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写出有感情的文章。但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过分注重理性分析,追求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如死水一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语文是一门典型的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所以,情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只有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语文教学走向成功。
【关键词】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 作用
1.问题的提出。情感具有迁移功能,即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成语“爱屋及乌”是对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的生动而典型的概括。正确运用这一功能于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中,教师热爱、理解、尊重学生的挚爱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映,继而又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功课上,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表现。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教好自己所教的学科,而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其实,教师的这种情感经情感的感染功能的作用,会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维持教学动力。反之,教师的情感障碍,会导致教学的停滞不前,师生关系淡漠或紧张,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呵护好自己的情感。以自己饱满的激情、积极的情感来发掘教材感情、感染学生,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尽量消除消极情感对教学带来的不利。
2.发挥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的策略。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写出有感情的文章。但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过分注重理性分析,追求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如死水一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语文是一门典型的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所以,情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只有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语文教学走向成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2.1情绪饱满,调动学生积极性。语文课堂上,学生需要情感调动,而教师的情绪就显得很重要,因为情绪具有显著的感染性特点,教师通过情绪的感染,能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从而引起他们模仿或重复进行这一类行为和活动。教师以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这种快乐也会带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学生听课情绪也会为之一振,产生愉悦激奋感,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和热烈的情绪去听课,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共鸣的效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活动能力和记忆能力也会比平时高出许多。反之,教师走进教室时,无精打采,有气无力,上课时面无表情,冷漠麻木,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甚至昏昏欲睡。
2.2一视同仁,培养学生自信心。人格上的平等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事实证明:学生对教师给予的态度都非常敏感,他们最不喜欢老师厚此薄彼,即对学生有亲疏、贵贱之分,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言行。而不喜欢这个老师,往往也学不好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可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明显的偏爱与歧视,对违反纪律的优生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的说几句;而对同样违纪的差生则是冷嘲热讽,甚至加以体罚。提问时,往往把目光停留在几个优生上,对一些中、差生则不理不睬,即使有时点到他们也没有耐心,往往不等他们把话说完就让他们坐下,当他们不会回答或回答不完整时很少给予提示,认为让他们回答问题是浪费时间,耽误了教学进度。这一部分学生往往感到自己被冷落,在情感上与老师拉开了距离,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抵触厌学情绪油然而生。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往往对其所讲的内容心不在焉,甚至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也不高,反之,则爱屋及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对那些落后学生的回答多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地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就可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与兴趣,点燃他们埋藏在内心的火种,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大提高。
2.3以情感人,提高学生审美观。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语文教材中的几乎每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作为教师,不仅要发掘和运用教学内容已包含的情感因素,也应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先入情,再动情,最后移情,用自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也就是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再去体验文章之情。教师要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声调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采用诵读品味、情境再现、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感情,又可以引起学生欢乐、愤怒、感动、同情等体验,使课堂活起来,并洋溢着“情”的氛围。
【关键词】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 作用
1.问题的提出。情感具有迁移功能,即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成语“爱屋及乌”是对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的生动而典型的概括。正确运用这一功能于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中,教师热爱、理解、尊重学生的挚爱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映,继而又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功课上,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表现。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教好自己所教的学科,而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其实,教师的这种情感经情感的感染功能的作用,会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维持教学动力。反之,教师的情感障碍,会导致教学的停滞不前,师生关系淡漠或紧张,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呵护好自己的情感。以自己饱满的激情、积极的情感来发掘教材感情、感染学生,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尽量消除消极情感对教学带来的不利。
2.发挥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的策略。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写出有感情的文章。但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过分注重理性分析,追求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如死水一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语文是一门典型的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所以,情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只有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语文教学走向成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2.1情绪饱满,调动学生积极性。语文课堂上,学生需要情感调动,而教师的情绪就显得很重要,因为情绪具有显著的感染性特点,教师通过情绪的感染,能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从而引起他们模仿或重复进行这一类行为和活动。教师以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这种快乐也会带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学生听课情绪也会为之一振,产生愉悦激奋感,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和热烈的情绪去听课,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共鸣的效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活动能力和记忆能力也会比平时高出许多。反之,教师走进教室时,无精打采,有气无力,上课时面无表情,冷漠麻木,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甚至昏昏欲睡。
2.2一视同仁,培养学生自信心。人格上的平等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事实证明:学生对教师给予的态度都非常敏感,他们最不喜欢老师厚此薄彼,即对学生有亲疏、贵贱之分,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言行。而不喜欢这个老师,往往也学不好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可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明显的偏爱与歧视,对违反纪律的优生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的说几句;而对同样违纪的差生则是冷嘲热讽,甚至加以体罚。提问时,往往把目光停留在几个优生上,对一些中、差生则不理不睬,即使有时点到他们也没有耐心,往往不等他们把话说完就让他们坐下,当他们不会回答或回答不完整时很少给予提示,认为让他们回答问题是浪费时间,耽误了教学进度。这一部分学生往往感到自己被冷落,在情感上与老师拉开了距离,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抵触厌学情绪油然而生。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往往对其所讲的内容心不在焉,甚至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也不高,反之,则爱屋及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对那些落后学生的回答多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地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就可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与兴趣,点燃他们埋藏在内心的火种,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大提高。
2.3以情感人,提高学生审美观。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语文教材中的几乎每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作为教师,不仅要发掘和运用教学内容已包含的情感因素,也应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先入情,再动情,最后移情,用自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也就是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再去体验文章之情。教师要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声调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采用诵读品味、情境再现、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感情,又可以引起学生欢乐、愤怒、感动、同情等体验,使课堂活起来,并洋溢着“情”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