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让语文阅读教学事半功倍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前提是教师“少讲”
  “少讲”首先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解”。《课程标准》实施后,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分析的情形不多了,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预习,在课堂上让学生去分析课文,而不是教师代劳。学生进行充分预习后,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了,教师便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课文内容。分析课文内容,学生是主讲,教师只起引导、启发作用,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少讲”其次表现为“能等待”。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听完学生的发言,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否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能力的形成非常不利。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激励学生敢于思辨,善于纠正错误认识,在课堂教学中铸就精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所以教师一定不能做“话霸”,要善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提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少讲”,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就能理解的“少讲”,超越学习要求的“少讲”。
  二、阅读教学高效的保证是教师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在预习和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教师便要善于让学生自己提出来。我想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效果绝对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更好。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费了心思、动了脑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久而久之,不但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克服其依赖性。
  (三)让学生自己去总结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而得到的,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分析、动手、合作、小结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当他们碰到困难时,教师便给予指导和点拨,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从而养成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的课改,就是以导学案为抓手,让学生真正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
  三、阅读教学高效的关键是多读
  (一)首先教师要能够独立钻研文本,养成解读能力
  解读文本,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阅读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教师首先要成为与文本对话的第一人。面对文本,教师首先要感知文本,独立解读文本,用心灵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进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只有深入研读教材,才能预先发现学生在品读文本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才能凭智慧生成课堂内的种种精彩。
  (二)还要学生能自主解读文本,养成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现在还有些课堂借着高效课堂的名义,常忽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通读一遍文本就让学生复述、概括、谈感受、讨论分析等,这样学生与文本的接触仅是“走马观花”,便谈不出独到的见解,养不成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和文本的充分对话,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
  1.品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悉心品读文本,从词语或句子或语段去理解、体味语言,领悟文章的思想精髓,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课文通过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反映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这些都是作者在那个特定年代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有着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如果仅从内容层面考虑,会觉得这篇课文平淡无奇,但如果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就能体会到在作者那个特定年代的浓浓温情与乐趣,感受到本课语言独特的美。在教学时,我与学生抓住能体现亲情与友情的多处细节进行深入研读,还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2.朗读:朗读有利于深入体味文本。学生通过独立的诵读感悟,通過朗读技巧的运用把文章中的人事情理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探求出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可以说,追求语文阅读高效课堂,一定要让“课堂响起来”。再如,《我的第一本书》一课,安排教学环节从“动口朗读”到“动情朗读”,再到“动心朗读”,上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能充分起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如“动情朗读”部分安排的是讨论交流:“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怎样理解?我要求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并读出作者对友情的珍惜;“动心朗读”部分先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由于前面已经调动起学生情感,主旨句“人不能忘本”的朗读更能体现作者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收到理想的效果。
  课堂上的朗读除了要注意朗读形式多样化外,读前教师还要明确要求,读后还要注意及时评价反馈,读时更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揣摩理解文本。通过自主试读,反复朗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真正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古希腊哲人德莫克利特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的就是点燃火把,焐热思维,让知识的种子催生出累累的思考果实。只有坚持“少教多学”阅读教学才能高效,才能演绎课堂精彩,才能让语文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代表进行会谈,对广大教师表达了节日的问候,对广大教师的辛勤工作致以真诚的谢意,并谈到“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句话中蕴含了很深的含义:它是党和国家对我们教师的深切关怀;是总书记对我们老师的期望;肯定了我们教师工作的成绩;也为老师们肩负的伟大责任指引了方向。习总书记指出,作为一名好老师,应当具备四大特质,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
期刊
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无论对教师的成长还是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育理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现状确是不容乐观的,往往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反思效果大打折扣。怎样开展教学反思,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值得研究。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的推进。新课程正一步步的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作为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将如何贯彻这一轮课程改革的宗旨,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正在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挑战,多媒体
期刊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技能的主要方式。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秦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柏拉图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目前,体育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的教学现象时有发生,如单一的活动项目反复训练、枯燥的动作要求解说、机械的动作示范,过高的目标要求等。  一、兴趣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意识倾向,它来自人的内部爱好和需要,促
期刊
一、前言  职后教育是终生教育思想发展进化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与教育理念提升的必然结果,它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教师教学需要。职后教育作为教师个人职业发展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将职后教育伴随始终,使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技术及教学方法处于学科前沿。  二、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存在问题  现今职后教育虽已取得一定的成就,相关的法规体系逐一完善,培训方式呈多样化,组织形式趋于网络化,培养目标层
期刊
地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地理科学具有严密的逻辑规律 ,系统的知识层次 ,近几年也将其纳入初中阶段中考其中一个科目。内容广泛而复杂,涉及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空间跨度大,知识要点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教师素质与新课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学生家庭环境制约,导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遍厌学, 再加上出门机会少,见识的约束及周围人群的文化素质较低,成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大障碍,也成为影响教学改
期刊
数学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提出了不同水平的具体要求,在“过程与方法”中,就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不应只限于接受、记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因此,数学课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能说、教会学生会说,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说得清楚、说得完整、说得流畅、说得精彩。  一、营造轻松
期刊
政治学科提出了国家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其内化就是受教育者如何自觉地将政治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内容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使个体不仅真正相信、接受所学习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政治课程的学习,只有实现内化,才能达到良好效果。下面笔者就试从国家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对这一内化过程分别进行具体说明。  一、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的形式和以应试为主的枯燥乏味的教学现状,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