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山区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日渐增多,催生出了学校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都是只能留守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等现象。经近四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我校的留守儿童人数几乎过半,面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通过几年来辛勤努力,学习启动了“用爱呵护、用心浇灌,走农村寄宿制特色之路”的办学思路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就主要做法谈几点感受与同行共勉。
一、摸清情况,确立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镇内及周边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一些成功人士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一部分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读书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地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面对现状,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学校就提出了“用爱呵护、用心浇灌,走农村寄宿制特色之路”的办学思路。
二、工作措施
1、倾力投入改善条件
为办好寄宿制学校,确保学生有良好的住宿与生活环境。学校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投入近三千万元实施了整体迁建于去年投入使用,今年再配备楼道24小时学生直饮用水设备,成立渝电春苗学校,目前学校的硬件设备已达到或超过城市学校标准,今年5月得到上级主管部门“五个校园建设”合格验收,给留守孩子创造了“家庭式的生活、校园式的学习”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孩子不再孤单,让爱浸润每一个孩子心灵,在关爱中快乐、健康成长!
2、加强管理,完善机构
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拟定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扎实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3、制度健全,措施到位
为了能使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档案和信息卡,包括:①学生基本情况。即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班级、特长、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心理状况等;②家庭基本情况。即家庭成员、年龄、身体状况、工作单位或务工详细地址、月收入、联系电话、备注等栏目;③托管人基本情况。即托管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等栏目。信息卡由各班主任填写,加强学校与孩子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4、强化课题研究引领
我们深深知道,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加强课题研究。为此我们根据留守儿童学习困难、资源利用、特色内容等申报并批准了区、市、国家级重点课题《学困生的成因及干预措施》、《农村寄宿制小学特色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之中,将阶段性成功运用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
5、建立健全考评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进行过程跟踪和结果评比考核,建立了符合实际的考核评估办法,与班主任考核、师德考核、教师个体考核、党员年度民主评议考核结合,与教师绩效挂钩。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每期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之一。
6、强化活动,关爱有加
(1)离亲不离爱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亲人,是孩子教育问题的主要承担者。对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亲子教育是必不可少,也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学校要求父母亲充分利用亲情聊天室设备通过亲情电话、视频和书信等方式与孩子保持定期的沟通和联系,以弥补他们不能在孩子身边的教育缺失。
(2)感受“家”的温暖
父母身边,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新“家”。学校对寄宿的留守孩子教育、生活和安全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做到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身份的角色,为广大留守儿童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解决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辅导功课等问题。学校针对留守孩子教育及服务方面,一是加强“阳光家园”的管理,从根本上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有效的统一管理和精心服务;另一方面开放用活学校所有功能室等设施设备,满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娱乐所需。
(3)积极推行家校联系制度
学校通过设立校家长监督委员会、校讯通热线,老师定期家访,召开家长会,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之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定期对监护人进行集中培训,让监护人学习教育管理孩子的方式方法,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班主任、住读部和心理咨询室教师是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人,让留守孩子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和联系少,对于孩子成长缺乏足够关爱和教导。所以老师们经常与他们聊天,听他们述说心中的烦恼,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5)实施“结对帮扶”“代理家长制”
积极发动村社干部、学校党员教师(含退休)争当“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三”(教师少孩子多)管护对子。并要求“代理家长”主动与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家监护人沟通,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6)给孩子一片快乐的天空
学校必须创设平等看待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这种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实施营养餐、饮用奶工程,对困难留守儿童实行爱心午餐、免费饮用奶工程;开放所有功能活动室,成立了兴趣特长小组,指导寄宿生学习舞蹈、书法、合唱队、田径队、看电视、看报、下象棋、打乒乓球、篮球、上网浏览、学手工制作等,让想家、想父母的孩子玩得好,吃得好,住得好,身体和技能都得到相应提高。
一、摸清情况,确立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镇内及周边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一些成功人士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一部分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读书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地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面对现状,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学校就提出了“用爱呵护、用心浇灌,走农村寄宿制特色之路”的办学思路。
二、工作措施
1、倾力投入改善条件
为办好寄宿制学校,确保学生有良好的住宿与生活环境。学校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投入近三千万元实施了整体迁建于去年投入使用,今年再配备楼道24小时学生直饮用水设备,成立渝电春苗学校,目前学校的硬件设备已达到或超过城市学校标准,今年5月得到上级主管部门“五个校园建设”合格验收,给留守孩子创造了“家庭式的生活、校园式的学习”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孩子不再孤单,让爱浸润每一个孩子心灵,在关爱中快乐、健康成长!
2、加强管理,完善机构
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拟定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扎实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3、制度健全,措施到位
为了能使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档案和信息卡,包括:①学生基本情况。即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班级、特长、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心理状况等;②家庭基本情况。即家庭成员、年龄、身体状况、工作单位或务工详细地址、月收入、联系电话、备注等栏目;③托管人基本情况。即托管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等栏目。信息卡由各班主任填写,加强学校与孩子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4、强化课题研究引领
我们深深知道,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加强课题研究。为此我们根据留守儿童学习困难、资源利用、特色内容等申报并批准了区、市、国家级重点课题《学困生的成因及干预措施》、《农村寄宿制小学特色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之中,将阶段性成功运用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
5、建立健全考评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进行过程跟踪和结果评比考核,建立了符合实际的考核评估办法,与班主任考核、师德考核、教师个体考核、党员年度民主评议考核结合,与教师绩效挂钩。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每期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之一。
6、强化活动,关爱有加
(1)离亲不离爱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亲人,是孩子教育问题的主要承担者。对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亲子教育是必不可少,也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学校要求父母亲充分利用亲情聊天室设备通过亲情电话、视频和书信等方式与孩子保持定期的沟通和联系,以弥补他们不能在孩子身边的教育缺失。
(2)感受“家”的温暖
父母身边,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新“家”。学校对寄宿的留守孩子教育、生活和安全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做到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身份的角色,为广大留守儿童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解决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辅导功课等问题。学校针对留守孩子教育及服务方面,一是加强“阳光家园”的管理,从根本上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有效的统一管理和精心服务;另一方面开放用活学校所有功能室等设施设备,满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娱乐所需。
(3)积极推行家校联系制度
学校通过设立校家长监督委员会、校讯通热线,老师定期家访,召开家长会,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之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定期对监护人进行集中培训,让监护人学习教育管理孩子的方式方法,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班主任、住读部和心理咨询室教师是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人,让留守孩子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和联系少,对于孩子成长缺乏足够关爱和教导。所以老师们经常与他们聊天,听他们述说心中的烦恼,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5)实施“结对帮扶”“代理家长制”
积极发动村社干部、学校党员教师(含退休)争当“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三”(教师少孩子多)管护对子。并要求“代理家长”主动与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家监护人沟通,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6)给孩子一片快乐的天空
学校必须创设平等看待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这种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实施营养餐、饮用奶工程,对困难留守儿童实行爱心午餐、免费饮用奶工程;开放所有功能活动室,成立了兴趣特长小组,指导寄宿生学习舞蹈、书法、合唱队、田径队、看电视、看报、下象棋、打乒乓球、篮球、上网浏览、学手工制作等,让想家、想父母的孩子玩得好,吃得好,住得好,身体和技能都得到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