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之路上,我一直在全身心地投入和探索著。我曾天真地以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恳恳地工作,就能胜任教师的天职。但是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努力的结果并没有带来学生的飞跃和发展。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拿什么来吸引你,我的学生? 我希望能坚守我的信念——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构建属于我自己的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正当我蹒跚摸索不知所措的时候,吴正宪老师的《我与小学数学》闯入了我的视线,她那鲜活的教改经验令我眼前一亮,使我跃入了一个崭新的教学层面,点燃了我心中那份久违的热情。
在这本书中,吴老师用四句话概括了对自己教学经验和教训的最深体会: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然后,“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最后,千万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她的这四句话,改变了我的课堂教学行为,让我树立了“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三位一体数学教学观,坚定了我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信念,为我今天的逐步成熟奠定了基础。
一、让学生喜欢我
记得初为人师的日子里,我兢兢业业地耕耘着, 课堂上,我恨不得把教材上的知识复制后粘贴到学生的头脑里,又侵占了本应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把成人的意识不折不扣地变成了孩子们的行为。对于学困生,我往往是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让他们心生畏惧。我在不知不觉中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却忽视了他们是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读完吴正宪老师的《我与小学数学》一书,我真正感受到吴老师是一位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教师。她永葆童心,与孩子们在一起,做孩子们真诚的朋友,给孩子重新跃起的机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要想让学生喜欢, 教师就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要把学生当人看、把学生当孩子看、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学生的需要和感受; 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能够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地“对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孩子们手拉手一起跃入丰富多彩的数学大世界。
二、让学生喜欢数学
读完这本书,我终于破解了吴正宪老师课堂成功的“密码”,那就是她善于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数学。吴老师认为,有些孩子不喜欢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数学太难了, 加之课堂上教师过高的要求, 使孩子们望而生畏。要想让孩子喜欢数学,就应该让他们觉得数学挺有趣、数学真奇妙、数学很有用、数学美极了。教师要努力把数学变得容易一些, 不要过高地去追求脱离学生实际的“尽善尽美”,要想办法让孩子能接受,也乐于接受,从而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火种”。
在以前的课堂上,我总喜欢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数学课味同嚼蜡、索然无趣。面对学生课堂上无精打采的表现,我的热情几乎降到了冰点。为此,我尝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课能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两位数进位加法”时, 我改变了“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唯一的计算方法, 而是让孩子们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创造自己喜欢的方法。课堂上少一些抽象、枯燥的说理, 多一些自由生动的讨论,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叙述数学现象。只有外在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体验, 才算完成了知识的内化。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以权威的姿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关系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在以前的课堂上, 我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抛出, 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的布置, 即便是安排讨论、操作, 也都在我的指令下进行, 几乎每一分钟都被我控制着。孩子们失去思维自由的空间和时间, 只会模仿, 不会创造。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亲自置身于吴老师的课堂,被她精湛的教学艺术所吸引。其实,吴老师的课堂魅力在于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寻觅数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研究、在探索中创新,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在吴老师教学观的影响下,我开始尝试建构“习本课堂”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为了让他们把经验充分地表达出来,我不是一开始就规定好“前进的路线”,而是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学具袋,让学生自己介绍已经认识的人民币,在相互交流中获取人民币上的信息。
四、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孩子们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如果问吴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她会将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只重视“专心听讲、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作业”这些基本的学习习惯,而很少关注“质疑问难、收集信息、自我评价、合作学习”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好习惯。在新时期,要将学习习惯赋予新的内涵,为孩子一生的幸福与发展奠基。例如,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缺少与他人相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容易造成孤僻的性格。再加之父母的娇惯,从小享受着特殊优待, 心中无他人,不会友善地与人合作,这样就不利于形成友好合作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关注孩子们合作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吴正宪老师的这四句话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但这却是她对数学教育的真切体会, 是从她心底流出的声音。其实,把每一个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愿和吴老师一起同行,努力走进学生的数学世界,和学生一起享受课堂。
吴正宪老师这本《我与小学数学》,我不知看了多少遍,它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影响着我的专业发展。现在,“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是我教育追求的目标;“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我一直从未动摇过的信念;“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灵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我的行动指南。我将不断研究吴老师的“儿童数学”教育观,践行她的教育思想,努力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和孩子一起结伴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
(责任编辑:杨强)
在这本书中,吴老师用四句话概括了对自己教学经验和教训的最深体会: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然后,“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最后,千万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她的这四句话,改变了我的课堂教学行为,让我树立了“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三位一体数学教学观,坚定了我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信念,为我今天的逐步成熟奠定了基础。
一、让学生喜欢我
记得初为人师的日子里,我兢兢业业地耕耘着, 课堂上,我恨不得把教材上的知识复制后粘贴到学生的头脑里,又侵占了本应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把成人的意识不折不扣地变成了孩子们的行为。对于学困生,我往往是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让他们心生畏惧。我在不知不觉中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却忽视了他们是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读完吴正宪老师的《我与小学数学》一书,我真正感受到吴老师是一位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教师。她永葆童心,与孩子们在一起,做孩子们真诚的朋友,给孩子重新跃起的机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要想让学生喜欢, 教师就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要把学生当人看、把学生当孩子看、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学生的需要和感受; 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能够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地“对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孩子们手拉手一起跃入丰富多彩的数学大世界。
二、让学生喜欢数学
读完这本书,我终于破解了吴正宪老师课堂成功的“密码”,那就是她善于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数学。吴老师认为,有些孩子不喜欢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数学太难了, 加之课堂上教师过高的要求, 使孩子们望而生畏。要想让孩子喜欢数学,就应该让他们觉得数学挺有趣、数学真奇妙、数学很有用、数学美极了。教师要努力把数学变得容易一些, 不要过高地去追求脱离学生实际的“尽善尽美”,要想办法让孩子能接受,也乐于接受,从而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火种”。
在以前的课堂上,我总喜欢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数学课味同嚼蜡、索然无趣。面对学生课堂上无精打采的表现,我的热情几乎降到了冰点。为此,我尝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课能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两位数进位加法”时, 我改变了“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唯一的计算方法, 而是让孩子们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创造自己喜欢的方法。课堂上少一些抽象、枯燥的说理, 多一些自由生动的讨论,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叙述数学现象。只有外在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体验, 才算完成了知识的内化。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以权威的姿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关系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在以前的课堂上, 我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抛出, 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的布置, 即便是安排讨论、操作, 也都在我的指令下进行, 几乎每一分钟都被我控制着。孩子们失去思维自由的空间和时间, 只会模仿, 不会创造。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亲自置身于吴老师的课堂,被她精湛的教学艺术所吸引。其实,吴老师的课堂魅力在于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寻觅数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研究、在探索中创新,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在吴老师教学观的影响下,我开始尝试建构“习本课堂”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为了让他们把经验充分地表达出来,我不是一开始就规定好“前进的路线”,而是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学具袋,让学生自己介绍已经认识的人民币,在相互交流中获取人民币上的信息。
四、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孩子们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如果问吴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她会将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只重视“专心听讲、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作业”这些基本的学习习惯,而很少关注“质疑问难、收集信息、自我评价、合作学习”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好习惯。在新时期,要将学习习惯赋予新的内涵,为孩子一生的幸福与发展奠基。例如,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缺少与他人相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容易造成孤僻的性格。再加之父母的娇惯,从小享受着特殊优待, 心中无他人,不会友善地与人合作,这样就不利于形成友好合作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关注孩子们合作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吴正宪老师的这四句话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但这却是她对数学教育的真切体会, 是从她心底流出的声音。其实,把每一个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愿和吴老师一起同行,努力走进学生的数学世界,和学生一起享受课堂。
吴正宪老师这本《我与小学数学》,我不知看了多少遍,它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影响着我的专业发展。现在,“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是我教育追求的目标;“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我一直从未动摇过的信念;“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灵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我的行动指南。我将不断研究吴老师的“儿童数学”教育观,践行她的教育思想,努力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和孩子一起结伴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