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发展水平愈发成熟和教育的普及,信息技术成为一门适应时代需要的学科,但是,起初发展阶段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会有所帮助,这些年国家和社会对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中,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希望切实落实好这门课程,在其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浅析在高中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解决策略,为日后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行性方案,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策略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大势发展起来的,但是信息技术还处于发展上升的阶段,其发展必然是曲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两大主体,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保证课堂纪律,将教学内容有质量的教授给学生,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就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状况来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出现的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办法,最终实现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学。
  一、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忽视信息技术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呈现上升趋势的时期,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它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加强有关信息技术的工作,但是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关于信息技术教学,学校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责任,但就当前一些学校来说,相关举措做的还远远不够。
  学校相关课程设置稍显薄弱,高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节点,因此家长、学校以及老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传统观念认为考试的科目才是首先应该重点学习的科目,其余学科可能就被无视了,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学校在课程设置的安排上,课程节数远远少于其它课程,一般一周仅会开设一到两门信息技术课,这样的课程安排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讲授的内容十分有限,因此这样的课程安排十分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课时少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很多学生经常会在信息技术课上写其它科目的作业,但还要担心信息技术老师是否会发现,作业写不好,信息技术知识也不甚了解;
  学校在信息技术的考核方面缺少完善有力的体制机制,一定的考核内容能够增加学生的紧迫感和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但是如果作为学校不重视课程,认为这门课程无关紧要,导致这门课程在具体过程实际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对学生所学知识不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学生自然就对课程放松,上课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无法正常发挥其积极作用。
  1.2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在信息技术教学上,由于学校态度上重视程度不够,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安排上做的不是十分科学合理,存在着诸如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某些高中,学校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不重视,会选择其它学科的教师代为讲授信息技术知识,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不同学科的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同,信息技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教师掌握相关硬件软件的使用还要适应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其它学科教师非专业出身,无法将信息技术知识完整的表达;有些教师年纪较大不太适合信息技术的教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速度十分快,但是很多的教师已无法适应学科的更新速度,往往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停滞不前,认为只要学学课本的东西就可以,也由于自身教学能力的局限性,信息技术教学往往停留于理论,让高中生实践上机的机会很少,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好;
  教师很少主动进行学习充实自己,信息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但是,有些信息技术教师本身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弱,而且还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不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自身的知识结构远落后于教育要求,无法发挥引导作用;
  1.3教师工作任务重
  在很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承担着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还兼任学校网络维修工作,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要备课还要经常检查学校各个网络点和各项数据,这无疑加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而且,由于其它学科的教师并不是十分精通信息技术,但是现在的教学活动还是会运用到多媒体,他们在遇到关于多媒体的使用、教学课件的制作等方面的问题时,都会寻求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增加了信息技术的工作量,使他无法把有限的精力集中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2.1学校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高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的目标和宗旨。学校需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安排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设课程,使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校要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多多给予教师学习的机会,使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会议等为自己充电;组织教师技能大赛,推动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有利于老师和老师之间有一个良性互动,相互之间借鉴学习;同时在任用教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考查教师管理班级的能力;学校要不断完善针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和对于学生的测评内容,使教师和学生在头脑中始终绷紧一根弦,比如,教师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要对其行为提出批评并加以惩处,在有关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中,软件硬件的配备要健全,为教师提供一个优质完备的教学条件。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学校必须采取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2.2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与时代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要求教师及时了解信息最新动态,不断添加新的内容,扩大知识储备,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针对理論知识方面,比如word、Excel等软件不断更新,教师要提前了解学习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动有所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讲述,这些知识的应用性十分强,熟练使用有利于在社会更好的生存;针对实践技能,首先教师自身必须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够重理论、轻实践,实践和理论是有所区别的,要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践来更好地运用理论。教师需要及时了解课程要求从而更新教学理念和调整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学生的固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日益普及,高中生能够接触到很多信息技术知识,但是并不是十分的规范系统,需要学校、教师加强引导,但是,学校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教师的知识储备有所欠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学校加强信息技术的相关管理,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可建设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柴会霞.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问题及解决策略[J]. 新校园旬刊,2014,(4):194-194.
  [2] 李亮.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8,(1):168-168.
  [3] 姚正平.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J]. 中学时代,2014,(23):31-3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化学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目标等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化学能力也根据全国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化学学科特殊性的考虑进行了相关的调整,明确了其中包含的基本要素为“化学语言应用能力”“概念认知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定量计算能力”三方面。本文笔者就结合日常的教学对如何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
期刊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谓会学习就是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调控自我学习心态和监控自我学习过程以及思想学习目标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学习”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改革不仅提出了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任务,而且明确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
期刊
摘 要:物理是初中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构建物理综合素养,奠定物理理论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展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备课、优化合作,以及提出问题等形式,促进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初中物理;备课;合作;问题  有效课堂强调的是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完成教师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在情感态度上有所收获的一种状态。但是,在当前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课标给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达成新的教学目标。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落后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上进心,进而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物理教学中的交叉课程进行整合,并将物理知识体系进行适当的整理。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高校教学;教学实践  高中物理相比前一阶段的物
期刊
摘 要:农村学校寄宿制“六到位”管理,是指由政教处和教导处谐调合作共同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体包括两读、两操和两休。在“六到位”的每个工作环节中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管理角色。通过对两读、两操、两休的管理和监督,处处渗透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着国学典经诵读,渗透着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关键词:国学;渗透教育;农村学校;寄宿制“六到位”管理  “六到位”管理,是指由政教处和教导处谐调合作共同管理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实践从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重视对课文内涵的挖掘、延伸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內涵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
期刊
2012年参加湖北省的教师省招,我进入了教师行业。如今已六个年头,我的教师生涯充满了激情与感动,孩子们的童真时常温暖着我。  刚来的时候,在大学学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多的不适用。对于教师行业我是陌生的,却也是向往的,小时候都觉得:老师的形象真高大呀!因此,我也是满怀期待来到应城这个小县城的,想在这里能够实现我的理想。然而真实的情况却让我头皮发麻!为什么呢?不是因为这里的教学设施不够先进,不是因为这里的
期刊
摘 要:进入21世纪,创新人才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STEAM教育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经各项研究调查,STEAM教育在小学课程当中的开展,对于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改善STEAM师资储备情况及普及STEAM教育均产生了不菲的效果。本文在讲述STEAM教育理念与小学学科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STEAM教育;课程体系重构;创新能力  引言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是第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但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而且是决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先决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二是营造亲切的教学情境,促进合作探究;三是培养综合概括能力,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四是依托巧妙练习,形成学习成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导学案为学习的靶向贯穿始终,紧紧
期刊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少年时期没有形成良好习惯,那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急剧变化的时期,是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严师出高徒;言传身教;班主任  一、宽严有度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没有严格的要求,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孩子最初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不同,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