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模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探究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数学建模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成为新时期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建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04-02
  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确保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根据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师在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综合分析教学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1   高中数学建模能力概述
  数学建模,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抽象化处理,形成相应的数学结构,进而有效地处理问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就是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对生活中涉及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建造模型从而逐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时期在对学生实施数学学习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利用数学模型对现实生活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数学化的抽象表达,使用数学语言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表述,进而简化生活中问题的处理流程,实现对生活问题的高效化处理[1]。基于此,新时期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学改革中,要客观、系统地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并以此为主题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优化,确保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2   基于建模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在初步认知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基础上,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师要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为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地增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综合效果。下文将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活动,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
  2.1  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要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和能力,教师应正确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数学模型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合理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以此为基础,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障教学目标与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需求相适应。如函数问题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建造数学模型将生活中的函数现象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加深对函数这一部分知识点的理解,使自身数学建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2  优化设计教学过程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按照教学目标的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析,通过创设情境、构建数学模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综合效果[2]。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问题。教师讲解函数问题时,可以引入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易拉罐饮料元素,从而导入数学问题。如“一个人每次能喝300??ml的易拉罐饮料,如果你是生产易拉罐饮料的厂商,你认为如何对易拉罐的大小进行设计才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假设易拉罐是标准的圆柱体,并且易拉罐外包装的厚度忽略不计,你会怎样处理?”在创设生活情境提出引导性问题后,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从所给的信息中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通过数学思维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第二,建立数学模型,求解问题。为了让学生通过数学方法对问题进行高效化处理,教师要引入建模意识,让学生具体感知实际问题抽象化与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促进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良好培养[3]。如假设易拉罐底部圆形的半径为,易拉罐的高为,那么能够得到易拉罐的体积为,此时也能用函数表示易拉罐的表面积,即,此时这一生活问题就转变为“当为何数值时,圆柱体的表面积最小,这样也就成功实现了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在完成数学模型的构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求解,从而计算出当时,面积最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自主分析涉及的数学问题,并完成数学模型的构建,这样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严谨的数学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设置实践教学,强化建模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入开放化的教学思想,将数学教学活动向学生的生活延伸,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数学问题,应用数学建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此能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建模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观察所在城市的汽车牌照,结合牌照的设计对城市汽车的最大容量进行估算。此教学任务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且涉及乘法原理的应用。对此,教师在教学指导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牌照的构成:由英文字母和数字构成,并且“?O?”“?I?”两个容易与数字混淆的字母不会在牌照上应用。在牌照中有两个英文字母时,如“辽 AU1586”,可使用的牌照数量就为24×24;牌照中含有3个字母时,可使用的牌照数量为24×24×24。依次类推,学生便能对该数学问题进行求解。由于不同国家牌照的设计方法不同,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对问题进行处理后,还可以组织学生研究不同国家车牌照的设计方法,并对不同国家的汽车最大容量进行估算,以此拓展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乘法原理的应用并对涉及的数据进行估算,如采用数学模型估算电话号码、存折号以及身份证号等,从而重点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建模意识、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4]。
  第四,通过习题设计,巩固建模能力。高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后,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习题设计进行优化创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建模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习题设计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可以选取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对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保障学生从数学建模的角度思考问题。
  如在讲解“正余弦定理”后,在作业设计中为学生布置如下练习题:如图1所示,测量山高,选择点和另一座山峰的顶部点作为测量观测点,从点能够测量到的仰角为60°,点的仰角为45°,并且知道的度数为75°,从点处进行测量为60°。现在已经知道山的高度为100??m,那么你能对山高进行计算吗?
  在习题设计方面,高中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应用建模思想,对测量山高的问题进行求解,让学生透过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由此可见,教师要在习题中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分析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建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彰显数学习题教学的价值,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将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进行系统探究,能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平台,保障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得到系统性的提高,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任井兵.基于建模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9(27).
  [2]王黎仙.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
  [3]陈炳泉.“建模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
  [4]王伟.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
其他文献
【摘 要】解析几何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复习。但是不可否认,由于部分学生对解析几何的认识较为片面,并缺乏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很难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对此,教师需要结合新高考要求来开展解析几何的复习备考工作,优化完善复习策略,合理设计复习流程。基于此,本文先阐述当前高三学生的基本学情,再提出促进高三数学解析几何复习备考工作有序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三
期刊
【摘 要】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电化学时,可以采用模型思想,对原电池和电解池进行解析,总结出一般模型,应用于各种复杂的化学电源和新型的电解设备的解题教学中。  【关键词】模型认知;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089-02  “模型认知”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
期刊
【摘 要】初中的学习是为学生高中及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观察事物、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夯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045-02  随着科技发展,物理学科
期刊
【摘 要】在測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系统误差的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考查的重点。本文探究使用图像法和等效法对用伏安法、安阻法、伏阻法三种不同测量方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系统误差进行分析,以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系统误差;图像法;等效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083-02  测电源的电动势
期刊
【摘 要】物理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本文先阐述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然后分析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最后从课堂学习、实践活动、课后作业三个角度提出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以期促进初中物理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认识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高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实效,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数学在高中教学中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概念和定义众多,学生学习起来很不容易。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数学知识有效归纳,使其形象化,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师的授课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
期刊
【摘 要】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科学思维训练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与分析、推理与论证、归纳与总结等科学思维素养,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践表明,日常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科学思维形成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与设计中,如何实现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培养呢?  【关键词】楞次定律;课堂教学;科学思维;培养;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今的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模式的新方式,对于丰富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阐述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应用,为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教学建议,以期促进初中物理教学高效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高效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一些生成性资源,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易使学生犯错的一些资源,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反思,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活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针对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探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误资源;教学研究;高效课堂
期刊
【摘 要】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对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物理素养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代替学生实验或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忽视让学生真正参与,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结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从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