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手机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方法:入组67例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利用手机微信架构医患沟通平台,由专人负责每周与患者进行医患互动1次,持续6个月,统计研究前后患者的就医依从性、再住院率、患者健康知识和满意度。结果:利用手机微信进行医患互动6个月后,患者的就医依从性、健康知识和满意度较研究前显著提高,再住院率显著下降。结论:手机微信平台可改善医患沟通效果、有助于患者康复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健词:手机微信;健康宣教;医患沟通;移动应用
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医患沟通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就医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并增进医患之间的互相理解、尊重与信任,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手机微信已经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活跃用户达数亿之巨,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充分挖掘其强大的功能,我们结合医疗工作的特点,尝试将微信应用于医患沟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67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1.27±8.73岁;文化程度:初中17例,高中21例,大学以上29例;基础疾病:痛风性关节炎31例,类风湿关节炎11例,骨关节病25例。
1.2 方法
1.2.1 构建病友之家微信群 在医患活动中,可根据专科特色建立相应的微信群。为了便于识别和记忆,给予群个性化名字,如“XXX专科病友之家”、“康复运动之家”等。为便于大家沟通交流、充分发挥群的功能,制定相应的群章程,要求所有群成员必须手机24小时开机,并设置新消息实时提示。由专科护理教学秘书或骨干负责维护管理群。
1.2.2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库 将患者的病史资料、治疗经过和检查结果等病例资料转换成电子文档,由患者本人与管理员共同协作保存于患者的账号之下,并根据随访和宣教工作的开展定期更新。
1.2.3 建立健康宣教资料库 为了充分发挥微信可实时传输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功能,由群主组织专科医务人员收集、整理各种科普资料,包括电子书、音频视频资料、医学图片等,上传云端,统一管理,便于共享。
1.2.4 微信使用:上述平台建立之后,由专人负责每周1次与患者进行医患互动1次,持续6个月,统计沟通前后患者的就医依从性、再住院率、患者健康知识和满意度。平时由管理员根据宣教目的和需要定期发布、分享宣教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结果用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利用手机微信进行医患互动6个月后,患者的就医依从性、健康知识和满意度较研究前显著提高,再住院率显著下降,见表1:
表1:干预前后观察指标统计结果
3 讨论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之下,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医患沟通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就医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并增进医患之间的互相理解、尊重与信任,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传统的医患沟通往往仅限于患者住院期间和返院复诊期间,时间极为有限,且形式单一,效果欠佳。如何有效加强医患沟通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微信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即时通讯软件,已经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活跃用户达数亿之巨,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孔云等引入微信和微信公众账号,分析其特点和用户行为,分析构建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信息服务方式,并提出符合图书馆行业特点的信息服务平台设想,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1,2]。周静结合微信的发展和特点,分析其对于医学生的医德教育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中的功能[3]。张妮等则将微信用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服药和饮食依从性,降低再住院率并巩固了疾病治疗效果[4]。
鉴于传统医患沟通模式的局限性,我们利用手机微信平台架构医患沟通的桥梁。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手机微信进行医患互动6个月后,患者的就医依从性、健康知识和满意度均显著提高,而再住院率则显著下降。说明微信平台可改善医患沟通效果、有助于患者康复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另外,我们建立微信群、健康档案库和电子资料库,亦可能对患者彼此之间的交流、后续疾病的诊疗和自我健康行为的影响起促进作用。由于本文观察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缺少随机对照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孔云,廖寅,资芸,薛秀珍,张仲华. 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 情报杂志,2013,09:167-170+198.
[2] 蒋琦琦. 微信服务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 07:201-202.
[3] 周静. 微信平台上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探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203-204.
[4] 张妮,杨燕玉. 微信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4,05:51-53.
关健词:手机微信;健康宣教;医患沟通;移动应用
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医患沟通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就医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并增进医患之间的互相理解、尊重与信任,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手机微信已经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活跃用户达数亿之巨,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充分挖掘其强大的功能,我们结合医疗工作的特点,尝试将微信应用于医患沟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67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1.27±8.73岁;文化程度:初中17例,高中21例,大学以上29例;基础疾病:痛风性关节炎31例,类风湿关节炎11例,骨关节病25例。
1.2 方法
1.2.1 构建病友之家微信群 在医患活动中,可根据专科特色建立相应的微信群。为了便于识别和记忆,给予群个性化名字,如“XXX专科病友之家”、“康复运动之家”等。为便于大家沟通交流、充分发挥群的功能,制定相应的群章程,要求所有群成员必须手机24小时开机,并设置新消息实时提示。由专科护理教学秘书或骨干负责维护管理群。
1.2.2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库 将患者的病史资料、治疗经过和检查结果等病例资料转换成电子文档,由患者本人与管理员共同协作保存于患者的账号之下,并根据随访和宣教工作的开展定期更新。
1.2.3 建立健康宣教资料库 为了充分发挥微信可实时传输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功能,由群主组织专科医务人员收集、整理各种科普资料,包括电子书、音频视频资料、医学图片等,上传云端,统一管理,便于共享。
1.2.4 微信使用:上述平台建立之后,由专人负责每周1次与患者进行医患互动1次,持续6个月,统计沟通前后患者的就医依从性、再住院率、患者健康知识和满意度。平时由管理员根据宣教目的和需要定期发布、分享宣教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结果用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利用手机微信进行医患互动6个月后,患者的就医依从性、健康知识和满意度较研究前显著提高,再住院率显著下降,见表1:
表1:干预前后观察指标统计结果
3 讨论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之下,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医患沟通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就医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并增进医患之间的互相理解、尊重与信任,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传统的医患沟通往往仅限于患者住院期间和返院复诊期间,时间极为有限,且形式单一,效果欠佳。如何有效加强医患沟通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微信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即时通讯软件,已经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活跃用户达数亿之巨,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孔云等引入微信和微信公众账号,分析其特点和用户行为,分析构建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信息服务方式,并提出符合图书馆行业特点的信息服务平台设想,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1,2]。周静结合微信的发展和特点,分析其对于医学生的医德教育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中的功能[3]。张妮等则将微信用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服药和饮食依从性,降低再住院率并巩固了疾病治疗效果[4]。
鉴于传统医患沟通模式的局限性,我们利用手机微信平台架构医患沟通的桥梁。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手机微信进行医患互动6个月后,患者的就医依从性、健康知识和满意度均显著提高,而再住院率则显著下降。说明微信平台可改善医患沟通效果、有助于患者康复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另外,我们建立微信群、健康档案库和电子资料库,亦可能对患者彼此之间的交流、后续疾病的诊疗和自我健康行为的影响起促进作用。由于本文观察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缺少随机对照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孔云,廖寅,资芸,薛秀珍,张仲华. 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 情报杂志,2013,09:167-170+198.
[2] 蒋琦琦. 微信服务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 07:201-202.
[3] 周静. 微信平台上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探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203-204.
[4] 张妮,杨燕玉. 微信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4,0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