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效度问题。教学质量是物理教学永恒的主题。低消耗、高效益才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所在。低消耗通常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主要依据,初中课堂教学不超过30分钟,课堂练习不少于l5分钟这一常规就是低消耗的成功范例。高效益则是指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获得的教学效果要好。这就要求教师在抓纲扣本的前提下,多途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图片、投影、实验、计算机多媒体、语言描述或表演等,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被动的“苦学”变成主动的“乐学”,用情感效应的手段打通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通道,形成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以较低的教学消耗求得较高的教学效益,就是对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效度”的正确把握。
2.坡度问题。通常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一定的坡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坡度过陡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心理上会产生困惑,久而久之,会丧失信心;坡度过小,学生不需要多少思索,难以激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前后的联系,精心设计教学,既不能让学生坐着吃桃子,也不能叫学生跳起来摘月亮,而应吃透两头,面向全体,化解难点,做到有坡度无难度。通过设置坡度来化解难点,在内容上要先易后难,进度上要先慢后快,方法上要先模仿后灵活。以台阶的设置收到突破难点的效果,就是对难点处理的坡度把握。
3.量度问题。通常是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容纳教学内容的多少称之为教学量度。课堂容量的“量度”也是评价其质量高低的又一指标,课堂容量包括基本容量(基本知识)和发展性容量(拓展知识、发展智能的有关内容)两个方面。物理教学的要求应做到大容量、小水流。大容量是指在完成基本容量的基础上,重视对发展性容量的开发并进行科学的调控,利用电教手段、多媒体教学来确保发展性容量的落实和到位。“小水流”则是指知识的讲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不能“倾盆大雨”,而应“和风细雨”,让学生细嚼慢咽,消化吸收。大容量是为了让学生吃得饱,“小水流”是为了让学生吃得了。以较小的输入流量换取较大的知识容量,就是对“量度”的准确把握。
4.深度问题。这里所说的深度,是指对于课本中的物理知识理解上的深度,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深度。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课讲深了,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要昏昏欲睡;讲浅了,成绩好的学生会感到乏味,左顾右盼。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讲课时应严格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力求做到深得进去,浅得出来。深得进去是指教师讲课时要用生动确切的类比把概念讲透,使学生迅速理解,激发其求知欲。浅得出来指教师借助演示实验、电教手段,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把问题尽量讲透。讲深要以讲浅为基础,先讲浅显的,再讲深邃的;先讲具体的,再讲抽象的。以浅显的物理情境引起学生的深思熟虑就是对学生思维起点的深度把握。
5.广度问题。物理教学绝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其知识视野,拓展其思维空间,力求放得开、收得拢。放得开是指引导学生广泛迁移,把相关的物理问题进行广泛的类比和想象,进行多方法操作、全方位感知、多途径推导、多目标转化、多角度表述、多关系寻找、多层次应用、多形式记忆,使物理教学的广度增大,知识再生。收得拢则是指适时地把拓展了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综合,回落到具体的知识结构中去。放得开训练是发散思维,是由薄变厚;收得拢训练则是收敛思维,是由厚变薄。以放得开的拓展手段保证知识的集中收取,就是对教学广度的把握。
6.速度问题。教学速度过快,容易产生“走过场”的现象,学生如同看电视节目,印象不深,识记困难,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受阻,造成消化不良;速度过慢,显得松弛,学生的思维也会随着松懈,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学速度的调控应注意入境宜缓,高潮取快。入境宜缓是为了让学、教形成共振,高潮取快是为了抓住高潮的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较慢的速度入境换取快速的思维高潮,就是对教学速度的准确把握。
7.精度问题。这里的精度是指教学中要精讲精练,以少胜多。所谓“多”是指巩固练习中,各种题目的类型要多、解题方法要多、题目变化要多,这样就能使学生见多识广、拓展思维,以后碰到陌生的新题时,思考起来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所谓“少”是指同一类型的题目应少做,重复性的练习应少做。当然这里说的少也并非是题目做得越少越好,应以是否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某类型的解题规律为目标。以精讲精练来代替题海战术,这就是对巩固练习的精度的把握。
2.坡度问题。通常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一定的坡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坡度过陡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心理上会产生困惑,久而久之,会丧失信心;坡度过小,学生不需要多少思索,难以激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前后的联系,精心设计教学,既不能让学生坐着吃桃子,也不能叫学生跳起来摘月亮,而应吃透两头,面向全体,化解难点,做到有坡度无难度。通过设置坡度来化解难点,在内容上要先易后难,进度上要先慢后快,方法上要先模仿后灵活。以台阶的设置收到突破难点的效果,就是对难点处理的坡度把握。
3.量度问题。通常是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容纳教学内容的多少称之为教学量度。课堂容量的“量度”也是评价其质量高低的又一指标,课堂容量包括基本容量(基本知识)和发展性容量(拓展知识、发展智能的有关内容)两个方面。物理教学的要求应做到大容量、小水流。大容量是指在完成基本容量的基础上,重视对发展性容量的开发并进行科学的调控,利用电教手段、多媒体教学来确保发展性容量的落实和到位。“小水流”则是指知识的讲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不能“倾盆大雨”,而应“和风细雨”,让学生细嚼慢咽,消化吸收。大容量是为了让学生吃得饱,“小水流”是为了让学生吃得了。以较小的输入流量换取较大的知识容量,就是对“量度”的准确把握。
4.深度问题。这里所说的深度,是指对于课本中的物理知识理解上的深度,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深度。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课讲深了,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要昏昏欲睡;讲浅了,成绩好的学生会感到乏味,左顾右盼。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讲课时应严格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力求做到深得进去,浅得出来。深得进去是指教师讲课时要用生动确切的类比把概念讲透,使学生迅速理解,激发其求知欲。浅得出来指教师借助演示实验、电教手段,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把问题尽量讲透。讲深要以讲浅为基础,先讲浅显的,再讲深邃的;先讲具体的,再讲抽象的。以浅显的物理情境引起学生的深思熟虑就是对学生思维起点的深度把握。
5.广度问题。物理教学绝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其知识视野,拓展其思维空间,力求放得开、收得拢。放得开是指引导学生广泛迁移,把相关的物理问题进行广泛的类比和想象,进行多方法操作、全方位感知、多途径推导、多目标转化、多角度表述、多关系寻找、多层次应用、多形式记忆,使物理教学的广度增大,知识再生。收得拢则是指适时地把拓展了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综合,回落到具体的知识结构中去。放得开训练是发散思维,是由薄变厚;收得拢训练则是收敛思维,是由厚变薄。以放得开的拓展手段保证知识的集中收取,就是对教学广度的把握。
6.速度问题。教学速度过快,容易产生“走过场”的现象,学生如同看电视节目,印象不深,识记困难,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受阻,造成消化不良;速度过慢,显得松弛,学生的思维也会随着松懈,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学速度的调控应注意入境宜缓,高潮取快。入境宜缓是为了让学、教形成共振,高潮取快是为了抓住高潮的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较慢的速度入境换取快速的思维高潮,就是对教学速度的准确把握。
7.精度问题。这里的精度是指教学中要精讲精练,以少胜多。所谓“多”是指巩固练习中,各种题目的类型要多、解题方法要多、题目变化要多,这样就能使学生见多识广、拓展思维,以后碰到陌生的新题时,思考起来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所谓“少”是指同一类型的题目应少做,重复性的练习应少做。当然这里说的少也并非是题目做得越少越好,应以是否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某类型的解题规律为目标。以精讲精练来代替题海战术,这就是对巩固练习的精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