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有报载,“河南政界的实权派人物”, 原郑州市委书记王有杰“出事”后被解往湖北荆州受审,河南一些地方开始忙着铲除他题写的字。这不禁使人想起前些年成克杰、胡长清之流东窗事发后,接二连三刮起的一股又一股铲字风。其中首推胡长清,数他最为“礼贤下士,平易近人”,真所谓有求必应,来者不拒,以至宾馆、饭店、酒楼、商号、夜总会、洗澡堂……上至威风体面的官衙,下至藏污纳垢的粉楼,南昌城的大街小巷里,几乎遍地都是他胡某的“墨宝”。因而南昌城的铲字风就最为“壮观”:人们仿佛狗屎封门似的,纷纷搭起台子,架起梯子,爬墙上屋,操起家伙,疯了似地又铲又刮……世人侧目,舆论不齿,纷纷讥评,这便是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
其实,高官题字古已有之,上至封建帝王,下至朝廷文武,历代不乏好之者。大凡风景名胜之地,武备津要之所,皆可见其手迹墨渍。举凡能够流传下来的,无论章法结构,抑或骨架功底,多少都还有些看相,即使臭名昭著的如蔡京、严嵩之流的字,也还能落个百姓们“人奸字不奸”的公论。全然不像现如今的某些肉食者,要人品无人品,要学养无学养,要造诣无造诣,外不见其形体美,内不见其意境高,表不能赏心悦目,里不能陶冶情操,无论世人如何嗤之以鼻的几个孬字,只要有人张口,他就敢出手,他就敢喊价,他就敢“笑纳”那所谓的“笔润”!其脸皮之厚,其廉耻之寡,其沽钓之急,其聚敛之渴,无不令人瞠目!至于以所谓“书法家”身份自居的贪官们,那就更是前不见古人了。正因为如此,他们在“题字”之日,便已注定了铲字之时。殊不知,人格之失,便是人心之失,再加上那字原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一旦“有事”,人们不将其“墨宝”弃之如敝屣那才叫怪呢!
高官“题字”,往往难逃始滥终弃的悲剧性结局。既如此,又何以这般地不吸取教训,趋之若鹜呢?难道真的就是所谓“艺术情结”叫他们欲罢不能的吗?当然不是。只要看看那丰厚的“笔润”就清楚了。原来,是黄白之货叫他们朝思梦想的,是孔方兄叫他们前赴后继的,是难填的欲壑叫他们几近疯狂的!据媒体披露,胡长清的字,每个开价即使最“优惠”的也需码洋一万,高的竟索价八万!古人“一字千金”的天价与之相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矣!
高官“题字”,多为“因公”,不是“支持工作”,便是“关心地方”,这就为行贿受贿,特别是公款行贿受贿洞开了大门。艺术品的价值连城,艺术品的无价之价,正好给行贿受贿者们送钱、收钱、洗钱、藏钱“雪中送炭”,找好托词。天生如此冠冕堂皇的幌子,外加天衣无缝的雪藏“机制”,行贿受贿的贪官污吏们,谁还会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羞答答的呢?倘若此洞不堵,此门不封,只怕是高官中的“书法家”就要雨后春笋般千军万马喽!
高官“题字”, 南北风行,追根溯源,依旧是“上有所好,下必盛焉”。但“下有所好”也是“功”不可没的:或窝案中沆瀣一气的难兄难弟为附庸风雅,或圈外走卒为攀龙附凤,或市井无赖为招摇过市,或官场混混为狐假虎威,或部属长随为取悦上司,或百业字号为装点门面,或不法奸商为寻求庇护……总之,离开了这帮人“求字”,高官“题字”断难有如此之“盛况”空前!
高官题字,当然也有例外,而且这个“例外”显然是绝大多数。许多洁身自好的高官,尤其是他们中的清廉耿介之士,都有自知之明,清楚世人看中的并非他们笔下的字,而是他们手中的权。字因人贵,字因权荣,字因位显。所谓的“题字”,不过是一种权钱交易的把戏而已。因而他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阿谀奉承所惑,不为不义之财所动,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这才是民之公仆应有的本色!
再看“题字”被铲。
“题字”的高官一旦落马,“求字”的立即鸣冤叫屈,大呼上当受骗,说什么“谁知道他原来是个贪官呢”,为推脱干系制造舆论,为洗刷自己作好铺垫,为逃避追查施放烟幕弹。当然,最为行之有效的则莫过于赶紧铲字了:
铲字,可见其觉悟之迅速,不见半点迟疑;
铲字,可见其态度之坚决,没有丝毫的温情;
铲字,可见其行动之果敢,没有丁点拖泥带水;
铲字,抹去了痕迹,避免了尴尬,隐匿了马脚……
你看,铲字有如此众多之妙,叫他何乐而不为!也由此可见,贪官题字也好,人们铲字也罢,都只跟利害有染,纯粹受利益驱动,而跟艺术及艺术追求毫不相干。
“题字”,原本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要他的护官(身)符,他要你的金儿戈,等价交换,两厢情愿。而且,那“题字”之官贪与不贪,早在人家明码标价之时,你奉上“笔润”之前即已原形毕露,何来“上当受骗”一说?
退一万步,就算你一时片刻识别不清,被其巧伪假象迷惑,但只要你成心甄鉴,还怕他不露马脚?
请仔细想一想吧,贪官们谁不清楚自己屁股不干净?他们一是格外怕查。只要一查,任谁都跑不掉,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他们取“三十六计走为上”,成天盘算着如何卷款外逃。未逞之前,哪天不是惶惶不可终日?二是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 他们时刻都在提心吊胆,生怕同伙马失前蹄,所以一有风吹草动便惊恐不已。即使是一时大红大紫的,也难免恐惧如影随形,因而他们内心绝难踏实。终日发虚的心理,使他们在“题字”时,不可避免地在其“作品”上,为有心人留下足够的研究信息:其布局谋篇,其运气用笔,其思想活动,其情绪变化,乃至斯时之环境,举凡巨细都会留下痕迹。而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掩饰得了的。你再将诸如此类的信息筛选出来,对照其发迹史稍作研究,还怕他不乖乖现出原形?行家鉴定书画,走的便是这条路子,此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也!
因此,只要你品行高洁,心灵拒染,不成心去“上当受骗”,或以“上当受骗”为荣,你就会总有办法识别,就大可不必满街喊冤去。
其实,高官题字古已有之,上至封建帝王,下至朝廷文武,历代不乏好之者。大凡风景名胜之地,武备津要之所,皆可见其手迹墨渍。举凡能够流传下来的,无论章法结构,抑或骨架功底,多少都还有些看相,即使臭名昭著的如蔡京、严嵩之流的字,也还能落个百姓们“人奸字不奸”的公论。全然不像现如今的某些肉食者,要人品无人品,要学养无学养,要造诣无造诣,外不见其形体美,内不见其意境高,表不能赏心悦目,里不能陶冶情操,无论世人如何嗤之以鼻的几个孬字,只要有人张口,他就敢出手,他就敢喊价,他就敢“笑纳”那所谓的“笔润”!其脸皮之厚,其廉耻之寡,其沽钓之急,其聚敛之渴,无不令人瞠目!至于以所谓“书法家”身份自居的贪官们,那就更是前不见古人了。正因为如此,他们在“题字”之日,便已注定了铲字之时。殊不知,人格之失,便是人心之失,再加上那字原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一旦“有事”,人们不将其“墨宝”弃之如敝屣那才叫怪呢!
高官“题字”,往往难逃始滥终弃的悲剧性结局。既如此,又何以这般地不吸取教训,趋之若鹜呢?难道真的就是所谓“艺术情结”叫他们欲罢不能的吗?当然不是。只要看看那丰厚的“笔润”就清楚了。原来,是黄白之货叫他们朝思梦想的,是孔方兄叫他们前赴后继的,是难填的欲壑叫他们几近疯狂的!据媒体披露,胡长清的字,每个开价即使最“优惠”的也需码洋一万,高的竟索价八万!古人“一字千金”的天价与之相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矣!
高官“题字”,多为“因公”,不是“支持工作”,便是“关心地方”,这就为行贿受贿,特别是公款行贿受贿洞开了大门。艺术品的价值连城,艺术品的无价之价,正好给行贿受贿者们送钱、收钱、洗钱、藏钱“雪中送炭”,找好托词。天生如此冠冕堂皇的幌子,外加天衣无缝的雪藏“机制”,行贿受贿的贪官污吏们,谁还会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羞答答的呢?倘若此洞不堵,此门不封,只怕是高官中的“书法家”就要雨后春笋般千军万马喽!
高官“题字”, 南北风行,追根溯源,依旧是“上有所好,下必盛焉”。但“下有所好”也是“功”不可没的:或窝案中沆瀣一气的难兄难弟为附庸风雅,或圈外走卒为攀龙附凤,或市井无赖为招摇过市,或官场混混为狐假虎威,或部属长随为取悦上司,或百业字号为装点门面,或不法奸商为寻求庇护……总之,离开了这帮人“求字”,高官“题字”断难有如此之“盛况”空前!
高官题字,当然也有例外,而且这个“例外”显然是绝大多数。许多洁身自好的高官,尤其是他们中的清廉耿介之士,都有自知之明,清楚世人看中的并非他们笔下的字,而是他们手中的权。字因人贵,字因权荣,字因位显。所谓的“题字”,不过是一种权钱交易的把戏而已。因而他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阿谀奉承所惑,不为不义之财所动,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这才是民之公仆应有的本色!
再看“题字”被铲。
“题字”的高官一旦落马,“求字”的立即鸣冤叫屈,大呼上当受骗,说什么“谁知道他原来是个贪官呢”,为推脱干系制造舆论,为洗刷自己作好铺垫,为逃避追查施放烟幕弹。当然,最为行之有效的则莫过于赶紧铲字了:
铲字,可见其觉悟之迅速,不见半点迟疑;
铲字,可见其态度之坚决,没有丝毫的温情;
铲字,可见其行动之果敢,没有丁点拖泥带水;
铲字,抹去了痕迹,避免了尴尬,隐匿了马脚……
你看,铲字有如此众多之妙,叫他何乐而不为!也由此可见,贪官题字也好,人们铲字也罢,都只跟利害有染,纯粹受利益驱动,而跟艺术及艺术追求毫不相干。
“题字”,原本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要他的护官(身)符,他要你的金儿戈,等价交换,两厢情愿。而且,那“题字”之官贪与不贪,早在人家明码标价之时,你奉上“笔润”之前即已原形毕露,何来“上当受骗”一说?
退一万步,就算你一时片刻识别不清,被其巧伪假象迷惑,但只要你成心甄鉴,还怕他不露马脚?
请仔细想一想吧,贪官们谁不清楚自己屁股不干净?他们一是格外怕查。只要一查,任谁都跑不掉,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他们取“三十六计走为上”,成天盘算着如何卷款外逃。未逞之前,哪天不是惶惶不可终日?二是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 他们时刻都在提心吊胆,生怕同伙马失前蹄,所以一有风吹草动便惊恐不已。即使是一时大红大紫的,也难免恐惧如影随形,因而他们内心绝难踏实。终日发虚的心理,使他们在“题字”时,不可避免地在其“作品”上,为有心人留下足够的研究信息:其布局谋篇,其运气用笔,其思想活动,其情绪变化,乃至斯时之环境,举凡巨细都会留下痕迹。而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掩饰得了的。你再将诸如此类的信息筛选出来,对照其发迹史稍作研究,还怕他不乖乖现出原形?行家鉴定书画,走的便是这条路子,此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也!
因此,只要你品行高洁,心灵拒染,不成心去“上当受骗”,或以“上当受骗”为荣,你就会总有办法识别,就大可不必满街喊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