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启蒙能够给幼儿提供安全、充分自我表现的心理空间环境,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快乐,获得个性、思维、性格等全面素质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音乐教育启蒙对幼儿心理的积极影响,探讨了音乐教育启蒙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提升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音乐教育启蒙
心理健康强调个人具有健康稳定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个性、思维和性格可塑性强,音乐教育启蒙有助于幼儿智能发育正常、情绪积极乐观、自我意识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音乐教育启蒙的帮助下,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和谐发育,使自身成为幸福的源泉。
一、音乐教育启蒙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在幼儿时期,音乐教育启蒙不仅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和身体机能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發展。很多准妈妈利用美妙的音乐进行胎教,音乐的节奏和律动会使孩子的身心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带来如痴如醉的感受,可以舒缓身心,在音乐中游戏和舞蹈,感受到轻松和愉悦,获得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
幼儿的音乐教育启蒙,可以通过丰富生动的听、唱、演奏、舞蹈等形式,在音乐中获得愉悦体验,引导幼儿用喜爱的方式探索世界、模仿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集体性的音乐教育活动,还可以发展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和集体纪律性,减少幼儿的自我中心感,学会分享快乐,表达和释放自身情感,在音乐活动中交流互动,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实现感觉、知觉、认知等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能力。
二、音乐教育启蒙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正是由于音乐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要充分重视音乐教育的功能发挥,认真做好音乐教育启蒙工作,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幼儿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一)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教育启蒙首要的任务便是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刚刚注意到家和幼儿园的区别,对于学习还比较陌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制力十分薄弱,需要教师挖掘幼儿内在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与游戏,在学中玩,在玩中学。音乐教育启蒙也需要坚持这一原则,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内在需求,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逐渐使音乐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教学实践来看,绝大多数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有些孩子平时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认知能力较差,然而对于音乐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愿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在音乐的律动下,孩子们跟着音乐节奏律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生动活跃。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幼儿擅长于形象思维,喜欢生动活泼的事物,游戏就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旋律。在音乐启蒙教育中要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虽然有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小接触各种乐器,但大部分幼儿不具备深厚的音乐专业知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避免枯燥的知识讲解,而是将知识渗透在一个个丰富多样的音乐游戏活动中,持续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过多的理论灌输会使幼儿对音乐的喜爱磨灭在枯燥的学习训练中,游戏化教学对保持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教师要避免教学陷入枯燥的识谱、识节奏练习,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或是由游戏生成课程,或是课程生成游戏。要让游戏成为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收获成长,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营造和谐音乐环境
音乐教育启蒙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为幼儿创造轻松和谐的音乐氛围,使音乐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们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保持积极情绪,丰富情感体验。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可以积极营造音乐环境。比如在吃饭和午睡环节,可以利用音乐进行提醒;在课间休息和课外活动中,可以播放轻松美妙的音乐。给幼儿创造愉悦的活动空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教室的布置上,教师可以摆放音乐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让孩子们可以在日常活动中感受到音乐气氛。
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各种音乐活动,比如在节庆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采用独唱、合唱、个人演奏、团体合奏以及舞蹈等方式,展现自己的音乐才能,通过音乐开展良好的对话和交流。而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将音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元素。比如有的孩子上课迟到、不尊重课堂纪律等行为,可以让幼儿演唱一首歌曲作为处罚。这种方式不仅起到了警示训诫作用,也避免了过于严苛的管理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使音乐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一个途径。让幼儿经常接触音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受到音乐的熏陶,使他们时刻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时期孩子们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时期,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对身边事物的感知。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正面引导形成幼儿的自我意识。
例如在儿歌学唱教学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分散,集中程度越来越低。因此在儿歌学唱的初始部分,应突出学唱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对幼儿难以掌握的部分进行重点攻关,在他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然后,再开始进行整首歌曲的学唱。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可以采用有趣的游戏活动和歌曲创编等方式,让孩子们扮演歌曲中的人物,通过对唱、合唱等演唱方式的变化,使幼儿的注意力持续保持较高的集中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兒的行为需要正确的引导,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教师要不断强化幼儿健康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不断增强适应能力和自制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肯定幼儿的音乐表现,引导幼儿正确自我评价。对于合唱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音乐节奏混乱、故意大声演唱等不良行为,教师要耐心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纠正他们存在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身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守纪律,懂得照顾他人感受,在音乐学习中养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成长发育特点,将幼儿视为不断成长的个体,不能由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良的表现就持否定态度,而是要多肯定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四)尊重幼儿的心理差异
世界上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正视差异和不同,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助力每个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有些幼儿的学习能力较差,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不强。个别学生五音不全,对于音乐学习缺乏自信心,不太愿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针对这类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幼儿的个人意愿而转移,而后天的学习和锻炼能够不断加强幼儿的学习能力。因此,要结合这些幼儿的接受水平,合理设置教学任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音乐学习信心和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制作木鱼、响板、串铃等简单的乐器,训练他们的节奏感,满足孩子们喜爱敲敲打打的天性,增加音乐启蒙教育的趣味性。
有些幼儿拥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考虑到日常音乐教学满足不了这些幼儿的需求,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乐器,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打击乐器,可以在课外尝试参加架子鼓培训班;有的学生性格内敛,可以选择钢琴、古筝等乐器培训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这些孩子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自大自夸的倾向。有些幼儿会忍不住向其他同学炫耀,教师要教导他们人无完人的观念,每个同学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沾沾自喜,要发挥自身的长处多帮助其他同学,也要多学习他人的优势。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启蒙能够让幼儿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收获快乐的体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幼儿心理的积极影响,结合幼儿心理发育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音乐氛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幼儿的心理差异,正面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殷秋萍.关于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探析[J].才智,2018(32):90.
[2]崔元慧.艺术教育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钦州学院学报,2018,33(07):96-100.
[3]张懿.浅谈音乐在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7(23):39.
作者简介:
刘一潼,女,1983年11月,吉林人,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本科,工作单位: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专长:学前教育音乐综合技能训练(钢琴弹奏、歌曲演唱等)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音乐教育启蒙
心理健康强调个人具有健康稳定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个性、思维和性格可塑性强,音乐教育启蒙有助于幼儿智能发育正常、情绪积极乐观、自我意识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音乐教育启蒙的帮助下,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和谐发育,使自身成为幸福的源泉。
一、音乐教育启蒙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在幼儿时期,音乐教育启蒙不仅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和身体机能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發展。很多准妈妈利用美妙的音乐进行胎教,音乐的节奏和律动会使孩子的身心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带来如痴如醉的感受,可以舒缓身心,在音乐中游戏和舞蹈,感受到轻松和愉悦,获得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
幼儿的音乐教育启蒙,可以通过丰富生动的听、唱、演奏、舞蹈等形式,在音乐中获得愉悦体验,引导幼儿用喜爱的方式探索世界、模仿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集体性的音乐教育活动,还可以发展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和集体纪律性,减少幼儿的自我中心感,学会分享快乐,表达和释放自身情感,在音乐活动中交流互动,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实现感觉、知觉、认知等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能力。
二、音乐教育启蒙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正是由于音乐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要充分重视音乐教育的功能发挥,认真做好音乐教育启蒙工作,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幼儿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一)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教育启蒙首要的任务便是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刚刚注意到家和幼儿园的区别,对于学习还比较陌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制力十分薄弱,需要教师挖掘幼儿内在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与游戏,在学中玩,在玩中学。音乐教育启蒙也需要坚持这一原则,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内在需求,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逐渐使音乐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教学实践来看,绝大多数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有些孩子平时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认知能力较差,然而对于音乐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愿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在音乐的律动下,孩子们跟着音乐节奏律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生动活跃。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幼儿擅长于形象思维,喜欢生动活泼的事物,游戏就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旋律。在音乐启蒙教育中要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虽然有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小接触各种乐器,但大部分幼儿不具备深厚的音乐专业知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避免枯燥的知识讲解,而是将知识渗透在一个个丰富多样的音乐游戏活动中,持续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过多的理论灌输会使幼儿对音乐的喜爱磨灭在枯燥的学习训练中,游戏化教学对保持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教师要避免教学陷入枯燥的识谱、识节奏练习,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或是由游戏生成课程,或是课程生成游戏。要让游戏成为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收获成长,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营造和谐音乐环境
音乐教育启蒙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为幼儿创造轻松和谐的音乐氛围,使音乐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们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保持积极情绪,丰富情感体验。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可以积极营造音乐环境。比如在吃饭和午睡环节,可以利用音乐进行提醒;在课间休息和课外活动中,可以播放轻松美妙的音乐。给幼儿创造愉悦的活动空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教室的布置上,教师可以摆放音乐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让孩子们可以在日常活动中感受到音乐气氛。
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各种音乐活动,比如在节庆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采用独唱、合唱、个人演奏、团体合奏以及舞蹈等方式,展现自己的音乐才能,通过音乐开展良好的对话和交流。而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将音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元素。比如有的孩子上课迟到、不尊重课堂纪律等行为,可以让幼儿演唱一首歌曲作为处罚。这种方式不仅起到了警示训诫作用,也避免了过于严苛的管理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使音乐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一个途径。让幼儿经常接触音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受到音乐的熏陶,使他们时刻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时期孩子们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时期,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对身边事物的感知。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正面引导形成幼儿的自我意识。
例如在儿歌学唱教学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分散,集中程度越来越低。因此在儿歌学唱的初始部分,应突出学唱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对幼儿难以掌握的部分进行重点攻关,在他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然后,再开始进行整首歌曲的学唱。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可以采用有趣的游戏活动和歌曲创编等方式,让孩子们扮演歌曲中的人物,通过对唱、合唱等演唱方式的变化,使幼儿的注意力持续保持较高的集中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兒的行为需要正确的引导,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教师要不断强化幼儿健康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不断增强适应能力和自制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肯定幼儿的音乐表现,引导幼儿正确自我评价。对于合唱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音乐节奏混乱、故意大声演唱等不良行为,教师要耐心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纠正他们存在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身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守纪律,懂得照顾他人感受,在音乐学习中养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成长发育特点,将幼儿视为不断成长的个体,不能由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良的表现就持否定态度,而是要多肯定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四)尊重幼儿的心理差异
世界上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正视差异和不同,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助力每个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有些幼儿的学习能力较差,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不强。个别学生五音不全,对于音乐学习缺乏自信心,不太愿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针对这类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幼儿的个人意愿而转移,而后天的学习和锻炼能够不断加强幼儿的学习能力。因此,要结合这些幼儿的接受水平,合理设置教学任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音乐学习信心和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制作木鱼、响板、串铃等简单的乐器,训练他们的节奏感,满足孩子们喜爱敲敲打打的天性,增加音乐启蒙教育的趣味性。
有些幼儿拥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考虑到日常音乐教学满足不了这些幼儿的需求,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乐器,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打击乐器,可以在课外尝试参加架子鼓培训班;有的学生性格内敛,可以选择钢琴、古筝等乐器培训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这些孩子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自大自夸的倾向。有些幼儿会忍不住向其他同学炫耀,教师要教导他们人无完人的观念,每个同学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沾沾自喜,要发挥自身的长处多帮助其他同学,也要多学习他人的优势。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启蒙能够让幼儿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收获快乐的体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幼儿心理的积极影响,结合幼儿心理发育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音乐氛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幼儿的心理差异,正面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殷秋萍.关于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探析[J].才智,2018(32):90.
[2]崔元慧.艺术教育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钦州学院学报,2018,33(07):96-100.
[3]张懿.浅谈音乐在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7(23):39.
作者简介:
刘一潼,女,1983年11月,吉林人,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本科,工作单位: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专长:学前教育音乐综合技能训练(钢琴弹奏、歌曲演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