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管与爵士乐之融合背景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603469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萨克斯管在1845年后被法国军乐队初次采用,到20世纪初又被美国爵士乐青睐,萨克斯管如何从一件军乐器演变为爵士乐器?对此首先需理清萨克斯管如何从法国传播到美国、萨克斯管在美国的初期发展历史问题。研究发现萨克斯管以逍遥音乐会的轻音乐媒介于1853年经英国传入美国,但其真正发展却是在1873年后,以军乐的形式逐渐壮大并开始逐渐延伸到其他音乐类型,到1904年,萨克斯管出现在了无数的美国乐队中,后随着包容性、吸纳性极强的爵士乐的出现和发展,萨克斯管与爵士乐的融合就变成了简单的时间问题。
  关键词:萨克斯管  美国  初期历史  军乐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6-0171-03
   一、问题的提出
   阿道夫·萨克斯发明萨克斯管的本来意图是为了连接交响乐队中低音木管乐器和低音铜管乐器,为此,萨克斯把类似木管乐器单簧管的笛头与当时采用按键系统的铜管乐器奥菲克莱德号(ophicleide)的黄铜管身做了结合,因此萨克斯管同时具备了木、铜管乐器的音色,其音量既可以介于低音木管乐器和低音铜管乐器之间,也可以凭借其特殊的音色使木、铜管乐器音色融为一体,所以萨克斯管最初是一件为交响乐队而发明的乐器。不过萨克斯管的角色定位在1845年法国军乐改革后发生了戏剧性转折,萨克斯在法国军乐队中找到了使用萨克斯管的新可能,军乐队中使用高音、中音、次中音、上低音、低音等五种不同类型的萨克斯管,这些萨克斯管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嫁接了军乐队中的木管乐器组和铜管乐器组,使得军乐的音响成为一个同质的集合体,因而成为军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随后进入20世纪,萨克斯管开始在美国的爵士乐中展露头脚。萨克斯管是如何从一件被法国军乐队采纳的乐器逐渐又被美国的爵士所采用,对于其中的发展过程问题,要拆分成两个问题去研究:第一,理清萨克斯管如何从法国传播到美国以及在美国的初期发展历史;第二,萨克斯管如何一步步被爵士乐所采纳的发展过程问题,本研究将首先聚焦在第一个问题的解读上。萨克斯管从法国传播到美国以及在美国的初期发展集中在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上,因此本研究力求将这些看似孤立的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进行串联,将其还原成一个连续的发展脉络,并找出这段历史和后面萨克斯管被爵士乐采用的内在联系。
   二、萨克斯管以逍遥音乐会的形式在美国正式登陆
   首次将萨克斯管带到美国的功劳归功于法国人路易斯·朱利安(Louis Jullien,1812-1860)。从1840年晚期开始,他的音乐会特别重用萨克斯管这件乐器,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美国,特别是在国际大都市如伦敦、纽约的很多大型演出中都能看到萨克斯管的身影,这也使得公众第一次听到了作为一件独奏乐器的萨克斯管的声音。1853年的夏天,他安排了一次美国巡演,这次的巡演一直持续到1854年。他于1853年8月9日抵达纽约,开始了一系列的音乐会活动。而他訪美巡演中带来的这只乐队中就有萨克斯管,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天看作是萨克斯管在美国的正式登陆。
   朱利安的这次美国巡演如何使用萨克斯管通过研究他的生平可以找到答案。朱利安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但和大多数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的音乐家不同,比起传统严肃的音乐,他对轻音乐更感兴趣,所以他的演出曲目中轻音乐占有很大比重,有很多年他主要是以轻音乐演奏家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甚至在轻音乐上面的造诣还使他在巴黎音乐学院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1840年朱利安离开法国前往英国发展,同样主要也是走轻音乐路线,通过举办一些列的“逍遥音乐会”(Promenade Concert)扩大了在英国的知名度。逍遥音乐会指的是使用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一些流行歌曲、舞曲以及轻古典音乐等娱乐大众的音乐,同时也会为一些优秀的演奏家提供伴奏的音乐会,因此这种音乐会可以看作是一种轻音乐。朱利安就是当时逍遥音乐会的代表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自然也是偏向于轻音乐风格。
   朱利安带去美国巡演的这只乐队主要演奏的就是这种逍遥音乐,所以萨克斯管首次在美国的登台是以轻音乐的形式呈现的,演奏的作品自然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严肃音乐。笔者在文献中找到了相应的证据。1853年12月18日的一场音乐会上,萨克斯管首次在美国本土亮相,当时演奏的是由美国作曲家威廉·亨利·弗莱(William Henry Fry)创作于1853年的《Santa Claus Symphony》(圣诞老人交响曲),其风格偏向于轻古典风格。因此萨克斯管在美国的首演并不是严肃的纯古典音乐,而是选择了一首美国本土作曲家的轻古典作品。第二天发表在《New York Daily Times》(纽约每日时报)中的一篇新闻报道提到了萨克斯管,但是当时在美国还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乐器,报道中说道“我们对这种号角形状(Corno Musa)的乐器一无所知”,这件被称为“Corno Musa”的乐器无疑就是萨克斯管。
   综上所述,萨克斯管首次登陆美国是以一种轻音乐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也会间接影响到大众对于萨克斯管这件乐器的认知。这与现如今我国大众对于萨克斯管的认知极为相似,特别是美国萨克斯管演奏家肯尼基的轻柔爵士风格(Smooth Jazz)风靡全国后,大众对于萨克斯管的认知就是一种演奏轻柔爵士或流行音乐的乐器。所以可以想象到1853年后,当时的美国听众对于萨克斯管的印象并不是一件传统意义的欧洲古典乐器,如钢琴,毕竟萨克斯管也的确是一件1840年左右才刚刚问世的新式乐器。另一方面爵士乐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爵士乐也并非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严肃音乐,与传统欧洲古典音乐的严谨性相比,爵士乐更追求一种自由和多变,即兴演奏就是其一大特色,特别是爵士乐包容性、多样性,所以新兴的爵士乐反而能够和新出现的萨克斯管产生内在联动,就是因为萨克斯管和爵士乐两者之间的新兴性和角色认同上的共性。   三、始于军乐并朝多元化发展的萨克斯管
   萨克斯管1853年传入美国后,并没有引起特别的关注,期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美国内战(American Civil War,1861-1865)的缘故,在内战爆发的五年期间,萨克斯管在美国的发展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但是内战结束后,随着一系列积极成果的出现,如长期阻碍美国发展的地区性争斗得到平息,特别是随着奴隶制的消失,美国在工业、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速度加快。与此同时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后西方世界暂时没有了大规模的战争,整个国际环境也趋向于和平,为萨克斯管在美国的生根发芽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到1870年,萨克斯管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军乐队采纳,之后英国包括美国也在自己的军乐队中开始使用萨克斯管。由此萨克斯管开始迎来其在美国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和发展,其载体就是军乐队。
  萨克斯管以军乐队的形式开始在美国生根并传播最大的功臣就是吉尔摩,其次是法国共和国卫队军乐队。1872年6月17日至7月6日吉尔摩在美国波士顿组织的世界和平大会(World Peace Jubilee)上邀请了伦敦、巴黎、柏林、都柏林等欧洲几只著名乐队,其中一支就是法国的共和国卫队军乐队(Garde Republicaine)。因为这只乐队的目的是服务军队,所以采用的是法国军乐队的配器。法国式配器中必不可少的乐器就是萨克斯管,而当时一起来参会的英国和德国的军乐队还没有使用萨克斯管,但是事实证明法国的军乐队在这三个国家中的演奏效果是最好的,这引起了美国军乐界对法国军乐配器方式的好奇心,1872年7月27日发表在《Dwight’s Journal of Music》(德怀特音乐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对法国共和国卫队军乐队的乐器配置做了如下解读:这支乐队的配器是按照阿道夫·萨克斯的模型构建的,这种配器方式已被法国军队所采用……因为军乐经常要在室外露天演奏,而且要体现出军乐的好战性质(warlike),而这种配器方式对于军乐音量的提升有相当大的贡献。
   这篇报道可以看出当时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整个军乐队的音量,而音量的提升当之无愧就是萨克斯管的功劳。因为萨克斯管采用的是铜质管体,音量自然要比木质管身的单簧管要更大一些。法国共和国卫队军乐队通过使用萨克斯管增强了军乐队的整体音量,因此整个军乐的效果也更加具有冲击力。
   随着法国共和国卫队军乐队1872年访美,美国的听众才真正领略到萨克斯管的表现力。法国共和国卫队军乐队也影响了接下来美国军乐队的配器方式,使得吉尔摩开始关注并学习法国军乐队的配器方式,尝试把萨克斯管引入到美国的军乐队中。1873年吉尔摩接管了纽约第22团军乐队(Twenty-second Regiment Band of New York)的教鞭,并在这只军乐队中使用了5只萨克斯管,就是在这只乐队中吉尔摩第一次使用了萨克斯管。美国整个19世纪的70、80年代可以说是属于吉尔摩的时代,在近20年的时间中,吉尔摩对萨克斯管在美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吉尔摩对萨克斯管成为美国军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乐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萨克斯管真正的发展始于军乐队,1892年吉尔摩去世后,在其他萨克斯管演奏家以及乐队领导者的努力下,后期萨克斯管开始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勒费布尔,他在当时被认为是美国最杰出的萨克斯管演奏家。他于1873年加入了吉尔摩的纽约第22团军乐队,不仅为军乐中的萨克斯管做出了贡献,还为萨克斯管成为一件室内乐乐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和他的萨克斯管同行组成了纽约萨克斯管四重奏俱乐部(New York Saxophone Quartette Club),并在1874年吉尔摩的一次音乐会上进行了首演。勒费布尔还向当时优秀的作曲家委约并出版了例如为萨克斯管四重奏而作的《Menuet and Scherzo(1885)》(小步舞曲和谐谑曲)等作品,还和闻名欧美的著名出版商菲舍尔公司(Fischer Company)合作出版了一系列的与萨克斯管相关的轻古典、流行音乐作品和教材。之后勒费布尔在1893年加入了约翰·菲利普·苏萨(John Philip Sousa,1854-1932)的乐队,苏萨也同样非常喜爱这件乐器,还为萨克斯管专门创作了一首原创曲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论是在独奏还是在合奏音乐中,他都极力推荐萨克斯管。到20世纪初,蘇萨渐渐地扩大了萨克斯管组在大型合奏团中的规模,他甚至偶尔会在自己的乐队中将萨克斯管的数量提升至10把,大大提升了萨克斯管组在乐队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他还为萨克斯管录制了很多唱片,正是得益于这些唱片,那个时代的萨克斯管声音才能被保留下来。截止到1904年,萨克斯管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令人惊叹,有数不尽的乐队使用了萨克斯管。
   可以说萨克斯管在美国的真正发展始于1872年法国共和国卫队军乐队的访美演出,后由吉尔摩将萨克斯管引入美国军乐队,通过军乐队这种形式在美国生根发芽并迅速传播,之后经过勒费布尔和苏萨等人的努力,萨克斯管开始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不仅是军乐,四重奏、独奏、合奏、咏叹调、轻古典,甚至流行音乐中都能看到萨克斯管的身影。到1904年,美国有数不尽的乐队采用了萨克斯管,而此刻也正是爵士乐以及爵士乐队开始慢慢出现并崛起的时间节点,萨克斯管多元化发展的未来路线也预示着萨克斯管被爵士乐吸纳的时刻已离之不远。
  四、结语
   萨克斯管以逍遥音乐会的轻音乐媒介形式在1853年首次传播到了美国,也奠定了美国听众对于萨克斯管这件“陌生”乐器的最初印象,即一件非传统的古典乐器,演奏的作品以一些轻古典作品为主,在随后十多年的时间里,萨克斯管并没有在美国引起足够重视。真正引起美国人开始关注萨克斯管是因为军乐,1872年法国共和国卫队军乐队带来了包含萨克斯管的军乐队配器,紧接着萨克斯管就被引入到美国的军乐队中,并在军乐中开始生根发芽。在军乐队中获得成功后,萨克斯管随后又开始向其他类型的音乐慢慢渗透,与此同时也是包容性和吸纳性极强的爵士乐慢慢兴起之时,可以预见两者的相遇必定会产生绚丽的火花,萨克斯管被爵士乐吸纳也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时间问题。   
  參考文献:
  [1]陈其.美国史家对美国内战的反思[J].历史教学问题,2001(01):47-48.
  [2]王京.对于萨克斯管发明意义的再思考[J].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Science(South Korea),2018(34):56.
  [3]王京龙.The Invention and Acceptance of Saxophone into the French Military Band[D]清州:韩国国立教员大学,2018年.
  [4]Abraham Albertus De Villi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xophone 1850-1950: its influence on performance and the classical repertory". Master Thesis, University of Pretoria (South Africa), 2014,p.34.
  [5]Fred L. Hemke,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Saxophone". Ph. D.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1975, p.385.
  [6]Michael Segell, The Devil's Horn. New York: Picador Reprint Edition, 2006,p.55.
  [7]Mathew C Ferraro, "THE MISSING SAXOPHONE: Why the Saxophone Is Not a Permanent Member of the Orchestra". Master Thesis, Youngstown State University, 2012,p.44.
  [8]Stephen Cottrell, The Saxophone.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3,p.111.
  [9]Sandra Freitag-Sweeley, "THE F/C FAMILY OF SAXOPHONES: ITS HISTORY, FUTURE, AND LITERATURE". Master Thesis,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2005, p. 32.
  [10]Scott Douglas Plugge, "THE HISTORY OF THE SAXOPHONE ENSEMBLE: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XOPHONE QUARTET INTO A CONCERT GENRE". p.49.
其他文献
摘要:安徽省地域舞剧在吸收了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辅以民俗风情的滋养,将自身的文化社会功用不断扩大,逐步促进自身和城市文化发展走向圆融。  关键词:地域舞剧 城市文化 民俗 舞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6-0019-03   安徽舞劇自1955年《刘海戏金蟾》的诞生步入了新纪元,半个世纪以来,安徽舞剧依托地域文化优势,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
期刊
摘要:深度学习理念下创新融合课堂教学为新时期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在实践中,深度教学从学科融合、高阶思维能力训练、深度体验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在具体操作中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软件打造一流的深度课堂学习共同体。智能课堂环境的创设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深度学习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 小学音乐 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了更高水平的追求。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成为了孩子们音乐启蒙的“导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通过即兴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加强音乐、身体及情感之间的联系。本文以体态律动为理论基础,结合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现状,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进行思考,目的是为了不断完善儿童钢琴启蒙教学方法及过程,进一步促进儿童钢琴教学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从历时纵向上看,其本身就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共时横向上看,中国文化包含了不同地域、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从音乐文化上看,中国各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也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原因的影响发展出各自的特色。本文所指的岭南文化其实就是广东文化,通过对岭南文化、岭南音乐的概念梳理,结合广东高校已经开设岭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的现状,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对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在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翻转建构教学模式的内涵、实施思路和实施成效,通过应用于高职音乐课堂的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了系列的教学与实践研究。将翻转课堂融入高职音乐学科教学,目的是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高职音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翻转建构教学模式 高职音乐学科 翻转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
期刊
摘要:中国和意大利同为文化古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如今,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在融合中发展,外来文化通过传播、适应、转型等方式融入本土的文化土壤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近年来,随着中意双边文化交流日渐增多,很多意大利经典歌剧在中国各地上演。其中,喜歌剧体裁广受观众喜爱,其经典剧目《费加罗的婚礼》作为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伴随中国本土观众的审美需求逐渐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真正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对初中音乐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也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改变。音乐教师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有效课堂,做到以学生为本,全面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音乐课程的多样性、科学性,从而达成素质教育的目的。其中,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
期刊
摘要:摄影术的出现,让写实绘画成为了一种过时的代名词,这让很多艺术家陷入了思考。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照相写实主义。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照相写实主义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以及与传统写实绘画的不同之处。举一位美国大师的例子——帕尔斯坦,从他的艺术背景开始介绍,随后简述了形成他风格的理论基础,从他的空间表达、专断式的构图方式,对于人体的处理——灰黄色透明的皮肤、面无表情的模
期刊
摘要:“大、小传统”两个层面的贯通交流,较为明显的体现在中国宫廷宴飨乐舞与民间乐舞的联系中。文章以清代宫廷宴飨乐舞为分析对象,通过梳理其构成情况,试图找到其所含乐舞的民间样态,并在“大、小传统”的理论框架下,阐释二者的对应关系、存在差异以及沟通方式。  关键词:清代宫廷宴飨乐舞 俗部乐 大传统 小传统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001-04
期刊
摘要:姜文作为中国鬼才导演,一直秉承匠心,将一些现实主义元素与个人思想情感相融合,并注入其电影作品中。电影音乐是电影语言与音乐语言的融合,在电影音乐的选择方面,姜文导演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观念。在他的电影作品中,音乐不再只是配合画面的叙事工具,它自身的叙事能力和情感抒发能力,尤其是通过音画结合的手段产生的戏剧性的叙事效果被大量使用和开发。本文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从电影音乐中审美特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