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电刺激生活反馈在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方法:抽取在2018年7月-2019年2月60例在我院妇产科行顺产分娩后进行产后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为方便研究的有序进行将所有被选取对象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电刺激治疗,观察组被选取对象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被选取对象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和日平均小便失禁次数。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各项观察指标数据经验证比较发现,观察组30例被选取对象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30例患者的日平均小便失禁次数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利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产妇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恢复速度,患者日平均小便失禁次数也较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积极作用
女性在自然分娩后有一定的几率会出现盆底结构退化和功能改变等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患者会出现盆底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产道损伤等临床症状,影响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需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帮助女性患者恢复盆底肌力便十分重要。为此,本文将采用分组比较的方式探究电刺激生活反馈在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希望能够为我国产妇的产后盆底康复提供一定的帮助,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選在我院妇产科行顺产分娩后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2018年7月-2019年2月)的6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为方便研究的有序进行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被选取对象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观察组中,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0.96±7.04)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5±1.95)周;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中,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1.08±6.92)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5±1.95)周;其中初产妇15例、经产妇15例。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验证发现无意义,P﹥0.05,符合本研究的比较标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所有产妇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进行分娩。②所有产妇在产后均经临床检测验证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肉损伤症状。③排除存在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④排除治疗依从性较差或不遵医的患者。
1.3方法
1.3.1电刺激治疗法
所有被选取对象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均次啊用电刺激治疗方式。首先,利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对患者的盆底肌力功能状态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予以患者相应的治疗方案(平均频率为8Hz、脉搏分布为320чs左右,具体数据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待治疗方案确定后患者取仰卧位,由医生将探头治愈患者阴道中,每次治疗持续30min,每次治疗应间隔一天,共治疗两周[1]。
1.3.2生物反馈治疗
观察组30例被选取对象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行生物反馈治疗方式。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者的盆底肌肉状态进行评测,根据评测结果指导患者完成相应的盆底肌群收缩训练方案,以便于患者盆底肌力功能的恢复。该治疗方式同电刺激治疗法同时使用,每次持续30min,每次治疗应间隔一天,共治疗两周。
1.4 评定标准
所有被选取对象在治疗两周后均进行盆底肌力检测,该检测指标包含Ⅰ级肌力(产妇盆底肌肉存在轻微颤动)、Ⅱ级肌力(产妇盆底肌肉无法完全收缩)、Ⅲ级肌力(产妇盆底肌肉能够完全收缩,但无法对抗阻力)、Ⅳ级肌力(产妇盆底肌肉能够完全收缩,且能够对抗阻力)和Ⅴ级肌力(产妇盆底肌肉能够完全收缩,且能够持续对抗阻力)。
记录两组被选取对象的每日小便失禁次数,整理归纳后取平均数输入统计学软件验证并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 21.0)验证两组被选取对象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数据并进行比较,利用%表示各级肌力所占比例,以(`x±s)表示患者治疗后的日平均小便失禁次数,利用n(组员例数)表达计数资料,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被选取对象治疗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被选取对象的盆底肌力分级检测结果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观察组30例被选取对象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患者日平均小便失禁次数组间比较
观察组30例被选取对象的日平均小便失禁次数为(0.98±0.06)次/d,对照组30例被选取对象日平均小便失禁次数为(4.75±0.43)次/d。观察组被选取对象日平均小便失禁次数要低于对照组,t=47.5605、P=0.0000。
3 讨论
电刺激是一种常用于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式,该治疗通过将电极放置于患者阴道,利用电击的方式促使盆底肌肉自动收缩,从而达到锻炼盆底肌肉功能,促进盆底肌力恢复的作用[2]。但有研究表明,电刺激治疗方式长期应用有可能造成产妇出现盆底肌疲劳现象的出现,影响肌肉弹性,不利于患者盆底肌的恢复[3]。而在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生物反馈则能够有效的改善上述问题,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能够准确的把握患者的盆底肌肉收缩情况,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自助锻炼[4]。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劳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有利于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5):95,97.
[2]张平.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5):119.
[3]王兆杰.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9):119-120,125.
[4]邢丽丽.产后6周盆底康复疗效对比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6):56,59.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积极作用
女性在自然分娩后有一定的几率会出现盆底结构退化和功能改变等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患者会出现盆底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产道损伤等临床症状,影响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需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帮助女性患者恢复盆底肌力便十分重要。为此,本文将采用分组比较的方式探究电刺激生活反馈在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希望能够为我国产妇的产后盆底康复提供一定的帮助,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選在我院妇产科行顺产分娩后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2018年7月-2019年2月)的6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为方便研究的有序进行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被选取对象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观察组中,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0.96±7.04)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5±1.95)周;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中,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1.08±6.92)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5±1.95)周;其中初产妇15例、经产妇15例。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验证发现无意义,P﹥0.05,符合本研究的比较标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所有产妇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进行分娩。②所有产妇在产后均经临床检测验证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肉损伤症状。③排除存在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④排除治疗依从性较差或不遵医的患者。
1.3方法
1.3.1电刺激治疗法
所有被选取对象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均次啊用电刺激治疗方式。首先,利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对患者的盆底肌力功能状态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予以患者相应的治疗方案(平均频率为8Hz、脉搏分布为320чs左右,具体数据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待治疗方案确定后患者取仰卧位,由医生将探头治愈患者阴道中,每次治疗持续30min,每次治疗应间隔一天,共治疗两周[1]。
1.3.2生物反馈治疗
观察组30例被选取对象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行生物反馈治疗方式。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者的盆底肌肉状态进行评测,根据评测结果指导患者完成相应的盆底肌群收缩训练方案,以便于患者盆底肌力功能的恢复。该治疗方式同电刺激治疗法同时使用,每次持续30min,每次治疗应间隔一天,共治疗两周。
1.4 评定标准
所有被选取对象在治疗两周后均进行盆底肌力检测,该检测指标包含Ⅰ级肌力(产妇盆底肌肉存在轻微颤动)、Ⅱ级肌力(产妇盆底肌肉无法完全收缩)、Ⅲ级肌力(产妇盆底肌肉能够完全收缩,但无法对抗阻力)、Ⅳ级肌力(产妇盆底肌肉能够完全收缩,且能够对抗阻力)和Ⅴ级肌力(产妇盆底肌肉能够完全收缩,且能够持续对抗阻力)。
记录两组被选取对象的每日小便失禁次数,整理归纳后取平均数输入统计学软件验证并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 21.0)验证两组被选取对象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数据并进行比较,利用%表示各级肌力所占比例,以(`x±s)表示患者治疗后的日平均小便失禁次数,利用n(组员例数)表达计数资料,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被选取对象治疗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被选取对象的盆底肌力分级检测结果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观察组30例被选取对象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患者日平均小便失禁次数组间比较
观察组30例被选取对象的日平均小便失禁次数为(0.98±0.06)次/d,对照组30例被选取对象日平均小便失禁次数为(4.75±0.43)次/d。观察组被选取对象日平均小便失禁次数要低于对照组,t=47.5605、P=0.0000。
3 讨论
电刺激是一种常用于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式,该治疗通过将电极放置于患者阴道,利用电击的方式促使盆底肌肉自动收缩,从而达到锻炼盆底肌肉功能,促进盆底肌力恢复的作用[2]。但有研究表明,电刺激治疗方式长期应用有可能造成产妇出现盆底肌疲劳现象的出现,影响肌肉弹性,不利于患者盆底肌的恢复[3]。而在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生物反馈则能够有效的改善上述问题,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能够准确的把握患者的盆底肌肉收缩情况,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自助锻炼[4]。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劳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有利于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5):95,97.
[2]张平.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5):119.
[3]王兆杰.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9):119-120,125.
[4]邢丽丽.产后6周盆底康复疗效对比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