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了,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很多教师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学习,却忽视了体育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个体活动较多,受情绪影响,容易表现出各种兴趣和行为。而教师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群体,而学生作为一个普通、正常的人来说或多或少都有些惰性,如果没有纪律加以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吗?体育课堂教学的任务能完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我们应当认真看待和对待体育课堂的纪律,以便更好地组织体育课堂的教学。
体育课中的队列队形是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中统一规定的动作演化而来的,是学校体育课和其他体育活动、班级和全校集体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培养学生坚毅自强的个性,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但是在队列队形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认清队列队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队列队形练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正确
教师的动作要做到正确、熟练、优美、大方,使学生一开始学习就受到老师的感染。在欣赏示范时也是一种力的鼓舞、美的熏陶。同时示范的位置教师也应该考虑选择一个全体学生都能看得见的位置进行示范,在教师的正确示范动作下,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这样才能达到示范的目的和应有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管仲说:“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比较单调,不外乎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跑步走等。反复的训练中,学生会感觉枯燥疲惫,从而失去了对队列队形练习的兴趣,把它看作是一件苦差事。教师在教学中不妨采取情境创设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调节教学气氛。例如在练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国庆大阅兵的场面,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教师也要置身其中,扮演好检阅者的角色,用语言激发他们的激情,用口令来指挥他们的行动。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从教学形式上考虑,使学生有新鲜感。要采用多变的形式,因为队列队形教学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学会和掌握的,这样才能克服队列队形练习的乏味,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达到练习最佳效果。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好胜心强烈,每个人都希望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可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因此设计一些竞赛性的游戏也是队列队形训练的有效载体。例如在“集合——解散”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队,围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在解散状态下,听到集合哨声时,比一比哪个小队集合的速度快、队列整齐;看一看哪个队的队员精神饱满;听一听哪个队的队员报数的声音响亮有力,并予以表扬。
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合实际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首先应是教育,因此,必须突出它的教育性、人文性。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和要求都是参照军事训练的相关要求制定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军事化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不要一味地以高标准去要求他们,否则只会使他们的生理、心理都承受巨大的压力。例如:在教学原地踏步和齐步走的练习中,教材中对于摆臂的角度与幅度有很高的要求,对部分小学生来说是较难达到的。而且对动作刻意的强调,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整个动作的准确性,容易产生排斥抵触的情绪。在教学中面对这些难点,我是这样做的:降低动作难度,使学生易于做到。学生在训练中有了兴趣和自信,才能使以后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五、能够运用幽默激励的语言
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是缓解学生身心疲劳的有效方法。幽默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有助于放松练习带来的紧张感,能让学生更快地自我调整,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抓住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句话与学生开些善意的玩笑,打一个比方,作一个对比,或者多用“你行”、“你能行”,给学生一些掌声鼓励。也可以应景说一句歇后语或反正话,课堂气氛会在学生的笑声中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与兴奋性随之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就显现出来了。在低年级的队列训练中我们可以编一些简单的顺口溜让学生牢记动作的要领。
六、丰富有趣的肢体语言
体育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各学科教师中最频繁的。要使学生掌握一项技术,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同样重要。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精神饱满、严肃认真,动作熟练、准确,口令宏亮、清晰。体育教师从动作上传达的信息有时远比语言来得清楚,学生通过观察不仅看到了准确的动作,还能感受到形体姿态的美,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在队列队形教学陷入单调沉闷时,教师的肢体语言同样能起到非凡的气氛调控作用。一个夸張的表情,一段学生错误动作的滑稽再现,都会让现场的气氛迅速活跃起来。
以上就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对于队列队形教学的几点总结,我认为,不管课程改革如何进行,体育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不应该被舍弃。我们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让队列队形训练变成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中的队列队形是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中统一规定的动作演化而来的,是学校体育课和其他体育活动、班级和全校集体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培养学生坚毅自强的个性,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但是在队列队形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认清队列队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队列队形练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正确
教师的动作要做到正确、熟练、优美、大方,使学生一开始学习就受到老师的感染。在欣赏示范时也是一种力的鼓舞、美的熏陶。同时示范的位置教师也应该考虑选择一个全体学生都能看得见的位置进行示范,在教师的正确示范动作下,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这样才能达到示范的目的和应有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管仲说:“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比较单调,不外乎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跑步走等。反复的训练中,学生会感觉枯燥疲惫,从而失去了对队列队形练习的兴趣,把它看作是一件苦差事。教师在教学中不妨采取情境创设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调节教学气氛。例如在练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国庆大阅兵的场面,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教师也要置身其中,扮演好检阅者的角色,用语言激发他们的激情,用口令来指挥他们的行动。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从教学形式上考虑,使学生有新鲜感。要采用多变的形式,因为队列队形教学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学会和掌握的,这样才能克服队列队形练习的乏味,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达到练习最佳效果。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好胜心强烈,每个人都希望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可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因此设计一些竞赛性的游戏也是队列队形训练的有效载体。例如在“集合——解散”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队,围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在解散状态下,听到集合哨声时,比一比哪个小队集合的速度快、队列整齐;看一看哪个队的队员精神饱满;听一听哪个队的队员报数的声音响亮有力,并予以表扬。
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合实际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首先应是教育,因此,必须突出它的教育性、人文性。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和要求都是参照军事训练的相关要求制定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军事化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不要一味地以高标准去要求他们,否则只会使他们的生理、心理都承受巨大的压力。例如:在教学原地踏步和齐步走的练习中,教材中对于摆臂的角度与幅度有很高的要求,对部分小学生来说是较难达到的。而且对动作刻意的强调,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整个动作的准确性,容易产生排斥抵触的情绪。在教学中面对这些难点,我是这样做的:降低动作难度,使学生易于做到。学生在训练中有了兴趣和自信,才能使以后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五、能够运用幽默激励的语言
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是缓解学生身心疲劳的有效方法。幽默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有助于放松练习带来的紧张感,能让学生更快地自我调整,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抓住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句话与学生开些善意的玩笑,打一个比方,作一个对比,或者多用“你行”、“你能行”,给学生一些掌声鼓励。也可以应景说一句歇后语或反正话,课堂气氛会在学生的笑声中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与兴奋性随之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就显现出来了。在低年级的队列训练中我们可以编一些简单的顺口溜让学生牢记动作的要领。
六、丰富有趣的肢体语言
体育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各学科教师中最频繁的。要使学生掌握一项技术,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同样重要。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精神饱满、严肃认真,动作熟练、准确,口令宏亮、清晰。体育教师从动作上传达的信息有时远比语言来得清楚,学生通过观察不仅看到了准确的动作,还能感受到形体姿态的美,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在队列队形教学陷入单调沉闷时,教师的肢体语言同样能起到非凡的气氛调控作用。一个夸張的表情,一段学生错误动作的滑稽再现,都会让现场的气氛迅速活跃起来。
以上就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对于队列队形教学的几点总结,我认为,不管课程改革如何进行,体育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不应该被舍弃。我们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让队列队形训练变成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