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智慧和个性品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随着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推进,体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课外体育活动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征多种多样,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下面就素质教育的特点再度探讨新形势下课外体育活动的展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学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体育课以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一方面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它将配合学校的全面工作,在落实学校的体育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外占的时间大大多于体育课的时间。从灵活性上看,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去,使学生终身受益。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征多种多样,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必须积极认真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外密切结合,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一、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
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1.以健康娱乐为目的,追求锻炼的实效性。课外体育锻炼是有鲜明的群众性,其目的在于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追求身心愉快、增强体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组织形式灵活,内容方法多样。课外体育锻炼具有鲜明的课余性,它不采用课程、大纲教材等因素的制约。因而组织方法非常灵活,既可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每个人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3.因人制宜,区别对待。课外体育锻炼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学生有年龄、性别之分,体质强弱千差万别,对活动内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担负荷的能力不一。因此,在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时必须考虑上述的不同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例如,按不同的年龄、性别及体质强弱编成锻炼小组,按不同的内容和负荷量。总之,要使每个人都要得到适宜的锻炼。
三、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原则
1.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优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有了兴趣就有了目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觉性。这样才能自觉积极地投身于锻炼活动,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科学道理,逐步养成终生体育观。
2.适量性原则。适量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要有适当的生理负荷,并在渐进的基础上有节奏地加大,并应随着人体机能的变化而变化。在体育课中,有时会产生“体质好的吃不饱,体质差的吃不了”的现象,而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就能明显克服这一现象,但在运用实施中也应该注意统筹安排运动负荷量、强度和间隔,科学锻炼。
3.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批锻炼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进行、不要千篇一律,强行统一。这一点正合乎了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特点,能让他们学到自己想学、喜欢学的内容。同时这也是教学大纲内容设计不到的,也是上课教学所达不到的。
四、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在讨论和研究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首先应弄清楚它们的概念与内涵,它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体育课要按照体育教学大纲,面向全体学生,并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系统地进行教学。每次课的内容和任务都是全学年,全学期的一部分,以保证其系统性与连续性。体育教学在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上,能够首先得到保证,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系统的成绩考核,并评定出优劣。所以,体育教学比起课外体育活动与其它一些体育组织形式更有系统性、连续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法定性。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则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据有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五至六次体育活动,每次一小时,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较合适的。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锻炼身体,但是,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技巧,是与练习的时间与次数密切相关的,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利用一部分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体育技术技能。
五、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对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其它相关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三个依靠、四个安排和五个结合。“三个依靠”是:依靠校领导的重视;依靠班主任的支持;依靠有关部门的配合。“四个安排是:每周两次班级体育锻炼排入课表;锻炼项目的活动内容排成轮流表;场地器材排好分配表;辅导教师出工表。“五个结合”是:普及与提高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一般项目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传统项目与全面锻炼结合;运动竞赛与宣传教育结合。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体育知识,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水平等有其特殊的作用,每个学校均可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备和学生的爱好,选择一两项运动,长期开展,使之形成传统。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而素质教育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不能互相替代的组织形式。因此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必须积极认真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学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体育课以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一方面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它将配合学校的全面工作,在落实学校的体育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外占的时间大大多于体育课的时间。从灵活性上看,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去,使学生终身受益。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征多种多样,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必须积极认真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外密切结合,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一、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
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1.以健康娱乐为目的,追求锻炼的实效性。课外体育锻炼是有鲜明的群众性,其目的在于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追求身心愉快、增强体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组织形式灵活,内容方法多样。课外体育锻炼具有鲜明的课余性,它不采用课程、大纲教材等因素的制约。因而组织方法非常灵活,既可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每个人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3.因人制宜,区别对待。课外体育锻炼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学生有年龄、性别之分,体质强弱千差万别,对活动内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担负荷的能力不一。因此,在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时必须考虑上述的不同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例如,按不同的年龄、性别及体质强弱编成锻炼小组,按不同的内容和负荷量。总之,要使每个人都要得到适宜的锻炼。
三、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原则
1.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优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有了兴趣就有了目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觉性。这样才能自觉积极地投身于锻炼活动,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科学道理,逐步养成终生体育观。
2.适量性原则。适量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要有适当的生理负荷,并在渐进的基础上有节奏地加大,并应随着人体机能的变化而变化。在体育课中,有时会产生“体质好的吃不饱,体质差的吃不了”的现象,而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就能明显克服这一现象,但在运用实施中也应该注意统筹安排运动负荷量、强度和间隔,科学锻炼。
3.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批锻炼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进行、不要千篇一律,强行统一。这一点正合乎了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特点,能让他们学到自己想学、喜欢学的内容。同时这也是教学大纲内容设计不到的,也是上课教学所达不到的。
四、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在讨论和研究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首先应弄清楚它们的概念与内涵,它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体育课要按照体育教学大纲,面向全体学生,并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系统地进行教学。每次课的内容和任务都是全学年,全学期的一部分,以保证其系统性与连续性。体育教学在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上,能够首先得到保证,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系统的成绩考核,并评定出优劣。所以,体育教学比起课外体育活动与其它一些体育组织形式更有系统性、连续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法定性。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则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据有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五至六次体育活动,每次一小时,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较合适的。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锻炼身体,但是,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技巧,是与练习的时间与次数密切相关的,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利用一部分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体育技术技能。
五、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对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其它相关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三个依靠、四个安排和五个结合。“三个依靠”是:依靠校领导的重视;依靠班主任的支持;依靠有关部门的配合。“四个安排是:每周两次班级体育锻炼排入课表;锻炼项目的活动内容排成轮流表;场地器材排好分配表;辅导教师出工表。“五个结合”是:普及与提高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一般项目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传统项目与全面锻炼结合;运动竞赛与宣传教育结合。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体育知识,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水平等有其特殊的作用,每个学校均可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备和学生的爱好,选择一两项运动,长期开展,使之形成传统。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而素质教育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不能互相替代的组织形式。因此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必须积极认真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