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服务于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本文从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关系入手,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针对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深入探讨。本文认为,英语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林梨荭,泉州第一中学。
一、引言
刘润清曾经指出,语言与百科知识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承载与被承载的关系;而“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那部分文化则是保证语言使用得体的知识,它与语言的关系是棋规与棋子之间的关系(刘润清, 2007:170)。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制约着语言形式,又在语言中表现出来。由于生存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中西方语言使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想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就必须学习这门语言使用时所需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性质。该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培养跨文化意识,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教育部,2011:1)。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是一门外语,极具新鲜感,同时也具有陌生距离感,而这使得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下正确使用英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不涉及跨文化交际,话语者对文化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跨文化交际的成效如何。
中国学生进行外语学习,如果仅仅只是掌握基本的语音、单词、语法等,容易因为用词不当、语句使用不得体、中西文化差异等导致交际失败。外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遗憾的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的教学主要围绕英语词汇、语音、语法等知识展开,对于文化背景知识较少涉及。长久以来,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语法知识,考试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分数。但由于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又无法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交际,导致了日后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为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交流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达到以用促学、以学促用的目的,让语言成为交际的手段。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达到以用促学、以学促用的目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种途径可供参考。
1. 课前结合教材,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英语文章常常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教师在讲授文章之前,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解模式,先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得学生对相关的文化常识有大致感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拓宽了文化视野。利用多种渠道,收集相关国家的物品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艺术等,通过电影、录像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对英语的地道使用耳濡目染。比如,学习“Thanksgiving Day”這一节日时,教师可告诉学生感恩节的由来,向学生介绍西方人如何过感恩节,并学习词汇turkey、harvest、 grateful等。在学生扎实掌握相关句型、词汇表达后,作为活动输出环节,可创设语境,让学生模拟感恩节的情境,感受节日的气氛。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对外国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在语言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再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 3 Topic2 Section C时,可将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告知学生,同样的事物在中西方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中国很多短语中,如丧家犬a homeless dog、疯狗a mad dog、走狗a running dog、狗拿耗子多管闲事、a dog catching a mouse,狗都是带有贬义的。而在西方文化中,狗是忠诚的,是人类的好朋友。西方许多表达形式中,狗都是褒义的,如表达你是一个幸运儿,西方人会这么表达:You are a lucky dog. 如人人都有得意日,可以这么表达:Every dog has its day。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神圣,而在西方确是邪恶的象征。中国古代天子称自己是龙的化身,我们称自己为龙之传人。如今,我们也以望子成、望女成凤来表达对孩子成材的殷切希望。而在西方,龙却是一种很危险可怕的生物,需要英雄灭龙以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综合上述例子可知,同样的事物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以免产生跨文化交际语用上的失误。
2. 课堂教学中呈现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会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上。教师可采用对比方式,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分析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母语知识和英语知识,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排除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获得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比如赞美西方的女士时说:“Your coat looks so beautiful!”她会很开心并接纳回答: “Thank you.”而在中国,如果当面称赞女子衣服或容貌漂亮,她可能会害羞地回答:“哪里,哪里!没有,没有!”中国人会直接问“您年纪多大”,外国人一般不直接这么询问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当外国人见到朋友打喷嚏时,他们会说“God bless you”,而这个朋友则会礼貌回应“Thanks”。这些差异其实并非词汇和语法问题,而是语言使用的规则问题(刘润清,2007:166-167)。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也不同。中国人习惯见面就说“您吃饭了吗”,以示对对方的关心。而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方式跟西方人打招呼,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想请他们吃饭。中国人习惯谦虚客气,比如别人问我们要吃点什么或者喝点什么,我们习惯于客气地回绝,避免麻烦别人。而西方人则会坦然接受,要就直接说“Yes,please”,若不需要则简单回应“No, thanks”即可。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和外国人的直率。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尽可能地将中西方文化在称呼、感谢、称赞等方面的语用差异自觉地渗透到课堂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明显文化差异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之后进行讨论。 3. 运用课堂活动创造跨文化交际情境。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重视情境教学,尽可能多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中西方人之间的对话,提高学生对文化学习、实践的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同时,加快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模拟外国人接待客人的场面,或互相邀请到对方家里吃饭,学习就餐礼仪等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如,教学仁爱八年级下册Unit7 Topic2 Section A时,学习制作炒饭和煮面。
我们在课堂可先创设情境。如Jessie妈妈的生日快要到了,她想邀请朋友们来家里为她妈妈一起举办庆生party。情境一:她电话邀约朋友们过来家里。要求一名学生扮演Jessie,通过电话邀请五个好友来参与party。对话内容可如此展开:
Jessie:Hello. This is Jessie. Is that Lucy?
Lucy: Yes, this is Lucy speaking.
Jessie: My mom’s birthday is coming this Saturday. My sister and I plan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for her. 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join us?
Lucy: Sure, I’d love to.
同樣的情境与另外几位好友进行电话对话,操练电话用语。
情境二:朋友们到达她家后的接待情景。朋友们到了,可以提及中西文化差异。如,同样是带来礼物,西方人喜欢当场打开并表示赞美,中国人喜欢接受,但不立即打开礼物。又如,关于到达时间,西方人喜欢守时,可以提前一点儿到达,但不迟到。对话内容可如此展开:
(Lucy brings a box of chocolate for Jessie’s mom.)
Lucy: Happy birthday, aunty. Here is a gift for you.
Jessie’s mom opens the gift and expresses her love for it.
情境三:现场煮面给妈妈吃。通过创设Lucy想向Jessie学习制作面条,现场复习当日课堂所学,巩固当日课堂掌握的一些表达法。
Lucy:The noodles taste so delicious. Can you teach me how to cook noodles?
Jessie:Sure. First, you should….Then,…. Next,… Finally….通过给Lucy讲解,进一步巩固对煮面条步骤的表达。
情境四:餐桌礼仪。由于文化背景差异的存在,中国人热情好客,喜欢给客人夹菜,而西方则提倡自助式用餐。通过创设这么一个情境,学生对餐桌语言得以运用。通过类似几个情境的操练,相信学生会对语言在真实交际中的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语
总的来说,英语教学要立足于语言的跨文化性,在教学中渗透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文化教学,最终都是服务于跨文化交际。王佐良也曾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为英语的传授者和引导者,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刘润清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66-167.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林梨荭,泉州第一中学。
一、引言
刘润清曾经指出,语言与百科知识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承载与被承载的关系;而“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那部分文化则是保证语言使用得体的知识,它与语言的关系是棋规与棋子之间的关系(刘润清, 2007:170)。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制约着语言形式,又在语言中表现出来。由于生存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中西方语言使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想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就必须学习这门语言使用时所需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性质。该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培养跨文化意识,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教育部,2011:1)。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是一门外语,极具新鲜感,同时也具有陌生距离感,而这使得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下正确使用英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不涉及跨文化交际,话语者对文化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跨文化交际的成效如何。
中国学生进行外语学习,如果仅仅只是掌握基本的语音、单词、语法等,容易因为用词不当、语句使用不得体、中西文化差异等导致交际失败。外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遗憾的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的教学主要围绕英语词汇、语音、语法等知识展开,对于文化背景知识较少涉及。长久以来,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语法知识,考试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分数。但由于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又无法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交际,导致了日后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为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交流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达到以用促学、以学促用的目的,让语言成为交际的手段。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达到以用促学、以学促用的目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种途径可供参考。
1. 课前结合教材,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英语文章常常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教师在讲授文章之前,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解模式,先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得学生对相关的文化常识有大致感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拓宽了文化视野。利用多种渠道,收集相关国家的物品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艺术等,通过电影、录像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对英语的地道使用耳濡目染。比如,学习“Thanksgiving Day”這一节日时,教师可告诉学生感恩节的由来,向学生介绍西方人如何过感恩节,并学习词汇turkey、harvest、 grateful等。在学生扎实掌握相关句型、词汇表达后,作为活动输出环节,可创设语境,让学生模拟感恩节的情境,感受节日的气氛。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对外国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在语言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再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 3 Topic2 Section C时,可将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告知学生,同样的事物在中西方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中国很多短语中,如丧家犬a homeless dog、疯狗a mad dog、走狗a running dog、狗拿耗子多管闲事、a dog catching a mouse,狗都是带有贬义的。而在西方文化中,狗是忠诚的,是人类的好朋友。西方许多表达形式中,狗都是褒义的,如表达你是一个幸运儿,西方人会这么表达:You are a lucky dog. 如人人都有得意日,可以这么表达:Every dog has its day。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神圣,而在西方确是邪恶的象征。中国古代天子称自己是龙的化身,我们称自己为龙之传人。如今,我们也以望子成、望女成凤来表达对孩子成材的殷切希望。而在西方,龙却是一种很危险可怕的生物,需要英雄灭龙以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综合上述例子可知,同样的事物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以免产生跨文化交际语用上的失误。
2. 课堂教学中呈现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会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上。教师可采用对比方式,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分析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母语知识和英语知识,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排除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获得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比如赞美西方的女士时说:“Your coat looks so beautiful!”她会很开心并接纳回答: “Thank you.”而在中国,如果当面称赞女子衣服或容貌漂亮,她可能会害羞地回答:“哪里,哪里!没有,没有!”中国人会直接问“您年纪多大”,外国人一般不直接这么询问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当外国人见到朋友打喷嚏时,他们会说“God bless you”,而这个朋友则会礼貌回应“Thanks”。这些差异其实并非词汇和语法问题,而是语言使用的规则问题(刘润清,2007:166-167)。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也不同。中国人习惯见面就说“您吃饭了吗”,以示对对方的关心。而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方式跟西方人打招呼,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想请他们吃饭。中国人习惯谦虚客气,比如别人问我们要吃点什么或者喝点什么,我们习惯于客气地回绝,避免麻烦别人。而西方人则会坦然接受,要就直接说“Yes,please”,若不需要则简单回应“No, thanks”即可。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和外国人的直率。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尽可能地将中西方文化在称呼、感谢、称赞等方面的语用差异自觉地渗透到课堂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明显文化差异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之后进行讨论。 3. 运用课堂活动创造跨文化交际情境。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重视情境教学,尽可能多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中西方人之间的对话,提高学生对文化学习、实践的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同时,加快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模拟外国人接待客人的场面,或互相邀请到对方家里吃饭,学习就餐礼仪等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如,教学仁爱八年级下册Unit7 Topic2 Section A时,学习制作炒饭和煮面。
我们在课堂可先创设情境。如Jessie妈妈的生日快要到了,她想邀请朋友们来家里为她妈妈一起举办庆生party。情境一:她电话邀约朋友们过来家里。要求一名学生扮演Jessie,通过电话邀请五个好友来参与party。对话内容可如此展开:
Jessie:Hello. This is Jessie. Is that Lucy?
Lucy: Yes, this is Lucy speaking.
Jessie: My mom’s birthday is coming this Saturday. My sister and I plan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for her. 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join us?
Lucy: Sure, I’d love to.
同樣的情境与另外几位好友进行电话对话,操练电话用语。
情境二:朋友们到达她家后的接待情景。朋友们到了,可以提及中西文化差异。如,同样是带来礼物,西方人喜欢当场打开并表示赞美,中国人喜欢接受,但不立即打开礼物。又如,关于到达时间,西方人喜欢守时,可以提前一点儿到达,但不迟到。对话内容可如此展开:
(Lucy brings a box of chocolate for Jessie’s mom.)
Lucy: Happy birthday, aunty. Here is a gift for you.
Jessie’s mom opens the gift and expresses her love for it.
情境三:现场煮面给妈妈吃。通过创设Lucy想向Jessie学习制作面条,现场复习当日课堂所学,巩固当日课堂掌握的一些表达法。
Lucy:The noodles taste so delicious. Can you teach me how to cook noodles?
Jessie:Sure. First, you should….Then,…. Next,… Finally….通过给Lucy讲解,进一步巩固对煮面条步骤的表达。
情境四:餐桌礼仪。由于文化背景差异的存在,中国人热情好客,喜欢给客人夹菜,而西方则提倡自助式用餐。通过创设这么一个情境,学生对餐桌语言得以运用。通过类似几个情境的操练,相信学生会对语言在真实交际中的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语
总的来说,英语教学要立足于语言的跨文化性,在教学中渗透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文化教学,最终都是服务于跨文化交际。王佐良也曾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为英语的传授者和引导者,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刘润清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66-167.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