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女人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5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郝思嘉和王熙凤是非常相似的女性人物,但二者的差异也很明显:在理想信念上,前者执着坚强,后者怠慢消极;在品德上,前者诚实守信,后者阴险狡诈;在贪财的本质上,前者是为生计所迫,后者是本性使然;在性格上,前者具有叛逆性、敢于挑战世俗,后者为世俗所迫,最终成为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
  关键词:《飘》 《红楼梦》 郝思嘉 王熙凤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郝思嘉和王熙凤是非常相似的女性人物。一个是美国南方农场主的骄纵千金,一个是中国封建大家族的当权贵妇,两个生活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女人,却同样的美丽能干,争强好胜,爱慕虚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两人的差异也很明显:人际关系方面,王熙凤八面玲珑,郝思嘉不得人心;人生命运方面,郝思嘉生逢其时,成为新旧社会交替中适应北方工业文明潮流的弄潮儿,而王熙凤因生逢末世,虽妄图补天却无力回天,最终得到“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悲惨下场。她们的个性魅力让人过目难忘,却又众说纷纭。多少年来,很多人从不同的侧面或分别研究或对比研究这两位人物,但大部分只分析出她们两个人的相同点。而本文则从当时的时代特点出发,分析两人的差异,以窥一斑而知全貌。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南北战争时期留在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而小说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则是全书中最大的亮点。她聪明漂亮、年轻、充满活力、精明能干、争强好胜、大胆泼辣、坚强自信,但也自私吝啬、爱好享乐、追求金钱,让人又爱又恨。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无论思想还是艺术都备受后人的推崇。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了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她年轻貌美,有治家之才,偏偏又爱财如命;她无文化知识,却又聪明绝顶。已故前辈红学家王昆仑先生对其评价最为经典:“《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一 理想信念:郝思嘉执着坚强,王熙凤脆弱消极
  郝思嘉的执着让人既感动又生气。她生活在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无论是在新旧社会交替的乱世中,还是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她都未向颓唐屈服过,而是以“狮子般的勇气”积极面对生活。她始终告诉自己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的执着,一方面表现为她对土地的执着,另一方面表现为对阿希礼爱情的执着。为了保护庄园的土地,她不惜出卖自己的感情,抢走妹妹的未婚夫;为了和阿希礼在一起,她不惜抛弃母亲的谆谆教诲,费尽心思计划与其私奔;为了恪守对阿希礼的诺言,她冒生命危险守护自己的情敌——阿希礼的妻子媚兰;为了表示对阿希礼的忠诚,她与丈夫瑞特分居等等。她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礼。她像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
  此外,郝思嘉的坚强也令人十分佩服。无论是面对战争的废墟和硝烟、母亲的仙逝和父亲的痴呆、生活的贫穷和女儿的夭折。在和她承受同样的痛苦和艰难的人们当中,她都是最刚强、最坚韧的一个,并且是最先从痛苦和艰难中走出来的一个。当郝思嘉面对着已是满目伤痕的陶乐庄园时,坚韧刚强的她担起了家长的重担,而那时的她顶多也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她脱下华丽的衣服,抛掉千金小姐的架势,挽起袖子,做起村妇,带头到田里去采摘棉花,带领大家将食品和牲口藏好。故事的最后,甚至连最深爱她的瑞特也离开她时,她也没有绝望,她想到的仍然是:
   “她的先人们一向是不怕失败的,即使失败死死地盯住他们的脸看个没完,他们也会面不改色的。正是抱着先人们这种大无畏的精神,郝思嘉终于抬起了头。”
  她打定注意去追寻逝去的爱。而她那句“明天又是另一天”也被每个读者所深深铭记。郝思嘉永远充满斗志,永远充满希望,是一个永不言败、永不退缩的人。
  而王熙凤在贾府走向衰亡的过程中,则显示出脆弱、消极的一面。贾府当时是“百足之虫,死而未僵”。绝顶聪明的王熙凤不会看不到贾府“大厦将倾”的气息,身为贾府实际大管家的她,当然清楚贾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末世”光景,以及“出的多,进的少”的现状。面对这一切,她没有起到管家的作用,而是采取了消极逃避的态度。她本应该积极防范贾府的衰败,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减少开支;或从自我做起,少敛聚钱财。但她并没有这么做。在第五十五回,王熙凤与平儿有一段对话:
  “若论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
  这说明:一方面,她已经悔悟自己的贪婪狠毒;但另一方面,她对贾府日益走向衰亡也采取了一种消极逃避的态度。王熙凤生活在一个即将没落的封建家族里,虽然当时她有治家的权力和能力,但在夫权、父权的社会下,一个女性是没有资格去考虑外面的大事的。所以,尽管王熙凤闻到了家族衰败的气息,她也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呼啦啦似大厦倾”。而她聚敛钱财的作风和贪婪的本性,也从另一个方面加速了这个封建家族的败落。
  二 品德:郝思嘉诚实守信,王熙凤阴险狡诈
  郝思嘉珍惜生命,信守诺言。她受阿希礼参战前的委托,一直照顾怀孕的媚兰,即使在敌人即将入城,别人纷纷逃跑的情况下,她仍冒生命危险勇敢地坚守在情敌身边,鼓励她、帮助她,又在炮火纷飞中,历尽艰辛把产后的媚兰和孩子一同带回陶乐。在陶乐庄园,她也依旧坚守着自己的诺言,细心照料着阿希礼的妻子和孩子,甚至在阿希礼从战场返回之后,郝思嘉依旧照料着他们一家三口。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爱着阿希礼,也是她遵守多年前自己的承诺的表现。
  而王熙凤在得知丈夫贾琏背着自己娶了尤二姐之后,先是到宁国府大闹一番,接着在尤二姐面前痛哭流涕,信誓旦旦说要好好照顾她,假装贤惠地将尤二姐骗入大观园,不仅自己甜言蜜语,还安排丫环让好生服侍尤二姐。从表面上看,王熙凤对尤二姐很好,其实不然。为了除去尤二姐,王熙凤先是同意让丈夫续娶了第三房小妾秋桐。而后,她又利用秋桐泼辣无赖又爱吃醋的特点,背地里教唆她处处与尤二姐作对,最终逼得尤二姐饮恨吞金自杀。同时,她又派人把尤二姐原来未婚夫张华找来,命张华写状子控告贾琏,从而贾琏那里得到一笔好处。事后因担心东窗事发,她又命旺儿将张华治死以斩草除根。
  三 贪财的本质:郝思嘉是为了自己和亲人的生活,王熙凤是本能的欲望
  郝思嘉最需要钱的时候,是她返回陶乐之时:可以依靠的母亲去世了,父亲成了痴呆病人,黑奴们跑了,妹妹生病了,家里缺衣少粮,战后的陶乐庄园在北方军的控制之下,不时地遭受到士兵的骚扰,一切都需要钱。战争使她贫穷,贫穷使她和亲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然而,最可怕的是无钱交税,不交税就可能失去赖以生活的土地。为了借钱交税,郝思嘉抛弃了爱情,去勾引自己妹妹的情人。最后,她众叛亲离,只能离开自己热爱的庄园——陶乐。而她所做的,真的只是为了自己吗?她背负一切的恶名非得嫁给弗兰克,那是因为她明白,如果她妹妹嫁给这个人,她是绝对不会负责家里的一分一毫,即她妹妹不会对家族有任何帮助,她们的境况(包括阿希礼一家)仍然是穷人。在经历这一切后,她明白了她所处的社会以及在这个社会中钱的重要性。所以,当她拥有了她所需要的钱之后,她自然会想拥有更多的钱。她怕自己和亲人再受穷。
  王熙凤贪财,众所周知。首先,按正常的逻辑推理,王熙凤出生在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自她出生以来,过的就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成年后又嫁到“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自然有花不完的钱财,穿不完的绸缎。何况她还是贾家的实际管家呢。应该从吃到穿,从玩到住,什么也不缺,但她还是要搜刮钱财,连区区小丫鬟的利钱都不放过,这难道不是一种本能的贪婪吗?其次,王熙凤实际上是爱自己的丈夫贾琏的,这一点,从其不愿丈夫纳妾就能看出。但在丈夫偷娶尤二姐,她在因感情受伤、吃醋大闹宁国府之时,竟仍不忘敲诈贾蓉五百两银子。后贾琏因急事缺一笔钱用,只好向鸳鸯求情,想偷借贾母一些东西去暂时抵押一些钱,当时口称现银三五千也拿得出的王熙凤不但不给贾琏一个铜板,还乘要她帮“说一句话”的机会,敲诈了贾琏一二百两银子来作“利钱”。在爱情和金钱面前,王熙凤选择了金钱,这同样表现出她对金钱本能的爱好。第三,在封建社会“夫为妻纲”的制度下,王熙凤本应该和丈夫同甘共苦,共同为小家而奋斗,但她的钱财是她自己的,丈夫贾琏不仅花不着,甚至都借不出来。王熙凤为了保护自己的钱财情愿失去和丈夫的家,这在封建社会中是不可思议的,也充分体现了王熙凤有对金钱本能的占有欲。
  四 社会角度:郝思嘉敢于挑战传统礼教,王熙凤对封建传统礼教无能为力
  从小时候起,郝思嘉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她不愿跟自己两个娴静的妹妹玩,喜欢和黑孩子或邻居的男孩子玩,会爬树,会扔石头。学习礼仪只是为了让她自己能在舞会和男人中受到欢迎,而在其内心深处,她却从未喜欢过这些行为:
  “我就厌烦老是没完没了地做作,想做的事情一件也做不了。我就厌烦装作胃口小,想跑却只好走,明明跳上两天舞也不觉得累,偏偏说跳一只华尔兹就要晕倒。我就厌烦说什么‘你真了不起!’去骗那些还不如我有见识的男人。”
  从以上这些话中,不难看出郝思嘉内心的叛逆和反抗。在此之后,郝思嘉更是把传统的观念和礼教丢在脑后:为了跳舞,她抛弃寡妇不能露面的陈规;为了庄园的生存,她抢走了妹妹的情人;为了赚钱,她丢开妇女足不出户的规矩,抛头露面地做生意;为了更多的利益,她还可以和一个不被当时上流社会所接受的人结婚……她不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她想的是只要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到郝思嘉对传统礼教的挑战。
  而一向精明强硬的王熙凤对封建传统礼教则是无能为力的。当贾琏以“凤姐总不能生育,为子嗣之见”要娶尤二姐为妾时,按照王熙凤的性格,她是断然不能接受的,但事实是,她拗不过封建社会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伦理制度,只能违心接受丈夫娶妾的事实。她一心想得到贾琏的爱情,为了拴住他的心,她把自己的贴身丫鬟平儿让给贾琏做妾。但贾琏仍不满足,还找机会与多姑娘、鲍二家的通奸。当被凤姐发现时,凭着她的良好口才,她本可以据理力争,但贾琏仗着酒劲、拿刀追砍凤姐时,她却只能到对她极好的贾母那里寻求保护和伸张正义。而贾母却以“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似的那里保得住这么着,都是我的不是,叫你多吃两杯酒,就吃起醋来了”的几句轻描淡写之语,就将此事化解。凤姐的理直气壮,在封建家长面前竟被看作是吃错的表现。受时代的限制,当丈夫不忠于她时,王熙凤也只能在家里哭闹一番,她的哭闹显示出了她对夫权的无奈,对封建制度的无能为力。她纵有郝思嘉的聪明和管理才能,也不能如郝思嘉一样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只能成为旧制度下的牺牲品。
  郝思嘉和王熙凤都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建立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是二人的命运由于时代的不同,其结局也截然不同。郝思嘉所处的时代为美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她的新生资本家的品质: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相信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希望。而王熙凤处在封建社会风雨飘摇的时期,她纵然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也不可能摆脱与腐朽家族共灭亡的命运。最后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从社会意义的角度说,郝思嘉和王熙凤个性不是完美的,需要读者一分为二地来加以分析。在当今这个追求个性、展示自我的社会中,王熙凤和郝思嘉这两个魅力女人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高鄂:《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3] 邓桃莉:《粉脂英雄与乱世佳人异同论》,《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
   [4] 黄林涛:《王熙凤与斯佳丽婚姻悲剧比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7期。
  
   作者简介:杨建荷,女,1970—,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比较文学,工作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托马斯·哈代是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体现了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敏锐感受,其间渗透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有着严肃而深刻的社会和人生意义。本文试通过哈代的短篇小说《德意志军团里忧郁的轻骑兵》分析其创作思想和写作风格。  关键词:哈代 悲观主义 人物性格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家、诗人、小说家,被誉
期刊
摘要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的成功,建立在复仇与爱情双项主题的确立上:复仇主题引出的越狱、获取财富、报复仇人等情节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中的重要叙事要素;而爱情的缺失与找寻则从情感上丰富了复仇的主题线索,这两大主题共同烘托起了小说的整体构架。  关键词: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 主题 复仇 爱情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浪漫主义大作家大仲马(1802-1870)是法国1
期刊
摘要渡边淳一和毕淑敏作为日、中两国同为有过弃医从文经历的作家,对人类的生死都十分关注,在他们的作品中都体现了作家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深层思考。本文分别从主动的死亡、临终关怀、社会规范下的无路可逃三个方面来阐述两位作家的“向死而生”的生存理念。并围绕两位作家的个人经历来分析他们关注“生命”与“死亡”的具体原因。  关键词:自杀 临终关怀 死亡 个人经历 向死而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雪国》以生的虚无,死的完美来概括人的一生。在充满无数甘苦的人生之路上,在各种机缘里寻找禅的开悟。作品至始至终都渗透着日本独特的禅理光芒,其主题可以说是一曲哀婉的生命禅悟之歌。  关键词:禅悟 虚无 无常观 生死轮回观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雪国》诞生的佛禅背景  日本人大多信仰佛教,而日本则被称为是“生于儒而死于佛”的国家。从公元6世纪佛教经中国、朝鲜传入日
期刊
摘要余光中的名篇《猛虎与蔷薇》表现了人性的刚柔两面,以及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其中的名句“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更是脍炙人口,备受世人垂青。然而,如把猛虎与蔷薇再次放到萨松原诗进行解析则会发现,无论从萨松早期的艺术风格,还是从该诗自身的意象、意境等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它都应是一首爱情诗,表达的是诗人炽热的暗恋之情。  关键词:萨松 余光中 《猛虎与蔷薇》 抒情诗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王尔德是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在其童话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所创作的多部童话几乎都以一颗破碎的心为结尾,并以此来展现死亡的刹那的美和歌颂人间永恒的爱,从而显示了他的唯美主义情怀。  关键词:王尔德 童话 破碎的心 刹那的美 永恒的爱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是19世纪英国
期刊
摘要勃朗宁夫人和李清照都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诗词而闻名,但其诗词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内容以及表现形式却有着泾渭分明的特点。她们深受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中西文化因素和审美情趣的差异使她们的诗歌风格迥异。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她们的两首爱情诗,来分析阐释中西方文化的美学差异。  关键词:美学 爱情 古典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中国和英国都拥有大量爱情题材
期刊
摘要《水浒传》这部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不但在文学描写上,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作者还以冷峻的笔法深刻地揭露了宋代封建司法权大于法、贪贿成风、执法随意、刑讯逼供、监狱黑暗的状况,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可供借鉴的教材。  关键词:《水浒传》 封建司法制度 黑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宋江起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巅峰
期刊
摘要清代前期白话小说的现实功利性和道德化创作倾向,主要是通过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题材、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模式、表现手法等,加以体现的。  关键词:功利性 道德化 创作 倾向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清代前期白话小说的创作意图,大多表述了关注社会现实和以德教化的创作意图,体现了现实性和道德化创作倾向。如世情小说作者,大多以揭示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为小说的创作意图。
期刊
摘要《何典》的文体是变化的,它由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讽刺性小说转化为了讽刺性神怪小说。在讽刺风格得以延续的同时,小说前五回再现了江浙一带的现实,但并没有属于鬼怪的故事;而后五回则有了鬼的超凡能力的描写,从而完成了从现实向鬼怪的转化。  关键词:《何典》 文体 讽刺 鬼怪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何典》是清嘉庆年间问世的一部章回体方言长篇小说,为上海才子张南庄所作,小说每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