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者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利用直观教学,利用课外实验、生物小讲演等课外活动,利用教师与学生心理相容四个方面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培养 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生物变得积极、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生物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很强。他们由于听到或看到没有见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热情,对事物的发展和结果都较重视。
在上“根”的这一节时,我不用土壤只用培养液培养番茄,然后问学生:“这株不长在土里的苗能否继续长大?”一下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对此非常感兴趣。我趁机告诉他们:这是1940年,美国一个科学家做了无土栽培的经典试验,他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出的番茄高达7.5米多,结的番茄最重过14公斤。这就是因为根具有在土壤里吸收水份和无机盐的功能。学生议论纷纷。好奇心的诱发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对根的功能的认识,就从抽象变为具体。
二、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直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过程。
1.对直观教具的应用。在讲“蝗虫的呼吸”时,我先做了一个实验:取两只蝗虫放在两个烧杯里,一只将它的头部浸入水中,一只将它的胸和腹部浸入水中,然后问学生:“这两只蝗虫,哪只先死?”同学大都说:“头部浸水的那只一定先死。”我就给他们讲述,蝗虫的呼吸与其它常见动物的呼吸是不一样的,并出示蝗虫模型具体讲述蝗虫胸部的2对气门,腹部8对气门及呼吸过程。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不断变换直观手段。
如讲“恐龙”时可用挂图,恐龙生活在中生时代,现已绝迹,恐龙化石少,并不是人人都见过。那么对恐龙生活环境和形态的描述只能借助于挂图。挂图中的恐龙生活空间各异,植食性恐龙身躯庞大,行动慢,肉食性恐龙身躯小,行动快捷,性情凶猛。学生对不能复原的、绝迹的恐龙有了感知,对其生活环境有了直观印象。
2.运用语言艺术,培养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是构成教学法的基础,教学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
巴甫洛夫曾指出:“言语与进入大脑两半球的一切外来的和内在的刺激都是互相结合的,所以语言能把这些一切刺激都信号化,并且能够代替这些刺激。”这说明语言直观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恢复学生大脑皮层中已建立的暂时通路,它在教学中是有很大作用的。
在教学中还可以采适当的比喻。比喻就是用生动的、熟悉的或者浅显的事物去说明那些抽象、生疏的和深奥的事物或原理,使抽象事物形象化。
三、利用课外实验、生物小讲演等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的兴趣,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它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生物新教材中,有很多实验和演示实验。除了千方百计做好实验外,我还把一些实验变为学生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细胞的吸水失水原理”中,我让学生把一个洋芋切成两半,一边挖一个洞,一个放清水,一个放盐水,过一天后,让他们自己观察,并说明其中的变化。由于自己动手,学生相信细胞吸水失水的理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
生物小讲演是我为活跃课堂气氛开展的一次活动。我让学生收集动、植物的故事,每天上课前十分钟讲演。学生在讲演中间接接受了生物知识。
我感触最深的是一次课上,一个学生讲了非洲食人蚁,介绍食人蚁在十多分钟内,可把一个人的包括衣服、头发等在内的东西吃得精光,正好为我下一节课讲白蚁的社群行为打下基础。
四、利用师生的心理相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的心理相容,关系和谐,可清除学生逆反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可使气氛活跃,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主体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适当表扬和鼓励学生。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当学生正确回答时,要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一时不能作答,要加以启示与引导;如果答错,不能指责,而应鼓励的口吻,要求同学分析原因,找出合乎情理的答案。
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谈,允许学生提问自己。教师可提问学生,学生可提问教师,在相互质疑中相互学习,从而激发和发殿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一种轻松、愉快、自然的气氛中进行教学。
人们常说:“学生的兴趣之火是老师用自己的兴趣去点燃的。”趣味性教学寓教于乐,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积累逐日增长,主动地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关心和了解生物圈变化,对环境、生物都有一定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兴趣 培养 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生物变得积极、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生物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很强。他们由于听到或看到没有见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热情,对事物的发展和结果都较重视。
在上“根”的这一节时,我不用土壤只用培养液培养番茄,然后问学生:“这株不长在土里的苗能否继续长大?”一下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对此非常感兴趣。我趁机告诉他们:这是1940年,美国一个科学家做了无土栽培的经典试验,他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出的番茄高达7.5米多,结的番茄最重过14公斤。这就是因为根具有在土壤里吸收水份和无机盐的功能。学生议论纷纷。好奇心的诱发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对根的功能的认识,就从抽象变为具体。
二、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直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过程。
1.对直观教具的应用。在讲“蝗虫的呼吸”时,我先做了一个实验:取两只蝗虫放在两个烧杯里,一只将它的头部浸入水中,一只将它的胸和腹部浸入水中,然后问学生:“这两只蝗虫,哪只先死?”同学大都说:“头部浸水的那只一定先死。”我就给他们讲述,蝗虫的呼吸与其它常见动物的呼吸是不一样的,并出示蝗虫模型具体讲述蝗虫胸部的2对气门,腹部8对气门及呼吸过程。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不断变换直观手段。
如讲“恐龙”时可用挂图,恐龙生活在中生时代,现已绝迹,恐龙化石少,并不是人人都见过。那么对恐龙生活环境和形态的描述只能借助于挂图。挂图中的恐龙生活空间各异,植食性恐龙身躯庞大,行动慢,肉食性恐龙身躯小,行动快捷,性情凶猛。学生对不能复原的、绝迹的恐龙有了感知,对其生活环境有了直观印象。
2.运用语言艺术,培养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是构成教学法的基础,教学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
巴甫洛夫曾指出:“言语与进入大脑两半球的一切外来的和内在的刺激都是互相结合的,所以语言能把这些一切刺激都信号化,并且能够代替这些刺激。”这说明语言直观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恢复学生大脑皮层中已建立的暂时通路,它在教学中是有很大作用的。
在教学中还可以采适当的比喻。比喻就是用生动的、熟悉的或者浅显的事物去说明那些抽象、生疏的和深奥的事物或原理,使抽象事物形象化。
三、利用课外实验、生物小讲演等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的兴趣,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它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生物新教材中,有很多实验和演示实验。除了千方百计做好实验外,我还把一些实验变为学生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细胞的吸水失水原理”中,我让学生把一个洋芋切成两半,一边挖一个洞,一个放清水,一个放盐水,过一天后,让他们自己观察,并说明其中的变化。由于自己动手,学生相信细胞吸水失水的理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
生物小讲演是我为活跃课堂气氛开展的一次活动。我让学生收集动、植物的故事,每天上课前十分钟讲演。学生在讲演中间接接受了生物知识。
我感触最深的是一次课上,一个学生讲了非洲食人蚁,介绍食人蚁在十多分钟内,可把一个人的包括衣服、头发等在内的东西吃得精光,正好为我下一节课讲白蚁的社群行为打下基础。
四、利用师生的心理相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的心理相容,关系和谐,可清除学生逆反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可使气氛活跃,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主体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适当表扬和鼓励学生。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当学生正确回答时,要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一时不能作答,要加以启示与引导;如果答错,不能指责,而应鼓励的口吻,要求同学分析原因,找出合乎情理的答案。
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谈,允许学生提问自己。教师可提问学生,学生可提问教师,在相互质疑中相互学习,从而激发和发殿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一种轻松、愉快、自然的气氛中进行教学。
人们常说:“学生的兴趣之火是老师用自己的兴趣去点燃的。”趣味性教学寓教于乐,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积累逐日增长,主动地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关心和了解生物圈变化,对环境、生物都有一定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