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甘肃兰州前往青海西宁,乘火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西宁古称“西海锁钥”,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抵达后,我们与长期研究青海饮茶风俗和青海茶马互市的青海师范大学唐仲山教授取得了联系,在青海的几天里,他陪伴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塔尔寺,带我们拜访了精美的唐卡收藏家,领我们体验了青海当地的茶风茶俗,带我们到湟源县参观了著名的丹格尔古城、金牛山、赤山、哈拉库图城,并深入乡间亲自体验民风茶俗……因为有唐教授的倾力相助,让青海之行,成为我们此行收获最大的一站。
第一天:聆听茶的传说
抵达西宁的第一天,唐教授带我们参观了民族博物馆,其中有很多关于茶、茶具、茶马古道、茶马互市的内容,茶在青海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崇高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在青海省政府社会文化处,我们见到了政府参事、专门研究茶马贸易的学者谢教授,从他那里,我们听到了两个流传在藏民间的美丽剧目——《茶酒仙女》和《茶盐故事》。《茶酒仙女》发生在意想国,国王下令以茶代酒举行宴会。酒仙因此下凡,在国王面前夸耀酒而攻击茶。于是,茶仙来到国王处。当面与酒仙辩论,历数酒的坏处,宣扬茶的功绩。最后,国王调停双方,公正地评价了二者的作用。而《茶盐故事》则讲一对恋人,活着的时候不能相聚,死后分别化为盐与茶,人们煮茶时,在茶里加入盐,就能使这对恋人朝朝暮暮常相聚合的故事,为饮茶放盐这一习俗赋予了美学上和宗教上的意义。后来,在我们对当地民众的走访中,也亲自验证了这种“茶里无盐水—般”的独特品茶风俗。
有关茶的文学作品,在藏族民间十分丰富,我想这也许和藏民对茶的钟爱不无关系。谢教授介绍,藏族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以茶为喻的格言、警句,而这两个剧本正是其中的经典代表。
第二天:探访茶马商都
“丹噶尔”的意思是白海螺,是蒙族和藏族心目中圣洁美丽的象征。青海省湟源县的丹噶尔古城已有600多年历史,至今仍有人居住。
这个冬日的清晨,寒风凛冽,我们沿着迎春门(东城门)拾级而上,沿途巷道经纬交错,站在高处,可见古城整体布局严谨。置身其中,民居院落结构独特-庙宇气势恢宏。城中商号保存完整,每一个细节之处,都散发出厚重的文化底蕴,更与茶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这座古城是当年著名的“茶马商都”。是“丝绸之路”的要塞。也是“唐蕃古道”的驿站之一。在宋代,茶的政治属性远远超过商品属性。由于国家加强战备,渴求战马。而强化茶的禁榷,积极开展茶马贸易。明清时期, “茶马互市”逐渐从今天的日月山一带转移到丹噶尔古城,成为彼时西北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于是我脑海中涌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全国各地的工匠纷纷会集到这里建立商号;世界各国的商人纷纷到此开庄设行;茶马贸易、金融业、国际商贸在此繁极一时……
如今的古城静谧安宁,往日的繁华一去不返。作为一个游客,我们只能看见古城今天的面孔,却无法获知它的前世。只有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断见证着古城不同时期的面貌,不论它的升起和陨落,都以一个个独立的画面,存留在世居者们的心中。
第三天:作客乡间
这天,唐教授带我们到湟源县日月山脚下哈拉库图城(如今是个乡村)的老乡家里去看茶喝茶。随意走进老乡家,只见厨房的柜子上无一例外地码放着高高的伏砖茶。唐教授说,他曾给研究生们上课,一个学生很高傲地说:“我家堆着伏砖茶我才不喝呢,我喜欢好的绿茶,我真搞不懂我父母为什么要把伏砖茶这么粗老的茶放在桌子上。”唐教授听了很生气。随即义正言辞地告诉这个学生: “你知道你的父母亲为什么要把伏砖茶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么?因为伏砖茶代表着你们家的面子!”这个故事为当地人为什么热爱伏砖茶做了最好的注解。
青海人走访亲友,一定要以伏砖茶做访礼,过年过节也要互赠伏砖茶以示亲善。因此,在民间,青海人喜欢把伏砖茶码放在显眼的位置,作为身份的象征。码放得越多,则说明这家人越有威望和地位,也说明朋友多、人气旺。除此之外,我们还听说,在青海的少数民族中,有一种独特的结婚送礼风俗,就是婚礼中除了送礼金外,还有两样必不可少的礼品,就是羊腿加伏砖茶。
唐教授带我们来到一位姓胡的木匠家,见我们到来,主人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闲聊的工夫,胡师傅的妻子,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已经把滚烫的茶和煜锅(馍馍)端上了桌。唐教授说,当地人待人淳朴热情,不论到了哪一家,只要客人落座,主人就会热情地端出茶和馍馍来招待客人,这是礼数。就算在最穷的人家,拿不出什么好菜,也会奉上茶水、馍馍和咸菜,供客人享用。
在乡间,喝茶都是用大碗,一碗滚烫的熬制黑茶喝下肚,成了这个寒冷季节里最舒坦的暖身方式。虽然茶汤很滑,但茶的味道和颜色都有些怪,颜色呈中药色,味道却千变万化。刚喝进口时夹杂着苦味和药味,不多时,苦尽甘来,喉咙顿觉清凉回味。带着对这种茶的浓烈好奇心,我来到胡师傅家的厨房,揭开了煮茶锅的锅盖。只见其中正熬着一锅颜色类似中药般的茶,其中的基茶正是伏砖茶,此外还有一些其它配料。我向胡师傅的妻子打听,她告诉我茶里加了荆芥、薄荷、橘皮、桑叶和粗盐。后来听唐教授说,青海冬天天寒地冻,难免着凉感冒。而黑茶里加入这些配料,就有了发汗解表祛风的功效。可以治疗轻微的感冒、风寒、发热、头痛等,而且这种茶微温不烈,药性缓和,虽然有中药的药性,但药性也最为平和,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在西宁的日子,充实有趣,却也过得特别快。这一站收获颇丰,对当地老百姓的茶俗考量也最为丰富。毫无疑问。茶叶渗透在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茶叶是礼节、茶叶是友谊、茶叶是生活、茶叶是生命。在大西宁荒凉的冬天中,因为一碗茶,让我们感知相识的美好,感知生命的意义。
第一天:聆听茶的传说
抵达西宁的第一天,唐教授带我们参观了民族博物馆,其中有很多关于茶、茶具、茶马古道、茶马互市的内容,茶在青海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崇高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在青海省政府社会文化处,我们见到了政府参事、专门研究茶马贸易的学者谢教授,从他那里,我们听到了两个流传在藏民间的美丽剧目——《茶酒仙女》和《茶盐故事》。《茶酒仙女》发生在意想国,国王下令以茶代酒举行宴会。酒仙因此下凡,在国王面前夸耀酒而攻击茶。于是,茶仙来到国王处。当面与酒仙辩论,历数酒的坏处,宣扬茶的功绩。最后,国王调停双方,公正地评价了二者的作用。而《茶盐故事》则讲一对恋人,活着的时候不能相聚,死后分别化为盐与茶,人们煮茶时,在茶里加入盐,就能使这对恋人朝朝暮暮常相聚合的故事,为饮茶放盐这一习俗赋予了美学上和宗教上的意义。后来,在我们对当地民众的走访中,也亲自验证了这种“茶里无盐水—般”的独特品茶风俗。
有关茶的文学作品,在藏族民间十分丰富,我想这也许和藏民对茶的钟爱不无关系。谢教授介绍,藏族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以茶为喻的格言、警句,而这两个剧本正是其中的经典代表。
第二天:探访茶马商都
“丹噶尔”的意思是白海螺,是蒙族和藏族心目中圣洁美丽的象征。青海省湟源县的丹噶尔古城已有600多年历史,至今仍有人居住。
这个冬日的清晨,寒风凛冽,我们沿着迎春门(东城门)拾级而上,沿途巷道经纬交错,站在高处,可见古城整体布局严谨。置身其中,民居院落结构独特-庙宇气势恢宏。城中商号保存完整,每一个细节之处,都散发出厚重的文化底蕴,更与茶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这座古城是当年著名的“茶马商都”。是“丝绸之路”的要塞。也是“唐蕃古道”的驿站之一。在宋代,茶的政治属性远远超过商品属性。由于国家加强战备,渴求战马。而强化茶的禁榷,积极开展茶马贸易。明清时期, “茶马互市”逐渐从今天的日月山一带转移到丹噶尔古城,成为彼时西北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于是我脑海中涌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全国各地的工匠纷纷会集到这里建立商号;世界各国的商人纷纷到此开庄设行;茶马贸易、金融业、国际商贸在此繁极一时……
如今的古城静谧安宁,往日的繁华一去不返。作为一个游客,我们只能看见古城今天的面孔,却无法获知它的前世。只有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断见证着古城不同时期的面貌,不论它的升起和陨落,都以一个个独立的画面,存留在世居者们的心中。
第三天:作客乡间
这天,唐教授带我们到湟源县日月山脚下哈拉库图城(如今是个乡村)的老乡家里去看茶喝茶。随意走进老乡家,只见厨房的柜子上无一例外地码放着高高的伏砖茶。唐教授说,他曾给研究生们上课,一个学生很高傲地说:“我家堆着伏砖茶我才不喝呢,我喜欢好的绿茶,我真搞不懂我父母为什么要把伏砖茶这么粗老的茶放在桌子上。”唐教授听了很生气。随即义正言辞地告诉这个学生: “你知道你的父母亲为什么要把伏砖茶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么?因为伏砖茶代表着你们家的面子!”这个故事为当地人为什么热爱伏砖茶做了最好的注解。
青海人走访亲友,一定要以伏砖茶做访礼,过年过节也要互赠伏砖茶以示亲善。因此,在民间,青海人喜欢把伏砖茶码放在显眼的位置,作为身份的象征。码放得越多,则说明这家人越有威望和地位,也说明朋友多、人气旺。除此之外,我们还听说,在青海的少数民族中,有一种独特的结婚送礼风俗,就是婚礼中除了送礼金外,还有两样必不可少的礼品,就是羊腿加伏砖茶。
唐教授带我们来到一位姓胡的木匠家,见我们到来,主人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闲聊的工夫,胡师傅的妻子,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已经把滚烫的茶和煜锅(馍馍)端上了桌。唐教授说,当地人待人淳朴热情,不论到了哪一家,只要客人落座,主人就会热情地端出茶和馍馍来招待客人,这是礼数。就算在最穷的人家,拿不出什么好菜,也会奉上茶水、馍馍和咸菜,供客人享用。
在乡间,喝茶都是用大碗,一碗滚烫的熬制黑茶喝下肚,成了这个寒冷季节里最舒坦的暖身方式。虽然茶汤很滑,但茶的味道和颜色都有些怪,颜色呈中药色,味道却千变万化。刚喝进口时夹杂着苦味和药味,不多时,苦尽甘来,喉咙顿觉清凉回味。带着对这种茶的浓烈好奇心,我来到胡师傅家的厨房,揭开了煮茶锅的锅盖。只见其中正熬着一锅颜色类似中药般的茶,其中的基茶正是伏砖茶,此外还有一些其它配料。我向胡师傅的妻子打听,她告诉我茶里加了荆芥、薄荷、橘皮、桑叶和粗盐。后来听唐教授说,青海冬天天寒地冻,难免着凉感冒。而黑茶里加入这些配料,就有了发汗解表祛风的功效。可以治疗轻微的感冒、风寒、发热、头痛等,而且这种茶微温不烈,药性缓和,虽然有中药的药性,但药性也最为平和,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在西宁的日子,充实有趣,却也过得特别快。这一站收获颇丰,对当地老百姓的茶俗考量也最为丰富。毫无疑问。茶叶渗透在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茶叶是礼节、茶叶是友谊、茶叶是生活、茶叶是生命。在大西宁荒凉的冬天中,因为一碗茶,让我们感知相识的美好,感知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