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大部分语文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急功近利,很多时候未能把这件最基本、最重要、最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一是老师没有重视朗读教学,二是老师没有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指导。因此,对学生朗读弊病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办法进行朗读指导,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做而且应该能做好的工作。
【关键词】朗读教学;弊病成因;指导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公认的从事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重要作业。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必要的朗读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获得言表意达的效果。
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针对种种弊病,我试图分析这些弊病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朗读训练的基本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使朗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小学生朗读存在的常见弊病及成因分析
我就小学生的朗读作了一些调查,发现小学生的朗读存在着以下一些常见的弊病:
(1)朗读时“多字、漏字”;
(2)朗读时“唱读”;
(3)“一字一顿”,速度过慢;
(4)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我根据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在朗读时的注意力、预习时间、内容理解程度、停顿划分等内容进行调查了解,从而归纳出这些朗读弊病产生的原因。
1.1朗读时“多字、漏字”。
1.1.1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
1.1.2学生读得少,不熟练。学生预习不充分,在指名读课文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1.2朗读时“唱读”。
1.2.1学生对感情朗读的方法不够理解,对声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掌握不好。
1.2.2在低年级时养成的拖腔拖调的习惯没有及时纠正。
1.3“一字一顿”速度过慢。
1.3.1学生在朗读时的构词能力不强,导致语法错误。难以知道在什么地方停顿。
1.3.2在低年级时养成用手指着读的习惯没有纠正。
1.4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1.4.1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只求速度,不求理解。
1.4.2品味朗读指导不够。
在成因分析的时候,我觉得许多原因是肯定的,如朗读时“多字、漏字”肯定跟学生读得少,不熟练有关,碰到这些情况,我就没有再去用其他一些方法进行测量,这样做,也许会影响到成因分析的科学性。
2.根据朗读弊病的成因,进行相应的朗读指导
我在设计改进方案的时候,对可能存在的朗读弊病设计了以下几种改进措施:一是端正学生朗读的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读、多读”的习惯。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三是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四是要求学生读思结合,读中品味。这四种措施我是根据一般的朗读指导制定的,根据学生不同的朗读弊病,我对症下药,灵活运用其中的一些方法,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2.1朗读时“多字、漏字”。
为何有些学生在读课文时出现“多字、漏字”现象呢?我针对造成这一弊病的两个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办法。
其一,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对此,我尝试用个人,小组轮读和品评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评”的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在品评中须做到:动脑想,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专心听,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动口说,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完一个片断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样学生会听得很认真,特别会用心记,不但可以将他们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而且自己朗读时“多字、漏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其二,读得少,不熟练。对此,就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比如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开展朗读比赛,每次两人,每人两分钟,教师及时讲评记分,一轮下来,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会大有提高,学语文的兴趣也会更濃。
2.2朗读时“唱读”。
要防止或纠正唱读,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中应做到:
2.2.1多作正确的范读,或多放一些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磁带,让学生模仿。
2.2.2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齐读应安排得少一点,再少一些,我借助学生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优点,采用各种方式的读,如比读、挑战读、请读得好的同学领读等,来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提高其朗读能力,克服朗读中“拖腔拖调”的现象,比如《黄继光》一文,描写了战斗英雄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的壮烈场面,全文弥漫了烈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学生都很喜欢读,因为喜欢,大家都想表现自己,但刚开始读时学生节奏把握不准,不能充分表现课文中反映的那种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的心情,于是就挑选了两位学生让他们进行比读。一位是读得较好的学生,一位是读得一般的学生。经过他们俩一读,学生发言踊跃,大家各抒已见,“黄继光请战时充满信心和力量,他的话应该读得坚定有力。”“‘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一句反映了黄继光在伤重的情况下行进的艰难,应该读得稍慢。”“轰一声炮响,声音来得突然,应该读得快一点,响一点……”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朗读中的“拖腔拖调”的现象渐渐少了,学生开始注意调整朗读的速度,把握恰当的音量,语感的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
2.3“一字一顿” 速度过慢。
学生一字一顿地读,是因为教师范读太少,尤其是教师没有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到句中大停顿与小停顿。要防止或纠正这一错误,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3.1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注意句中的大停顿与小停顿,即在朗读一个长句时,主语与谓语。动词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长一点,即大停顿,而修饰语与中心语(即定语与主语中心语,定语与宾语中心语、状语与谓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与补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短一点,即小停顿,当然,不要对学生讲这些术语,应多作示范,让学生模仿,而且这种方法不可过分机械地训练,否则学生会把课文读得干巴巴,毫无味道。
2.3.2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句子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
2.3.3我教学生一点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语气语调来,比如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
2.4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学生朗读速度过快,特别是在背诵课文时,速度尤其快,针对这一弊病的两个原因,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2.4.1在布置朗读任务时,应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朗读的质量,不宜强调朗读课文的遍数。
2.4.2加强品味性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朗读课文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文中的一段话:“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接过多少位国际友人,人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兴奋些,语调略高,从而体会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当周总理的灵车缓缓到来时,要求学生用哀婉的语调朗读,把学生带到庄严、肃穆的送别场面,激发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将当时那种巨星陨落天地恸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从而激起对周总理无限崇敬的真情实感。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克服学生朗读弊病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
收稿日期:2014-04-15
【关键词】朗读教学;弊病成因;指导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公认的从事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重要作业。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必要的朗读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获得言表意达的效果。
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针对种种弊病,我试图分析这些弊病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朗读训练的基本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使朗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小学生朗读存在的常见弊病及成因分析
我就小学生的朗读作了一些调查,发现小学生的朗读存在着以下一些常见的弊病:
(1)朗读时“多字、漏字”;
(2)朗读时“唱读”;
(3)“一字一顿”,速度过慢;
(4)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我根据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在朗读时的注意力、预习时间、内容理解程度、停顿划分等内容进行调查了解,从而归纳出这些朗读弊病产生的原因。
1.1朗读时“多字、漏字”。
1.1.1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
1.1.2学生读得少,不熟练。学生预习不充分,在指名读课文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1.2朗读时“唱读”。
1.2.1学生对感情朗读的方法不够理解,对声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掌握不好。
1.2.2在低年级时养成的拖腔拖调的习惯没有及时纠正。
1.3“一字一顿”速度过慢。
1.3.1学生在朗读时的构词能力不强,导致语法错误。难以知道在什么地方停顿。
1.3.2在低年级时养成用手指着读的习惯没有纠正。
1.4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1.4.1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只求速度,不求理解。
1.4.2品味朗读指导不够。
在成因分析的时候,我觉得许多原因是肯定的,如朗读时“多字、漏字”肯定跟学生读得少,不熟练有关,碰到这些情况,我就没有再去用其他一些方法进行测量,这样做,也许会影响到成因分析的科学性。
2.根据朗读弊病的成因,进行相应的朗读指导
我在设计改进方案的时候,对可能存在的朗读弊病设计了以下几种改进措施:一是端正学生朗读的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读、多读”的习惯。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三是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四是要求学生读思结合,读中品味。这四种措施我是根据一般的朗读指导制定的,根据学生不同的朗读弊病,我对症下药,灵活运用其中的一些方法,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2.1朗读时“多字、漏字”。
为何有些学生在读课文时出现“多字、漏字”现象呢?我针对造成这一弊病的两个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办法。
其一,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对此,我尝试用个人,小组轮读和品评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评”的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在品评中须做到:动脑想,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专心听,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动口说,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完一个片断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样学生会听得很认真,特别会用心记,不但可以将他们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而且自己朗读时“多字、漏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其二,读得少,不熟练。对此,就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比如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开展朗读比赛,每次两人,每人两分钟,教师及时讲评记分,一轮下来,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会大有提高,学语文的兴趣也会更濃。
2.2朗读时“唱读”。
要防止或纠正唱读,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中应做到:
2.2.1多作正确的范读,或多放一些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磁带,让学生模仿。
2.2.2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齐读应安排得少一点,再少一些,我借助学生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优点,采用各种方式的读,如比读、挑战读、请读得好的同学领读等,来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提高其朗读能力,克服朗读中“拖腔拖调”的现象,比如《黄继光》一文,描写了战斗英雄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的壮烈场面,全文弥漫了烈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学生都很喜欢读,因为喜欢,大家都想表现自己,但刚开始读时学生节奏把握不准,不能充分表现课文中反映的那种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的心情,于是就挑选了两位学生让他们进行比读。一位是读得较好的学生,一位是读得一般的学生。经过他们俩一读,学生发言踊跃,大家各抒已见,“黄继光请战时充满信心和力量,他的话应该读得坚定有力。”“‘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一句反映了黄继光在伤重的情况下行进的艰难,应该读得稍慢。”“轰一声炮响,声音来得突然,应该读得快一点,响一点……”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朗读中的“拖腔拖调”的现象渐渐少了,学生开始注意调整朗读的速度,把握恰当的音量,语感的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
2.3“一字一顿” 速度过慢。
学生一字一顿地读,是因为教师范读太少,尤其是教师没有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到句中大停顿与小停顿。要防止或纠正这一错误,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3.1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注意句中的大停顿与小停顿,即在朗读一个长句时,主语与谓语。动词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长一点,即大停顿,而修饰语与中心语(即定语与主语中心语,定语与宾语中心语、状语与谓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与补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短一点,即小停顿,当然,不要对学生讲这些术语,应多作示范,让学生模仿,而且这种方法不可过分机械地训练,否则学生会把课文读得干巴巴,毫无味道。
2.3.2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句子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
2.3.3我教学生一点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语气语调来,比如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
2.4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学生朗读速度过快,特别是在背诵课文时,速度尤其快,针对这一弊病的两个原因,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2.4.1在布置朗读任务时,应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朗读的质量,不宜强调朗读课文的遍数。
2.4.2加强品味性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朗读课文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文中的一段话:“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接过多少位国际友人,人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兴奋些,语调略高,从而体会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当周总理的灵车缓缓到来时,要求学生用哀婉的语调朗读,把学生带到庄严、肃穆的送别场面,激发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将当时那种巨星陨落天地恸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从而激起对周总理无限崇敬的真情实感。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克服学生朗读弊病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
收稿日期:20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