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提倡“读写结合”,即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交融,最终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正如叶圣陶所说:“读是吸收的过程,写是释放和倾吐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将读写互相渗透,让阅读成为写作的基础,用写作来检验阅读成果,读与写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模仿经典句式,描摹生动场景,想象拓展练笔,让学生学会个性表达,全面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句式模仿,仿中有创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语文为生活服务。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会让学生由浅入深,深入文本,品读、探究、感悟,并据此对经典句式、段落等进行模仿,仿其句式结构,用其词语,引其手法,在模仿中有所创新,最终掌握写作的核心方法,并逐步从机械模仿走向轻车熟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在《月光启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一句非常感兴趣。我问大家这一句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一个学生说:芬芳是用来形容花朵的,怎么能形容歌声呢?还有的说:歌声是听到的,怎么觉得好像能用鼻子闻到一样,这个句子真奇怪!还有的说:我觉得这个句子特别生动,要比“院子里回荡着妈妈优美的歌声”更为动人。我告诉大家这是一种“通感”的修辞,在描述时将人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相互交通,彼此转换,让语言更为生动。我让大家试一试仿写此类句子。有的说:天上的星星在朝我眨眼睛,努着小嘴说你好!有的说:老师的声音像棉花糖一样,真甜!还有的说:花园里的花随着风轻轻摇摆,像在窃窃私语,又像在翩翩起舞。学生们已经开始自由运用这种修辞,写出生动的句子。
二、品味描摹,升华情感
语文世界丰富多彩,展现出不同的风情。小学生可以在文本中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望无际的草原、荒无人烟的沙漠、雄壮奇伟的大山、奔腾湍急的河流……可以领略先贤伟人的风姿、各路英雄的气概、各行能人的风采……亦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为学生创设写作氛围,让他们在品味中描摹,倾吐自己的真实情感。
在《西湖》一课的教学中,师生一起诵读《忆江南》,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苏杭的美景,而此时“西湖”佳人也翩跹而至,带着江南的烟雨,用吴侬软语为我们唱一曲《大美西湖》。学生们从“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一句出发,观湖光山色,赏湖堤小岛,睹华灯初上,既将西湖的万种风情尽收眼底,也体会到文本在描摹上的功力。这样的西湖,你如果是一個散文大师,会如何绘出美景,如何赞美它的无与伦比呢?
立足文本,品析不同的情境,感悟不同的意蕴。当学生心中涌动着情感时,他们就会将其喷薄而出,激活思维,激发灵感,并诉诸于笔端,在栩栩如生的描摹中,表达自己的真情体验。
三、拓展补写,积极生成
小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了营养,就可以将其酿成花蜜,这就是从读到写的过程。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探究文本,在文本的关键处、空白处、悬念处展开想象,积极生成,续写故事,或者妙笔生花补全留白,不再像以前那样呆板,更不会笑话百出,都是真情流露且富有生命力的表达,让人刮目相看。不得不说,读让写水到渠成,让表达生机勃勃。
在《轮椅上的霍金》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与“霍金”隔空对话,让学生与人物展开心灵上的交流。一个学生问:霍金,你难道没有抱怨过生活吗?难道没有抱怨上帝的不公吗?一个学生替霍金来回答:抱怨过,也痛恨过,但最后我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如果我注定要经历痛苦,就让我把它变成动力,变成我引以为傲的资本,向世人证明,我可以,我不辜负生命!这种角色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人物之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找到解读人物的钥匙。于是,我顺势让大家将此情境写下来,展开想象,大胆创新。
在读中悟,在悟中生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其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丰厚的语言基础,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没有对主题的品悟,很难写出富有特色的作品。现在,我的学生已经能深入文本,言未尽之意,抒未完之情,与作者惺惺相惜,拓展想象,一展身手。
总之,从小学生的终身需求出发,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深入地读、充实地写,做到读写结合、灵动表达。我相信小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准确用词、简明表达、条理清晰等规律,一定会应用到写作中去。坚持不懈,定会使他们积累丰厚的语言功底,全面挖掘他们的语言潜能,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一、句式模仿,仿中有创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语文为生活服务。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会让学生由浅入深,深入文本,品读、探究、感悟,并据此对经典句式、段落等进行模仿,仿其句式结构,用其词语,引其手法,在模仿中有所创新,最终掌握写作的核心方法,并逐步从机械模仿走向轻车熟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在《月光启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一句非常感兴趣。我问大家这一句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一个学生说:芬芳是用来形容花朵的,怎么能形容歌声呢?还有的说:歌声是听到的,怎么觉得好像能用鼻子闻到一样,这个句子真奇怪!还有的说:我觉得这个句子特别生动,要比“院子里回荡着妈妈优美的歌声”更为动人。我告诉大家这是一种“通感”的修辞,在描述时将人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相互交通,彼此转换,让语言更为生动。我让大家试一试仿写此类句子。有的说:天上的星星在朝我眨眼睛,努着小嘴说你好!有的说:老师的声音像棉花糖一样,真甜!还有的说:花园里的花随着风轻轻摇摆,像在窃窃私语,又像在翩翩起舞。学生们已经开始自由运用这种修辞,写出生动的句子。
二、品味描摹,升华情感
语文世界丰富多彩,展现出不同的风情。小学生可以在文本中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望无际的草原、荒无人烟的沙漠、雄壮奇伟的大山、奔腾湍急的河流……可以领略先贤伟人的风姿、各路英雄的气概、各行能人的风采……亦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为学生创设写作氛围,让他们在品味中描摹,倾吐自己的真实情感。
在《西湖》一课的教学中,师生一起诵读《忆江南》,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苏杭的美景,而此时“西湖”佳人也翩跹而至,带着江南的烟雨,用吴侬软语为我们唱一曲《大美西湖》。学生们从“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一句出发,观湖光山色,赏湖堤小岛,睹华灯初上,既将西湖的万种风情尽收眼底,也体会到文本在描摹上的功力。这样的西湖,你如果是一個散文大师,会如何绘出美景,如何赞美它的无与伦比呢?
立足文本,品析不同的情境,感悟不同的意蕴。当学生心中涌动着情感时,他们就会将其喷薄而出,激活思维,激发灵感,并诉诸于笔端,在栩栩如生的描摹中,表达自己的真情体验。
三、拓展补写,积极生成
小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了营养,就可以将其酿成花蜜,这就是从读到写的过程。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探究文本,在文本的关键处、空白处、悬念处展开想象,积极生成,续写故事,或者妙笔生花补全留白,不再像以前那样呆板,更不会笑话百出,都是真情流露且富有生命力的表达,让人刮目相看。不得不说,读让写水到渠成,让表达生机勃勃。
在《轮椅上的霍金》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与“霍金”隔空对话,让学生与人物展开心灵上的交流。一个学生问:霍金,你难道没有抱怨过生活吗?难道没有抱怨上帝的不公吗?一个学生替霍金来回答:抱怨过,也痛恨过,但最后我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如果我注定要经历痛苦,就让我把它变成动力,变成我引以为傲的资本,向世人证明,我可以,我不辜负生命!这种角色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人物之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找到解读人物的钥匙。于是,我顺势让大家将此情境写下来,展开想象,大胆创新。
在读中悟,在悟中生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其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丰厚的语言基础,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没有对主题的品悟,很难写出富有特色的作品。现在,我的学生已经能深入文本,言未尽之意,抒未完之情,与作者惺惺相惜,拓展想象,一展身手。
总之,从小学生的终身需求出发,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深入地读、充实地写,做到读写结合、灵动表达。我相信小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准确用词、简明表达、条理清晰等规律,一定会应用到写作中去。坚持不懈,定会使他们积累丰厚的语言功底,全面挖掘他们的语言潜能,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