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课堂场域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师权力运作的空间,它借助于课堂中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得以发挥。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权力的存在,教师权力是课堂场域中的隐性特征,它保障了课堂场域的存在,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
【关键词】课堂场域;教师权力;保障
引言
新课改在传统课堂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推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包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增强等,以前“师讲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被取而代之的是今天“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模式。新模式强调素质教育,教师在实践中也面临了一些新的困惑:如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如何发挥在课堂场域中曾占主导地位的教师权力?教师行驶权力是否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相违背?在课堂场域中,教师权力运作依赖于教师如何作用于学生,教师如何行驶“传道、授业、解惑”权力是教师控制教学的主要实施方案,拥有权力,教师才能控制课堂场域,才能实施课堂教学实践。
1.场域及课堂场域
场域(field)是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说过:“我将一个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1]P39 他把场域设想成一个空间,而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场域的效果得以发挥。
课堂可以看作是师生交往的场域,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师权力的运作空间。课堂场域是一个社会活动场所,是社会关系的自治地,空间性是其中一个重要属性,它借助于课堂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得以发挥。在这个场所中,师生相互之间形成一个以知识传递为依托、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社会关系网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互相学习、教学相长,以此构建成的这种社会关系网络,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目标、共同规则实现的保障。
2.权力及知识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认为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权力是使用社会结构来表现一种真理并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会的不同方式。福柯通过对当代社会的分析,论述了教育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他采用独特的视角将权力与知识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早在19世纪后期,尼采就开始探讨权力和知识的关系,他从权力意志和真理意志的关系中认识到科学与权力意志的一致性,科学是权力意志的工具。
北京大学刘云杉教授认为知识是权力的建构,权力体现为知识,知识即权力。
教育专家李松林认为以权力为中介的知识与人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立体结构,课堂教学由此具有了鲜明的权力属性,权力成就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合法性地位,支持着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形式,同时规限着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与主体建构过程。
人和知识构成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维度,通过对课堂教学属性的研究看来,正是权力的存在成就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合法性地位。只要课堂教学存在,其中的各种知识形式、理性形式、话语形式和学科形式就将从内部滋生出一系列的微观权力,并弥散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由此形成课堂教学中相互纠缠、彼此交织的权力关系网络。由此,课堂教学中的权力关系不仅使课堂教学情境、知识形式、主体形式、行为方式具有了权力方面的规定性,而且还制约、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和主题建构过程。
知识是场域的一种资本形式,“只有在特定的场域中,资本才得以存在并且发挥作用。(134)课堂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场所,知识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根基。没有知识,教师无从教,学生无从学,没有授业、解惑,就没有课堂场域的存在。在课堂场域中,教师要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传授知识来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也要通过获取知识来实现与教师的交往,所以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获取知识、再生知识的过程,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体系通过教师权力的发挥得以传递,知识传递的过程也就是课堂场域实现其功能的过程。
3.课堂场域及教师权力
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法,课堂教学若要顺利进行,必须有权力的保障,权力是课堂教学的品质或属性,教师权力是课堂互动的重要前提。有教师权力,才能维持课堂的秩序与运作,才能为学生自主发展开辟空间,课堂教学正是教师权力与学生自主的对立统一。新教育社会工作者从权力的视角研究师生互动、教师知识等问题,这里的权力是指在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authority),而不是权位、势力(power), 教师权力既指对教育资源的控制和支配能力,也是对受教育者的支配和决定能力。
在课堂场域中,教师具有运用权力的正当性,教师是权力的实施者,从课堂教学看,教师有权力决定自己的教学行为,知识在这个实施过程中起指引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决定学生身体心理的发展、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合作能力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形成、自主学习技能的运用等,具有知识是保证教师正确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必要条件。因为有知识,才说明教师具有教学经验,才有资本制约教师教学行为,才能够引导学生接受教学新理念,继而为受教育者提供深入学习的新思路。
课堂场域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组对立且又共生的群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教师教学的服务者、接受者。由于课堂场域的客观性,教师与学生通过一定社会关系共同存在,但势力不平等且不对称。教师通过权力“控制”课堂,控制是教师课堂行为的社会学本质,教师将自身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吸收、再生知识,这之间有和谐、有互动、有冲突、有矛盾、有排斥,这种不平等且不对称的关系保证了课堂场域的存在,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
4.结论
课堂是一个具体化的社会活动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教师权力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师生交往、课堂运作,都存在教师权力的运作空间。传统教学法占主导地位的课堂场域中,教师权力为中心是根本特征,教师权力是显性特征;以交际教学法为主导的课堂场域中,教师权力是隐性特征,其显现因为技术层面原因而趋于隐蔽。正如任何一种社会活动的实施都有其不可预见性一样,课堂场域中的教学活动同样复杂多变。教师权力的实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纠错与流利关系如何处理、如何在培养交际能力的同时保证学生的读写能力等。因此,教师权力的实施需要社会对教师权力的认同,需要赋予教师适度权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也才能够更好地行驶教学自主权,进而解决好教师权力与学生自主问题。
参考文献:
[1]L.D.Wacquant. Towards a Reflexive Sociology: A Workshop with Pierre Bourdieu[J] Sociological Theory, Vol.7,1989:P139
[2]福柯. 规训与惩罚(英译本)[M]. 纽约:Vintage Books公司,1975:25-30.
[3]刘云杉. 师生互动中的权力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
[4]李松林. 控制与自主:课堂场域中的权力逻辑[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
[5][法]布迪厄. [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P134
作者简介:
武小莉:(1978-)女,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现任教于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教学法。
【关键词】课堂场域;教师权力;保障
引言
新课改在传统课堂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推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包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增强等,以前“师讲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被取而代之的是今天“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模式。新模式强调素质教育,教师在实践中也面临了一些新的困惑:如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如何发挥在课堂场域中曾占主导地位的教师权力?教师行驶权力是否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相违背?在课堂场域中,教师权力运作依赖于教师如何作用于学生,教师如何行驶“传道、授业、解惑”权力是教师控制教学的主要实施方案,拥有权力,教师才能控制课堂场域,才能实施课堂教学实践。
1.场域及课堂场域
场域(field)是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说过:“我将一个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1]P39 他把场域设想成一个空间,而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场域的效果得以发挥。
课堂可以看作是师生交往的场域,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师权力的运作空间。课堂场域是一个社会活动场所,是社会关系的自治地,空间性是其中一个重要属性,它借助于课堂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得以发挥。在这个场所中,师生相互之间形成一个以知识传递为依托、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社会关系网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互相学习、教学相长,以此构建成的这种社会关系网络,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目标、共同规则实现的保障。
2.权力及知识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认为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权力是使用社会结构来表现一种真理并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会的不同方式。福柯通过对当代社会的分析,论述了教育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他采用独特的视角将权力与知识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早在19世纪后期,尼采就开始探讨权力和知识的关系,他从权力意志和真理意志的关系中认识到科学与权力意志的一致性,科学是权力意志的工具。
北京大学刘云杉教授认为知识是权力的建构,权力体现为知识,知识即权力。
教育专家李松林认为以权力为中介的知识与人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立体结构,课堂教学由此具有了鲜明的权力属性,权力成就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合法性地位,支持着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形式,同时规限着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与主体建构过程。
人和知识构成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维度,通过对课堂教学属性的研究看来,正是权力的存在成就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合法性地位。只要课堂教学存在,其中的各种知识形式、理性形式、话语形式和学科形式就将从内部滋生出一系列的微观权力,并弥散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由此形成课堂教学中相互纠缠、彼此交织的权力关系网络。由此,课堂教学中的权力关系不仅使课堂教学情境、知识形式、主体形式、行为方式具有了权力方面的规定性,而且还制约、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和主题建构过程。
知识是场域的一种资本形式,“只有在特定的场域中,资本才得以存在并且发挥作用。(134)课堂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场所,知识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根基。没有知识,教师无从教,学生无从学,没有授业、解惑,就没有课堂场域的存在。在课堂场域中,教师要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传授知识来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也要通过获取知识来实现与教师的交往,所以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获取知识、再生知识的过程,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体系通过教师权力的发挥得以传递,知识传递的过程也就是课堂场域实现其功能的过程。
3.课堂场域及教师权力
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法,课堂教学若要顺利进行,必须有权力的保障,权力是课堂教学的品质或属性,教师权力是课堂互动的重要前提。有教师权力,才能维持课堂的秩序与运作,才能为学生自主发展开辟空间,课堂教学正是教师权力与学生自主的对立统一。新教育社会工作者从权力的视角研究师生互动、教师知识等问题,这里的权力是指在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authority),而不是权位、势力(power), 教师权力既指对教育资源的控制和支配能力,也是对受教育者的支配和决定能力。
在课堂场域中,教师具有运用权力的正当性,教师是权力的实施者,从课堂教学看,教师有权力决定自己的教学行为,知识在这个实施过程中起指引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决定学生身体心理的发展、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合作能力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形成、自主学习技能的运用等,具有知识是保证教师正确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必要条件。因为有知识,才说明教师具有教学经验,才有资本制约教师教学行为,才能够引导学生接受教学新理念,继而为受教育者提供深入学习的新思路。
课堂场域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组对立且又共生的群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教师教学的服务者、接受者。由于课堂场域的客观性,教师与学生通过一定社会关系共同存在,但势力不平等且不对称。教师通过权力“控制”课堂,控制是教师课堂行为的社会学本质,教师将自身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吸收、再生知识,这之间有和谐、有互动、有冲突、有矛盾、有排斥,这种不平等且不对称的关系保证了课堂场域的存在,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
4.结论
课堂是一个具体化的社会活动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教师权力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师生交往、课堂运作,都存在教师权力的运作空间。传统教学法占主导地位的课堂场域中,教师权力为中心是根本特征,教师权力是显性特征;以交际教学法为主导的课堂场域中,教师权力是隐性特征,其显现因为技术层面原因而趋于隐蔽。正如任何一种社会活动的实施都有其不可预见性一样,课堂场域中的教学活动同样复杂多变。教师权力的实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纠错与流利关系如何处理、如何在培养交际能力的同时保证学生的读写能力等。因此,教师权力的实施需要社会对教师权力的认同,需要赋予教师适度权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也才能够更好地行驶教学自主权,进而解决好教师权力与学生自主问题。
参考文献:
[1]L.D.Wacquant. Towards a Reflexive Sociology: A Workshop with Pierre Bourdieu[J] Sociological Theory, Vol.7,1989:P139
[2]福柯. 规训与惩罚(英译本)[M]. 纽约:Vintage Books公司,1975:25-30.
[3]刘云杉. 师生互动中的权力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
[4]李松林. 控制与自主:课堂场域中的权力逻辑[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
[5][法]布迪厄. [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P134
作者简介:
武小莉:(1978-)女,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现任教于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