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要发展,要提高教学质量,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四有新人,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要建设好这样的教师队伍,不仅要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重视教师师德的提高,只有师德高尚、敬业爱生的合格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内驱力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的师德如何,微观上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心灵塑造及成长发展,宏观上影响着社会的建设,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可见,小学教师师德的重要性。因而教师要在进行教育工作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格、健全人格等方面的教育。一个小学教师怎样才称得上师德高尚呢?“正己、敬业、爱生”是师德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一、“正己”师德之前提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说的是教师是人们心中的楷模,这是教师不同于其他任何职业的特殊所在,也是师德核心内容之一的“正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教师应该在自我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与德行,要做到在多元化的文化中保持较高的道德情操,杜绝不良不良思想的影响,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有时父母说的话孩子未必听,但老师的话学生都听。教师的话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行为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带头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教师就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升旗、上操、开校会等不能讲话,教师就不能在此场合聊天……。因此,要克服教师中的“双重人格”现象,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个人主义。人格就像原子核,肉眼看不到,爆发的“内驱力”却不可估量。而教师的人格力量往往是不可低估的。有教育家講过:“以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简单、最明了、最有效的教育方法。”的确,教师的人格就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人格化,通过人的个性来体现这种道德规范,这种人格化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特别深刻。所以,“正人先正己”。“正己”是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己”,也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垂范。
二、“敬业”师德之根本
“敬业”指的是对教育的事业心,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工作者用一颗对教育事业执着的心,忠于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一种对事业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终身从教的思想,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这是敬业的基础。只有对教育有敬业心的人,才会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才会以最大努力去挖掘教育的潜力;才会不断地钻研教育教学的方法,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乐于探索和接受教育的新事物、新经验;才会注重信息和知识的更新,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教师。教师的职业注定平凡,讲究职业良心,倘若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做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便永远都不会得到成功。当前,有些教师缺乏敬业心,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堪清贫,有重金钱、轻事业的倾向,热衷于家教或弃教经商,这些都是不好的现象,因而,要加强对其的思德教育,使这一不良现象得到克服。教师的敬业精神还表现在乐于奉献上,作为一名教师,要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要不计得失,不图回报,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奉献给受教育者,成为受教育者的贴心人。这是教师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
三、“爱生”师德之关键
教育的事业心,还表现在对教育对象的爱,即“爱生”,教师是否爱学生,是师德最集中的表现。良好的师德素养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教育、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乐趣;热爱学生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一项情感事业,而对学生的爱就是教师进行教育的情感基础,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情操的反映,又是教师取得成就的关键。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会成为好教师。爱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马可连柯曾经说过:“严格要求和最大的尊重,就是爱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尊重学生,使之产生自尊心的说法。其次要热爱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格言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人都是有特点的,谁能将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谁就能成为有用的杰出人才。成功的教育必然是帮助学生发现“特点”、优化“特点”、发挥“特点”的教育,对学生严格要求也是爱生,但要严而有度,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潜力,引导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教师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教育,而教师对于教育的兴衰成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扎实的教学技能,更加需要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我职业素养,从而对教育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才能培养其成为一名称职的小学教师,进而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希武.浅析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J].学周刊,2017(03):89-90.
[2] 李煌.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湘潭大学,2015.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内驱力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的师德如何,微观上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心灵塑造及成长发展,宏观上影响着社会的建设,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可见,小学教师师德的重要性。因而教师要在进行教育工作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格、健全人格等方面的教育。一个小学教师怎样才称得上师德高尚呢?“正己、敬业、爱生”是师德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一、“正己”师德之前提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说的是教师是人们心中的楷模,这是教师不同于其他任何职业的特殊所在,也是师德核心内容之一的“正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教师应该在自我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与德行,要做到在多元化的文化中保持较高的道德情操,杜绝不良不良思想的影响,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有时父母说的话孩子未必听,但老师的话学生都听。教师的话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行为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带头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教师就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升旗、上操、开校会等不能讲话,教师就不能在此场合聊天……。因此,要克服教师中的“双重人格”现象,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个人主义。人格就像原子核,肉眼看不到,爆发的“内驱力”却不可估量。而教师的人格力量往往是不可低估的。有教育家講过:“以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简单、最明了、最有效的教育方法。”的确,教师的人格就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人格化,通过人的个性来体现这种道德规范,这种人格化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特别深刻。所以,“正人先正己”。“正己”是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己”,也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垂范。
二、“敬业”师德之根本
“敬业”指的是对教育的事业心,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工作者用一颗对教育事业执着的心,忠于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一种对事业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终身从教的思想,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这是敬业的基础。只有对教育有敬业心的人,才会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才会以最大努力去挖掘教育的潜力;才会不断地钻研教育教学的方法,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乐于探索和接受教育的新事物、新经验;才会注重信息和知识的更新,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教师。教师的职业注定平凡,讲究职业良心,倘若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做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便永远都不会得到成功。当前,有些教师缺乏敬业心,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堪清贫,有重金钱、轻事业的倾向,热衷于家教或弃教经商,这些都是不好的现象,因而,要加强对其的思德教育,使这一不良现象得到克服。教师的敬业精神还表现在乐于奉献上,作为一名教师,要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要不计得失,不图回报,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奉献给受教育者,成为受教育者的贴心人。这是教师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
三、“爱生”师德之关键
教育的事业心,还表现在对教育对象的爱,即“爱生”,教师是否爱学生,是师德最集中的表现。良好的师德素养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教育、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乐趣;热爱学生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一项情感事业,而对学生的爱就是教师进行教育的情感基础,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情操的反映,又是教师取得成就的关键。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会成为好教师。爱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马可连柯曾经说过:“严格要求和最大的尊重,就是爱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尊重学生,使之产生自尊心的说法。其次要热爱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格言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人都是有特点的,谁能将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谁就能成为有用的杰出人才。成功的教育必然是帮助学生发现“特点”、优化“特点”、发挥“特点”的教育,对学生严格要求也是爱生,但要严而有度,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潜力,引导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教师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教育,而教师对于教育的兴衰成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扎实的教学技能,更加需要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我职业素养,从而对教育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才能培养其成为一名称职的小学教师,进而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希武.浅析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J].学周刊,2017(03):89-90.
[2] 李煌.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湘潭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