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进行调研,以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为例,总结出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的表现主要有盲目心理、从众心理、虚荣心理、依赖心理、逃避心理等问题,并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生 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202-02
受就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据新华网报道,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数量创历届之最,以后每年都可能是大学生的“最难就业年”。在如此就业压力之下,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其既有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就业心理问题,也有其在特殊教育模式存在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对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主要表现为盲目心理、从众心理、依赖心理等一些心理问题。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表现
(一)盲目心理
大学生时期处于青年初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形成的时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期待,也充满着疑惑。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面对人生的初次就业选择还是比较迷茫的,在就业和继续学业之间徘徊,也有的毕业不能从自己的主观实际出发,一味追求个人意愿或者是盲目与其他同学比较,一旦有了这些心理,就会导致过高或者过低地评估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与实际脱轨,错失好的就业良机。
(二)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愿,采取顺从大多数人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1]一方面,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也像公办高校毕业生一样追求所谓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单位等一些稳定、高收入的一般从众心理,但是,由于当下就业环境的现实残酷性和民办高校的特殊性,能达到这样目标的人很少;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也容易专业类扎堆儿,例如,财经类的民办高校毕业生,主要以财经类为主,基于专业性就业的从众心理,导致很多与会计专业不沾边专业的同学都考取会计从业证,忽视所学专业的特点,过分追求实惠,导致用人单位来找人时,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冷冷清清。这些一味追求热门单位,热门专业的毕业生,而没有从职业发展和个人前途、国家需要去考虑。[2]
(三)虚荣心理
独立学院学生的家里经济条件都较好,这样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多少都会出现攀比心理,心理上的虚荣促使在就业的过程中上一般都比较好“面子”。有些学生能凭借自身条件、家庭条件等有利条件找到较好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在同学中会有一种优越感,而有些同学往往不能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不平衡感,不自主的非要找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来进行超越。由此导致有些毕业生不能从实际出发,忽视个人的现实能力与专业基础等问题,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合理设计和规划,到最后得不偿失。
(四)依赖心理
现在的毕业生都是90后,长期以来处于养尊处优的状态,没有经历困难生活的磨练,对待生活缺乏一定的独立意识,社会经验更是少之又少,导致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去主动寻找和争取就业岗位,而是等学校把用人单位引进来,或者完全依赖家人或者亲戚朋友寻找社会关系,为其提供优越的岗位。自己不去找工作,一味地等、靠,更有甚者认为这就是父母的责任,一旦满足不了自己的期望值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五)逃避心理
逃避心理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个人遇到困难或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及冲突时,不能自觉的解决问题,而躲避现实的心理观。[3]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这种高压下的环境也更易产生这种心理,逃避就业或者干脆在家呆着不就业,更有甚者通过休学或者结婚等极端方式来逃避就业压力。
二、调整独立学院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的对策分析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产生的一些心理困惑、遭遇挫折也是正常的,面对这些问题,关键是如何調整才能使他们从容、冷静的就业,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基于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鉴于自己独立学院的工作经验,认为这些问题应该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几个层面入手来调整。
(一)从自身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就业力是指个人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4]一项针对本科毕业生通过自身因素反映出来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结果的相关性做出的实证分析显示,政治面貌、学习成绩、是否担任过干部、实习经历等对于本科生的就业影响都是很明显的,即具有这些综合素质的毕业生比不具有这些素质的毕业生更容易就业,综合素质辩证的体现了毕业生的一种就业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一种职业能力。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这种就业能力也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结果。[4]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低,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应该在校期间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加就业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筹码,就业能力的提升才会避免就业过程的盲目心理。
(二)从学校角度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疏导方面的教育,促进就业
90后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意志薄弱、抗压能力弱、个性强等。在就业指导方面,首先在思想教育方面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多次就业、逐步到位,甚至是自主创业,教育和引导他们到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岗位上去,以缓解毕业生争相到公务员、国企等所谓的“铁饭碗”的单位的竞争压力。其次,在低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年级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服务,从学校层面加大投入,建立一支“专业化、制度化、信息化、全程化”的指导教师队伍,这样,学生从大一就对职业生涯有一个规划,为就业做长远谋划。第三,学校应加强实践教育,如增加专业实践时间和建立职业技能训练基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在就业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社会、较快地融入社会。[5]这样,毕业生在就业时也会目标明确,避免盲目心理,做到有的放矢。 (三)从家庭教育角度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和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就业
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一般家里条件比较优越,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待孩子比较溺爱,使学生对家长过度依赖,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因此,呼吁广大家长应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及时指导并鼓励子女独立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生、生活、职业生涯,对子女的教育要张弛有度,做到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和自主性,让学生真正发挥自身的自主独立性,对家长的爱不依赖,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不逃避,尤其是在找工作之际家长应多给与鼓励和安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家长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为子女提供一些有效实习和实践的就业机会,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四)从社会角度為毕业生提供的优惠政策要惠及独立学院毕业生,保障就业
当今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比较严峻,独立学院毕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还比较低,这给毕业生求职就业造成了一定阻力。因此,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时要充分考虑到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独特性,能够平等对待所有应聘人员,并提供合理的薪酬,确保独立学院毕业生与其他类高校毕业生有同等的就业机会,来保障就业。
总之,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等多角度出发来解决。要切实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调整他们的不良心理问题,让他们在就业的道路上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从容来面对就业困难,最终能促进独立学院这支新生教育力量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华.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与教育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7):84-85.
[2]张波,马蓉.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以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
[3]刘婧,闫海波,周屹峰.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极其原因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
[4]赵刚,陈晓敏,陆莉.独立学院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5]陈素红,张西平,郭明坤.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以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责任编辑:董豐
[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生 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202-02
受就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据新华网报道,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数量创历届之最,以后每年都可能是大学生的“最难就业年”。在如此就业压力之下,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其既有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就业心理问题,也有其在特殊教育模式存在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对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主要表现为盲目心理、从众心理、依赖心理等一些心理问题。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表现
(一)盲目心理
大学生时期处于青年初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形成的时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期待,也充满着疑惑。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面对人生的初次就业选择还是比较迷茫的,在就业和继续学业之间徘徊,也有的毕业不能从自己的主观实际出发,一味追求个人意愿或者是盲目与其他同学比较,一旦有了这些心理,就会导致过高或者过低地评估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与实际脱轨,错失好的就业良机。
(二)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愿,采取顺从大多数人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1]一方面,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也像公办高校毕业生一样追求所谓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单位等一些稳定、高收入的一般从众心理,但是,由于当下就业环境的现实残酷性和民办高校的特殊性,能达到这样目标的人很少;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也容易专业类扎堆儿,例如,财经类的民办高校毕业生,主要以财经类为主,基于专业性就业的从众心理,导致很多与会计专业不沾边专业的同学都考取会计从业证,忽视所学专业的特点,过分追求实惠,导致用人单位来找人时,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冷冷清清。这些一味追求热门单位,热门专业的毕业生,而没有从职业发展和个人前途、国家需要去考虑。[2]
(三)虚荣心理
独立学院学生的家里经济条件都较好,这样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多少都会出现攀比心理,心理上的虚荣促使在就业的过程中上一般都比较好“面子”。有些学生能凭借自身条件、家庭条件等有利条件找到较好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在同学中会有一种优越感,而有些同学往往不能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不平衡感,不自主的非要找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来进行超越。由此导致有些毕业生不能从实际出发,忽视个人的现实能力与专业基础等问题,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合理设计和规划,到最后得不偿失。
(四)依赖心理
现在的毕业生都是90后,长期以来处于养尊处优的状态,没有经历困难生活的磨练,对待生活缺乏一定的独立意识,社会经验更是少之又少,导致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去主动寻找和争取就业岗位,而是等学校把用人单位引进来,或者完全依赖家人或者亲戚朋友寻找社会关系,为其提供优越的岗位。自己不去找工作,一味地等、靠,更有甚者认为这就是父母的责任,一旦满足不了自己的期望值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五)逃避心理
逃避心理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个人遇到困难或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及冲突时,不能自觉的解决问题,而躲避现实的心理观。[3]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这种高压下的环境也更易产生这种心理,逃避就业或者干脆在家呆着不就业,更有甚者通过休学或者结婚等极端方式来逃避就业压力。
二、调整独立学院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的对策分析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产生的一些心理困惑、遭遇挫折也是正常的,面对这些问题,关键是如何調整才能使他们从容、冷静的就业,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基于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鉴于自己独立学院的工作经验,认为这些问题应该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几个层面入手来调整。
(一)从自身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就业力是指个人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4]一项针对本科毕业生通过自身因素反映出来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结果的相关性做出的实证分析显示,政治面貌、学习成绩、是否担任过干部、实习经历等对于本科生的就业影响都是很明显的,即具有这些综合素质的毕业生比不具有这些素质的毕业生更容易就业,综合素质辩证的体现了毕业生的一种就业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一种职业能力。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这种就业能力也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结果。[4]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低,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应该在校期间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加就业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筹码,就业能力的提升才会避免就业过程的盲目心理。
(二)从学校角度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疏导方面的教育,促进就业
90后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意志薄弱、抗压能力弱、个性强等。在就业指导方面,首先在思想教育方面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多次就业、逐步到位,甚至是自主创业,教育和引导他们到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岗位上去,以缓解毕业生争相到公务员、国企等所谓的“铁饭碗”的单位的竞争压力。其次,在低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年级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服务,从学校层面加大投入,建立一支“专业化、制度化、信息化、全程化”的指导教师队伍,这样,学生从大一就对职业生涯有一个规划,为就业做长远谋划。第三,学校应加强实践教育,如增加专业实践时间和建立职业技能训练基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在就业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社会、较快地融入社会。[5]这样,毕业生在就业时也会目标明确,避免盲目心理,做到有的放矢。 (三)从家庭教育角度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和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就业
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一般家里条件比较优越,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待孩子比较溺爱,使学生对家长过度依赖,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因此,呼吁广大家长应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及时指导并鼓励子女独立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生、生活、职业生涯,对子女的教育要张弛有度,做到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和自主性,让学生真正发挥自身的自主独立性,对家长的爱不依赖,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不逃避,尤其是在找工作之际家长应多给与鼓励和安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家长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为子女提供一些有效实习和实践的就业机会,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四)从社会角度為毕业生提供的优惠政策要惠及独立学院毕业生,保障就业
当今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比较严峻,独立学院毕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还比较低,这给毕业生求职就业造成了一定阻力。因此,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时要充分考虑到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独特性,能够平等对待所有应聘人员,并提供合理的薪酬,确保独立学院毕业生与其他类高校毕业生有同等的就业机会,来保障就业。
总之,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等多角度出发来解决。要切实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调整他们的不良心理问题,让他们在就业的道路上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从容来面对就业困难,最终能促进独立学院这支新生教育力量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华.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与教育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7):84-85.
[2]张波,马蓉.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以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
[3]刘婧,闫海波,周屹峰.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极其原因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
[4]赵刚,陈晓敏,陆莉.独立学院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5]陈素红,张西平,郭明坤.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以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责任编辑:董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