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美学的角度对旅游文本翻译进行剖析是一个必要且可行的研究。而综观此前,鲜有学者从美学角度对旅游翻译进行研究。本文以翻译美学为切入点,对旅游文本翻译进行分析与探究,并依此提出翻译策略。
关键词:旅游翻译;翻译美学;翻译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美学与翻译的关系受到翻译界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用美学指导翻译实践也成为越来越多译者所采用的理论指导方法。美学与翻译研究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方向,翻译美学理论的介入,使得翻译理论出现了多元化趋势。[1]
二、翻译美学观
国内译界认为,译学与美学的结合要以译学为基础,用美学的理论指导翻译的实践。那么究竟什么是翻译美学呢?在《译学辞典》中,翻译美学被定义为: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体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在中国的传统译论中,大部分久经流传的翻译理论学说都有其美学渊源。例如支谦的“文质说”、严复的“信达雅”、林语堂的“美学论”、朱光潜的“艺术论”、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论”、许渊冲的“三美论”等译论,特别是许渊冲的译诗“三美论”,更是直接点出了翻译与美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2]因此,翻译美学对文本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三、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旅游文本的翻译
旅游文本有两个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诱导行动。由于文化差异,不同语言的旅游文本具有不同的“体裁规约”(genre conventions),即不同的写作风格和美学标准。[3]翻译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旅游翻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基础。下面主要将从“意美”角度对旅游文本的翻译进行分析和探讨。意美以感心,最重要的是译出境界。[4]
Example 1:
On the road leading from central Europe to the Adriatic coast lies a small Slovenian town of Postojna. Its subterranean world holds some of Europe’s most magnificent underground galleries. Time losses all meaning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underground wonders. Dripstones, stalactites, in different shapes —— columns, pillars and translucent curtains, conjure up unforgettable images.
——Postojna Cave
译文:从中欧通往亚德里亚海滨的道路之间,有一座斯洛文尼亚小镇—普斯托伊纳,这里的溶洞景观美如画廊,恢弘壮阔堪称欧洲之冠。洞中的奇观异景,其形成过程之漫长,使时光在这里也失去了意义。各种钟乳石形态各异—有的如玉柱浑圆;有的如栋梁擎天;有的如瀑布飞帘,晶莹剔透—大自然鬼斧神工,妙境天成,令人难忘。
汉语行文用字讲究声情并茂、诗情画意,讲究意境,而译文将讲究的这些“诗”情“画”意早就隐含在原文字里行间。译文遵循汉语的习惯,借用汉语的连珠四字句进行适当的渲染,形成对偶之势,将原文的神韵和意境充分展示了出来。仿佛将景色置放于游客眼前。从传达意境美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翻译译出了境界。作为旅游翻译,更为吸引游客。
四、翻译美学观下的翻译策略
一般而言,英语旅游文本大多风格简约,结构严谨而不复杂,行文用字简洁明了,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最忌啰嗦堆砌,不像汉语那样讲究四言八句,言辞华美。[5]在很多情况下,景物描写往往用客观的具象罗列来传达实实在在的景物之美,力求忠实再现自然,讓读者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印象。而较之英语,由于历来深受汉语古诗词等影响,汉语景介的语言表达常常伴有大量的平行结构和连珠四字句以达到音形意皆美的效果。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到,艺术的本性是摹仿。而翻译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基于汉英属于不同的语系,除了模仿外,有时候还需要进行重建或者改写,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阐释语际转换的美学问题,尤其注意在翻译过程中涉及的意境、音韵和形式等。尤其在对一些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文本进行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诗情画意的意境传递,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五、结语
翻译的艺术创造是指以翻译为艺术手段而完成的审美活动。综上所述,在跨文化旅游对外宣传翻译中,译者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外文化差异和语言上的沟壑,以及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译者在苦练语言基本功的同时,还应多做一些跨国界的对比研究。在翻译时,注意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2.
[2]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朱峰.旅游文本的翻译美学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82-86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12.
[5]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59-61.
关键词:旅游翻译;翻译美学;翻译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美学与翻译的关系受到翻译界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用美学指导翻译实践也成为越来越多译者所采用的理论指导方法。美学与翻译研究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方向,翻译美学理论的介入,使得翻译理论出现了多元化趋势。[1]
二、翻译美学观
国内译界认为,译学与美学的结合要以译学为基础,用美学的理论指导翻译的实践。那么究竟什么是翻译美学呢?在《译学辞典》中,翻译美学被定义为: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体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在中国的传统译论中,大部分久经流传的翻译理论学说都有其美学渊源。例如支谦的“文质说”、严复的“信达雅”、林语堂的“美学论”、朱光潜的“艺术论”、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论”、许渊冲的“三美论”等译论,特别是许渊冲的译诗“三美论”,更是直接点出了翻译与美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2]因此,翻译美学对文本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三、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旅游文本的翻译
旅游文本有两个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诱导行动。由于文化差异,不同语言的旅游文本具有不同的“体裁规约”(genre conventions),即不同的写作风格和美学标准。[3]翻译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旅游翻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基础。下面主要将从“意美”角度对旅游文本的翻译进行分析和探讨。意美以感心,最重要的是译出境界。[4]
Example 1:
On the road leading from central Europe to the Adriatic coast lies a small Slovenian town of Postojna. Its subterranean world holds some of Europe’s most magnificent underground galleries. Time losses all meaning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underground wonders. Dripstones, stalactites, in different shapes —— columns, pillars and translucent curtains, conjure up unforgettable images.
——Postojna Cave
译文:从中欧通往亚德里亚海滨的道路之间,有一座斯洛文尼亚小镇—普斯托伊纳,这里的溶洞景观美如画廊,恢弘壮阔堪称欧洲之冠。洞中的奇观异景,其形成过程之漫长,使时光在这里也失去了意义。各种钟乳石形态各异—有的如玉柱浑圆;有的如栋梁擎天;有的如瀑布飞帘,晶莹剔透—大自然鬼斧神工,妙境天成,令人难忘。
汉语行文用字讲究声情并茂、诗情画意,讲究意境,而译文将讲究的这些“诗”情“画”意早就隐含在原文字里行间。译文遵循汉语的习惯,借用汉语的连珠四字句进行适当的渲染,形成对偶之势,将原文的神韵和意境充分展示了出来。仿佛将景色置放于游客眼前。从传达意境美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翻译译出了境界。作为旅游翻译,更为吸引游客。
四、翻译美学观下的翻译策略
一般而言,英语旅游文本大多风格简约,结构严谨而不复杂,行文用字简洁明了,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最忌啰嗦堆砌,不像汉语那样讲究四言八句,言辞华美。[5]在很多情况下,景物描写往往用客观的具象罗列来传达实实在在的景物之美,力求忠实再现自然,讓读者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印象。而较之英语,由于历来深受汉语古诗词等影响,汉语景介的语言表达常常伴有大量的平行结构和连珠四字句以达到音形意皆美的效果。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到,艺术的本性是摹仿。而翻译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基于汉英属于不同的语系,除了模仿外,有时候还需要进行重建或者改写,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阐释语际转换的美学问题,尤其注意在翻译过程中涉及的意境、音韵和形式等。尤其在对一些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文本进行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诗情画意的意境传递,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五、结语
翻译的艺术创造是指以翻译为艺术手段而完成的审美活动。综上所述,在跨文化旅游对外宣传翻译中,译者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外文化差异和语言上的沟壑,以及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译者在苦练语言基本功的同时,还应多做一些跨国界的对比研究。在翻译时,注意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2.
[2]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朱峰.旅游文本的翻译美学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82-86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12.
[5]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