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共选择80例作为资料,均为本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肺康复治疗,观察两组肺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FEV1、FVC、FEV1%、FVC%等指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强肺康复治疗可进一步促使肺功能康复,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临床较为常见,会导致患者出现肺功能衰竭、气流受限及体力不支等症状,严重影响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当前临床治疗该疾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起到缓解症状,改善呼吸状态等作用,利于减轻患者不适感,具有一定的疗效[2]。而为促使患者肺功能更快、更好恢复,单纯对症支持治疗存在不足,应配合肺康复治疗,加强呼吸锻炼及健康教育,增强呼吸功能,获得满意疗效。为此,本次研究对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选择80例作为资料,均为本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均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42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62.12±3.15)岁;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42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62.05±3.22)岁;排除合并其他器官严重性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经比较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实施饮食指导,落实抗感染、平喘、雾化吸入治疗等。
1.2.2 观察组 在上述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肺康复治疗,具体如下:①吸氧治疗,给予长期吸氧治疗,每天12-15h,氧浓度为30%,流量为1-2L/min。②锻炼呼吸肌,指导患者进行呼气及吸气训练,选择800ml容量气球进行呼吸指导,即吹气球,每天3-4次,每次3-5min;指导患者缩唇及腹式呼吸,早期以每天2-3次,每次10-15min为主,待患者掌握后,依据自身病情适当训练。③耐力训练,制定运动锻炼计划,避免剧烈运动,应以竞走、散步、太极拳等为主,并密切监测心率及耗氧量,避免出现异常[3]。
1.3 观察指标
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变化,并计算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比值(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比值(FVC%)。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表1可知,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各指标均明显偏低,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FEV1、FVC、FEV1%、FVC%等指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常见的呼吸疾病,主要特征为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当患者发病后需快速进行治疗,以平喘、消炎等常规对症治疗,但多数患者仅以常规治疗为主,未能展开持续治疗,导致疗效有限。而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肺康复治疗,促使患者肺功能增强,利于防范病情进一步恶化,且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4]。肺康复治疗包含呼吸肌训练、全身运动等,利于增强体质,优化呼吸功能,心肺功能和耐力有效提升,延缓肺功能衰减,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还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促使其强化自身管理,利于预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FEV1、FVC、FEV1%、FVC%等指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肺康复治疗对促使患者肺功能改善有积极作用,利于促使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增强运动耐力及心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对增强呼吸功能有明显的效果,属于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温诗田. 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 双足与保健, 2017, 26(7):62-63.
[2]丁立君. 探討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 v.18(63):115.
[3]陈敏,, 朱慕云,等. 振动PEP排痰法在慢阻肺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7):1323-1326.
[4]白丰先, 李展, 郑大炜. 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 50(12):49-50.
关键词: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临床较为常见,会导致患者出现肺功能衰竭、气流受限及体力不支等症状,严重影响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当前临床治疗该疾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起到缓解症状,改善呼吸状态等作用,利于减轻患者不适感,具有一定的疗效[2]。而为促使患者肺功能更快、更好恢复,单纯对症支持治疗存在不足,应配合肺康复治疗,加强呼吸锻炼及健康教育,增强呼吸功能,获得满意疗效。为此,本次研究对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选择80例作为资料,均为本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均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42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62.12±3.15)岁;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42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62.05±3.22)岁;排除合并其他器官严重性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经比较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实施饮食指导,落实抗感染、平喘、雾化吸入治疗等。
1.2.2 观察组 在上述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肺康复治疗,具体如下:①吸氧治疗,给予长期吸氧治疗,每天12-15h,氧浓度为30%,流量为1-2L/min。②锻炼呼吸肌,指导患者进行呼气及吸气训练,选择800ml容量气球进行呼吸指导,即吹气球,每天3-4次,每次3-5min;指导患者缩唇及腹式呼吸,早期以每天2-3次,每次10-15min为主,待患者掌握后,依据自身病情适当训练。③耐力训练,制定运动锻炼计划,避免剧烈运动,应以竞走、散步、太极拳等为主,并密切监测心率及耗氧量,避免出现异常[3]。
1.3 观察指标
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变化,并计算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比值(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比值(FVC%)。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表1可知,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各指标均明显偏低,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FEV1、FVC、FEV1%、FVC%等指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常见的呼吸疾病,主要特征为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当患者发病后需快速进行治疗,以平喘、消炎等常规对症治疗,但多数患者仅以常规治疗为主,未能展开持续治疗,导致疗效有限。而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肺康复治疗,促使患者肺功能增强,利于防范病情进一步恶化,且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4]。肺康复治疗包含呼吸肌训练、全身运动等,利于增强体质,优化呼吸功能,心肺功能和耐力有效提升,延缓肺功能衰减,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还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促使其强化自身管理,利于预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FEV1、FVC、FEV1%、FVC%等指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肺康复治疗对促使患者肺功能改善有积极作用,利于促使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增强运动耐力及心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对增强呼吸功能有明显的效果,属于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温诗田. 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 双足与保健, 2017, 26(7):62-63.
[2]丁立君. 探討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 v.18(63):115.
[3]陈敏,, 朱慕云,等. 振动PEP排痰法在慢阻肺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7):1323-1326.
[4]白丰先, 李展, 郑大炜. 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 50(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