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判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ai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劳动观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对马克思劳动观各执一词,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劳动观理论的批判,分析其理论根源,并对其在批判中的谬误对比马克思劳动观的真实意义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劳动观;批判;反思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52-02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判
  (一)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判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判主要集中在《生产之镜》这本著作中,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生产、劳动、以及唯物史观等观点都进行了批判。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产生的条件,交换价值对使用价值起着决定的作用。在鲍德里亚的观点中,他认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不存在的,劳动力的价值是通过交换价值体现出来的。在他看来,人同时具有需求和劳动力的两个方面,而它们都是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由交换价值体系衍生出来的概念。但是马克思却用科学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和技术的观点来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即用一种理性的观念对资本进行批判,把经济学的理性方式当做一种普遍的模式运用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鲍德里亚还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点进行了批判,他明确的指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有两个重大的缺陷:1、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仅仅是对异化的劳动关系进行的批判,而不是对客观的劳动进行批判。在鲍德里亚看来,马克思仅仅反对异化了的生产关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劳动等意识形态方面对资产阶级进行批判;2、鲍德里亚反对马克思的非劳动和游戏思想。在鲍德里亚看来,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仅仅是劳动观的异化关系进行了批判,而没有对劳动进行批判,马克思的这个观点把劳动神圣化了。
  通过上面的论述,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观批判的终目的就是要否定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的,阐述他的象征交换理论。鲍德里亚对于马克思劳动观的批判主要是把马克思劳动概念当做一种意识形态来进行批判。
  (二)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判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其理论基础来源于黑格尔的劳动观和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他的劳动理论直接源于黑格尔,哈贝马斯认为,主体发展必须借助于劳动规则,而劳动规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劳动规则本身存在于社会劳动中,所以仍随着劳动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因此不能把劳动规则绝对化。另外,哈贝马斯还认为,人们在劳动中认识劳动规则的活动,还并不完全是劳动规则,还含有交往规则,他称为“来自上面的合理化力量。
  在哈贝马斯看来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具有缺陷,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缺陷是其重建唯物史观的立足点。在哈贝马斯看来,马克思的劳动观仅仅局限于主客体之间,而没有主体之间的彼此的认同。马克思所描述的劳动过程,仅仅人与自然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仅仅涉及生产模式的、缺乏主体之间相互沟通的、独白式的生产过程。在这种片面的劳动观下,劳动仅仅片面的去关心效率的提高,生产组织的有效性,知识和技能的更完全的利用,却忽视了劳动之中所不能代替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家庭、社会、道德等社会关系。哈贝马斯认为,人类的进步仅仅通过劳动的进步来体现是错误的,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仅仅在人类产生的早期适用。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进行了批判,指出其缺乏反思性,他对马克思的认识论提出了异议。
  他认为马克思把劳动作为一切人类活动的根源,是不正确的,人类,马克思忽视了交往的作用。他同时指出,劳动只能在理解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时起到主导作用,在认识论中如果忽略了个体的社会性,只从生产力去考虑社会的进化,便不能实现认识论上的自我反思。哈贝马斯认为人应当加强自我反思的力量,坚决抵制技术对人的支配和控制,打破工具主义的枷锁。同时,哈贝马斯对马克思把价值引入劳动的范畴进行了批判,强烈反仅仅从经济学角度对劳动的分析而忽略了人类意义的角度。
  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劳动观批判的反思
  (一)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误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鲍德里亚对使用价值问题的误读
  鲍德里亚错误的认为马克思没有揭示出“使用价值是被交换价值生产出来的”,因而把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使用价值扩展到任何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甚至把整个自然界都看做使用价值。
  实际上,马克思明确的把使用价值分为“商品使用价值”和“非商品使用价值”,只有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了交换价值生产,并通过交换价值来实现的。这就是被鲍德里亚认为的“被交换价值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仅仅对于其消费者是使用价值,而对于其生产者并不是使用价值。马克思同时对自然界的使用价值进行了区分,把它区分为使用价值和自然属性。马克思明确的指出:只有在资本主义下,整个自然界才被看做“使用价值体系”。
  2、鲍德里亚对劳动概念的误读
  在劳动问题上,鲍德里亚错误的认为马克思把“劳动”看做社会财富的主体源泉。实际上就是把劳动力看做是具体的社会财富的来源。(1)鲍德里亚混淆了马克思历史观中人的一般劳动和经济学中创造使用价值的生产劳动的概念;(2)他错误的简单商品生产者在经济学范畴中的劳动同雇佣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混为一谈;(3)鲍德里亚错误的把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作为商品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相混淆。
  马克思的观点里,人不能同单纯的劳动力划等号,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也不等同于作为人的活动(劳动);商品生产者不等于单纯的劳动力所有者,生产商品的劳动也不仅仅创造具体的使用价值,它还形成抽象的交换价值。资本的真理在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它不仅不在于创造具体的使用价值,甚至不在于形成抽象的交换价值,而在于这一商品能够产生比自身的交换价值更大的交换。
  3、鲍德里亚对解放问题误读
  鲍德里亚错误的认为从把使用价值从交换价值体系的中解放出来,把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从劳动力的额交换体系中解放出来,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最终目的。
  这里的误读实际上是鲍德里亚混淆了一般使用价值和被交换价值生产出来的价值,混淆了一般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解放使用价值和劳动不是马克思解放的真正目的,使用价值和劳动力的解放为人的解放的提供了物质基础,是人的解放的初始形式。马克思解放的真正目的是使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自然从使用价值中解放出来。
  (二)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误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哈贝马斯错误的把实践等同于生产劳动,认为物质生产劳动是实践的唯一形式
  实际上,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马克思的观点里,劳动和实践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他们之间互相交叉又有着差别。在马克思的实践观中,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础、最主要的实践形式,除此之外还包括科学实验、认识实践、阶级斗争等。物质生产劳动是这些实践的基础,马克思所指的实践并不仅仅是劳动。
  2、哈贝马斯错误的认为马克思的劳动观仅仅是改造外部世界的手段
  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混淆了人与人的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建立人和自然的绝对同一,也不能揭示人和自我的同一。
  实际上,马克思认为一切生产、劳动的基础都是物质世界。自然界是人们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马克思的劳动观不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包括生产和交换两个部分,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交换劳动产品时则产生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的劳动观是人和自然关系、人和人的关系的有机的统一。
  (三)哈贝马斯错误的认为马克思把实在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对立,没有对二者进行本质的区分
  哈贝马斯对实在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仅仅在雇佣劳动的视界里定义抽象劳动和现实劳动,在生活世界中对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进行考察。
  实际上,马克思对于劳动的考察不再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而是劳动的解放和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马克思没有通过对异化劳动对二者进行探讨,寻求他们的对立,而是在经济系统中寻找消除他们的途径。
  三、国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劳动观批判的价值
  国外马克思主义主义者对马克思劳动观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批判。但是他们的批判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有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也有对马克思理论的深入探讨。
  (一)鲍德里亚批判的价值
  鲍德里亚深刻的批判了马克思的生产模式,促使我们从新的领域对资本主义全球化进行分析。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判对后现代主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许多理论都来源于鲍德里亚的理论。
  鲍德里亚对劳动观的批判为我们研究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持,是我们对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出发点。
  (二)哈贝马斯批判的价值
  哈贝马斯的批判为我们分析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虽然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判有些观点是偏颇的,是对马克思观点的曲解,但是哈贝马斯提出了劳动和相互作用的框架,并对资本主义晚期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我们在分析主体的活动和社会形态的发展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哈贝马斯的批判丰富了马克思理论体系。哈贝马斯在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判中,区分了劳动和相互认同,重点突出符号交往的作用,通过语言学研究,推动了伦理道德学说的发展,丰富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哈贝马斯的批判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不仅在视角上还是方法论和目的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对历史唯物主义反思性的重建,批判了马克思主义实证化,发扬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法)鲍德里亚著,仰海峰译.生产之镜\[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1.
  \[2\](美)汉娜·阿伦特著,竺乾威译.人的条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德)哈贝马斯著,郭官义,李黎译.认识与兴趣\[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4\](德)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曹亚雄.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历史嬗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人之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高度统一,而重在内在美,内在美主要体现在气质修养和人格情操的美。  关键词:人之美;气质修养美;人格情操美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69-02    人不仅是唯一的审美主体,同时也是最高的审美对象。什么是人的美呢?人的美是指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不断地远离动物性而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那种人性、人格精神和人体
期刊
摘要:衢州自古寺院林立,佛教兴盛,弘法高僧众多。本文以实地考证和史料为据,对延寿禅师、弘一法师驻衢弘法活动进行梳理;并探析赵抃为代表的士僧交游现象及内涵。  关键词:衢州佛教;延寿禅师;弘一法师;士僧交游  中图分类号:J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77-02    衢州位于浙江西部,境内奇山胜水,人文荟萃,历来为高僧大德之士所青睐。衢州佛教发轫于三国,风靡
期刊
摘要:抗战时期,经过国民党政府对四川农业的开发与建设,促进了四川农业的发展,基本保障了战时川省军民衣食所需,为战时工业和支援外贸提供了原材料,为保证抗战的进行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农业开发  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83-02    抗日战争时期,在“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原则指导下,国民党政府曾—度积极地致力于川
期刊
摘要:“鸡毛不能上天,这个古代的真理,在社会主义时代,它已经不是真理了。穷人要翻身了,旧制度要灭亡,新制度要出世了。鸡毛确实要上天了。”这是毛泽东1955年农业合作化期间,在亲自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为安阳县南崔庄合作社《谁说鸡毛不能上天》一文所加的重要按语,至今已经50多年了。毛泽东对鸡毛上天精神的肯定不仅促进了当时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对当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
期刊
摘要:1956年之前毛泽东就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反腐败思想,这些思想对加强党的廉洁建设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研究毛泽东反腐败思想对目前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反腐败思想;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84-02    1956年之前毛泽东就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反腐败工作进
期刊
摘要:校园贴吧文化是一种有别于校园主流文化,体现着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校园流行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对于深入探究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具有重要价值。大学校园贴吧文化,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手段、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思想行为方式的产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要全面调控大学校园贴吧文化的积极影响,而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应
期刊
摘要: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诚信缺失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解决诚信教育问题的对策及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由于诚信具有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当今社会大学生当中的诚信问题层出不穷,所以非常有必要通过适当有效的途径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
期刊
摘要:学生道德观、价值观大都是在校园内的隐性课程中形成,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善于创造各种机会,恰当的在英语课堂上穿插进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起高尚品德的道德教育,使我们的学生不但在知识上,智力上能良好的发展,同时在思想上、心理上也能得好的熏陶,以教师美好的道德水准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学习的榜样。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教学;道德教育;情感教育;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将大学生性心理团体辅导定位为成长性的团体辅导,对其进行科学设计,通过团体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从认同自我性别出发,发展和谐的异性关系,再延伸至社会环境中的性道德。使大学生性感知更加成熟,性道德更加深刻,性意志更加主动。  关键词:性心理;团体辅导;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71-02    一、大学生性心理团体辅导的提出  
期刊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讨论法在具体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讨论法;讨论题目;引导;平等相待;知识储备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8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为一年级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