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钳工操作技能训练中,学困生普遍存在,如何对他们进行转化是一个重要课题,找出问题所在加以分析,文章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钳工;操作技能训练;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3-0118-02
钳工的操作技能是指利用切削工具和冷加工的方法将材料加工成规定的形状并将其装配到设备中的能力。钳工的基本操作可分为:(1)辅助性操作,主要有划线和弯曲等操作。(2)切削性操作。主要有锯削、錾削、锉削、攻螺纹、套螺纹、钻孔(扩孔、铰孔)、刮削和研磨等多种操作。(3)装配性操作,即装配,是将零件或部件按图样技术要求组装成机器的工艺过程,
钳工操作技能是机械、机电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教师应在认真分析学生现有操作水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对技能操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引导,要多检查、多质疑、提出新思路,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思路,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甚至能创造性地完成加工任务;操作技能学困生不能按图施工,又不能按时完工,以致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成为技能训练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学中困难最大的是学困生转化工作。因此,教师引导学困生,消除他们的紧张感、焦虑感,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实习训练任务,是技能教学中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笔者拟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可采取的策略。
钳工操作技能学困生的类型
钳工操作技能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图纸技术要求的理解能力,是通过手工操作的方法来达到各项技术指标的劳动能力,是一项手和脑相结合的复杂工作。学困生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自信,他们常常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动手操作,学习上的困难和失败又使他们常逃避困难,缺乏学习动机。学困生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暂时性学因生 在学习操作技能时,这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外在困难造成的,例如教学内容难度大(如复杂工件的划线、锉配间隙的调整、尺寸精度保证等)、教师组织教学的方法不当等,使学生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练习。
能力型学困生能力较差(身体素质、动手能力、理解能力等)是他们在技能训练中的主要障碍,而教师很容易将他们的学习方法问题作为主要问题,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对抗,教育效果难以理想。
动力型学困生 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坚持性、自我控制力等方面的问题较突出。缺乏学习动力。特别是在缺乏趣味的项目上(平面锉削中的形位公差控制,如垂直度、平面度、粗糙度等)表现尤为突出,
整体型学困生这类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身体素质差,且非智力因素(如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发展水平低,大都是由持续的学习困难、技能障碍积累造成的。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心,丧失学习愿望和兴趣。
对钳工操作技能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努力实现学习能力“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支持下,实施“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策略,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合作关系,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探究学生技能操作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辅之质疑一辩疑一解疑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我要学习、我会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让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操作、去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四到位,即讲解到位:必须把图止的尺寸、形位公差和加工工艺过程讲解清楚;示范到位:教师应该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分析到位:测量学生的工件时应当面测量,具体分析工件哪些地方比较好,哪些地方需要修正,教会学生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怎样自己分析及解决:点拨到位:教师要在学生技能训练的实际操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理解性对策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操作技能学困生是因教师的训斥甚至嘲笑,或因操作技能训练课程衔接不合理、跨度大造成学习内容难度大,形成了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必须先消除学困生的情绪障碍。首先,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不能训斥、惩罚。要树立“没有差生”的理念,用赏识教育的方法转化学困生。他们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加以肯定,使学生在其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其次,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充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学困生也有自身优点,这也正是他们自尊心、自信心的源泉。再次,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帮助学困生克服消极心理,提高操作水平。
补偿性对策对暂时性学困生应创设良好的实习气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通过降低操作难度等方法使他们体会成功;对能力型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寻找操作技能学习困难的原因,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对整体型学困生,则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
预防性对策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做到及时反馈,随时了解并消除学习和操作难点及认知和情感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在低难度、低要求下完成工件,从而避免造成持续性学习困难的状态,
发展性对策每名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只要教师方法正确,对学生充满信心,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动手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措施,如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尤其是女生,因为没有体力的保证是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件的,因此,在实训之前两个月应要求学生加强身体锻炼。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从正确计算角度、划线清晰、锉刀端平、锯割垂直等内容开始,学生的一招一式都要符合规范。
区别性对策采用分组项目式教学,对学困生先降低训练难度,使他们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任务,建立起时间概念,待学生进步时,再把他们重新编人正常教学组。实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练习阶段,以不同的教法和要求帮助学困生逐渐克服各种困难。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只要能努力追赶前面的一个人,每一次进步一点,学习就会由难变易,变成一种快乐的追赶游戏。要给学生以宽容,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能将他们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这样比掉的是学生的自信,换回的却是学生的自卑。学生的表现不必是最好的,但如果是他的最好,哪怕还是最后一名,这也是一种进步。教师也要表扬他、鼓励他,让学生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自己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钳工;操作技能训练;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3-0118-02
钳工的操作技能是指利用切削工具和冷加工的方法将材料加工成规定的形状并将其装配到设备中的能力。钳工的基本操作可分为:(1)辅助性操作,主要有划线和弯曲等操作。(2)切削性操作。主要有锯削、錾削、锉削、攻螺纹、套螺纹、钻孔(扩孔、铰孔)、刮削和研磨等多种操作。(3)装配性操作,即装配,是将零件或部件按图样技术要求组装成机器的工艺过程,
钳工操作技能是机械、机电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教师应在认真分析学生现有操作水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对技能操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引导,要多检查、多质疑、提出新思路,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思路,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甚至能创造性地完成加工任务;操作技能学困生不能按图施工,又不能按时完工,以致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成为技能训练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学中困难最大的是学困生转化工作。因此,教师引导学困生,消除他们的紧张感、焦虑感,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实习训练任务,是技能教学中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笔者拟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可采取的策略。
钳工操作技能学困生的类型
钳工操作技能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图纸技术要求的理解能力,是通过手工操作的方法来达到各项技术指标的劳动能力,是一项手和脑相结合的复杂工作。学困生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自信,他们常常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动手操作,学习上的困难和失败又使他们常逃避困难,缺乏学习动机。学困生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暂时性学因生 在学习操作技能时,这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外在困难造成的,例如教学内容难度大(如复杂工件的划线、锉配间隙的调整、尺寸精度保证等)、教师组织教学的方法不当等,使学生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练习。
能力型学困生能力较差(身体素质、动手能力、理解能力等)是他们在技能训练中的主要障碍,而教师很容易将他们的学习方法问题作为主要问题,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对抗,教育效果难以理想。
动力型学困生 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坚持性、自我控制力等方面的问题较突出。缺乏学习动力。特别是在缺乏趣味的项目上(平面锉削中的形位公差控制,如垂直度、平面度、粗糙度等)表现尤为突出,
整体型学困生这类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身体素质差,且非智力因素(如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发展水平低,大都是由持续的学习困难、技能障碍积累造成的。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心,丧失学习愿望和兴趣。
对钳工操作技能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努力实现学习能力“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支持下,实施“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策略,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合作关系,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探究学生技能操作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辅之质疑一辩疑一解疑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我要学习、我会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让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操作、去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四到位,即讲解到位:必须把图止的尺寸、形位公差和加工工艺过程讲解清楚;示范到位:教师应该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分析到位:测量学生的工件时应当面测量,具体分析工件哪些地方比较好,哪些地方需要修正,教会学生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怎样自己分析及解决:点拨到位:教师要在学生技能训练的实际操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理解性对策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操作技能学困生是因教师的训斥甚至嘲笑,或因操作技能训练课程衔接不合理、跨度大造成学习内容难度大,形成了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必须先消除学困生的情绪障碍。首先,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不能训斥、惩罚。要树立“没有差生”的理念,用赏识教育的方法转化学困生。他们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加以肯定,使学生在其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其次,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充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学困生也有自身优点,这也正是他们自尊心、自信心的源泉。再次,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帮助学困生克服消极心理,提高操作水平。
补偿性对策对暂时性学困生应创设良好的实习气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通过降低操作难度等方法使他们体会成功;对能力型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寻找操作技能学习困难的原因,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对整体型学困生,则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
预防性对策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做到及时反馈,随时了解并消除学习和操作难点及认知和情感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在低难度、低要求下完成工件,从而避免造成持续性学习困难的状态,
发展性对策每名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只要教师方法正确,对学生充满信心,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动手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措施,如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尤其是女生,因为没有体力的保证是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件的,因此,在实训之前两个月应要求学生加强身体锻炼。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从正确计算角度、划线清晰、锉刀端平、锯割垂直等内容开始,学生的一招一式都要符合规范。
区别性对策采用分组项目式教学,对学困生先降低训练难度,使他们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任务,建立起时间概念,待学生进步时,再把他们重新编人正常教学组。实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练习阶段,以不同的教法和要求帮助学困生逐渐克服各种困难。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只要能努力追赶前面的一个人,每一次进步一点,学习就会由难变易,变成一种快乐的追赶游戏。要给学生以宽容,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能将他们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这样比掉的是学生的自信,换回的却是学生的自卑。学生的表现不必是最好的,但如果是他的最好,哪怕还是最后一名,这也是一种进步。教师也要表扬他、鼓励他,让学生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自己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