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要: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在日益地改变,痛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地上升。痛风的出现和人们的种族、饮食习惯、职业性质以及生活环境等等息息相关。近年来,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对痛风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多。因此,本文现将有痛风发生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痛风 发生因素 预防对策
引言: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人类由于缺乏尿酸酶不能将嘌吟代谢产生的尿酸分解为可溶性的尿囊素排出体外,使尿酸成为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而与呼呤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改变、与编码转运尿酸相关蛋白基因的突变以琴尿酸盐结晶诱导的炎症反应。导致了痛风的形成及与痛风相关的各种症状的出现,从而使人们已开始从基因、分子水平来研究、认识此病。
1.痛风及其发病机制
在人体血液中大部分的尿酸主要是以钠盐的形式[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因为尿酸的浓度超过了标准值,呈现一种过于饱和的状态。如果尿酸钠微结晶沉淀在关节组织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从而造成关节损伤。尤其是血尿酸一直处于超饱和状态,就很容易形成结晶状态。有些患者虽然没有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但是有些痛风石患者也没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记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还和患者的饮食情况以及过度劳累有关。一些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经常可以随着时间自行的缓解[2]。痛风石的形成和患者体内的高尿酸血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能够极大地改变痛风的特征。
2.痛风的临床表现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多数的患者在并发之前没有比较明显的症状,只是偶尔会伴有疲劳和不适的感觉。一些患者会因为关节疼痛而无法安然入睡。同时,在24小时之内,患者的疼痛感会逐渐地增加并且会出现发热、红肿现象。但是多数患者在短时间内这些现象会自动消除。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变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还可能会感觉关节出现疼痛感,并且会涉及多个关节。此外,相当部分的患者还出现头晕、心悸现象等等。
(2)持续发作阶段
痛风患者在发病数天之后一些不适现象会自行地消失,并且不会出现明显的后遗症。因此,患者症状在自行缓解之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不会复发,但是经过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依旧会出现痛风发病的概率。受到影响的关节会越来越多,同时症状所持續的时间将会增长。
(3)慢性痛风石变阶段
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将会演变为高尿酸血症。其临床表现为患者的关节周围和耳廓等部位会出现反复发作现象。表面会出现一些白色的赘生物,并且在破溃之后会排除一些带糊状的物质。患者的关节会出现持续性的疼痛甚至会出现功能性障碍,例如患者无法正常行走等等。
(4)肾脏病变阶段
肾脏病变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血液以及尿液中的尿酸水平突然地提高。患者的急性肾功能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少尿和无尿的现象。总之,痛风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功能。
3.痛风形成的因素分析
3.1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痛风的发病因素,糖尿病患者中有0。1%~0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的三联“杀手”。
3.2肥胖:
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痛风。有人发现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而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这说明长期摄入过多和体重超重与血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有关。所以说肥胖也是造成痛风疾病的关键因素。
3.3高脂血症:
大约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痛风患者为了减轻病情,应减轻体重,达到生理体重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
3.4其他疾病引起:
对于痛风的常见病因还包括其它一些疾病的引起,也有可能是我们饮食不当引起的,想要不被痛风疾病所折磨的话,我们在生活各方面都要做好预防痛风的措施工作。
4.痛风的预防对策分析
1)饮食上要少食动物内脏、鱼类和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鱼虾、菠菜、豆类、蘑菇等,花生也应少食。不要酗酒,尤其是要禁饮啤酒。应大量饮水,多食发面食品、放碱的粥(可促尿酸排泄)和所有根茎类蔬菜。水果基本都可食用。
2)控制体重,预防肥胖。因为肥胖多因饮食不合理导致新陈代谢障碍而引起。控制体重要以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为主。
3)防止高血脂。高血脂不但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同样也可引起代谢障碍,影响尿酸排泄而患痛风。主要的办法是控制饮食,吃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
4)禁过量饮酒。尤其是啤酒与海鲜不能同食,如果同食只要时间一久,往往就引起嘌呤排出减少而引起痛风。
5)运动要适宜,防止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所产生的乳酸可抑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中尿酸升高,又因出汗增多而使血容量下降,肾排尿酸量下降,导致痛风。
6)防止受寒和过度劳累。受寒过劳可使人的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导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则使尿酸排泄减少。
7)合理用药、防止发生由药物引起的血尿酸增高。长期服用阿期匹林、利尿剂、青霉素、抗结核药等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尿酸。这些药物可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尿酸若长期居高不下,可致痛风的形成[3]。
结束语
痛风的因素使大家对痛风的形成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了,那就在生活中注意去除患病因素,从疾病的根源着手,给治疗以可靠的依据。但是痛风患者有确确实实遭受着病痛的折磨,除了积极配合治疗以外,还要注意平时加强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调节饮食,尽量预防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果永宽.中西医治疗痛风的概况与展望[J]. 卫生职业教育. 2003(11)
[2]解正育.痛风56例分析[J]. 中国校医. 2005(04)
[3]张振文,陈振需,曹燕滔.原发痛风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J]. 武警医学. 2005(12)
摘要: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在日益地改变,痛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地上升。痛风的出现和人们的种族、饮食习惯、职业性质以及生活环境等等息息相关。近年来,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对痛风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多。因此,本文现将有痛风发生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痛风 发生因素 预防对策
引言: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人类由于缺乏尿酸酶不能将嘌吟代谢产生的尿酸分解为可溶性的尿囊素排出体外,使尿酸成为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而与呼呤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改变、与编码转运尿酸相关蛋白基因的突变以琴尿酸盐结晶诱导的炎症反应。导致了痛风的形成及与痛风相关的各种症状的出现,从而使人们已开始从基因、分子水平来研究、认识此病。
1.痛风及其发病机制
在人体血液中大部分的尿酸主要是以钠盐的形式[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因为尿酸的浓度超过了标准值,呈现一种过于饱和的状态。如果尿酸钠微结晶沉淀在关节组织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从而造成关节损伤。尤其是血尿酸一直处于超饱和状态,就很容易形成结晶状态。有些患者虽然没有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但是有些痛风石患者也没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记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还和患者的饮食情况以及过度劳累有关。一些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经常可以随着时间自行的缓解[2]。痛风石的形成和患者体内的高尿酸血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能够极大地改变痛风的特征。
2.痛风的临床表现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多数的患者在并发之前没有比较明显的症状,只是偶尔会伴有疲劳和不适的感觉。一些患者会因为关节疼痛而无法安然入睡。同时,在24小时之内,患者的疼痛感会逐渐地增加并且会出现发热、红肿现象。但是多数患者在短时间内这些现象会自动消除。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变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还可能会感觉关节出现疼痛感,并且会涉及多个关节。此外,相当部分的患者还出现头晕、心悸现象等等。
(2)持续发作阶段
痛风患者在发病数天之后一些不适现象会自行地消失,并且不会出现明显的后遗症。因此,患者症状在自行缓解之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不会复发,但是经过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依旧会出现痛风发病的概率。受到影响的关节会越来越多,同时症状所持續的时间将会增长。
(3)慢性痛风石变阶段
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将会演变为高尿酸血症。其临床表现为患者的关节周围和耳廓等部位会出现反复发作现象。表面会出现一些白色的赘生物,并且在破溃之后会排除一些带糊状的物质。患者的关节会出现持续性的疼痛甚至会出现功能性障碍,例如患者无法正常行走等等。
(4)肾脏病变阶段
肾脏病变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血液以及尿液中的尿酸水平突然地提高。患者的急性肾功能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少尿和无尿的现象。总之,痛风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功能。
3.痛风形成的因素分析
3.1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痛风的发病因素,糖尿病患者中有0。1%~0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的三联“杀手”。
3.2肥胖:
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痛风。有人发现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而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这说明长期摄入过多和体重超重与血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有关。所以说肥胖也是造成痛风疾病的关键因素。
3.3高脂血症:
大约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痛风患者为了减轻病情,应减轻体重,达到生理体重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
3.4其他疾病引起:
对于痛风的常见病因还包括其它一些疾病的引起,也有可能是我们饮食不当引起的,想要不被痛风疾病所折磨的话,我们在生活各方面都要做好预防痛风的措施工作。
4.痛风的预防对策分析
1)饮食上要少食动物内脏、鱼类和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鱼虾、菠菜、豆类、蘑菇等,花生也应少食。不要酗酒,尤其是要禁饮啤酒。应大量饮水,多食发面食品、放碱的粥(可促尿酸排泄)和所有根茎类蔬菜。水果基本都可食用。
2)控制体重,预防肥胖。因为肥胖多因饮食不合理导致新陈代谢障碍而引起。控制体重要以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为主。
3)防止高血脂。高血脂不但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同样也可引起代谢障碍,影响尿酸排泄而患痛风。主要的办法是控制饮食,吃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
4)禁过量饮酒。尤其是啤酒与海鲜不能同食,如果同食只要时间一久,往往就引起嘌呤排出减少而引起痛风。
5)运动要适宜,防止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所产生的乳酸可抑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中尿酸升高,又因出汗增多而使血容量下降,肾排尿酸量下降,导致痛风。
6)防止受寒和过度劳累。受寒过劳可使人的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导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则使尿酸排泄减少。
7)合理用药、防止发生由药物引起的血尿酸增高。长期服用阿期匹林、利尿剂、青霉素、抗结核药等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尿酸。这些药物可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尿酸若长期居高不下,可致痛风的形成[3]。
结束语
痛风的因素使大家对痛风的形成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了,那就在生活中注意去除患病因素,从疾病的根源着手,给治疗以可靠的依据。但是痛风患者有确确实实遭受着病痛的折磨,除了积极配合治疗以外,还要注意平时加强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调节饮食,尽量预防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果永宽.中西医治疗痛风的概况与展望[J]. 卫生职业教育. 2003(11)
[2]解正育.痛风56例分析[J]. 中国校医. 2005(04)
[3]张振文,陈振需,曹燕滔.原发痛风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J]. 武警医学.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