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耕读”文化课堂的构建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62106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理念更侧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顺应教育理念的变革,“耕读”教学文化逐渐走入公众视野。“耕读”文化是将生活和教育相结合,教与学相互统一,把学和用落实在课堂之中。教师应在知识传授中立足文本,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方向,将“耕读”文化与日常生活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 “耕读”教学 文化课堂
  一、教和学,学与思
  教师要充分注重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文本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结合文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统一教和学,学和思。立足于课本,引导学生带着探究性的问题进入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思考,通过主题设疑,将重难点穿插到课堂知识导学之中。鼓励学生立足文本,结合实际,开展相应的探讨,将学和思充分结合,在探究中进一步加深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
  比如教学《祝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祥林嫂的三起三落,作者通过三次变化运用反复手法刻画了人物的悲剧。教师提出“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三次人物塑造中感受人物变化的潜在诱因和悲剧根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创设情境
  抽象化的教学很难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创设真实的情景设置,通过课本立足于情境,将情境教学和生活实际进行重现。在学习过程中,还原真实的情景再现,感受到文本知识背后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本的深刻理解。通过课本知识,深耕背后的情感表达,感受课文之中的生活感悟和思想表达。
  例如教学《雨巷》一课,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引入到课堂,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建立一个真实的文本环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课堂的诵读,扮演,对话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文本中的虚实交替,情景合一,感受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传递出的深刻情感意蕴,结合生活,立足课本,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做深入的赏析和学习。
  三、学习迁移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之间的相互联动,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交错,将新知识和以往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注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维拓展培养,不断丰富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先启发学生根据题目进行知识迁移、联想回忆,建立起荷花的基本意象,经过粗读,和以往的文本意象做对比。随后细读感受到朱自清笔下的情景意象的表现方式,精读品味背后的思想情感和行文手法。通过《荷塘月色》的学习,实现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和课本联动。在学习中通过多样化的对比手法,理解同一意象的多种表现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知识视野,通过文本内容促进知识之间的融会,实现对课堂知识的深刻解读。
  四、生活化导学
  生活化导学是将教学内容延伸到生活之中,有助于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感悟来理解文本思想。语文作为语言教学的基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化导学是将抽象化的内容知识转变成丰富的生活环境,学生通過生活联想文本知识,理解作者内容的情感,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共鸣。
  在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引导,令学生回忆和父母之间的点滴日常,组织学生将和父母日常相处的温情时刻进行互动分享,感受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日常交流中隐藏的感情。通过和生活相互结合的导学,将文本知识抽象化的概念和生活日常相互印证,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同时,升华了思想情感。
  五、以读引行
  在语文教学中,读懂、理解是教学的基础目标,在学习中要做到的是学和用的结合,教师通过以读引行,在读懂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实践和运用技能培养。通过诵读,学生理解作者背后的情感意蕴和行文手法。随后让学生进行生活化情景的描写,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将文本知识运用在写作中,教师据此做出相应的评价,保证在写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比如在赏析《故都的秋》一文时,通过讲解以情驭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渐进写法,让学生将文本知识和自身写作进行比较,认识到写作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加深对读写实践能力的提高。
  六、互动交流
  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的思想差异和不同见解,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搭建起探究讨论的交流机制,在互动交流中感受不一样的思路和看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群体之间的辩论,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得到了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探究可以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展思维视野,在思维导学中归纳和总结。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以学引思,以读引行中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的思辨和实践能力培养,深耕文本的同时,在探究和讨论中进行互相进步,“耕读”文化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学习探究,构建“耕读”文化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雷《论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河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2] 方智范《高中语文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目标解读(一)》,《语文建设》2003年第11期。
  [3] 王志椒《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之研究》,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4] 方智范《高中语文必修课“表达与交流”目标解读》,《语文建设》2004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互动教学的具体应用展开讨论,分析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例如主体性、过程性、交流性、创造性、反馈性。重点介绍了互动式教学的创新点,例如提问创新、信息技术利用等。分析了应用流程中的环节对接,例如教案的编写设计。从而保证小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够有效完成课程学习,提升学习成绩,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互动教学
摘 要:“生本”理念是教学改革中新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语文学习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生本教育的运用,使作文教学得以不断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本教育  作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学写作文时,经常会有畏难情绪,这除了与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关外,与教师在教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过分强调教师作用,或者过分强调学生作用,本质上都是一种教育的经验偏执主义。片面的、教条的、机械的教学理念是生态课堂教学法极力反对的内容。本文从生态课堂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入手,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生态课堂 教学研究  生态课堂是最新教学理念的成果,生态课堂把生态的概念从生物学转移到了教育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进步。在这种生态型课堂之中,教师和学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也承载着重要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对班级中的小团体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利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把传统文化作为引导的工具。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小团体的心理辅导,发挥小团体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摘 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加强对课堂提问环节的重视,力求打破以往“满堂灌”的不良局面,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的内容进行提问,让提问具有启发意义。教师要准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深入考虑问题的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智力水平提出恰当的问题,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笔者基于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策略  目前,大部分教师
摘 要:新《課标》把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写作教学目标分别定位为写话教学和习作教学,在具体目标的划分上,两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往往忽视这两个阶段的紧密联系,造成不少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后在习作上“水土不服”,习作能力跟不上,习作热情减退。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习作困难,有效提高写作教学效果,本文就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与中年级习作的衔接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效培养小学生搜集语文信息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更快速、有效的学习语文,以及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从教师示范,提高搜集信息的兴趣;适度引领,指导搜集信息的方法;安排任务,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重视实践,养成搜集信息的习惯四方面对小学生搜集语文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搜集信息 能力培养  为了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高质量的作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个性,提升表达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而想要实现高质量的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关键。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深入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以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想象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关键
摘 要:我国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主要教学内容课文教学。如果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更高的语文能力,积累更加丰富的语文经验,教师就要做好课文的文本解读。本文对文本解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育 文本解读 方法探究  课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主要教学内容,要想教好一篇课文,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有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与消化,即做好文本解读。文本解读,顾
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部编版教材的核心发展理念,着重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019年开学季,全国中小学迎来了教材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