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诚信教育育人模式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C).2010.12.001
2010年11月13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主办的“诚信中国,品行力量——2010诚信教育高层论坛”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
人民日报副社长何崇元、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务院研究室、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家机关和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公安厅、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的领导、专家,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十几家媒体到会。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刘应杰和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等10余位专家分别做了主题演讲或发言。
本次论坛以“诚信中国,品行力量”为主题,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诚信教育的成功经验,围绕诚信体系建设的效用、途径以及价值标准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一、 诚信缺失的安全隐患与根源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民经济成倍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背信弃义、弄虚作假、行骗欺诈等各种不诚信现象日益滋生蔓延,社会诚信缺失侵蚀了我们党和政府中的一部分人,导致干部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等现象发生。同时,不诚信的思想也侵蚀到了我们的学府,诸如考试作弊、欠费不交、论文抄袭、做假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惘、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失、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失范等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罗黎明指出,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一大公害,正在严重地影响着广大群众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影响着人们之间建立健康的互信关系和开展正常的社会交往,甚至给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了隐患,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独特的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何崇元认为,诚信缺失使人们不敢轻易相信别人,而缺乏了信任的润滑,社会很难高效运转,人们也很难从容祥和地生活。
刘应杰说:“我听到一个笑话,现在社会上骗子是真的,其他可能都是假的,包括假官员、假商人、假学证、假文凭。我们去买东西,不相信它是真的;去修车、出去旅游也担心上当受骗,每个人都提心吊胆地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石秀印说,因为诚信缺失,诚信就失去了崇高价值的支撑,更带来社会安全隐患。其中最明显的一个事实是,不仅有的政府官员、政府部门在说谎,就连被喻为社会精英、道德领袖的知识分子也因功利主义作怪而造假。那么,诚信缺失的根源何在?专家们认为:
首先,是教育的缺失。清华大学曹南燕教授指出,诚信缺失,究其原因,是我们忽略了对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往往把道德看成是小节,比如不遵守规则。我们的道德教育比较重视高标准的政治教育,对职业教育、底线教育不太注意,导致在具体的行为中没有坚守住诚信这个底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康健教授也认为,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应试教育,在诚信教育上问题颇多。虽然道德的认知可以通过讲授获得,道德的一些技能也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得,但是道德的情操就必须靠养成。现在比较多的是给道德教育起一个名字、贴一个标签、列入一个课表、做一次考试,于是,就认为诚信教育完成了。在诚信教育上缺乏一个科学的教育体系。
其次,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对诚信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罗黎明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我国的诚信建设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一大公害,正在严重地影响着广大群众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影响着人们之间建立健康的互信关系和开展正常的社会交往,甚至给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隐患,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独特的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是制度的缺失。中国为什么出现造假泛滥、诚信危机这个现象?刘应杰认为,究其原因就是“全社会没有形成一个奖优惩劣的淘汰机制,相反是逆淘汰,把诚信的人淘汰,造假坑蒙拐骗的人他们可以得利,而得不到惩罚,没有一个制度性的东西鼓励、提倡更多往诚信方面走,所以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情况”。
二、 如何重建社会诚信
诚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人类产生交往的第一天起就有了诚信的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演进,诚信的价值不断地彰显。诚信是一种自我约束,是一种软实力,是思想道德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诚信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共识。然而,如何进行诚信教育、诚信建设?这是问题的关键。围绕着如何重建诚信机制的问题,专家们表示既要重视诚信教育在提高公民整体素养上的作用,又要加强各种配套制度建设和法律规范的制定,打好诚信建设“组合拳”,完善诚信体系建设,进而促进我国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一) 加强诚信教育
1. 诚信教育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康健教授说:“现在我们要加强社会诚信的道德建设,这是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最核心的东西,道德建设要从诚信抓起,包括从学校教育的诚信抓起。社会诚信一般分三个层次,即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个人诚信是最基础的东西,没有个人诚信谈不上企业的诚信,谈不上政府的诚信,谈不上学校的诚信,因此,要从最基础的个人诚信抓起。”刘应杰认为,诚信教育“要从幼儿园、小学的时候抓起,这是道德教育的起点”。
2. 诚信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诚信品质是靠养成的,不能简单靠说教,一方面应该把诚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做到“进教室、进课堂、进头脑”。另一方面,必须以实践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且要跟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利用现实生活当中典型的案例,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特别是包括公民道德的宣传日、宣传月、教育月,使诚信教育能够使更多孩子从小心灵当中有一种震撼和感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
3. 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郭永福认为,诚信教育“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把它作为一个战略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基础工程来抓,建立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氛围,深化社会育人环境。尤其是党政机关要带头讲诚信,取信于民,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归属感,提高公信力,对社会诚信起指导表率作用”。
4. 诚信教育具有规律性。人的一生分为不同的年龄阶段,诚信会和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结合。因而,诚信教育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进一步探索其教育规律,才能实现诚信教育的目的。
(二) 建立健全制度管理
1. 建立诚信的良性导向机制。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研室主任葛晨虹认为,制度和管理缺位,这是当今我国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症结。虽然在制度管理方面我们也作了一些努力,但诚信的良性导向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我们必须在这个方面下功夫。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说:“现在社会比较公认的诚信缺失可能不完全限于道德失范,而要看看其它那些制度是不是不够有效和健全。所以,我们现在可能更加关注到诚信教育的有效性是通过有效的信用制度和它实际运行状态的监测、维护、完善,更甚于对美德的呼唤和号召。”
2. 加大对诚信缺失的处罚力度。何崇元指出,必须加大对诚信缺失的处罚力度。德国1934年就成立了公共信用调查机构,人们把自己的信用档案看成是第二张身份证,一旦有了污点就会有很大的麻烦。从长远来看,中国社会也不会给失信之人留下多少获利空间,但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很多人共同推动。葛晨虹完全赞同对失去诚信机制的人予以重罚的观点。她认为这样人们就会在比较当中、计算当中愿意接受诚信教育。有时我们说向管理要素质,向管理要诚信,现在诚信制度也是慢慢在建立,但还远远不到位,还得下更大的功夫。中国的诚信是一种人格诚信,属于德信范畴。西方所说的诚信更多是在信用概念上建立,它背后有一整套制裁机制来规范,人们深知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诚信和守诺。目前我国社会更需要加大他律机制建设。郭永福认为,诚信建设“要有重奖、重罚的措施”。
3. 建立全方位的社会监督。石秀印说,实际上西方社会监控体系无孔不入,中国恰恰要建立这么一套系统。现在我们的技术手段已经远远超过了欧洲资本主义初期和美国的资本主义初期,现在网络技术应该很容易做到,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全民的体系,所有的违章记录和其他不诚信的行为都应该有记录,在网上都能查到。这无形中让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敬畏感:我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什么风险。
(三) 建立良好的舆论和文化环境
1. 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葛晨虹认为,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言不可畏,“实际上是舆论不正确,有了歪风邪气的东西,人的身体里有邪气一定会生病,社会的邪气一定要刹住”。因此,诚信建设,必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大力树立诚信正面榜样,树社会之正气,弘扬社会主旋律。
2. 探讨诚信的中国文化根源。葛晨虹说,诚信从其文化根源来说,中国和西方有着根本的区别。西方是契约信诺,它背后的制裁机制有一整套的东西管制着,利益要实现,为了利益也一定要诚信,一定要信诺。而中国是人格信任,不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和西方的信诺不同,一定是德信的品格承诺。因此,我们要发挥中国文化当中德育诚信好的资源,但是,同时要看到它不到位的地方,即在他律的制度建设方面确实是不到位的,我们吸取一些他律的文化因素,尤其是在现在的文化建设当中要着力于他律的建设,为社会建造一个既有积极的教育引导,又有一个很好的管理制度教育和引导的格局,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更加注重他律文化的建设。
三、 广西警专诚信育人模式值得推广
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说:“讲诚信感觉有‘三难’。第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二是要求别人容易,自己做起来难。第三是宣传容易,要培育一个典型难。通过我们深入的调查和认真的总结,我们深深感觉到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警专”)在这方面的探索非常扎实,形成了一个诚信教育体系,这个典型我们深刻感觉到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具有推广的价值。”
罗黎明赞扬广西警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诚信教育之路,认为广西警专积累的丰富经验值得在广西乃至全国范围借鉴和推广。
“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市场经济环境下怎样重建我们的诚信?”石秀印认为,广西警专探讨的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么来重建诚信的问题。第一,广西警专通过制定一套准则、承诺书、宣传等措施重建诚信习惯;第二,广西警专有一套系统工程,有规定、有教育、有引导、有事件、有监督、有奖惩来铸造诚信人格。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项贤明认为,广西警专的诚信教育活动,实践走在理论前面,其经验说明:第一,开展诚信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重建社会、建立国家的公信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诚信,自古就有两方面的意义:一个是个人的信用问题,一个是公共的信用问题。这两个都是同时存在的。诚信教育,不仅是在伦理道德和个人发展意义上,还包括对国家、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从经济角度来看对经济的发展,包括对我们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公安院校培养的是代表政府执法的公务人员,诚信教育十分有意义,有利于在老百姓中间树立政府的公信力。第二,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诚信教育的模式带有很浓厚的中国特色,它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西方。西方尤其是研究性大学非常重视诚信教育,从本科生开始就专门制定学术诚信的条例,给你一个规则,你承认了签个字,只要触犯这规则就严厉处罚。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也签承诺书,但是除此之外,学校讲究情理、关爱,与家庭相结合,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情放在前面,这在西方做不到。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青连斌说,诚信教育不在于形式本身,而是在于重视实际,重视实际取得的效果。广西警专的教育有一些基本做法非常好,如“一点一线、四个阶段、七个结合、四种关爱、三种考场、五个转化、八种能力”,这些做法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通过实践把学生的诚信品质一点一滴培养起来。诚信品质不能简单靠说教,而是以实践为平台,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作为平台,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毅虹说,诚信是公安机关不负人民的重托完成自己历史使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力量。广西警专的诚信教育活动做了非常好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领导高度重视,亲历亲为,明确了诚信教育的目标定位,强化诚信教育的制度设计,加强了诚信教育的理论研究,发掘了可利用的诚信教育的各种资源,探索诚信教育的各种有效方法,为公安高等院校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板和模型,为打造诚信公安、诚信政府,构建诚信社会起到了示范作用。
郭永福说,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经验值得总结。学校党委面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校园诚信建设面临严重挑战的实际,清醒认识到公安院校学生是公安机关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公安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建设和捍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要维护法律尊严,与违法犯罪做坚决斗争,如果不讲诚信、贪赃枉法,就不能承担执法的重任。在诚信教育当中领导和老师言传身教,做诚信表率,坚持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所以,经过六年的时间,师生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诚信素养明显提高,诚信气氛蔚然成风。学校的诚信教育渗透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小气候”影响了“大气候”。
广西高校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孙海潮在论坛总结发言中指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对诚信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是我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程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要以此为示范,抓典型、抓先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 廖萍,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社科部主任。
(责编黄鸿业)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C).2010.12.001
2010年11月13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主办的“诚信中国,品行力量——2010诚信教育高层论坛”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
人民日报副社长何崇元、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务院研究室、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家机关和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公安厅、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的领导、专家,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十几家媒体到会。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刘应杰和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等10余位专家分别做了主题演讲或发言。
本次论坛以“诚信中国,品行力量”为主题,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诚信教育的成功经验,围绕诚信体系建设的效用、途径以及价值标准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一、 诚信缺失的安全隐患与根源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民经济成倍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背信弃义、弄虚作假、行骗欺诈等各种不诚信现象日益滋生蔓延,社会诚信缺失侵蚀了我们党和政府中的一部分人,导致干部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等现象发生。同时,不诚信的思想也侵蚀到了我们的学府,诸如考试作弊、欠费不交、论文抄袭、做假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惘、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失、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失范等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罗黎明指出,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一大公害,正在严重地影响着广大群众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影响着人们之间建立健康的互信关系和开展正常的社会交往,甚至给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了隐患,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独特的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何崇元认为,诚信缺失使人们不敢轻易相信别人,而缺乏了信任的润滑,社会很难高效运转,人们也很难从容祥和地生活。
刘应杰说:“我听到一个笑话,现在社会上骗子是真的,其他可能都是假的,包括假官员、假商人、假学证、假文凭。我们去买东西,不相信它是真的;去修车、出去旅游也担心上当受骗,每个人都提心吊胆地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石秀印说,因为诚信缺失,诚信就失去了崇高价值的支撑,更带来社会安全隐患。其中最明显的一个事实是,不仅有的政府官员、政府部门在说谎,就连被喻为社会精英、道德领袖的知识分子也因功利主义作怪而造假。那么,诚信缺失的根源何在?专家们认为:
首先,是教育的缺失。清华大学曹南燕教授指出,诚信缺失,究其原因,是我们忽略了对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往往把道德看成是小节,比如不遵守规则。我们的道德教育比较重视高标准的政治教育,对职业教育、底线教育不太注意,导致在具体的行为中没有坚守住诚信这个底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康健教授也认为,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应试教育,在诚信教育上问题颇多。虽然道德的认知可以通过讲授获得,道德的一些技能也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得,但是道德的情操就必须靠养成。现在比较多的是给道德教育起一个名字、贴一个标签、列入一个课表、做一次考试,于是,就认为诚信教育完成了。在诚信教育上缺乏一个科学的教育体系。
其次,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对诚信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罗黎明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我国的诚信建设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一大公害,正在严重地影响着广大群众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影响着人们之间建立健康的互信关系和开展正常的社会交往,甚至给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隐患,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独特的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是制度的缺失。中国为什么出现造假泛滥、诚信危机这个现象?刘应杰认为,究其原因就是“全社会没有形成一个奖优惩劣的淘汰机制,相反是逆淘汰,把诚信的人淘汰,造假坑蒙拐骗的人他们可以得利,而得不到惩罚,没有一个制度性的东西鼓励、提倡更多往诚信方面走,所以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情况”。
二、 如何重建社会诚信
诚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人类产生交往的第一天起就有了诚信的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演进,诚信的价值不断地彰显。诚信是一种自我约束,是一种软实力,是思想道德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诚信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共识。然而,如何进行诚信教育、诚信建设?这是问题的关键。围绕着如何重建诚信机制的问题,专家们表示既要重视诚信教育在提高公民整体素养上的作用,又要加强各种配套制度建设和法律规范的制定,打好诚信建设“组合拳”,完善诚信体系建设,进而促进我国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一) 加强诚信教育
1. 诚信教育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康健教授说:“现在我们要加强社会诚信的道德建设,这是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最核心的东西,道德建设要从诚信抓起,包括从学校教育的诚信抓起。社会诚信一般分三个层次,即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个人诚信是最基础的东西,没有个人诚信谈不上企业的诚信,谈不上政府的诚信,谈不上学校的诚信,因此,要从最基础的个人诚信抓起。”刘应杰认为,诚信教育“要从幼儿园、小学的时候抓起,这是道德教育的起点”。
2. 诚信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诚信品质是靠养成的,不能简单靠说教,一方面应该把诚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做到“进教室、进课堂、进头脑”。另一方面,必须以实践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且要跟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利用现实生活当中典型的案例,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特别是包括公民道德的宣传日、宣传月、教育月,使诚信教育能够使更多孩子从小心灵当中有一种震撼和感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
3. 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郭永福认为,诚信教育“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把它作为一个战略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基础工程来抓,建立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氛围,深化社会育人环境。尤其是党政机关要带头讲诚信,取信于民,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归属感,提高公信力,对社会诚信起指导表率作用”。
4. 诚信教育具有规律性。人的一生分为不同的年龄阶段,诚信会和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结合。因而,诚信教育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进一步探索其教育规律,才能实现诚信教育的目的。
(二) 建立健全制度管理
1. 建立诚信的良性导向机制。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研室主任葛晨虹认为,制度和管理缺位,这是当今我国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症结。虽然在制度管理方面我们也作了一些努力,但诚信的良性导向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我们必须在这个方面下功夫。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说:“现在社会比较公认的诚信缺失可能不完全限于道德失范,而要看看其它那些制度是不是不够有效和健全。所以,我们现在可能更加关注到诚信教育的有效性是通过有效的信用制度和它实际运行状态的监测、维护、完善,更甚于对美德的呼唤和号召。”
2. 加大对诚信缺失的处罚力度。何崇元指出,必须加大对诚信缺失的处罚力度。德国1934年就成立了公共信用调查机构,人们把自己的信用档案看成是第二张身份证,一旦有了污点就会有很大的麻烦。从长远来看,中国社会也不会给失信之人留下多少获利空间,但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很多人共同推动。葛晨虹完全赞同对失去诚信机制的人予以重罚的观点。她认为这样人们就会在比较当中、计算当中愿意接受诚信教育。有时我们说向管理要素质,向管理要诚信,现在诚信制度也是慢慢在建立,但还远远不到位,还得下更大的功夫。中国的诚信是一种人格诚信,属于德信范畴。西方所说的诚信更多是在信用概念上建立,它背后有一整套制裁机制来规范,人们深知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诚信和守诺。目前我国社会更需要加大他律机制建设。郭永福认为,诚信建设“要有重奖、重罚的措施”。
3. 建立全方位的社会监督。石秀印说,实际上西方社会监控体系无孔不入,中国恰恰要建立这么一套系统。现在我们的技术手段已经远远超过了欧洲资本主义初期和美国的资本主义初期,现在网络技术应该很容易做到,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全民的体系,所有的违章记录和其他不诚信的行为都应该有记录,在网上都能查到。这无形中让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敬畏感:我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什么风险。
(三) 建立良好的舆论和文化环境
1. 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葛晨虹认为,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言不可畏,“实际上是舆论不正确,有了歪风邪气的东西,人的身体里有邪气一定会生病,社会的邪气一定要刹住”。因此,诚信建设,必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大力树立诚信正面榜样,树社会之正气,弘扬社会主旋律。
2. 探讨诚信的中国文化根源。葛晨虹说,诚信从其文化根源来说,中国和西方有着根本的区别。西方是契约信诺,它背后的制裁机制有一整套的东西管制着,利益要实现,为了利益也一定要诚信,一定要信诺。而中国是人格信任,不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和西方的信诺不同,一定是德信的品格承诺。因此,我们要发挥中国文化当中德育诚信好的资源,但是,同时要看到它不到位的地方,即在他律的制度建设方面确实是不到位的,我们吸取一些他律的文化因素,尤其是在现在的文化建设当中要着力于他律的建设,为社会建造一个既有积极的教育引导,又有一个很好的管理制度教育和引导的格局,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更加注重他律文化的建设。
三、 广西警专诚信育人模式值得推广
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说:“讲诚信感觉有‘三难’。第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二是要求别人容易,自己做起来难。第三是宣传容易,要培育一个典型难。通过我们深入的调查和认真的总结,我们深深感觉到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警专”)在这方面的探索非常扎实,形成了一个诚信教育体系,这个典型我们深刻感觉到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具有推广的价值。”
罗黎明赞扬广西警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诚信教育之路,认为广西警专积累的丰富经验值得在广西乃至全国范围借鉴和推广。
“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市场经济环境下怎样重建我们的诚信?”石秀印认为,广西警专探讨的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么来重建诚信的问题。第一,广西警专通过制定一套准则、承诺书、宣传等措施重建诚信习惯;第二,广西警专有一套系统工程,有规定、有教育、有引导、有事件、有监督、有奖惩来铸造诚信人格。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项贤明认为,广西警专的诚信教育活动,实践走在理论前面,其经验说明:第一,开展诚信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重建社会、建立国家的公信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诚信,自古就有两方面的意义:一个是个人的信用问题,一个是公共的信用问题。这两个都是同时存在的。诚信教育,不仅是在伦理道德和个人发展意义上,还包括对国家、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从经济角度来看对经济的发展,包括对我们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公安院校培养的是代表政府执法的公务人员,诚信教育十分有意义,有利于在老百姓中间树立政府的公信力。第二,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诚信教育的模式带有很浓厚的中国特色,它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西方。西方尤其是研究性大学非常重视诚信教育,从本科生开始就专门制定学术诚信的条例,给你一个规则,你承认了签个字,只要触犯这规则就严厉处罚。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也签承诺书,但是除此之外,学校讲究情理、关爱,与家庭相结合,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情放在前面,这在西方做不到。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青连斌说,诚信教育不在于形式本身,而是在于重视实际,重视实际取得的效果。广西警专的教育有一些基本做法非常好,如“一点一线、四个阶段、七个结合、四种关爱、三种考场、五个转化、八种能力”,这些做法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通过实践把学生的诚信品质一点一滴培养起来。诚信品质不能简单靠说教,而是以实践为平台,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作为平台,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毅虹说,诚信是公安机关不负人民的重托完成自己历史使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力量。广西警专的诚信教育活动做了非常好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领导高度重视,亲历亲为,明确了诚信教育的目标定位,强化诚信教育的制度设计,加强了诚信教育的理论研究,发掘了可利用的诚信教育的各种资源,探索诚信教育的各种有效方法,为公安高等院校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板和模型,为打造诚信公安、诚信政府,构建诚信社会起到了示范作用。
郭永福说,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经验值得总结。学校党委面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校园诚信建设面临严重挑战的实际,清醒认识到公安院校学生是公安机关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公安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建设和捍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要维护法律尊严,与违法犯罪做坚决斗争,如果不讲诚信、贪赃枉法,就不能承担执法的重任。在诚信教育当中领导和老师言传身教,做诚信表率,坚持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所以,经过六年的时间,师生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诚信素养明显提高,诚信气氛蔚然成风。学校的诚信教育渗透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小气候”影响了“大气候”。
广西高校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孙海潮在论坛总结发言中指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对诚信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是我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程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要以此为示范,抓典型、抓先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 廖萍,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社科部主任。
(责编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