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一直充满传奇色彩。在中央美术学院时,她就已经很“红”了。
因为长得漂亮,她是学校的“校花级”人物;在油画系读大一时,她画的《大卫像》,被称为“中央美术学院有史以来画得最好的大卫”,作品后来入选高校教材,为美术考生们所熟知;1993年,她主演了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这是一部以她和丈夫刘小东为原型的电影,“男主角叫冬,女主角叫春,都是画画的,两人从学校毕业后,找不到生活的出路,想卖画卖不出去,遇到各种困扰,最后女孩子春选择出国,去寻找新生活,冬则进了精神病院。” 这部影片1994年获希腊塞索斯尼克国际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1999年被BBC评为自电影诞生以来100部佳片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
那时候大学刚毕业,喻红留校任教,刘小东则分配到美院附中,两人蜗居一起,生活虚无潦倒。不过,与电影里女主角出走,男主角成疯的结局不同,今天的刘小东已是画作拍卖动辄过千万元的画家,而喻红也像姥姥给她取名时期望的那样“长大后越来越红”。
不同于向京在雕塑中惯用的抽象写意,喻红的作品擅长述说生活细节中构成的小世界,她的作品里“写”满了时间里的故事。
她的创作初期,坦然描绘的是自己的青春记忆,从少先队员到都市女性,“有如揽镜自美,游戏于简朴的平面性”;1990年代,喻红成为了母亲,她做家务,照顾女儿和家人,画画反而成为不常做的事,到2002年一场“目击成长”的个展,她再次开始讲起自己和孩子的成长以及与时代的故事;2011年,她创作了《金色天井》、《黄金界》,开始关注历史上的经典;而前不久,她在长征空间里办了名为“忧云”的个展,则将关注投向当下人类的焦虑压迫和紧张。
展览中有一幅画有18米长,由六幅作品组成,是她目前为止创作的最大作品,“我把日常生活中的焦虑和自然界空间中的爆炸、压迫和不安感糅合在一起。”她说。这个展览的另一部分是在对六个人采访、拍照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访谈的六个人都有一些忧郁的状态,“现在社会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我想用这种接近内心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东西。”
当被问及这次创作的主题是否出于自身生活近况的体验时,她说:“我生活中有一些朋友比较焦虑,有一些还有忧郁症,和他们的接触,让我得以慢慢了解这个群体。”
对于这个题材,喻红已经想了很长时间。“因为我需要找到一些特别适合的方法去挖掘和表现,我的每个题材都会孕育很长时间,一步步走下来,创作的都是来自生命体验的东西。”
丈夫刘小东喜欢喻红的作品,这个跟他朝夕相处几十年的女人的作品让他动容。“她的作品,让我觉得非常有力量,非常感动,这种感动是其他任何形式无法替代的,它不打扰你,安安静静地陈述一件事,又陈述得非常客观,让你联想特别多。绘画作品能感动人的非常少,她的画跟生命特别近,看完感觉到有一种很悲凉的宿命,也让我看到一个女人很独立很坚韧的内心。”
画画慢而精的喻红,坦言自己为家庭和孩子付出了不少的时间,批评家尚辉更是辣嘴一张:“如果没有刘小东,她可能更完美!”但喻红并没有觉得自己因此失去了什么,“我会把自己很多的事情往后挪,先处理家庭和孩子的事,对我而言,这是一种责任感,一方面,这对艺术创作的时间带来了限制,但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让我有更宽的角度、更多的责任感和积淀积累,而不只是想着自己的感受想法,有的时候艺术慢一点挺好。我不是一个强求的人,非要挤出时间来赶画画,在我看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她把名利看得很淡,“人生没有什么非得要执著、不能放弃的东西,我是随时都可以从头再来的人。”
她把自己的时间腾出来,跟女儿一起成长,她们一块去学骑马、滑雪,“基本上都是她学什么,我就学什么。女儿在我面前时,她知道我只是一个女人。”
喻红说这两个项目自己都没有女儿刘娃学得好,因为小孩子柔韧性好,相比之下,她更喜欢骑马,“我觉得骑马特别快乐。马是有脾气的,骑着骑着它可能就不想跑了,你就得哄它。”女儿对喻红的影响还包括她们听的音乐,都是刘娃负责每几个月买些碟,然后放在车里我听。“我听的都是女儿淘汰下来的。”她家的茶几上放着《史上最动听的巴西音乐》和《中国洞箫》两张碟,在高雅奔放的桑巴舞曲或者风情变幻的拉丁爵士中,喻红专心描画着自己的金色天井。
她还有一帮自己的闺蜜,包括同为女艺术家的好友姜洁、肖鲁、申玲以及作家廖一梅等,女人们之间的聚会通常安排在晚上,她们一群人时常去望京或酒仙桥附近的餐馆,偶尔还会去肖鲁家,让她掌勺,“因为她非常会做饭”。她也会被朋友们拉着去唱卡拉OK,自己最常唱的是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我唱得不太好,都只唱上学时期的歌,现在看来都太老了。”
谈起当下艺术创作的现状,她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能参与到艺术的展览活动中,这是很好的,但女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却并不乐观。“上学时女学生特别多,但毕业之后能继续保持创作的很少,这是社会的问题,根本没有足够大的空间,让女性能够持续创作。”而对于有些女艺术家比较“身体化”,多简单地以身体、生殖器或性作为表达的创作,她持比较宽容的态度,她认为,“任何艺术形式都应该尊重其存在”。
喻红的妈妈说“她天性厚道、无私、纯洁”,丈夫刘小东说“她性格很好、特别稳、特别自信,什么她都干,画也画得好,精力超人”。 当我问起她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时,她只是腼腆一笑,“人不能自己说优点的吧”。
因为长得漂亮,她是学校的“校花级”人物;在油画系读大一时,她画的《大卫像》,被称为“中央美术学院有史以来画得最好的大卫”,作品后来入选高校教材,为美术考生们所熟知;1993年,她主演了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这是一部以她和丈夫刘小东为原型的电影,“男主角叫冬,女主角叫春,都是画画的,两人从学校毕业后,找不到生活的出路,想卖画卖不出去,遇到各种困扰,最后女孩子春选择出国,去寻找新生活,冬则进了精神病院。” 这部影片1994年获希腊塞索斯尼克国际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1999年被BBC评为自电影诞生以来100部佳片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
那时候大学刚毕业,喻红留校任教,刘小东则分配到美院附中,两人蜗居一起,生活虚无潦倒。不过,与电影里女主角出走,男主角成疯的结局不同,今天的刘小东已是画作拍卖动辄过千万元的画家,而喻红也像姥姥给她取名时期望的那样“长大后越来越红”。
不同于向京在雕塑中惯用的抽象写意,喻红的作品擅长述说生活细节中构成的小世界,她的作品里“写”满了时间里的故事。
她的创作初期,坦然描绘的是自己的青春记忆,从少先队员到都市女性,“有如揽镜自美,游戏于简朴的平面性”;1990年代,喻红成为了母亲,她做家务,照顾女儿和家人,画画反而成为不常做的事,到2002年一场“目击成长”的个展,她再次开始讲起自己和孩子的成长以及与时代的故事;2011年,她创作了《金色天井》、《黄金界》,开始关注历史上的经典;而前不久,她在长征空间里办了名为“忧云”的个展,则将关注投向当下人类的焦虑压迫和紧张。
展览中有一幅画有18米长,由六幅作品组成,是她目前为止创作的最大作品,“我把日常生活中的焦虑和自然界空间中的爆炸、压迫和不安感糅合在一起。”她说。这个展览的另一部分是在对六个人采访、拍照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访谈的六个人都有一些忧郁的状态,“现在社会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我想用这种接近内心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东西。”
当被问及这次创作的主题是否出于自身生活近况的体验时,她说:“我生活中有一些朋友比较焦虑,有一些还有忧郁症,和他们的接触,让我得以慢慢了解这个群体。”
对于这个题材,喻红已经想了很长时间。“因为我需要找到一些特别适合的方法去挖掘和表现,我的每个题材都会孕育很长时间,一步步走下来,创作的都是来自生命体验的东西。”
丈夫刘小东喜欢喻红的作品,这个跟他朝夕相处几十年的女人的作品让他动容。“她的作品,让我觉得非常有力量,非常感动,这种感动是其他任何形式无法替代的,它不打扰你,安安静静地陈述一件事,又陈述得非常客观,让你联想特别多。绘画作品能感动人的非常少,她的画跟生命特别近,看完感觉到有一种很悲凉的宿命,也让我看到一个女人很独立很坚韧的内心。”
画画慢而精的喻红,坦言自己为家庭和孩子付出了不少的时间,批评家尚辉更是辣嘴一张:“如果没有刘小东,她可能更完美!”但喻红并没有觉得自己因此失去了什么,“我会把自己很多的事情往后挪,先处理家庭和孩子的事,对我而言,这是一种责任感,一方面,这对艺术创作的时间带来了限制,但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让我有更宽的角度、更多的责任感和积淀积累,而不只是想着自己的感受想法,有的时候艺术慢一点挺好。我不是一个强求的人,非要挤出时间来赶画画,在我看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她把名利看得很淡,“人生没有什么非得要执著、不能放弃的东西,我是随时都可以从头再来的人。”
她把自己的时间腾出来,跟女儿一起成长,她们一块去学骑马、滑雪,“基本上都是她学什么,我就学什么。女儿在我面前时,她知道我只是一个女人。”
喻红说这两个项目自己都没有女儿刘娃学得好,因为小孩子柔韧性好,相比之下,她更喜欢骑马,“我觉得骑马特别快乐。马是有脾气的,骑着骑着它可能就不想跑了,你就得哄它。”女儿对喻红的影响还包括她们听的音乐,都是刘娃负责每几个月买些碟,然后放在车里我听。“我听的都是女儿淘汰下来的。”她家的茶几上放着《史上最动听的巴西音乐》和《中国洞箫》两张碟,在高雅奔放的桑巴舞曲或者风情变幻的拉丁爵士中,喻红专心描画着自己的金色天井。
她还有一帮自己的闺蜜,包括同为女艺术家的好友姜洁、肖鲁、申玲以及作家廖一梅等,女人们之间的聚会通常安排在晚上,她们一群人时常去望京或酒仙桥附近的餐馆,偶尔还会去肖鲁家,让她掌勺,“因为她非常会做饭”。她也会被朋友们拉着去唱卡拉OK,自己最常唱的是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我唱得不太好,都只唱上学时期的歌,现在看来都太老了。”
谈起当下艺术创作的现状,她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能参与到艺术的展览活动中,这是很好的,但女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却并不乐观。“上学时女学生特别多,但毕业之后能继续保持创作的很少,这是社会的问题,根本没有足够大的空间,让女性能够持续创作。”而对于有些女艺术家比较“身体化”,多简单地以身体、生殖器或性作为表达的创作,她持比较宽容的态度,她认为,“任何艺术形式都应该尊重其存在”。
喻红的妈妈说“她天性厚道、无私、纯洁”,丈夫刘小东说“她性格很好、特别稳、特别自信,什么她都干,画也画得好,精力超人”。 当我问起她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时,她只是腼腆一笑,“人不能自己说优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