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微时代”下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现状分析
“微媒介”在高校的使用频率和覆盖范围都比较高,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其在服务型党支部的建设上还没有发挥完全的效用和作用。目前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已经是“95后”了,智能型手机对他们不再是新鲜事物,微信和微博是他们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媒介。但是受到个人兴趣、人生阅历和个人爱好等相关因素的束缚,大学生对微媒介的使用大多停留在信息发送和沟通上,对微平台的印象也停留在刷朋友圈、阅览热点新闻和语音视频层面。可以说很少有大学生会通过微媒介關注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对党建工作服务模块的相关功能也知之甚少。同时,高校党建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知功能还有待提升,工作开展和工作手段依然停留在传统面对面交流上,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规范的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虽然引入了微媒介这种新型媒体,但是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上的创新却相对滞后。
很多党建工作者认为利用“微媒介”开展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会陷入形式主义怪圈,如果在工作开展中不能采取线上发布和线下讨论结合的工作方式,就会给党建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使得党支部工作开展丧失为学生和群众服务的初衷。另外,以微媒介进行建设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劣势也在于“微”,关注党建工作动态的学生比较少,粉丝量严重不足,在快速传播和迅速覆盖的网络环境之下,党支部服务信息难以得到广泛的传播,微媒介因为服务对象没有及时地接收到服务而失效。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构筑完善的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机制,受到高校党建工作者本身功能认知上的缺陷,微媒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内容缺乏实效性、更新滞后等弊端,导致学生对微平台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比较低。
二、“微时代”下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服务机制、构建“微”体系校园
作为大学生聚集体,校园是最容易发挥集体力量的场所,也是“微体系”活动开展的主体。微信、微博之所以能够在新形势下起到“微”力无边的重要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聚集效应。因此“微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秉承多平台互动原则,并以扩大服务面和覆盖面为主要目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和网络时代下“微媒介”应该成为高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多媒体因为自身扁平化、瞬时性、迷你性和流动性等特征广受大学生好评。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微媒介”优势,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就业提供多元化即时信息,使得学生对转变对党建工作刻板和无趣的印象,无形之中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程度。与传统灌输式思想政治工作相比,“微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和平台。高校应当为每一位党员构筑完善的“微”交流平台,使其能够和学校的“微体系”之间即时动态互联,有效地在平台上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并最终形成强有力的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微力量”。
学生党支部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借助新媒体第一时间内进行政策文件和相关活动宣传,综合运用微信和微博进行生动活泼和短小精悍的语言编辑,有效借助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集成性优势,使得大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语境下进行积极主动的手机阅读,以微信和微博作为润物无声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媒介,并要求学校内部全体学生党员借助微博和微信及时地报告自身学习的进度,使得党员能够及时地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并在聆听其他党员汇报情况的时候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让学生和党员能够在反思中成长、在交流中进步,获得政治素养和思想境界的高度提升。
(二)将传统和创新结合在一起,突出“微体系”质量
传统服务型党组织构建方式、服务类别、服务内容相对陈旧单一,缺乏制度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大多都是教师和学生、党员和学生面对面沟通来完成的,这就严格地限制了党支部工作开展的时间和地点,并且单一的、仅靠书面灌输完成的学生思想教育和培训是难以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的。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时代,高校要充分挖掘新媒体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使之融入到传统的党支部服务工作体系之中去,充分利用微媒介将网络平台、微信、微博和QQ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在保持传统党支部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创新,对传统陈旧的服务体系进行变革,提升服务型党支部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能力,突出微时代背景下党支部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微媒介能够在无形之中融入党支部建设工作中来,让党支部能够发挥出更加深刻和透彻的作用。
以我校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学生党支部为例,其在学生党员内部开展的“书记助理在行动”等微公益志愿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是服务型党支部在新时期利用新型媒介开展传统内容建设的一次重要尝试,使得基层党组织活动具备更加有效的载体,并激发了“95”后党员大学生的活力和热情,使其意识到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期望和厚爱,激发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党支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游刃有余地开展下去。(作者单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建创新项目(2016DJXM053)资助。
“微媒介”在高校的使用频率和覆盖范围都比较高,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其在服务型党支部的建设上还没有发挥完全的效用和作用。目前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已经是“95后”了,智能型手机对他们不再是新鲜事物,微信和微博是他们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媒介。但是受到个人兴趣、人生阅历和个人爱好等相关因素的束缚,大学生对微媒介的使用大多停留在信息发送和沟通上,对微平台的印象也停留在刷朋友圈、阅览热点新闻和语音视频层面。可以说很少有大学生会通过微媒介關注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对党建工作服务模块的相关功能也知之甚少。同时,高校党建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知功能还有待提升,工作开展和工作手段依然停留在传统面对面交流上,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规范的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虽然引入了微媒介这种新型媒体,但是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上的创新却相对滞后。
很多党建工作者认为利用“微媒介”开展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会陷入形式主义怪圈,如果在工作开展中不能采取线上发布和线下讨论结合的工作方式,就会给党建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使得党支部工作开展丧失为学生和群众服务的初衷。另外,以微媒介进行建设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劣势也在于“微”,关注党建工作动态的学生比较少,粉丝量严重不足,在快速传播和迅速覆盖的网络环境之下,党支部服务信息难以得到广泛的传播,微媒介因为服务对象没有及时地接收到服务而失效。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构筑完善的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机制,受到高校党建工作者本身功能认知上的缺陷,微媒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内容缺乏实效性、更新滞后等弊端,导致学生对微平台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比较低。
二、“微时代”下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服务机制、构建“微”体系校园
作为大学生聚集体,校园是最容易发挥集体力量的场所,也是“微体系”活动开展的主体。微信、微博之所以能够在新形势下起到“微”力无边的重要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聚集效应。因此“微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秉承多平台互动原则,并以扩大服务面和覆盖面为主要目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和网络时代下“微媒介”应该成为高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多媒体因为自身扁平化、瞬时性、迷你性和流动性等特征广受大学生好评。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微媒介”优势,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就业提供多元化即时信息,使得学生对转变对党建工作刻板和无趣的印象,无形之中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程度。与传统灌输式思想政治工作相比,“微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和平台。高校应当为每一位党员构筑完善的“微”交流平台,使其能够和学校的“微体系”之间即时动态互联,有效地在平台上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并最终形成强有力的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微力量”。
学生党支部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借助新媒体第一时间内进行政策文件和相关活动宣传,综合运用微信和微博进行生动活泼和短小精悍的语言编辑,有效借助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集成性优势,使得大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语境下进行积极主动的手机阅读,以微信和微博作为润物无声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媒介,并要求学校内部全体学生党员借助微博和微信及时地报告自身学习的进度,使得党员能够及时地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并在聆听其他党员汇报情况的时候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让学生和党员能够在反思中成长、在交流中进步,获得政治素养和思想境界的高度提升。
(二)将传统和创新结合在一起,突出“微体系”质量
传统服务型党组织构建方式、服务类别、服务内容相对陈旧单一,缺乏制度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大多都是教师和学生、党员和学生面对面沟通来完成的,这就严格地限制了党支部工作开展的时间和地点,并且单一的、仅靠书面灌输完成的学生思想教育和培训是难以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的。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时代,高校要充分挖掘新媒体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使之融入到传统的党支部服务工作体系之中去,充分利用微媒介将网络平台、微信、微博和QQ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在保持传统党支部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创新,对传统陈旧的服务体系进行变革,提升服务型党支部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能力,突出微时代背景下党支部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微媒介能够在无形之中融入党支部建设工作中来,让党支部能够发挥出更加深刻和透彻的作用。
以我校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学生党支部为例,其在学生党员内部开展的“书记助理在行动”等微公益志愿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是服务型党支部在新时期利用新型媒介开展传统内容建设的一次重要尝试,使得基层党组织活动具备更加有效的载体,并激发了“95”后党员大学生的活力和热情,使其意识到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期望和厚爱,激发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党支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游刃有余地开展下去。(作者单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建创新项目(2016DJXM053)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