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小李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yz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胖阿姨200斤的身躯倒塌下来,小李用苏北口音喊一声“哎哟喂”,浑身用力,把她抬了起来。小李留着朴素的短发,身材健壮,43岁了,饱满的脸盘皮肤紧绷,看起来相当年轻。
  她在一个三级甲等医院的骨科病房工作,12楼病房的14个病人,除了极少数不要求护工护理的,都由小李和其他两个护工照顾。
  小李在骨科病房是非常吃香的,因为技术好。她能把一个普通的枕头垫得很舒服,连患陈年颈椎痛的病人都能睡好。看她把便盆从不能动弹的身体下面塞进去又拿出来,或者把脏了的被单抽出来,然后又平平整整地铺在身下,会感到护工的工作也是门神奇的艺术。我很喜欢看小李叠床单,那床单是叠起来垫在病人的臀部下面的。她叠的时候,不仅仅是外面挺括,里面的每一层,都是细细地抖过,不让留下一道棱。病人和家属都说:“她做的就是和别人不一样。”于是,大小便,擦身,都想要她做。还有两个护工干脆偷懒,一有脏活累活,马上满脸不情愿,动作也慢下来,眼睛总是往门口瞟。这时候小李真的会出现在门口,她们就立刻为她闪开一条路来。
  小李对老人的照顾尤其体贴,没事的时候也围绕在床边。有个老年痴呆的病人,完全不认得儿女,看到小李走近,却会微笑着对她点头。有一次,胖阿姨因为她对老人们的特别关注而“吃醋”了。她说自己出一样的护理费,却被怠慢了,小李没有及时给她排尿造成她腹部胀痛。小李说,她已经为她排了好几次。胖阿姨说,不是你不好好照顾我,我怎么会腹胀!最后小李就提高了嗓门喊起来:“护工也是人,你不能不尊重我们!”小李一生气就要喊这一句。她的声音很响亮。胖阿姨的声音立刻就小了下来,赶来的医生证实了小李没有错。最后,胖阿姨可怜巴巴地求着小李说:“是我心急了。”小李自尊心强,她说,她最讨厌不尊重护工的病人,曾经有个某区区长的岳母大人光临病房,医生护士都殷勤相待。“她把我们当佣人看,呼来喝去,我就不睬她”。
  小李工作的医院很大,护工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但是护工的生活还是很苦。她不睡觉的时候在工作,睡觉的时候她也在工作,地上有块木板,最好的床就是把木板搭在两个椅子上,然后和衣睡上几个小时。尽管这几个小时也总是要被频频地打断。有时候病人需要更精心的夜间照顾,干脆就趴在病人的床头打打瞌睡。她干这行两年了,两年来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她倒也适应了,趴下就能睡着,一喊就能马上起来干活。基本没有休假,春节也无法回家。偶尔有一天休假,匆匆地赶去无锡看丈夫和儿子,孩子的手还没有捏热,第二天便又赶回来。虽然在上海工作两年了,对于上海,她知道的并不多,至于工资,每个病人是一天10元,医院要拿去1/3。三人分摊下来,一个月能有1000出头。小李和医院是有正式合同的,这份薪水是稳当的,因此这么受欢迎的小李没有答应去病人的家里护理。她明白白纸黑字要比朝不保夕的老人的青睐来得可靠。
  医院不包伙食,小李是怎么省怎么吃,好在病人总有剩饭菜。小李对老人很大方,有时候会自己掏腰包给老人买吃的。她个人的开销只有打长途电话,有时候一天就要打一个,时间很短,问问在无锡上初一的儿子有没有好好读书。小李是盐城人,当过数学老师,儿子的功课却是遭透了。当年小李为了母亲的病辞掉了乡村教师的工作,包过中巴,攒了16万,一时心软借给了亲戚,结果有去无回。小李只能通过亲戚的介绍来医院当护工。说到这里,小李总是后悔得要死。现在她男人在无锡做机械工,喜欢喝酒,儿子只能交给没大几岁的小表姐照顾。她老是说:“小孩子不好好读书,怎么办啊,怎么办啊。”她告诉我们,以前追债的日子,没时间做饭,给儿子做了煮鸡蛋放在书包里面,儿子却不会吃,一直放到生了蛆,她又拉长了调子说,“这个小糊涂蛋啊”。
  小李的哥哥生病开刀,住在楼下。骨科病房就找不到小李了。这座病房大楼的女护工,有很多都是小李的亲戚,小李上海的亲戚来了,外地的亲戚也来了。因为小李的势力,他们都能在医院的角落找到一个睡觉的地方。一时间对小李的抱怨沸反盈天。楼下哥哥病房的护工是安徽人,很听不惯小李她们的苏北话,于是一帮安徽护工上楼来向12楼的护士长告状,苏北话和安徽话响成一片。晚上,小李终于回来干活了,她没有穿护工专门的蓝色布外套,穿着仿麂皮的冬装,样子很憔悴,皮肤松弛了,眼圈也青了,连背都有些驼了。她跟我们讲:“心烦才是真的累哦。”
其他文献
[事件]“这里打个勾,眼角膜。对。打个勾就行。然后,在这里填您的姓名。”  陈淑莹的手指在纸上慢慢地滑动。坐在病床上的汪先生,一项项地填写着;《捐献者资料》上的空格,渐渐地满了。  “这里打个勾,眼角膜。对。打个勾就行。然后,在这里填您的姓名。”  汪先生手中的笔,沉重而缓慢地蠕动着。  陈淑莹点着空格下的横线,“写个日期。零四年二月十六日。”汪先生放下笔,双手蒙住脸,仰天倒向了枕头。泪水,流出了
期刊
前不久与一位父辈老师聊天,我说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很大,他不信,说现在的生活比起他们当年来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又怎么会有这么多压力烦恼。这让我想起在报纸上经常看到有学生轻生,大家都想不通,讨论一番后得出结论:现在的年轻人心里素质差,受不了挫折,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责任感……也有同情者,认为教育制度刻板,就业形式严峻,但结论仍是:“压力是大,但不是你一个人压力大,为什么别人受得了你受不了?还是你心里素质不
期刊
人们对桥总有一些情结,比如中国人的课文里怎么也少不了赵州桥。  桥的故事大多是城市的故事,城市的故事大多是人的故事,人的故事呢?大多是水的故事。正如现代医学发现,人的疾病80%与水有关。  没有人单纯地认为桥只是为了过河,可当初的桥确实也只是这样的单纯。但是,单纯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一出生就会夭折,或者不夭折也会蜕变,如虫化成了蝴蝶一般。人世间的美丽需要的是一种残酷。  “生生不息”这个词与其说是说人
期刊
已上了年纪的老人日久天长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满是一道道深深的岁月留痕,说起儿子铃木纯一(化名)的所作所为,语气显得格外的痛心疾首。  “儿子小的时候,那天真的笑容真是人见人爱。那时把他抱在膝上喝啤酒是我的一大快事。想不到他会做出这种不要脸的事来……难道是教育上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前年年底被捕的铃木纯一去年夏天被判了刑,罪名是“侵犯未成年人”。2002年12月9日,铃木纯一欺骗一名放学回家的
期刊
娱乐界发布的诸多文字产品当中,“走光”一词频频出现。出现的频率高了,就会引起明星们的“高度”警惕。但是,也不知是娱记们的手段实在厉害,还是明星们本来就是欲盖弥彰,半推半就,反正,该走光的时候依然走光,不该走光的时候也走光。    明星们针对走光现象作出的回应  《现象名模教小s防走光绝招,现场示范一片春光》:  腾讯娱乐讯:“康熙来了”今日录影,请来白歆惠、童怡祯及香月明美三位名模畅谈防走光、避免
期刊
在波兰的奥斯维辛,最令我震惊的是那根通往死亡集中蕾的铁轨。  当年这根“死亡铁轨”连接着欧洲各国,纵横欧洲的铁轨在到达波兰克拉科夫郊外时,便全都并进了这根只有5公里长的“死亡铁轨”。80多年后,“死亡铁轨”依旧静卧在杂草丛生的路基上,铁轨两旁的铁丝网和高压电网一如当年充满阴森和令人惊恐。  从1940年冬天开始,纳粹德国便从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从法国的阿尔萨斯,从意大利的锡也纳、从波兰的华沙,从整个
期刊
一年前,在美国和英国的一些报刊、电台和电视台上,一个消息上不胫而走:200年后,天生的金发因不同种族的通婚而终将从地球上消失。据说该消息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消息播出后,顿时天下大乱!从美国加州一直到北欧诸国,那些长着一头金发的男男女女群情激昂,纷纷宣布将自己的金发捐献给科研人员,希望这些基因专家全力阻止“金发种族”的这场灭顶之灾。  数天后,世界卫生组织出面辟谣:金发的消亡目前尚无可能,褐发、棕发、
期刊
打开网上搜索键,在“度假茂”的条词下,一下子涌出几百条关于朱家角中心镇建设的信息,似乎“度假茂”与朱家角是同义词似的。我至今也弄不明白,“茂”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基地、发祥地的意思,有人说是中心、核心地的意思,再把世博度假连上去,就成了朱家角要努力打造成连接世博会的适合人们旅游度假的基地。  2010年上海世博会打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是中国
期刊
第三遍从包翻到口袋再从口袋翻到抽屉之后,秦天颓然往沙发上一坐,在心里喝令自己蒙起脑袋从一切侥幸念头里突围而出,冲到事实跟前立正稍息向后转。事实是:手,机,丢,了。  像秦天这样从进公司第一天起就被告诫“必须二十四小时开机”的人,遭此一劫,真是很不能把最近的生活统统缩成一卷带子,塞到录像机里咔嚓咔嚓倒一倒:三天前出差,飞机,长途汽车,饭店,出租,再汽车,再出租,再飞机……手机最后一次响起《东风破》的
期刊
——55路车以双层巴士为主,起点在邯郸路五角场。那时的邯郸路,中环线还只在蓝图上……    很久没有见到55路双层巴士,今天下班在外滩等车,忽见远处缓缓驶来一辆,如同见到久违的老友一样。  刚工作那会儿,55路车以双层巴士为主,起点在邯郸路五角场。那时的邯郸路,中环线还只在蓝图上。巴士站旁,点心铺林立,今天煎饼、明天蛋糕、后天汉堡,可以一星期不重样,买一个上车,边吃,边开始上班路上的悠悠时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