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题目,考试时背得很熟,但过后却忘得一干二净,到头来留下的东西少得可怜,使历史学科也失去了它功能和价值的本来面目。因此,我们在考试内容上进行了一番改革。考试中特设“巧手填图”、材料分析和图表制作题。更多加进人文素养的考查成分,如设计三国鼎立形成图表,确实各有特色、各有创意。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各抒己见”、“以史为鉴”等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题目,但题目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内容。比如:“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法、道三家的思想主张有什么不同?根据你对三种思想的看法?”为了鼓励学生课外探究,知识拓展,设计了“史海拾贝”题,比如:“你知道多少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从他身上你可以得到哪些启迪?”、“给大家尽可能多地列举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哪一个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
四、卷面设计人性化,给予学生发展的动力
1、卷首设计放松性、激励性导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长期以来学生形成一种惧怕考试的心理,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让试卷变得亲切起来,我们尝试设计卷首导语。比如期中考试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欢迎你们步入历史殿堂!历史,它能给你乐趣,也能使你聪慧,更能告诉你许多做人的真谛,还能给你直抒胸怀的机会。同学们,在两个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展现各自的靓丽风采吧!”;这样的导语不仅放松学生心情,而且鼓励学生前进,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动机。 2、题目中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让学生学会知识更学会生活和做人。以往的考试题目中重视了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考查,但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衡量,新课程理念下,必须重视这一点。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了一点探索。“ “史海拾贝”题型中有一个这样的题目:“给大家尽可能多地列举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哪一个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等等。这些题目中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事物的看法和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
3、评分标准注意鼓励学生。孩子们最需要的是鼓励,是赏识。笔者定的评分标准有许多这样的要求:“若1、2小题写出五个以上,可奖励2分。”;“只要说出其中一种意思就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的、有意义的说法也可酌情得分。”;“写出课本以外的条目可奖励1分。”;“同学们制作图表要大胆创新,有创意者奖励2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考试会失去它的科学性、准确性,但笔者认为分数并不是那么重要,而孩子们萌发的那一丝丝创新意识才最可贵。如果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那区区分数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尝试探索,我的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上课思维十分活跃,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他们这种发自内心的回答,就是对“新课程实施者”的最高奖赏。
总之,教学评价标准由“分数”向“素质”、由“量化”为主,向“质性”为主的转变,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使用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和有效。在实践中,要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