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率部收复鄂豫边

来源 :铁军·纪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N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下鄂豫边区首战全胜
  1946年6月,新四军第五师主力中原突围之后,开始转战于豫西和陕南地区,面对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经数月的艰苦奋战,于1947年春北渡黄河,进入山西的晋城、高平地区休整。
  7月,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的战争,由于重点进攻的失败,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新四军则抓住时机,由防御转为进攻,采取内线反攻与外线进攻相结合的方针,把解放战争引向蒋管区。
  在大反攻的形势下,集结在晋城地区休整的新四军第五师主力,奉命结束休整,并与嵩岳部队一部,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的李先念随纵队行动。
  出发前夜,李先念召集纵队几位负责同志开会。他说:“现在解放战争已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我们的部队明天就要出发,任务是打回老家去,重返鄂豫边区。那里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哺育了我们,他们是多么盼望我们早日回去哟!因此,你们这次回去,必须坚持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多打胜仗,大量歼灭敌人,以回馈边区人民的期望。”大家都以高兴的心情听着他的讲话。他停了一下,继续说:“现在这支部队是经过严酷战争筛选过的,每个战士都是干部,实际上是一支干部队伍,我们应当特别珍惜。现在全军上下都憋了一股劲,因此,我们在战役组织和战术指挥上,必须牢记毛主席说的,不打无把握之仗,切忌与敌人硬拼,不要打伤筋动骨的消耗仗。至于补充嘛,我想,只要搞得好,我们那位‘运输大队长’蒋介石是会源源不断送来的。”李先念同志风趣的话引起了同志们的哄堂大笑。
  8月5日,第十二纵队奉命从晋城出发了。早饭后,旭日的光辉照射着大地,整个驻军区域,响起了紧急的集合号声,指战员们武装整齐,人欢马跃,迅速奔向各集合场所,按照命令规定的行军序列,很快踏上了南下鄂豫边区的战斗征程。
  纵队奉令经清丰、南乐,然后到达寿张南部的渡河点。蒋介石曾企图倚恃黄河天险,阻止野战军南下,但自刘邓大军跃进中原之后,华东野战军主力亦随之在鲁西南地区渡过黄河,蒋介石大力经营的黄河防务早已土崩瓦解,第十二纵队到达寿张渡河点时,该地区南北两岸已无敌人守御,本可白天渡河,但为避免敌人飞机骚扰,决定夜渡。
  8月上旬的一个夜晚,秋风习习,月衔半规。夜色笼罩着浑浊而又平静的黄河水面,渡口人欢马鸣,直至次日红日东升,部队才全部渡完。渡河以后,即奉令进至曹县西南阻击西逃之敌。当第十二纵队进至指定地点时,适与敌后卫相遇,一举歼灭敌人1个营。敌人置后卫营不顾,继续向西逃窜。初战告捷之后,第十二纵队奉命在商丘以西分路突过陇海铁路,进至通许县东南集结待命。这时,陇海铁路沿线蒋介石虽然派有重兵守御,但在刘邓大军和华东野战军主力打击下,敌军早已无斗志,他们只是奉命把守各个车站、据点,亦不袭扰野战军。就这样,野战军在夜幕的掩护下,未发一弹就突破了陇海铁路封锁线,到达了通许东南地区。
  两天后,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前来会见李先念和纵队司令员赵基梅,传达华东野战军首长指示,要先攻占通许、袭击扶沟,尔后进入淮阳休整。他分析说:“通许是开封南面外围战略重地,距开封很近,应当速决,不然开封敌人援军一来,那就麻烦了,你们有何意见?”
  李先念考虑了一下,说:“这个行动计划原则上是可行的,但通许是一个敌人防御坚固的城镇,我军缺乏攻坚战武器,希望华东野战军能派炮兵支援。”陈参谋长听后,同意派一个炮兵连,在要求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接受纵队指挥。
  陈参谋长走后,李先念当即召集纵队和各旅同志研究作战计划。根据侦察,通许城外有护城河,四门以桥通之,护城河外侧筑有鹿砦,内侧紧靠古老坚固的城墙。除南门河桥南头有一条不及半华里长的小街,可作进攻部队的掩蔽外,其他桥头均无民房或其他建筑可作攻击部队的掩护,且敌人援军可以迅速到达。但守敌是一个保安团,战斗力不很强,更恃城坚援近的有利优势,必然疏于防守,如第十二纵队能采取出敌不意,突然袭击,和连续爆破的攻击战术,胜利是较有把握的。根据这个作战行动原则,即作了如下的战斗部署:
  第三十五旅主力位于通许西北,负责阻击开封可能增援的敌军,并以小部兵力佯攻西门,牵制敌人,第三十四旅除以一部兵力置于东门外阻击守敌外逃,一部分力量配合第三十五旅阻击开封可能来援之敌外,大部兵力担负以南门为主攻点的攻城任务。华东野战军炮兵连在未到达之前,作为预备队,受纵队指挥。所有各部队要于当日夜间分路前进,限黎明前到达各自指定地点,展开兵力,准备战斗。
  战斗打响后,第三十四旅的攻城突击队,很快占领了南门外的小街,以强大的火力封锁了以南城门为中心的敌人所有火力点,事先组织好的各个爆破队,在火力掩护下,依次进行着规定的任务。第一爆破组负责爆破城桥南端的鹿砦,为攻城部队清扫道路;接着第二爆破组通过南桥炸毁南门外右侧敌人碉堡;第三和第四爆破组即轮番爆破城门,为入城部队扫除障碍。这时,硝烟弥漫,大火冲天,爆炸声和冲杀声响成一片,前卫攻击部队在占领南门城楼之后,即向东西两侧突进,将城上守敌赶入城内,分别解除武装。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不到3个小时,华东野战军炮兵连到达时,战斗已经结束了。这次战斗歼敌全部400余人,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部队得到了补充。入城后才发现,敌人在城内还筑有地堡,但他们还未来得及钻进“乌龟壳”,就当了俘虏。
  陈毅军长亲临五师作战斗鼓动
  占领通许的第二天,适逢中秋佳节,部队在胜利声中高高兴兴地欢度了这个节日,当晚即踏着皓月的光辉向扶沟兼程急进。谁知扶沟守敌早已闻风弃城逃遁,部队不战而取扶沟。
  11月上旬的一天,接华东野战军来电说,陈毅司令员将于次日来淮阳视察纵队。陈毅是新四军老军长,第五师自组建以来,即属新四军建制,但因长期孤悬敌后,与各解放区的交通阻隔,陈军长从未来过第五师,现在他来了,顷刻间喜讯传遍部队,人人欢跃。
  次日午后,李先念领着旅以上干部在圾家村头迎候。不大一会儿,陈军长和他的随行人员共10余人骑来到了。一见面,他就热情洋溢地同大家握手问好,并说,他因路过淮阳,顺道来看看大家,无其他任务。李先念说,第五师干部还没有见过军长,请军长在连以上干部大会上讲讲话。陈军长慨然同意了。   第二天上午召开连以上干部大会,大会由李先念主持。陈军长身着一身草绿色军服,气度豪放,说:“同志们,我当了你们几年军长,可从来没有和你们见过面,很对不起大家。你们经过中原突围,到了华北,现在又反攻南下,重返鄂豫。我也和你们一样,在华东七战七捷之后,撤出苏北,转战山东。现在也反攻南下,打回苏北去。共同的战斗任务,使我们有机会在这里见面。这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也没有发财,我也没有官饷呀!”这充满革命情谊和风趣的开场白,拨动了同志们的心弦,全场骤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不少同志的笑脸上流淌着激动而又兴奋的泪水。
  当谈到中原部队突围时,陈军长感慨地说:“中原部队处在华中战略重镇的武汉外围,加之战略位置孤立,一旦内战爆发,实行战略转移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走。当时中央决定新四军五师留在中原坚持,并命王震和王首道等同志率领第三五九旅,由湘粤边界迅速北上,命王树声和戴季英等同志率领的嵩岳部队和豫中第八团,由河南南下,在武汉外围的桐柏地区实现三大主力会师,形成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像一把钢刀插入了敌人的心脏,牵制着蒋介石30万主力部队达10个月之久。这就为华北的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的七战七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果没有你们的牵制,这30万蒋军主力无论压在哪一个头上,都是吃不消的。蒋介石不是说过,他要把共产党赶到大青山以北吗?我敢说,如果没有中原部队的战略牵制,那就很可能没有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七战七捷的胜利。那么,我们今天见面就可能不是在这包拯放过粮的古陈州,而是在大青山。那样,中国革命形势就大大不同了。突围以后,你们转战豫西、陕南、鄂西北,牵制敌人24个师,对保卫陕甘宁边区和保卫延安,对配合各个解放区的作战,都作了重大贡献。” 陈军长继续说着,同志们听得热血沸腾。
  陈军长回顾抗战以来的形势,充满豪情和信心地说:“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和一年多的解放战争,现在我们已经从战略劣势转为战略优势,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蒋介石再也没有力量打我们的翻天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日子肯定是不太远了。这一点,不仅我们清楚地感觉到了,就是外国人也感觉到了。日本投降的时候,我们哪有炮兵,只有两门山炮,五发炮弹。行军的时候有人嫌麻烦,主张埋掉它;也有人主张带着,以壮声势。现在我们已有炮兵团了,不愁没有炮,而是愁操炮手太少了。中原部队是党的一支英雄部队,你们就要重返鄂豫边区了。我是来跟你们送行的。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多打胜仗。”
  这时台下有人递上一张条子,陈军长看了看,笑着说:“现在有同志找我这个军长要炮,很对不起,当华东七战七捷的时候,我们没有见面,那时候我发了财,你们要什么可以给什么,要多少可以给多少。可是,后来我们撤出了苏北,转战山东,敌人重点进攻山东时,我们又把那些多余的炮和炮弹埋起来了,你们要就得自己去挖。你们知道,我陈总也和你们一样,跑了一阵子反嘛,现在穷了。这就是我们四川人说的,发财不相见,背时大团圆。不过,胜利在等待着我们,很快我们大家都要发财了。”
  陈军长的讲话,立刻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掌声。
  “不打无胜利把握的仗”
  1947年11月下旬纵队奉命转移到达罗山县的苏家河,进入大别山区。
  苏家河临近宣化店,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苏区。从抗战直至中原突围,一直是新四军第五师的根据地。部队进入村庄,老乡们像迎接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欢迎。
  李先念住在一户贫农家里,同这家老大娘叙家常:“大娘,你这里住过新四军吗?”
  “住过。”
  “是哪一部分?”
  “李先念的第五师嘛!”
  “李先念这个人怎么样,他的军队好吗?”
  “嗨,同志!”老大娘说,“李先念他们都是好人呵,就是后来不该走了。”
  “大娘!”李先念满怀激情地说,“这回呀,李先念他们的部队又打回来了,要是他们再走,你就拉着李先念打他的屁股……”
  在这里,纵队与刘邓大军会师了。刘、邓首长交给纵队的任务是进入江汉地区,建立江汉军区,刘伯承和邓小平来到纵队驻地,向营以上干部作报告,进行战斗动员。
  冬天的早上,初升的朝阳冲破晨雾,在大别山的群峰抹下一道道光环,葱郁的松柏挺拔耸立。指战员们在山坡上的树林中席地而坐,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来了。队伍面前摆着两张方桌,邓小平穿着一身土灰布军装。他分析了从1947年7月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的全国战争形势。他说:“我们挺进中原,进了大别山,完成了战略任务的第一步,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苦心经营了几个月的鲁西南重点进攻计划。根据中央命令,陈赓兵团在8月23日从晋东南打过了黄河,向豫西伏牛山挺进。陈平野战军从山东打到了苏鲁豫皖,三路大军在黄河长江之间摆下了一个“品”字形的阵势。把战争引向蒋管区,迫使蒋介石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在中原,我们决定建立鄂豫、桐柏、豫陕和江汉四个军区。中原独立旅归属第十二纵队建制,进入江汉地区建立江汉军区。你们越过平汉铁路后,敌人很可能派兵尾追,乘你们立足未稳扭住你们,这就麻烦了。因此,我们必须设法摆脱敌人的追击,迅速地完成战略展开任务,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在工作中,你们一定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是,这个地区是我们部队的老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克服困难,完成这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邓小平报告后,刘伯承司令员作了简单扼要的补充。他说:“你们重返江汉的任务是,消灭敌人,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敌人!”刘伯承同志怕大家记不住,又把他的话重复了一遍:“消灭敌人,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敌人!”
  根据刘、邓首长的指示,不久,第十二纵队就与张才千、李人林等同志领导的突围后转战于大江南北的原中原独立旅会师了,共1.1万余人,组成江汉军区。12月初,在李先念主持下,军区党委在湖北礼山(今大悟)陈家湾召开会议,研究军区的组织划分和作战部署问题。他说:“你们进入江汉后,要把消灭蒋介石的保安团队、地主武装、清剿土匪作为主要任务。江汉部队确实是一支好部队,弱点是骨多肉少,瘦了一点。希望很快得到补充,迎接即将到来的大的战斗。至于部队供应问题,用不着过多的担心,江汉为湖北鱼米之乡,只要你们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穿吃二字是不会有多大问题的。”   李先念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说:“然而,我为你们担心的是战略展开问题,你们看看江汉地图,东有武汉,北有襄樊,南有江陵、沙市,乃四战之地,历来为兵家所必争。你们进入江汉,白崇禧决不会坐视不理,如其派兵追击,哪怕就是一个旅,配合反动地方武装把你们缠住,问题就严重了。我的估计,实现战略展开需要3个月的时间,你们有什么办法在3个月内摆脱敌人的纠缠:因为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会议开得十分热烈而又活跃。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当时国民党报纸正在宣传刘、邓大军有横渡长江作战的意图,蒋介石亦正在着手计划部署长江防务,不如将计就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摆开渡江架势,把白崇禧的注意力和兵力引向长江沿岸,江汉主力则进入大洪山、白兆山地区,寻机歼灭国民党的大股保安团队,并掩护第一、第二军分区的战略展开,白崇禧要在3个月内查明我军作战意图,掉过头来,进入大洪山地区寻找我主力作战,是够他们忙的了。
  李先念同意了这个战略部署,叮嘱说:“请同志们注意,我们的部队是一支精干部队,是骨头;大家又憋着一肚子气。因此,在指挥上要沉着一点,不打无胜利把握的仗。我们每一个兵都是干部,伤亡大了不合算。”
  胜利实现在江汉地区战略展开
  1947年12月15日,江汉军区部队在陈家湾地区分三路从广水、花园之间向西越过平汉铁路。
  中原突围的时候,一部分部队就是经过这一带打出去的。那时,敌军碉堡林立,重兵封锁,新四军浴血奋战才突出重围。现在敌军只顾躲在据点里放炮,哪敢出击。野战军大摇大摆地越过平汉路,虽然风雪漫天,寒风刺骨,战士们一个个都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竟然大声唱起歌来。
  不幸的是,过平汉路时,司令员赵基梅却患感冒,后转肠梗阻病故。赵基梅去世后,由副政委张才千继任江汉军区司令员。
  张才千、吴世安等同志率江汉军区主力独立旅,12月20日进攻京山县城,守敌弃城而逃。野战军迅即沿京钟公路奔袭钟祥,一天走了75公里。在钟祥城郊外与一个排的敌人巡逻队相遇,该敌误认为国民党部队,列队敬礼欢迎。野战军先头部队立即令其缴械投降,眨眼之间,惊恐失措的敌人全部当了俘虏。等查明钟祥守敌的全部部署后,野战军立即展开对钟祥守敌全面包围,并且控制了襄河上的所有船只,断敌逃路。23日拂晓,部队发起攻击,经1小时激战,就占领了东门外天主教堂。下午3时,敌从南、北两个方向分路突围,被阻击。乘敌混乱之际,部队即发起总攻,从东、南门突入城内,歼敌鄂保安第二总队副总队长以下1000余人,缴获一大批军用物资。
  江汉独立旅胜利地完成了歼灭钟祥守敌作战任务之后,进入大洪山两侧的张家集地区进行休整。
  李人林等同志带领三分区部队过平汉铁路后,攻克皂市,解放天门、岳口。12月22日渡过襄河,潜江守敌不战而逃,解放了潜江县城。他们不顾疲劳连续作战,先后攻克江陵东南的郝穴、麻布拐、横堤等地,歼灭石首保安队,直逼长江北岸。他们到处张贴“打过长江去,活捉蒋介石”、“千军万马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等标语口号,使坐镇武汉的白崇禧大为震惊。
  在国民党将领中素以“小诸葛”著称的白崇禧果然接受了野战军的调遣。他误认为襄南第三分区部队是过江先遣部队的主力,将整编第八十五师从大别山调出,尾随第三分区部队进入襄南并攻占潜江县城,又由汉口抽调整编第五十二师第三十三旅第九十八团进至新沟嘴,派鄂保安第四总队进至潜江浩子口,交警第二大队进至监利县城及其西北的刘家铺,企图对第三分区部队进行合围。这时,第三分区主动采取内线与外线作战相结合的方针,开展反“扫荡”斗争。
  1948年1月中旬,他们转移到外线,越襄(阳)沙(市)公路打击敌人,迫使浩子口守敌撤至江陵、沙市固守。在钟祥胜利的威胁下,敌为阻止野战军主力进宜(昌)沙(市)地区,第八十五师乃由潜江进至荆门地区。襄南内地敌兵力空虚,第三分区又以一部分主力转入内线,连续解放潜江、仙桃等重要城镇。另一部主力则留在荆门南部扫荡敌乡保武装,把敌第八十五师紧紧拖住。
  在敌军被第三分区吸引到襄南长江沿线的同时,江汉军区独立旅向随县进军了。
  随县系鄂北重镇,是国民党第三专员公署的所在地。专员曹勖,京山人,他虽然是黄埔军校学生,但他是国民党的一个反共党棍,而不是一个将军。抗战时期,他是五战区第六游击纵队司令,是鄂中地区的摩擦专家。他的部队是纠集鄂中各县反动武装而成的。这个部队反动有余,而战斗力却不强,如野战军能设法全歼该部,鄂中各县就不会出现大股地方反动武装了。
  1948年1月初,郑绍文副政委随军区后方机关住在随县柳林店,有一位中原突围时分散隐蔽在随县城内的同志来找他,相见之下,悲喜交集,彼此叙谈了别后情况。他特别详细地报告了随县城内敌军的全部部署。根据这位同志提供的情况,部队首长经过反复研究认为,随县虽属坚城,但守军战斗力不强,可以攻取;并决定郑绍文随刘建勋去张家集前方与张才千商量。在张家集与张才千和独立旅的同志研究之后,决定了进攻随县的作战计划。
  第十二纵队从张家集出发,经洛阳店向随县进发。1月6日下午,在随县西南的汤家畈,同出城骚扰的敌保安大队遭遇,发生战斗,歼灭敌人一部,残敌逃回随县。部队乘胜追击,将随县守敌包围。
  7日傍晚,随县城笼罩着沉沉暮色。冲锋号响了!然而,南门外的街上火光冲天,原来,狡猾的敌人狗急跳墙,为阻挠攻击,竟纵火烧毁民房了。
  “冲呀!为中原父老复仇!”敌人的暴行激起战士们的愤怒。部队越过护城河后,一面救火,一面攻城。工兵爆破成功,南门被炸开了。突击部队立即冲入城中,与敌军展开巷战。夜晚10时许,冲进敌第三专员公署时,敌发报员正向武汉“华中剿总”发报。野战军命令他全文照发,电报称:
  番号不明之共军一部,刻向我进攻,我全体将士正英勇反击中。职荷党国重任,誓与随州城共存亡。奈敌众我寡,独立难支,祈火速派援,职当坚持最后,以待援军。
  曹勖
  华中“剿总”回电,要曹勖坚守3天待援,并令次日上午10时点火接受空投物资。他们根本不知道,随县城此时已落入野战军手中。
  为了进一步完成战略展开,1月8日,解放随县之后,军区派黄德魁率军区警卫团1个营组成襄西支队,渡过襄河,向襄西地区挺进。1月10日进入襄西后,他们先后与在襄西南坚持游击战的许猛同志和在北山坚持游击战争的李炳南两部会合。乘敌兵力空虚之际,消灭了反动地方武装。在宜城西南和南漳西南,歼灭了反动地方武装140余人。在远安以北的洋坪歼敌100余人。并以荆山为依托,建立了远安与北山两个根据地,成立了两个军事指挥部。
  2月中旬,军区独立旅相继解放了应山和安陆。2月17日,独立旅进抵安陆县城,将守敌县保安大队及警察队包围,并迅速攻下城外凤凰台以外的所有据点。5时半对县城发起攻击,经1小时激战,突击部队从东门突入,拂晓前结束战斗,共歼敌590余人。
  第十二纵队的胜利使敌人大为惊恐。敌人急调正规军第八十五师、第三十三旅和新十七旅,寻找主力作战。部队同样采取了刘邓大军主力在大别山采取的内线和外线相配合的方针:以少数主力配合地方武装在内线坚持,而大部分主力则转移到外线歼敌。
  3月11日,独立旅第一团在随县刘店全歼敌新十七旅两个连。3月下旬,敌第三十三旅第九十七团孤军深入到应山余家店,暴露在主力侧翼。独立旅第二、第三团就分路向余家店前进。右路攻击部队第二团占领敌前哨阵地,逼近余家店;左路部队第三团同时猛烈攻击四儿岩敌制高点。在炮火威胁和步兵冲击下,敌军向南逃窜。第二团迅速猛追逃敌,战斗到8时结束。共毙伤俘敌570余人,缴获迫击炮2门,六〇炮3门,掷弹筒13具,各种枪120支,炮弹、子弹8.7万余发及一批军用品。
  形势的发展比预料要快。自从1947年12月进入江汉地区,到1948年2月止,第十二纵队相继攻克了京山、钟祥、天门等5个县城。至此,江汉全区已胜利实现了陈家湾会议规定的战略展开计划。 (编辑:党亚惠)
其他文献
斗胆直陈“建议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  1948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在原有政治优势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战略优势地位,但是在数量上和技术上仍然处于劣势。在中原战场,国民党军虽已被迫作全面防御,但凭借其优势兵力,还可进行攻势防御,中原战局呈现拉锯形势。  1948年4月,鉴于战略反攻的形势,毛泽东在河北城南庄及时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会议开了10天后,突然接到了粟裕从华东发来的一封电报,要求
期刊
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规模浩大的支前民工倾尽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在各解放区通往前线的十几条运输线上,担架如林,车轮滚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战争奇观。但用火车运输后勤物资则鲜为人知。淮海战役中,中原军区后勤部门首次采用了!  后勤保障至关重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前,中央军委三令五申,统筹后勤支援,后勤工作准备(粮食、弹药等)及政治工作准备,力求比较完备周到。淮
期刊
世人对于朱生豪的了解,是因为那部中文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他是译者;  世人对于朱生豪的不了解,也是因为那部中文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了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他献出了自己年仅32岁的生命。  1944年的4月,已是重病在身的朱生豪,提前为这部即将完工的译著,写下了一篇《自序》:  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虽贫穷疾病,交相煎迫,而埋头伏案,握笔不辍。凡
期刊
作为一名年轻的职业革命者,他风华正茂,激情四射。他是首批“红色麦加”的中国朝圣者,却在残酷的党内斗争中铩羽而归。他背着沉重的枷锁,成为刀尖上的舞者,开启了“孤岛”抗战文化的时代。一次行程的阻断,他选择了那片湛蓝的天空,让“宋亮”的名字在苏北根据地传颂。在抗战热土中的实践与积淀,也成为他一代经济学大家的发轫。有鉴于他对中国经济学的杰出贡献,经济学界形成共识,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经济科学奖,其他人不再享
期刊
1917年,我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杰村乡的一个小山村里。1928年的春天,家乡开始土地革命,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到处敲锣打鼓,红旗招展。父亲的养子当上了苏维埃政府主席,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也被群众推荐当上了贫协代表。我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只有16岁。  血染湘江  我的家乡兴国县。在红军时期,兴国被称作是“模范县”,毛泽东同志曾在兴国做过《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
期刊
我的故乡海安曲塘镇,流传着一种独特的祭祀形式—祭树:祭一株古老的银杏树。  这棵银杏生长在曲塘镇东郊的都天庙前。都天庙是唐代为纪念平定安史之乱的张巡将军建造的,庙前的银杏相传是一个化缘的和尚“麻儿僧”栽种的。从此,这棵银杏成为平安的象征,成为曲塘民众祈祷和平、安宁的祭物。上世纪40年代,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在苏中抗击日本侵略军,设立了海安县,陈毅曾先后三次到曲塘镇,曲塘祭树就增添了新的内涵。我的生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在广袤辽阔的江淮大地上,活跃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抗击日伪军的人民军队。1943年3月1日,为粉碎日军的扫荡,新四军四师决定由张震参谋长指挥骑兵团拔除皖东北地区泗县和睢宁之间的侍卫圩子日伪据点。当天下午,张震到达骑兵团驻地,向团长周纯麟、政委姚运良和各骑兵大队以上干部传达了师部下达的战斗任务,介绍了敌情和地形,根据日伪军晚上赌博、睡觉的习性,召集大家仔细地研究夜间作战方案。在确定进攻方案后
期刊
魏其虎,泗阳县李口乡魏庄人,1914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逃过荒、讨过饭,后来读私塾和中小学。初中毕业后,就到中学教书。  1940年,新四军建立了淮泗县抗日民主政权。魏其虎才识过人,被任命为淮泗县第二完小校长。他积极从事抗日活动,经常带着学生上街化装宣传,宣讲抗日道理,学生变成抗日宣传员,学校变成抗日鼓动站,校园里到处能听到“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的歌声。他还经常领导学生站岗放哨查路条,为
期刊
1941年11月,在江苏省盐东县,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一群日伪军荷枪实弹,押着一个遍体鳞伤,双脚拖着铮铮作响铁镣的人走向伍佑镇东荒郊金家坝,在一个事先挖好的深坑边停步了。这个被押的人,40岁左右,神色镇定,毫无惧色。他站在坑前正了正脸上的眼镜,理了理自己的头发,然后,怒视着敌人,放声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呼喊声划破夜空,传得很远,很远……  敌人惊恐万状,连忙将他推下坑,埋上土……  噩
期刊
舆论阵地  陈毅在管文蔚处慧眼识宝,发现办报人才,为引导群众,揭露敌人,挺纵创办《群众导报》  1939年6月下旬,陈毅又一次来到丹北访仙桥下山头村管德辉家。  管文蔚捧着一叠书走进来:“陈司令,我给你找了一些书来,不知你喜欢不喜欢?”  陈毅高兴地说:“三月不读书,吃肉也无味呀!太好了,这下可以解解馋了。”  他信手拿起《道德经》阅读着,忽地在这本古籍之中掉下一个小册子。陈毅捡起一看,是一本油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