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谈谈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幼儿 学习数学 主观能动性
1.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观念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纲要》的出台,我们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有了新的看法: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比较高矮,以小朋友为中心材料,幼儿以高矮排成一列,让幼儿自己通过尝试、探索后解决身边的问题。如:怎样排队好呢?你排在那里呢?还可模拟生活情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在遐想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会感到轻松、自然。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拿着杯子表演一对一倒茶。在认识8的活动中,我将全班幼儿分成4组,一名当营业员,其他8名当茶客。还设计了一份表格,让营业员自己来纪录进来的客人是多少,杯子几个,调羹几只等,并轮流让幼儿玩这个游戏。幼儿一边学数学,一边品茶,真正让生活进入我们的课堂。所以教师选择的教材、情节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方法要灵活,注重让幼儿感受并唤起生活体验,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
3.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为了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果子,老师就要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既可以让孩子操作难易不同的有层次的材料,又可以让孩子按不同的要求进行练习。如小班的“按大小排序”,能力强的可以提供5个以上的图卡进行排序(如大小不同的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中等的可以提供三个图卡,能力差的可以提供三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再如中班的排序,孩子可以按一维特征排,如红片、黄片、红片、黄片;也可以按二维特征进行排序,如红三角、黄三角、红三角、黄三角等。
另外,根据某一特征还可按照不同的模式进行排序,如狗、猫、狗、猫的AB模式,红圆、黄圆、绿圆、红圆、黄圆、绿圆的ABC模式等。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孩子的差异,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这是新《纲要》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现方式。老师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如:让中班孩子想办法让“8只小鸡和数字7”成为好朋友时,老师不作示范,鼓励想的办法越多越好,但要说出一定的道理。孩子们的操作结果真是令人惊叹,他们的表现方式可多了,有的把7改成了8,有的给一只小鸡打个叉、画条线、圈起来、涂颜色等,还有的干脆把一只小鸡撕掉了,孩子们是多么有创意呀!
【关键词】幼儿 学习数学 主观能动性
1.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观念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纲要》的出台,我们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有了新的看法: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比较高矮,以小朋友为中心材料,幼儿以高矮排成一列,让幼儿自己通过尝试、探索后解决身边的问题。如:怎样排队好呢?你排在那里呢?还可模拟生活情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在遐想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会感到轻松、自然。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拿着杯子表演一对一倒茶。在认识8的活动中,我将全班幼儿分成4组,一名当营业员,其他8名当茶客。还设计了一份表格,让营业员自己来纪录进来的客人是多少,杯子几个,调羹几只等,并轮流让幼儿玩这个游戏。幼儿一边学数学,一边品茶,真正让生活进入我们的课堂。所以教师选择的教材、情节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方法要灵活,注重让幼儿感受并唤起生活体验,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
3.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为了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果子,老师就要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既可以让孩子操作难易不同的有层次的材料,又可以让孩子按不同的要求进行练习。如小班的“按大小排序”,能力强的可以提供5个以上的图卡进行排序(如大小不同的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中等的可以提供三个图卡,能力差的可以提供三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再如中班的排序,孩子可以按一维特征排,如红片、黄片、红片、黄片;也可以按二维特征进行排序,如红三角、黄三角、红三角、黄三角等。
另外,根据某一特征还可按照不同的模式进行排序,如狗、猫、狗、猫的AB模式,红圆、黄圆、绿圆、红圆、黄圆、绿圆的ABC模式等。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孩子的差异,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这是新《纲要》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现方式。老师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如:让中班孩子想办法让“8只小鸡和数字7”成为好朋友时,老师不作示范,鼓励想的办法越多越好,但要说出一定的道理。孩子们的操作结果真是令人惊叹,他们的表现方式可多了,有的把7改成了8,有的给一只小鸡打个叉、画条线、圈起来、涂颜色等,还有的干脆把一只小鸡撕掉了,孩子们是多么有创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