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现代“诗经”的声音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bbish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偏信缘分的人,总觉得很多事情的发生是冥冥中自有定数的。就像我与墨明棋妙的邂逅一样。即便彼时不相遇,也必定会在下一个转角再相逢。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对于我这样一个全面古风控来说,墨村存在本身就是带有致命的吸引力的。
  初初知晓墨明棋妙是因为一首歌。说出歌名来,我想只要是喜欢古风音乐的朋友们大都不会太陌生,这首歌就是河图演唱的《倾尽天下》。爱上这首歌,便爱上了倾世的朱砂痣。后来慢慢知道了HITA,E大,丢丢,绯村柯北,小楼……知道了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墨明棋妙。
  因为这首歌我开始真正意义上接触古风类音乐,也开始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以妙音为骨,清词为基,只一开口便道出漠北塞外,眠柳江南。他们或低回吟唱,或抚掌高歌,歌尽世事纷繁,人情冷暖。婉转曲调一如梦回处耳畔隐约响起的旧时童年歌谣一般熟悉。好像它就静静地存在于你的时光里,只是彼时的你不曾发觉。不过,只待一个回眸便会让你感到久违了的重逢欣喜。这是一首歌,一阕词的魔力。那这种感觉让我不止一次觉得墨村里的歌不单单只是古风音乐,更像是一位阅历颇丰的说书人,在老茶馆高高的戏台上讲述着一幕幕曲折跌宕的故事,让我在光影纵横时光流转间窥见生活缝隙里的一部老电影……
  这就如同《诗经》一般,一首诗词便影射了一个小世界。正因此,只初相遇的一眼,一瞬,我便爱上了墨村,爱上了在他们古朴笔调下与众不同的十丈红尘。
  我想,如果称墨村音乐为现代的《诗经》应该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吧。
  墨明棋妙成立六年,推出了几十首的墨宝,每次听这些墨宝,都会想起四个字,怀古通今。在中国古典音乐风格的基础上糅入现代流行的其他音乐类型,既不会一味死板仿古,又带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可以说墨明棋妙便是当下古风音乐的代表。且墨村音乐的范畴大至民族文化,小至柴米油盐,无一不能入歌演唱。而《诗经》成书的根本原因是“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后由史官和乐官编撰整理后形成,其中囊括了民俗、祭祀、政治等各个方面,可以说《诗经》本身就是一本《古代流行音乐全集》。这一点二者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在千年传承的时光中《诗经》中的乐谱早已遗失,遗留给后人的便是这或凄美缠绵或磅礴悲怆的诗作。这些诗词经历长久的沉淀,时间的洗礼,直到今天仍感人至深,原因无外乎是发之于情,言之有物。可以说是言人之所言,讲人之所想。试问谁没有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思怀?谁没有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期许? 即便诗词中的佳人已然成塚,将士早已化尘,那些情愫那些感觉,是隔着深深的时间鸿沟仍然可以相通的。是以,即使时至今日我们不能再传唱这些古老的歌谣,但在细细品味下仍会对字里行间遗留的真挚情谊感怀深切。
  这一点,墨村亦是一般无二。我不记得有多少次单曲循环墨村的某一首歌一听便是一整天,又有多少次洗净素手将动人的词句虔诚地摘抄誊写,更不记得有多少次自己一个人戴上耳机,随着字里行间的讲述,挣脱躯体的束缚来到那个故事发生的时空,伴随着浓浓的中古风置身在词曲的世界……或是魂化雀鸟翩翩飞去,或是渡口守候十八春秋,或是白马枯叶寂寥相随,或是凡夫俗子大醉西楼……无论是铁马金戈的豪情,还是郎情妾意的温情,都是如此的真实动人。
  不止于此,墨村也将对音乐的感悟运用在时事上,在抗击风雪,灾后重建这些让人伤怀的事发生后,墨村用自己的方式安抚了人们重创后伤怀脆弱的神经。那些温暖的音乐一如温柔的清泉洗涤着人们伤痕累累的心,又如亲人的轻声低语,告慰人们,灾难总会过去。这种对当时时事的关心和记载亦是墨村与《诗经》的相同之处。
  便都是,犹乐先天下,悲喜写春秋。
  于是,聆听那些歌谣,吟唱那些歌谣,伴着熟悉的旋律,听它们字字句句从口中呢喃而出,就像是品一杯香茗,盎然古意悠悠氤出。过处,只觉唇齿留香。
  爱上墨明棋妙就像是爱上一朵正在娇艳盛开的花一样自然。堪堪一瞬,便倾一生。
其他文献
郑国有个老百姓寒冬里过河,上岸后小腿都冻僵了。景差刚好路过这里,就把那人扶到陪乘位子上,并用自己的衣襟捂着那人的腿脚。晋国大夫叔向听闻后,不以为然地说,景差身为国相,这样做不是很浅陋吗?我听说,在贤能官吏管辖的地方,三个月就该修好沟渠,十个月就能架好桥梁。这样的话,牛马过河都不会湿蹄子,何况是人呢?  这便是掌故“景差覆衽”的由来,见于刘向《说苑》。叔向的这番议论,很容易让人想到孟子的一段话。《孟
期刊
《诗经》是面向现实的艺术。不仅表现为农事诗的描写,面向现实的生活观念使周人把诗的创作看成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是现实主义的眼光使诗人对社会生活具有了最为敏锐的观察能力,使诗人能够把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对各种生活现实进行深刻的提示与描写。  大至国家的宗庙祭祀、军事战争、宴飨朝会、政治变革,小至平民百姓的蚕桑耕耘、屯戍徭役、婚丧嫁娶、娱乐游观,都是《诗经》所要描写表现的对象。  现实主义的创
期刊
产生于公元前1000年到600年之间的《诗经》在中文的系统中已经成为经典,这一本书,或者不称为是一本书,它就是人们在桑树下唱歌的声音,被记录下来了,最早叫作“诗”,更接近我们今天在田间巷陌听到的歌唱,它第一次被称为“经”是在战国,战国开始人们把这些民歌收集起来,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书后广泛流行于各诸侯国,人们觉得这些诗非常美,感觉到这里面的
期刊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是《牡丹亭》里少女杜丽娘的人生中第一声发现自己的惊叹。不读《诗经》,青春美丽便不会自知,白白浪费这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杜小姐说:“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少女情怀总是《诗》,三百篇诗反复诉说着的,也就只是年少时没能说出的那一个字。发现自己,发现爱情,这是人性的启蒙,是古往今来每个灵魂必经的觉醒。
期刊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邶风·柏舟》  说起春秋时的卫宣姜
期刊
我的心上人是一位威武的战士,他身披铠甲,手执长殳,为国家战斗,出生入死。  自他离去,我变得不认识我自己,散乱的长发再也没人为我盘起。我常想着下场大雨,那场雨将我窗前的忘忧草浇灌,浇灌成郁郁葱葱。到那个时候,我的心上人就会回来。  我开始每天头痛,可是我很欢喜,因这痛楚让我觉得只要思念够深够浓就能唤你归来。  《诗》三百,孔子称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纵览百诗,很少能够见到像《伯兮》般“脱节制、
期刊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而生活又具有社会历史特征。《诗经》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它以这份独特的历史社会基础,数千年来作为美与礼的典范,教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正因如此,我们应以《诗》为鉴,做真正的中华人。
期刊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翻开《诗经》,入眼的第一行便染着一抹水润的新绿。采蓝采绿,这样的美好颜色满布青简帛章,古老的三百诗篇浸透了草木清香,纸页翻飞如折花在手,那些难以言喻的心情攀附在植物上,在书写的墨痕中已经生长千年……  不能说的秘密——蒹葭(芦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期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提起《诗经》,一首首美丽动人的绮诗丽句就会浮现眼前——且看春天桃之夭夭,夏日斯螽动股,秋时桑之未落,冬季凿冰冲冲;又见有一美人,清扬婉兮,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还有那情比金坚的誓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
期刊
编者按:谈到中医,很多人会有一些固有的概念,或是身着白大褂,戴着老花镜的老者,或是表情严肃深沉地望闻问切。如果把“青春”“靓丽”“美女”和中医放到一起,您能想到什么?很多人第一眼见到李智都觉得不像中医,这个时尚美女彻底颠覆了人们心中对于中医大夫的思维定式,她年轻时尚,却投身于古老的学科,她专擅中医,却又精通外文,她本职为坐堂大夫,却能走上荧屏讲解养生。本刊记者专访李智老师,听美女中医娓娓道来养生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