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j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本文结合本院实际,立足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医学技术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初步探讨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在英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医学类高职院校中开展的方式方法,为本院今后培养国际化高端医学技术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语教学; 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 初步探索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国高等教育视野也在迅速扩展,办学方式、教育方法也开始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加入WTO,文化、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现状意味着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将日益频繁,而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的基本前提是克服语言障碍。因此,开展双语教学是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目前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与国外相关院校进行联合办学、开设双语教学等方式来进行教育改革,获得了可喜的改革效果和社会效益[1-2]。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在此推动下,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成为学院的改革热点。但在我国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力量,学生基础水平等条件制约下,类似改革却开展的较晚,步伐缓慢[3]。值得思考的是不仅本科院校需要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满足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也应积极尝试和探索双语教学,才能负担起向国内外输送高端技术型人才的重任[4]。
  1 双语教学的意义及在我国高校中开展的现状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源于美国,意思是“Two Languages”,即两种语言。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是指汉语与英语相结合,目前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三种:(1)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即英文教材、英文板书、英文讲授;(2)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即英文教材、英文板书、中文讲授部分内容;(3)简单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即英文教材、英文板书、中文讲授[5]。我国各类院校依据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选用的方法各异,但从长远发展角度老看,大部分院校采用的方法是从简单的渗透式双语教学,逐步向浸入式双语教学转变,以适应不同英文基础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会用外语进行思考和表达,最终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专业人才。在高职医科类独立院校,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促使学生必须掌握更多的技能才具有市场竞争力。从实际工作角度来讲,无论是外国人来我国学习、就医、工作,还是我国的医务工作人员到国外学习、工作、交流等,医务人员能够运用简单的英语口语和医学专业术语将更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和适应全球一体化的需要,而医科院校中的双语教学将为此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6-7]。
  2 在高职院开展双语教学的研究
  2.1 高职院双语教学研究现状 自教育部2001年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以来,我国各大本科类院校的双语教学开展地如火如荼,并且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而对于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高职类院校来讲,由于师资力量和生源水平的差异,开展双语教学的院校屈指可数。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作为云南省培养医学技术型人才的独立民办高校之一,于2011年开始招生,立足于公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成为了西南边陲培养医学技术类人才的摇篮,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立足云南,辐射东南亚,对在学院开展双语教学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本次双语教学探索为首次在本院实施,为本院如何培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医护人员做了初步的探索。
  2.2 高职院双语教学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结合本院生源的英文水平,采用渗透式的双语教学方法,通过在本院开展基础学科“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双语教学,对医学类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改革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为医学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医学基础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双语教学的开展,从基础学科中基本词汇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渗透,将为医学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开展双语教学的班级,双语课程实施前需要教师到班级了解学生英文水平,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们对于开展双语教学的看法,达到师生互动,知己知彼的效果。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英文水平相对较差,课前预习专业英文单词非常必要,教师讲述课程中以及教学课件中中英文比例以最初的1:1进行开展,以便于学生理解、识记,提升双语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高职院双语教学的研究内容 本研究选用的教材为肖纯凌等主编,属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以中文为主,重要的专业名词有专业英语作为对照,适合对本门学科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本研究共选取四个章节,分别是“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The distribution and sterilization of bacteri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细胞因子”(Cytokine),“免疫球蛋白与抗体”(Immunoglobulin and antibody,Ig and Ab),相应的采用渗透式的双语教学。每个章节所用学时均为两个学时。
  这些章节均属于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在医学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对于“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这一章节经常用到的词汇包括细菌bacterium,正常菌群normal flora,菌群失调opportunistic bacterium,菌群失调flora disequilibrium,以及工作岗位中经常用到的消毒disinfection,灭菌sterilization,无菌asepsis等,词汇难度从简单到中等,易于识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一章节作为云南省每年禁毒防艾工作宣传的重点,大部分学生都具备相应的常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常见词汇简单易懂,如HIV的全称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艾滋病也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病毒复制的全过程包括吸附adsorption,穿入penetration,脱壳uncoating,生物合成biosynthesis,组装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等[8-9];“细胞因子”中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干扰素interferon(IFN),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趋化因子chemokine,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等均为临床医学工作经常见到的词汇,特别是免疫学治疗和用药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免疫球蛋白与抗体”在免疫学应用中经常使用到的免疫球蛋白结构当中的重链heavy chain(H链),轻链light chain(L链),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等[9-12]均是根据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学习起来便于对免疫球蛋白的结构进行记忆。   对于英文水平相对较差的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专业词汇的情境教学、词根剖析教学,反复渗透,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渗透,不仅可以提升同学们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将此类学习方法运用到其他基础医学类课程的双语学习,甚至是医学类专业课程的学习。
  3 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在本院高职院校班级中开展以简单、实用专业英语为基础的渗透式双语教学,以不开展双语教学的班级作为对照,一学期结束后对双语教学效果进行,测验结果效果差异显著。值得深思的是,开展双语教学前对所有班级学生的英文水平做了问卷调查,学生们的高考英语水平相当且英文水平相对较差,成绩在60~80分(总分150分)的占了80%左右,正是由于双语教学的开展与否,造成了显著的差异,由此可见,基础双语教学的开展是能够显著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英语水平,为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也为高职院校今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医学技术人才指明了方向。
  4 展望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推进,高职高专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弥补了国家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而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技术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医学技能型人才的领域显现的较为突出。虽然高职院校中双语教学的开展和普通高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只要在具备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同时,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可以达到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对于如何采用更为合适的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才能更易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贺利芳,张刚,周围.关于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3):54-55.
  [2]李春茂,巫跃凤,刘玉.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进展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5):70-76.
  [3]朱丹丹,陈金玲,段义农.独立学院病原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286-288.
  [4]方祺江,葛秋颖.关于独立学院推行双语教学的论证与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9,9(1):1-3.
  [5]胡艺兰,陈芳,熊平源.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调查与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25(2):247-248.
  [6]王玲,吴虢东,曹霞.双语教学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J].医学临床与教学,2006,6(5):5-7.
  [7]张才军,王玲.《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181-183.
  [8]谢水祥,王小丽,张文平,等.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123-125.
  [9]肖纯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3-35,199-205,377-381,390-398.
  [10]王峰,曹霞,宣群,等.本科生《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探讨[J].中国当代医学,2012,19(28):141-142.
  [11]龚非力.医学免疫学[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7-33,53-62.
  [12]谭锦泉,姚堃.医学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8-38,53-65.
  (收稿日期:2013-08-30) (本文编辑:欧丽)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服用云南红药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4月行人工流产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进行人工流产后立即口服云南红药胶囊治疗;对照组150例,行人工流产后不服用云南红药胶囊治疗。两组均于术后口服同剂量同种类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口服同剂量的益母草胶囊促进子宫收缩,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量(与自身月经量比较)及持续出血时间;3周后彩超复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22例,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将其分为动髋螺钉(DHS)治疗57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6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关节的功能。结果:PFNA组骨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网状小切口减压在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治疗中防止皮肤坏死及促进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接受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使用改良网状小切口减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双切口减压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在术后切口愈合、骨愈合方面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在全麻手术前后及术后3 d的变化,了解检测PMA对全麻手术前后血栓形成预测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12例全麻手术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及手术后3 d CD62p、CD63、PMA的表达,比较其在3个不同时间的差异。结果:112例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后、术后3 d CD62p的表达分别为(16.74±9.67)%、(22.76±13.89)%、(2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情况。方法:确诊为ACS患者90例为研究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45例入院后均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口服1次治疗,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同样测定血清MMP-9水平。结果:研
期刊
【摘要】 目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Ⅲ期肺鳞癌,观察其近期疗效及耐受性。方法:36例局部晚期肺鳞癌患者,接受适形放疗联合NP方案化疗。化疗方案为21 d为1个周期的NP方案四周期,在化疗第一周期同期进行原发病灶和所累及的淋巴结照射。结果:36例肺鳞癌患者全部完成相关治疗计划,CR和PR分别为8.3%(3/36)和52.8% (19/36)。临床症状减轻,生存质量较前改善。最主要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三联标准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溃疡复发率Hp再感染率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4例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羟氨苄青霉素500 mg,4次/d;甲硝唑400 mg,4次/d,均服用1周。治疗组奥美拉唑20 mg,1次/d;羟氨苄青霉素500 mg,2次/d,甲硝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县乡两级医院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初产妇150例,随机分成A组(舒芬太尼),B组(芬太尼),C组(无镇痛),每组50例。A、B两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3 cm左右时给予分娩镇痛。给药模式:采用负荷量-持续背景量-PCA给药模式。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给予分娩镇痛,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指标:生命体征,镇痛观察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150例RA患者和75例非RA患者血清中的RF、抗CCP抗体和AKA水平,并分析三种抗体在RA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一抗体检测中敏感性以RF最高(82.0%),特异性以AKA最高(93.33%),阳性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Nucleostemin基因及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3例NSCLC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者的组织中NS蛋白进行检测,并对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S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率为54.7%(29/5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0(0/15),NS蛋白腺癌组织的表达率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