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咱们学校的学生情况这么特殊,既找不出多少成长的闪光点拿出来亮相,也不适合搞大规模的期末表彰活动,同往年一样,学校买了些奖状和笔记本,各班主任自行回班发放下去鼓励鼓励学生再好好强调一下假期安全就出校吧!”学生放假前一天,学校领导做了这样的部署。
走出会议室,内心里颇有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怅然。如此表彰,一次两次,孩子们看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奖励还有些兴奋和自豪,但几年老调长弹下来后便没有新鲜劲了——发不发奖都没关系,早点回家撒着欢地玩才是真的。课任老师也是无精打彩地感叹着:“又辛辛苦苦熬完了一学期,普通学校的老师还有个学生考出来的分数给辛苦一份交待,可我们呢?老师累死累活学生进步微渺不说,家长还毫不领情地认为就看那么几个孩子有什么工作压力……”
一场班主任无味、学生无感、课任教师还在边缘找不到存在感的期末表彰会有什么意义呢?难道身为班主任的我就不能在遵照学校上层要求的前提下,赋予期末表彰活动更多的意义和能量吗?几经思量,我做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
“亲爱的家长朋友:明天孩子们就要放假出校了,为了和您一起回顾孩子一年来的发展与蜕变,雪梅老师邀请各位家长走进七年级教室,共同为这份美好的成长打一个结……上午9点半,我和所有的课任教师与大家不见不散!”这是通过微信、短信发给所有家长的邀请书。我相信,任何孩子的成长如果少了父母的见证都是不完整的。
“各位老师,这学期好些家长都来反馈孩子进步很大,也都说这种进步离不开各科老师的辛苦付出,他们明天希望能进一步和课任老师交流一下,看看接下来怎么样配合才会更好……”我把这变相的邀请传达给了各科任老师。“这批家长还真不错,知道和老师沟通的重要!”“家长愿意配合,孩子肯定进步得快,这么多年咱们碰到的多少都是甩手掌柜呀。”寥寥几语的反馈,也让我意识到了学生成长中另一个被忽视了的环节——课任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通联是断了弦的。
当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三方相约,共同为成长开一次表彰会,一定会有更多的理解和精彩生发,我愈加笃信。
在布置成弧形的表彰会现场,我逐一念着学生的名字,用尽量具体的描述把孩子们的成长进步呈现出来,具体到哪个学科哪一方面的变化,也具体到这样相关变化的程度。每介绍完一个孩子的蜕变后,我都会进行现场采访,让孩子们自己说说为什么“身体素质好了”“计算能力强了”“原来不会骑的脚踏车现在能够骑很长距离了”。
原来清清冷冷的发个奖就放假的表彰模式,这一次却因为课任老师带着祝贺而来,因为父母家人带了见证而来,重新激活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兴奋地表达着自己的激动和开心,也主动搜寻着对他们的变化产生了诸多帮助的能量源。在孩子们简单的表述中,呈现出的便是“体育老师每天早晨带着我们锻炼,康复训练老师每次上课都扶我练习骑行”之类的精准描述。
有了孩子们这样的回顾后,家长们捕捉到的是平时忽视甚至从来都没有想过的“老师的辛劳”,“老师,你们太不容易了,普通学校的老师一个人能看好几十,咱这样的孩子只能一对一。”“老师不说我还真没感觉到孩子的改变和进步,原来进步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每一点进步的背后老师都付出了那么多啊!”……原来以为班级只有班主任一个人忙活的家长,似乎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孩子的成长是与那么多老师息息相关的,而每一个老师都是用了大量的心血才换来自己“特殊孩子”的微小进步。感动,尊重,泪水,笑意,就在这样的表彰会现场火热地交融着。
与会的课任老师也被这前所未见的表彰式会谈场面感动着:原来自己所做得那些點滴学生都是有感知和铭记的,原来家长们也是懂得感恩的,原来没有“桃李满天下”的耕耘但也会有别样的收获的……带着这样的触动,老师们主动和家长交流了起来,对孩子成长中的日常注意事项、假期康复要点等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孩子们兴奋地听着,家长们专注地记着,教室里漾起了润泽的合作与成长温度。
同样的期末表彰,因为有了三方相约的成长互动而打破了以往单调呆板的壁垒。在这样的活动策划与引导中,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一下子由原来的孤掌难鸣变成了众人划桨,家长因为了解和理解而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学校活动中来,老师因为欣慰欣喜而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生成长的教学中,这种合力铸就了学生越来越好的发展。
三方有约,最终我是用一种细致的回顾打开了明日的新精彩!
走出会议室,内心里颇有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怅然。如此表彰,一次两次,孩子们看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奖励还有些兴奋和自豪,但几年老调长弹下来后便没有新鲜劲了——发不发奖都没关系,早点回家撒着欢地玩才是真的。课任老师也是无精打彩地感叹着:“又辛辛苦苦熬完了一学期,普通学校的老师还有个学生考出来的分数给辛苦一份交待,可我们呢?老师累死累活学生进步微渺不说,家长还毫不领情地认为就看那么几个孩子有什么工作压力……”
一场班主任无味、学生无感、课任教师还在边缘找不到存在感的期末表彰会有什么意义呢?难道身为班主任的我就不能在遵照学校上层要求的前提下,赋予期末表彰活动更多的意义和能量吗?几经思量,我做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
“亲爱的家长朋友:明天孩子们就要放假出校了,为了和您一起回顾孩子一年来的发展与蜕变,雪梅老师邀请各位家长走进七年级教室,共同为这份美好的成长打一个结……上午9点半,我和所有的课任教师与大家不见不散!”这是通过微信、短信发给所有家长的邀请书。我相信,任何孩子的成长如果少了父母的见证都是不完整的。
“各位老师,这学期好些家长都来反馈孩子进步很大,也都说这种进步离不开各科老师的辛苦付出,他们明天希望能进一步和课任老师交流一下,看看接下来怎么样配合才会更好……”我把这变相的邀请传达给了各科任老师。“这批家长还真不错,知道和老师沟通的重要!”“家长愿意配合,孩子肯定进步得快,这么多年咱们碰到的多少都是甩手掌柜呀。”寥寥几语的反馈,也让我意识到了学生成长中另一个被忽视了的环节——课任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通联是断了弦的。
当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三方相约,共同为成长开一次表彰会,一定会有更多的理解和精彩生发,我愈加笃信。
在布置成弧形的表彰会现场,我逐一念着学生的名字,用尽量具体的描述把孩子们的成长进步呈现出来,具体到哪个学科哪一方面的变化,也具体到这样相关变化的程度。每介绍完一个孩子的蜕变后,我都会进行现场采访,让孩子们自己说说为什么“身体素质好了”“计算能力强了”“原来不会骑的脚踏车现在能够骑很长距离了”。
原来清清冷冷的发个奖就放假的表彰模式,这一次却因为课任老师带着祝贺而来,因为父母家人带了见证而来,重新激活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兴奋地表达着自己的激动和开心,也主动搜寻着对他们的变化产生了诸多帮助的能量源。在孩子们简单的表述中,呈现出的便是“体育老师每天早晨带着我们锻炼,康复训练老师每次上课都扶我练习骑行”之类的精准描述。
有了孩子们这样的回顾后,家长们捕捉到的是平时忽视甚至从来都没有想过的“老师的辛劳”,“老师,你们太不容易了,普通学校的老师一个人能看好几十,咱这样的孩子只能一对一。”“老师不说我还真没感觉到孩子的改变和进步,原来进步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每一点进步的背后老师都付出了那么多啊!”……原来以为班级只有班主任一个人忙活的家长,似乎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孩子的成长是与那么多老师息息相关的,而每一个老师都是用了大量的心血才换来自己“特殊孩子”的微小进步。感动,尊重,泪水,笑意,就在这样的表彰会现场火热地交融着。
与会的课任老师也被这前所未见的表彰式会谈场面感动着:原来自己所做得那些點滴学生都是有感知和铭记的,原来家长们也是懂得感恩的,原来没有“桃李满天下”的耕耘但也会有别样的收获的……带着这样的触动,老师们主动和家长交流了起来,对孩子成长中的日常注意事项、假期康复要点等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孩子们兴奋地听着,家长们专注地记着,教室里漾起了润泽的合作与成长温度。
同样的期末表彰,因为有了三方相约的成长互动而打破了以往单调呆板的壁垒。在这样的活动策划与引导中,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一下子由原来的孤掌难鸣变成了众人划桨,家长因为了解和理解而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学校活动中来,老师因为欣慰欣喜而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生成长的教学中,这种合力铸就了学生越来越好的发展。
三方有约,最终我是用一种细致的回顾打开了明日的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