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故事的主人公叫何姗(化名)。
何姗是私生子,父亲多次入狱,现仍在狱中,母亲在她出生6个半月时就弃她远走。她从小由姑姑养大,没有户口。何姗是在安贞里一小上的小学,在老师的眼里是个懂事、本分、正直的好学生,曾担任过劳动委员、中队长等职。在小学升初中考试前,由于没有户口,很难报名参加升学考试,不得已姑姑告诉了她事情的真相,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这两件事对她来说,无疑都是晴天霹雳,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沉重的打击,更让她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成绩一落千丈。虽然后来姑姑想办法托人让她进了我区一所中学,但她心思已经不在学习上,并且受社会不良少年的影响,出现种种不良习性:逃学,顶撞、谩骂老师,欺负同学,说谎、抽烟、喝酒,甚至还给同学做媒。在初三下半学期她听姐姐说(她姐姐在古城职高读书)古城职高不错,就来到了古城职高。
在古城职高老师们的教育下,她慢慢转变,逐渐改掉不良习惯,与老师关系融洽了,也有了集体荣誉感。
但是,复杂的家庭情况依然影响着她。高二时她因为没有户口不能报名参加计算机考试,她着急得发烧、满嘴起泡,这些无疑给教育增加了难度。
2005年4月10日,调研团在古城职业高中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德育调研,我被安排跟踪何姗所在的班级。我之所以选择何姗作为调研对象,是因为她第一次跟我聊天时说的一句话。她说,老师告诉她调研团是来帮她解决户口问题的,她要积极配合调研工作(当时并不知道她没有户口)。
后来,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帮助下,她的户口终于在8月份办好了。
现在的何珊能够按时返校上学,再无旷课逃学现象,是班里的全勤生,成绩明显进步,始终名列前三,参加各项活动也均有突出表现。
分析
何姗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六年级小学升初中时得知自己的身世,一个是上了古城职高。
1.小学升初中时的经历,造成了何姗的第一次转变
何姗是一个被遗弃的私生子,爸爸妈妈未婚生了她,才六个半月大她又被妈妈遗弃;爸爸虽然疼爱她,但是长时间在监狱服刑,也不可能教育她,事实上也是一种遗弃。姑姑把她从小养大,很爱护她,但是由于忙,没有时间教育她,督促她学习,因此,她是孤独的。可以说,这个家庭对幼小的她是复杂的、沉重的。后来她得知自己的身世,对她无疑是极大的伤害,一方面是毁灭了她心中美好的父母形象,另一方面是感觉到自己被欺骗。生活的巨变急速终结了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终结了她的快乐,把生活的困惑、痛苦强加给她,而这困惑即使是成年人也难以消解。
2.到了古城职高,何姗有了第二次转变
首先,古城职高创设了尊重、平等、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古城职高是住宿制学校,老师跟学生吃、住、玩在一起,接触交流的时间比父母都要多,感情自然很深。如同家人般的感情让很多学生甚至放假了也不愿回家。
其次,古城职高的老师以爱为教育原则。在与两位班主任老师的交流中,我感到老师是真的用心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即使孩子有不好的习惯,也决不说“XX人爱捣乱,你们别跟他玩”等致使学生歧视伙伴的话。老师们说,虽然现在的孩子看上去什么都无所谓,其实他们的心灵非常脆弱,极度渴望被尊重、被重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老师们注意多跟学生沟通,主动找他们谈话,鼓励他们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回自我。
其实,也正是有了老师无私的爱的付出,才营造出了和谐的校园大环境。学生信服老师,喜欢老师,才会听进去老师的话,教育才自然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古城职高的教育之所以有成效,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指的是高中学生不再像初中生那样一味地追求反潮流、反传统,而是开始思考,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因此,只要老师教之有方,就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地利”,指的是古城职高采取封闭式管理。学生在这里可以远离纷繁俗事,远离诱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经历,思考人生。
“人和”,指的是学校里所有的老师、学生亲如一家人,学生有了困惑也愿意跟老师交流,老师也可以给予适时的指引,让学生明白善恶,分辨黑白。
而古城职高的学生在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之所以不会出现反复,是因为这些“问题学生”早已接触社会的阴暗面,而当他们在古城职高接触到善时,就体会到了活在阳光下的真正快乐。况且古城职高老师的教育从来都不脱离现实,而是直面现实的善恶、美丑,教学生如何分辨、如何应对。而当学生进入社会后,自然不会有梦想破灭的落差心理,仍然会堂堂正正地做人处世。
思考
1.教育应具公平性、均衡性,以人为本,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老师们普遍反映所教的学生毕业后,经常回来探望老师的往往不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上学时很淘,经常被叫到办公室教育的落后生。老师60%的精力、时间都投给了这些落后生,长大后他们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对老师的感情自然深厚了。所以,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光要有时间、精力的投入,更重要的还要有情感的投入,走进学生的内心,找出其心病根源,对症下药。
2.教育要有连贯性、统一性
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也是不断换学校、换老师的过程,而育人不是件立竿见影的事,这就需要每位老师要有统一的教育理念、统一的评价体系。
3.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关注,共同投入,同时教育也会反馈社会,形成良好的循环,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何姗在古城职高老师的教育下,从发型、穿着打扮到心态到志向都发生了变化。户口的解决,更加速了她的转化。我们常说,教育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当她去看望父亲,告诉他户口已解决时,父亲很是震撼,表示要好好改造来回报社会对女儿的关心。
4.师生良好互动、共同快乐成长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流,就涉及到互相影响,需要良好的互动。教书育人更是如此。基于公平的教育理念,老师要明白教育不仅是我们教学生的过程,更是师生相互学习、良好互动、共同成长进步的过程。在刚开始调研时,我心里是排斥这件事的,觉得是搞形式主义,没有意义。但是随着调研进行到今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不是搞形式主义,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于开展活动的人的用心以及参与活动的人的用心。我很感谢教委组织的此次调研,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委派,感谢所有默默帮助何姗的各界人士。我想,教育事业的发展就跟个人的成长一样,虽然我们的梦想离现实总是很远,梦想的实现总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也是一种快乐。今后,我会少一些怨天尤人,多一些脚踏实地,尽情享受工作中的点滴快乐,体会学生进步的喜悦,直至收获累累硕果,为孩子的每一步成功奠基。□
故事的主人公叫何姗(化名)。
何姗是私生子,父亲多次入狱,现仍在狱中,母亲在她出生6个半月时就弃她远走。她从小由姑姑养大,没有户口。何姗是在安贞里一小上的小学,在老师的眼里是个懂事、本分、正直的好学生,曾担任过劳动委员、中队长等职。在小学升初中考试前,由于没有户口,很难报名参加升学考试,不得已姑姑告诉了她事情的真相,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这两件事对她来说,无疑都是晴天霹雳,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沉重的打击,更让她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成绩一落千丈。虽然后来姑姑想办法托人让她进了我区一所中学,但她心思已经不在学习上,并且受社会不良少年的影响,出现种种不良习性:逃学,顶撞、谩骂老师,欺负同学,说谎、抽烟、喝酒,甚至还给同学做媒。在初三下半学期她听姐姐说(她姐姐在古城职高读书)古城职高不错,就来到了古城职高。
在古城职高老师们的教育下,她慢慢转变,逐渐改掉不良习惯,与老师关系融洽了,也有了集体荣誉感。
但是,复杂的家庭情况依然影响着她。高二时她因为没有户口不能报名参加计算机考试,她着急得发烧、满嘴起泡,这些无疑给教育增加了难度。
2005年4月10日,调研团在古城职业高中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德育调研,我被安排跟踪何姗所在的班级。我之所以选择何姗作为调研对象,是因为她第一次跟我聊天时说的一句话。她说,老师告诉她调研团是来帮她解决户口问题的,她要积极配合调研工作(当时并不知道她没有户口)。
后来,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帮助下,她的户口终于在8月份办好了。
现在的何珊能够按时返校上学,再无旷课逃学现象,是班里的全勤生,成绩明显进步,始终名列前三,参加各项活动也均有突出表现。
分析
何姗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六年级小学升初中时得知自己的身世,一个是上了古城职高。
1.小学升初中时的经历,造成了何姗的第一次转变
何姗是一个被遗弃的私生子,爸爸妈妈未婚生了她,才六个半月大她又被妈妈遗弃;爸爸虽然疼爱她,但是长时间在监狱服刑,也不可能教育她,事实上也是一种遗弃。姑姑把她从小养大,很爱护她,但是由于忙,没有时间教育她,督促她学习,因此,她是孤独的。可以说,这个家庭对幼小的她是复杂的、沉重的。后来她得知自己的身世,对她无疑是极大的伤害,一方面是毁灭了她心中美好的父母形象,另一方面是感觉到自己被欺骗。生活的巨变急速终结了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终结了她的快乐,把生活的困惑、痛苦强加给她,而这困惑即使是成年人也难以消解。
2.到了古城职高,何姗有了第二次转变
首先,古城职高创设了尊重、平等、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古城职高是住宿制学校,老师跟学生吃、住、玩在一起,接触交流的时间比父母都要多,感情自然很深。如同家人般的感情让很多学生甚至放假了也不愿回家。
其次,古城职高的老师以爱为教育原则。在与两位班主任老师的交流中,我感到老师是真的用心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即使孩子有不好的习惯,也决不说“XX人爱捣乱,你们别跟他玩”等致使学生歧视伙伴的话。老师们说,虽然现在的孩子看上去什么都无所谓,其实他们的心灵非常脆弱,极度渴望被尊重、被重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老师们注意多跟学生沟通,主动找他们谈话,鼓励他们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回自我。
其实,也正是有了老师无私的爱的付出,才营造出了和谐的校园大环境。学生信服老师,喜欢老师,才会听进去老师的话,教育才自然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古城职高的教育之所以有成效,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指的是高中学生不再像初中生那样一味地追求反潮流、反传统,而是开始思考,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因此,只要老师教之有方,就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地利”,指的是古城职高采取封闭式管理。学生在这里可以远离纷繁俗事,远离诱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经历,思考人生。
“人和”,指的是学校里所有的老师、学生亲如一家人,学生有了困惑也愿意跟老师交流,老师也可以给予适时的指引,让学生明白善恶,分辨黑白。
而古城职高的学生在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之所以不会出现反复,是因为这些“问题学生”早已接触社会的阴暗面,而当他们在古城职高接触到善时,就体会到了活在阳光下的真正快乐。况且古城职高老师的教育从来都不脱离现实,而是直面现实的善恶、美丑,教学生如何分辨、如何应对。而当学生进入社会后,自然不会有梦想破灭的落差心理,仍然会堂堂正正地做人处世。
思考
1.教育应具公平性、均衡性,以人为本,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老师们普遍反映所教的学生毕业后,经常回来探望老师的往往不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上学时很淘,经常被叫到办公室教育的落后生。老师60%的精力、时间都投给了这些落后生,长大后他们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对老师的感情自然深厚了。所以,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光要有时间、精力的投入,更重要的还要有情感的投入,走进学生的内心,找出其心病根源,对症下药。
2.教育要有连贯性、统一性
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也是不断换学校、换老师的过程,而育人不是件立竿见影的事,这就需要每位老师要有统一的教育理念、统一的评价体系。
3.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关注,共同投入,同时教育也会反馈社会,形成良好的循环,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何姗在古城职高老师的教育下,从发型、穿着打扮到心态到志向都发生了变化。户口的解决,更加速了她的转化。我们常说,教育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当她去看望父亲,告诉他户口已解决时,父亲很是震撼,表示要好好改造来回报社会对女儿的关心。
4.师生良好互动、共同快乐成长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流,就涉及到互相影响,需要良好的互动。教书育人更是如此。基于公平的教育理念,老师要明白教育不仅是我们教学生的过程,更是师生相互学习、良好互动、共同成长进步的过程。在刚开始调研时,我心里是排斥这件事的,觉得是搞形式主义,没有意义。但是随着调研进行到今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不是搞形式主义,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于开展活动的人的用心以及参与活动的人的用心。我很感谢教委组织的此次调研,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委派,感谢所有默默帮助何姗的各界人士。我想,教育事业的发展就跟个人的成长一样,虽然我们的梦想离现实总是很远,梦想的实现总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也是一种快乐。今后,我会少一些怨天尤人,多一些脚踏实地,尽情享受工作中的点滴快乐,体会学生进步的喜悦,直至收获累累硕果,为孩子的每一步成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