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实践德育教育和意志培养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03756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离开校园后直接接触社会,他们需要做思想上,道德上,文化技术上,身心上的各种准备,这些准备都要渗透到平时各个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竞争意识,适应能力等,现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体育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和意志培养: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有明确的德育教育要求,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目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端正体育学习态度,热爱体育,热爱运动,把体育教学和智育相结合,不轻视体育课,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为了更加健康的迈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友爱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就业观,使他们满怀信心的走向社会;再次,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提高受挫能力,現在的学生由于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心理素质较弱,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狠劲钻劲,职业类学生因为就业压力,文凭压力,社会大环境压力等等,很多学生还存在自卑心理,这些要善于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且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相对来说,体育教学的确是实施德育教育和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最有效途径。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实践德育教育,培养意志力的方法
  (一)为人师表,树立榜样作用。
  作为教师,本应该是德育的典范。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教书育人上处处表现出自信,乐观,充满希望,积极上进的心态,这样来感染到自己的学生,学生耳濡目染,自然而然能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也能对未来充满希望。对教师本身来说,德育不仅要讲好,更要做好。例如,在体育课堂上,很多技术性运动,需要老师模仿,身体力行的时候,老师应该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有耐心,有爱心,让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运动之魅力。教师应该做德育教育的标杆,这样对学生来说才更有说服力。用自己的细心教导和耐心指导换来学生的信任和热爱。
  (二)抓住常规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力。
  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干扰下,是学生心目中的副课。学生不是很重视,作为体育教师要改变这一点,必须抓好常规教学。让学生愿意上体育课,愿意从事体育活动,从学生到课情况,到学生课堂纪律到课后作业,要有一套好的方法,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从被动的遵守纪律到发自内心的重视体育教学,爱上体育课。
  常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教材内容设计了,体育课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场地、活动、季节、内容开展不同的上课模式。例如,利用国际大型的运动会,奥运会、亚运会等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利用他们看后的热情讲述我们国家的体育发展史,让学生明白体育不仅仅学习的是一些理论知识,技术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种体育精神,还是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利用篮球赛,足球赛,校园运动会等一些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利用跳高,跳远,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技巧性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锻炼身体各方面的配合;利用径赛等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让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下学会坚持;利用健美操,节律舞蹈等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等等,总之,体育教学内容处处可以体现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三)根据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根据年龄,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达标检测,不能进行一刀切的方式,这样对有些学生的身心会造成伤害,更容易引起学生自卑心理;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引导,例如胆小懦弱的学生就可以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现自己,在驾驭的好的体育项目上帮助他们恢复自信;不思进取的学生大多是因为惰性作祟,这种学生要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变得奋勇争先;可以利用一些团体活动让学生互相配合完成,使他们变得宽容随和等等。这些都可以由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并且适时引导,让学生渐渐完善自己性格。
  (四)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影响学生。
  很久以来,体育教师都是以指导模式来教育学生,其实体育课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品德,影响学生品质。例如可以通过说服教育鼓励学生挑战自己不敢接受的运动项目;可以通过对比教育使学生扬长避短等等。有了多种教育方法,学生对体育课有了信心,也能保证体育课不仅仅是促进学生体质发展还能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并不是孤立的身体素质教育,是一个育体与育心相结合的课程,让学生在身体素质得到锻炼的同时,能够学到不畏艰难困苦,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他们的思想品质得到升华和提高,从容不迫的走向社会,迎接社会的挑战。
其他文献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化学作业设计应着重体现以下原则:  一、联系生活情境,让作业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设计原则是指: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业设计要求生动、有趣,能使学生在作业时,自始至终保持高兴趣。学生做作业如同吃饭,“家常菜”千篇一律做多了会腻,不妨翻翻花样,加入一些富有创意、趣味性的元素,情境尽量创新,联系生产生活,用好丰富多彩的素材,形式新颖
期刊
中职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事物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运用的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呢?  一、消除学生的自卑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绝大多数都存在着学习障碍,许多人仇视学习,生活中有的人缺乏自信、畏惧退缩,有的人态度冷漠不愿交往。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消除他
期刊
摘要: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已有的旧知识中发现问题,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在强化實验探究的同时,不应偏废理论探究,这样才能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期刊
一、创设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这就意味着创新不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创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语言、录像、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运用游戏、讨论、操作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激活创造思维,展示创造才干。如教“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考老师”,电脑屏幕上顺序出现一串滚动的彩色削球,
期刊
《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应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试验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究教学称为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却不是太佳。为此,笔者撰写此文,与大家共同探讨探究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探究教学的内涵  探究教学是通过丰富学生的体验活动,在老师的积极指导下有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
期刊
那么如何让孩子养成自学习惯呢?我采取师生合作,以一曲“双人舞”来做到有效自学!  一、师舞,指导学生自学  我们知道自学一般定义为在没有接受指导和教育的情况下掌握某种技能。而小学生的特殊性又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对他们的自学放之任之,而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以下便结合我的语文教学,谈谈教师如何帮助孩子自学。  (一)先查后学,指导孩子有效预习。  在指导学生自学之初我主要采取了“先查后学”的自学方法,即
期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为了适应各地区自身的经济特点,近年,逐渐升级或新建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旨在为祖国培养大批的地方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一些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中,开设像金融数学专业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加上有关金融数学专业的教学模式相当不成熟,甚至完全空白,因此,对地方本科院校的金融数学专业学科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十分
期刊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刚踏上讲台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对桃李满天下的希冀不再热情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也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这一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即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找出引起
期刊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时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社会热点,当代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就业背景下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虽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有助于个人生活质量、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的心理压力会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因此,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引导大学生理性就业,缓解其就业压力,是政府、学校、社会的责任,更需大学生对自身合理定位,客观对待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源探析  压力,指由刺
期刊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深入,需要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教育教学根据行业企業实际需求组织自己教学过程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依靠行业相关专业优势,充分发挥行业在人才供需、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布局、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师资队伍、企业参与、集团办学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既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院校对自己办学行为的反思。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