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合板模板与传统的钢模板和木模板相比,由于具有质量轻、强度高、韧性好、可以节约大量钢材和木材、周转次数多、较其经济,一投入市场即受到欢迎,在建筑领域中无论多层住宅,还是高层住宅、商业楼、桥梁等工程都在广泛使用。通过多年的施工实践证明,胶合板模板可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便于施工,易于组合拼接,成本较低等优点,其使用量越来越大,但其施工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技术水平、质量意识,若拼模不认真也容易产生跑模,涨模、漏浆,接口不平,接缝错位等通病。如何有效的防治上述质量通病的产生,是保证工程主体质量的关键。
一、通病产生的原因
(1) 对模板制作组装方案重视不够,未认真编制组装方案;或虽编制了切实可行的组装方案,但在实际施工时,模板工为省工少时而打了折扣;或所选择的组装方案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2)采购时未把握好胶合板及其辅助材料的质量关,或为节约成本而购买劣质材料,使用过程中过早地扭曲变形开裂。
(3)为节约成本,盲目增加模板周转次数,致使模板损坏严重,无法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4) 施工前未进行有效的技术交底或交底不到位,施工中质检技术人员缺乏检查或检查流于形式,特别是缺乏对模板拼接、支撑架和紧固件的检查。
(5) 起吊安装过程中工人野蛮施工,未采取有效的防碰撞措施,导致模板变形,棱角受损。
(6) 拆除时未按照拆除方案或操作规程进行,强行硬撬致使出现人为损坏。
(7) 对再次使用的模板未进行有效防护。
(8)监理人员没有认真审查模板组装方案,隐蔽验收时对模板检查流于形式,忽视了对模板强度、拼缝、标高、支撑系统、紧固件等的检查。
二、 预防措施
为减少上述质量通病的发生,提高工程质量,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根据施工经验,在施工中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还增加了模板周转次数,降低了工程成本;
(1)施工前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结合工程实际,根據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编制设计切实可行的模板及支架安装和拆除方案。
(2)把好材料采购关,确保胶合板质量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3)及时更换破损变形模板,控制周转次数,以保证混凝土成形质量。
(4)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5)加强成品半成品保护,做到分类存放整齐有序,标识清晰,并对短期内不使用的模板,码放整齐并做好日常覆盖工作,避免因受潮、雨淋、日晒而变形影响使用;起吊时,控制吊装速度,轻拿轻放,防护到位,避免碰撞。
(6)强调事前控制,施工前及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施工技术、质量和成品保护方面要求的详细交底,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有预见性,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7)加强过程控制,做到施工前有交底;施工中有检查,对检查出的如支设不牢、拼缝不严、拼接不平、模板损坏严重等质量问题务必整改到位,将误差控制在规范许可范围以内;同时做到施工后及时总结,吸取教训,避免下次施工时再次出现类 似质量问题。支模时避免阴角部位嵌塞,以防造成拆模困难。
(8)模板拆除时应编制模板拆除方案,控制拆模时间,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交底,明确支拆顺序,严禁硬撬猛敲,拆除的模板不得自由掉落,应轻拿轻放,并及时清理编码堆放。
(9)每次支模前先将模板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再均匀涂刷隔离剂,不得漏刷,以利拆模。
(10)为保证工程质量,增强观感效果,减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的漏浆、蜂窝、麻面现象,拼装模板时,在其拼缝处和旧螺栓孔处使用双面胶带进行封堵,可有效减少上述质量通病的发生。
(11)监理人员应认真审查模板组装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安全保障措施制定是否全面。隐蔽验收时认真检查是否按照制定的方案要求进行了落实;对模板外观、支设质量及其支撑系统认真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模板强度、拼缝、标高、支撑系统、紧固件等的检查,以确保其成形质量和施工中的安全。
三、 施工方法
3.1对层高不超过5m的现浇结构,柱墙梁板可采取一次性浇注,以减少主梁墙板混凝土因二次支模所产生的接头偏差。同时为防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一次浇筑不宜过高,在超过3米时,宜在2米位置加设溜槽。
3.2 胶合板模板的拼接
当胶合板模板在进行平面或转角拼接时,为了确保其密闭性能,采用重复企口和45°斜面对接法连接,并在接口处用48×100mm方木加固。
3.3 胶合板模板的安装与固定
3.3.1柱模板
(1)柱模楞木除两边重复企口的采用48×100mm方木外,其余均采用¢48钢管做背楞进行固定。这样既便于施工,又有效的减轻了组合板模板的自重。其间距不宜大于150mm.
(2)柱模宜采用钢管箍固定,其间距由模板设计确定,一般第一道距楼面不大于150mm。当柱截面边长为700~1000mm时,中间用一根直径12的螺栓加固件,柱内空腹螺栓外套20的塑料管,两端采用定制塑料塞封头,以避免管内灌进水泥浆而不利取出。当柱截面边长为1000~1500mm时,中间采用2根12的螺栓紧固件。
(3)当柱外侧面上下贯通时,为防止接缝处上下错位,减少模板开槽和防止重复使用时接头不垂直,柱头采用框架梁侧模固定时的螺栓进行加固,因此在设置框架梁外侧模板固定螺栓时,综合考虑柱梁螺栓合用。
3.3.2 梁模板
(1)梁模板采用侧边包底的方法,利于侧模提前拆除,不需改变侧模断面。当梁宽不大于300mm时,宜采用48mm厚硬木48钢管做楞;当梁宽大于300mm时,宜采用胶合板与48×100mm木楞相结合的拼合模板,这样有利于增加长度方向的刚度。
(2)梁侧模宜用胶合板加40×50mm小木楞制成。当梁高大于500mm时,宜采用直径不小于10mm的穿心螺栓加固,做法同柱加固法。
(3)当柱梁交叉时,应将柱模延伸,梁模以柱模为标准,确保平面的整体效果。同时,梁侧模宜根据跨度并结合胶合板的模数,配置成定型,整装易零拆的模板,以利梁侧模早拆和重复使用。
(4)确定正确的施工程序。在安装过程中应先将梁底模支撑固定好,待梁钢筋绑扎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安装两侧模板。
3.3.3 墙模板
(1)墙模板宜采用组合模板,组装前,根据轴线弹出墙边控制线,在局楼地面50mm处焊接16钢筋做定位控制点。焊接点的钢筋采用砂轮切割机断料,以避免用钢筋切割机切成锐利的尖头,在进行墙体对拉螺栓紧固时嵌入胶合板内。
(2)组合安装时,对预留洞口采取预先按尺寸定位,在预留洞口模板四周增加对拉螺栓紧固定位,防治在振捣过程中洞口模板移位、变形、鼓胀及阳角漏浆。
(3)墙模板外侧与下层连接部位采用与柱根模板的方法紧固,只需在制作和安装模板加肋筋时,将肋筋下延250mm,使此肋与下层紧固螺栓重合,以防接头处滑移出现受力变形和跑模,而产生上下层接茬不平顺形成错台现象。
3.3.4 现浇板模板
(1)现浇板模板根据开间尺寸及方案翻样,结合胶合板的模数尺寸会出平面布置图,分别进行加工。对制作的半成品模板统一满涂隔离剂,标志编号并分类堆放;每层每间的胶合板缝排列应一致,找零时方向与整体一致,材质面木纹色泽基本相同,做到安装铺设时不动一锯。
(2)接缝及固定采用48×100mm方木连接固定,方木经过机械压刨加工后,再手工细加工,与48钢管配合使用。
(3)用于现浇板的支撑架,按设计要求搭设,顶端钢管优先考虑短方向搭设,使现场的钢管及方木能充分利用。钢管及方木铺设间距不宜大于500mm,并保证胶合板有足够的抗波折能力,并能承载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的静荷载和动荷载。
(4)在拆除现浇板模板时,严格按拆除程序搭设满堂架脚手架,以確保拆模安全。严禁硬敲猛挖棱角,杜绝自由坠落,以免损坏棱角和使板边开裂,拆除后按类堆放,清除水泥浆后重复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若能够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基本就能避免因模板拼装问题引起的质量通病,不但增加了模板周转次数,降低了工程成本,而且提高了工程质量,改善了混凝土的观感效果。
一、通病产生的原因
(1) 对模板制作组装方案重视不够,未认真编制组装方案;或虽编制了切实可行的组装方案,但在实际施工时,模板工为省工少时而打了折扣;或所选择的组装方案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2)采购时未把握好胶合板及其辅助材料的质量关,或为节约成本而购买劣质材料,使用过程中过早地扭曲变形开裂。
(3)为节约成本,盲目增加模板周转次数,致使模板损坏严重,无法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4) 施工前未进行有效的技术交底或交底不到位,施工中质检技术人员缺乏检查或检查流于形式,特别是缺乏对模板拼接、支撑架和紧固件的检查。
(5) 起吊安装过程中工人野蛮施工,未采取有效的防碰撞措施,导致模板变形,棱角受损。
(6) 拆除时未按照拆除方案或操作规程进行,强行硬撬致使出现人为损坏。
(7) 对再次使用的模板未进行有效防护。
(8)监理人员没有认真审查模板组装方案,隐蔽验收时对模板检查流于形式,忽视了对模板强度、拼缝、标高、支撑系统、紧固件等的检查。
二、 预防措施
为减少上述质量通病的发生,提高工程质量,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根据施工经验,在施工中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还增加了模板周转次数,降低了工程成本;
(1)施工前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结合工程实际,根據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编制设计切实可行的模板及支架安装和拆除方案。
(2)把好材料采购关,确保胶合板质量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3)及时更换破损变形模板,控制周转次数,以保证混凝土成形质量。
(4)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5)加强成品半成品保护,做到分类存放整齐有序,标识清晰,并对短期内不使用的模板,码放整齐并做好日常覆盖工作,避免因受潮、雨淋、日晒而变形影响使用;起吊时,控制吊装速度,轻拿轻放,防护到位,避免碰撞。
(6)强调事前控制,施工前及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施工技术、质量和成品保护方面要求的详细交底,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有预见性,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7)加强过程控制,做到施工前有交底;施工中有检查,对检查出的如支设不牢、拼缝不严、拼接不平、模板损坏严重等质量问题务必整改到位,将误差控制在规范许可范围以内;同时做到施工后及时总结,吸取教训,避免下次施工时再次出现类 似质量问题。支模时避免阴角部位嵌塞,以防造成拆模困难。
(8)模板拆除时应编制模板拆除方案,控制拆模时间,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交底,明确支拆顺序,严禁硬撬猛敲,拆除的模板不得自由掉落,应轻拿轻放,并及时清理编码堆放。
(9)每次支模前先将模板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再均匀涂刷隔离剂,不得漏刷,以利拆模。
(10)为保证工程质量,增强观感效果,减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的漏浆、蜂窝、麻面现象,拼装模板时,在其拼缝处和旧螺栓孔处使用双面胶带进行封堵,可有效减少上述质量通病的发生。
(11)监理人员应认真审查模板组装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安全保障措施制定是否全面。隐蔽验收时认真检查是否按照制定的方案要求进行了落实;对模板外观、支设质量及其支撑系统认真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模板强度、拼缝、标高、支撑系统、紧固件等的检查,以确保其成形质量和施工中的安全。
三、 施工方法
3.1对层高不超过5m的现浇结构,柱墙梁板可采取一次性浇注,以减少主梁墙板混凝土因二次支模所产生的接头偏差。同时为防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一次浇筑不宜过高,在超过3米时,宜在2米位置加设溜槽。
3.2 胶合板模板的拼接
当胶合板模板在进行平面或转角拼接时,为了确保其密闭性能,采用重复企口和45°斜面对接法连接,并在接口处用48×100mm方木加固。
3.3 胶合板模板的安装与固定
3.3.1柱模板
(1)柱模楞木除两边重复企口的采用48×100mm方木外,其余均采用¢48钢管做背楞进行固定。这样既便于施工,又有效的减轻了组合板模板的自重。其间距不宜大于150mm.
(2)柱模宜采用钢管箍固定,其间距由模板设计确定,一般第一道距楼面不大于150mm。当柱截面边长为700~1000mm时,中间用一根直径12的螺栓加固件,柱内空腹螺栓外套20的塑料管,两端采用定制塑料塞封头,以避免管内灌进水泥浆而不利取出。当柱截面边长为1000~1500mm时,中间采用2根12的螺栓紧固件。
(3)当柱外侧面上下贯通时,为防止接缝处上下错位,减少模板开槽和防止重复使用时接头不垂直,柱头采用框架梁侧模固定时的螺栓进行加固,因此在设置框架梁外侧模板固定螺栓时,综合考虑柱梁螺栓合用。
3.3.2 梁模板
(1)梁模板采用侧边包底的方法,利于侧模提前拆除,不需改变侧模断面。当梁宽不大于300mm时,宜采用48mm厚硬木48钢管做楞;当梁宽大于300mm时,宜采用胶合板与48×100mm木楞相结合的拼合模板,这样有利于增加长度方向的刚度。
(2)梁侧模宜用胶合板加40×50mm小木楞制成。当梁高大于500mm时,宜采用直径不小于10mm的穿心螺栓加固,做法同柱加固法。
(3)当柱梁交叉时,应将柱模延伸,梁模以柱模为标准,确保平面的整体效果。同时,梁侧模宜根据跨度并结合胶合板的模数,配置成定型,整装易零拆的模板,以利梁侧模早拆和重复使用。
(4)确定正确的施工程序。在安装过程中应先将梁底模支撑固定好,待梁钢筋绑扎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安装两侧模板。
3.3.3 墙模板
(1)墙模板宜采用组合模板,组装前,根据轴线弹出墙边控制线,在局楼地面50mm处焊接16钢筋做定位控制点。焊接点的钢筋采用砂轮切割机断料,以避免用钢筋切割机切成锐利的尖头,在进行墙体对拉螺栓紧固时嵌入胶合板内。
(2)组合安装时,对预留洞口采取预先按尺寸定位,在预留洞口模板四周增加对拉螺栓紧固定位,防治在振捣过程中洞口模板移位、变形、鼓胀及阳角漏浆。
(3)墙模板外侧与下层连接部位采用与柱根模板的方法紧固,只需在制作和安装模板加肋筋时,将肋筋下延250mm,使此肋与下层紧固螺栓重合,以防接头处滑移出现受力变形和跑模,而产生上下层接茬不平顺形成错台现象。
3.3.4 现浇板模板
(1)现浇板模板根据开间尺寸及方案翻样,结合胶合板的模数尺寸会出平面布置图,分别进行加工。对制作的半成品模板统一满涂隔离剂,标志编号并分类堆放;每层每间的胶合板缝排列应一致,找零时方向与整体一致,材质面木纹色泽基本相同,做到安装铺设时不动一锯。
(2)接缝及固定采用48×100mm方木连接固定,方木经过机械压刨加工后,再手工细加工,与48钢管配合使用。
(3)用于现浇板的支撑架,按设计要求搭设,顶端钢管优先考虑短方向搭设,使现场的钢管及方木能充分利用。钢管及方木铺设间距不宜大于500mm,并保证胶合板有足够的抗波折能力,并能承载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的静荷载和动荷载。
(4)在拆除现浇板模板时,严格按拆除程序搭设满堂架脚手架,以確保拆模安全。严禁硬敲猛挖棱角,杜绝自由坠落,以免损坏棱角和使板边开裂,拆除后按类堆放,清除水泥浆后重复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若能够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基本就能避免因模板拼装问题引起的质量通病,不但增加了模板周转次数,降低了工程成本,而且提高了工程质量,改善了混凝土的观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