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详细研究了击剑运动项目的技战术的特征,及其应用路径。从攻防转换、进攻时机与方位、距离和节奏、以及控制与反控制的四个维度中,分析了在击剑运动中技战术配合的应用方式与途径。旨在为我国击剑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击剑运动;技战术;应用途径
一、击剑运动的技战术特征
击剑运动分为花剑、重剑、佩剑、以及团体赛和个人赛等项目。是从古代剑术决斗中发展而来的现代体育项目,在结合优雅且灵活的战术配合中,以剑尖刺击对手有效部位为记分方式,判断参赛选手的技战术水平。那么在比赛中,刺击范围是否精准,是击剑运动的重要评分指标。尤其在使用了电子记分方式后,其主观判罚趋于弱化。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已经不再完全适应比赛规则,即便能够获得裁判的主观认同,但实际得分情况并不一定居高。尤其在快速进攻上,如果步伐与击剑速度配合协调出现漏洞,也容易遭到对手的反攻。因此,在现代击剑运动中,运动员的身法、速度、精准度、协调性、敏捷度等,是击剑运动汇总技战术的主要特征。
二、击剑運动的技战术应用路径
(一)调整攻防转换节奏
在击剑运动中,频繁的攻防转换贯穿于战术行动的比赛全过程。在以往赛事中,能够明显发现,对比赛节奏的掌握是赢得比赛的关键所在。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如果让对手掌握了进攻节奏,无异于将自身的弱点暴露于对手的有效攻击范围。因此,在击剑运动中,掌握攻防转换节奏是技战术配合的核心要素。相关数据显示,击剑运动中3分钟赛程内,双方平均总攻击数在42到56次之间,如果一方选手能够在比赛中,达到30次以上的有效攻击,则会相对占据比分优势,反之则有可能处于被动。因此,在比赛中注重攻击频率,当对手攻击频繁时采取防守战略时,也需要采取增加攻击频次夺回比赛节奏。一旦对手在攻击中攻击频次过高,一定要稳住重心,并寻找对手在攻击中暴露的弱点,进而及时组织反击,争取比赛优势,并调整攻防转换节奏。
(二)把握进攻时机与击打方位
在击剑运动中,双方除去身高与臂长的优势之外,其进攻时机与击打方位的精准度,决定了最终成败。进攻时机是指,在双方交锋中,最为有利的攻击时间。当对手忙于进攻时往往会暴露有效击打部位,或者在防守中失去防御能力。此时一方选手一定要精准把握攻击时间,进而以加快进攻节奏和步步为营的紧逼态势压制对手可能形成的反攻趋势。一般情况下,对手在收手、打空、上步过大等动作中,是我方选手最佳攻击时间。一名优秀的击剑运动员,一定要在对手空隙调整之间,抓住攻击主导权,进而形成以最佳攻击时间为核心的攻击优势,以便获取得分,以及连续得分的机遇。此外,攻击方位是指,双方运动员对击剑尤其是剑尖的控制,从而锁定攻击目标的有效部位和方向,以便减小刺击失效或者刺击落空的情况。击剑运动中短兵交接,其对抗性极强,一次防守还击或者有效攻击,其攻击过程产生的时间越短其成功率越高。而在极短的时间内精准把握攻击时机,并准确击中有效部位,才能获得有效得分最终赢得比赛。因此,在击剑运动中需要格外注重在技战术中对于进攻时机与击中有效部位的把握程度与精准度,进而赢得比赛。
(三)调节距离和节奏的组合变化
距离与节奏的组合变化配合调节在击剑运动中,是控制比赛节奏有效击中对手的必要途径。一方面,运用距离控制是缩小对手身体优势的主要方式。在击剑运动中能够发现,对手的身高和臂展确实能够产生一定的攻击优势。那么如何弱化这种优势成为赢得比赛的关键。在身高臂展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本方选手需要在防守中尽量与对手缩短距离,从而利用时间和速度优势化被动为主动。而在进攻过程中,应当以较长的距离为攻击发起点,进而防止对手在有效攻击距离中提前发起进攻。那么判断有效的攻击距离,成为掌握比赛节奏的主要技战术要领。其击剑运动的主要原则在于扬长避短,只有发挥出本方攻击优势,才能获取最终胜利。因此,在击剑运动中如果身体优势较为薄弱,必须以速度和时间的把握,及时调整与对手的攻防转换距离,并配合相应的攻击节奏,调节技战术的有效发挥。而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击剑节奏的应用技巧,将用力大小、出剑幅度、攻防间隔时间、以及动作快慢有效配合,才能形成较高的节奏优势。而且要在击剑比赛中运用得当,其灵活性与主动性的有机结合,才是击剑战术中的重要衔接。控制与对手的有效进攻距离,则是占据主动性的关键。而控制进攻节奏,就是最为灵活的战术运用。
(四)掌握控制与反控制的核心要素
控制在击剑运动中特指让对手跟着已方的节奏进行运动,压制对手的战术意图,让对手随时处在已方的进攻范围内。而反控制的意义在于,对手在已方控制下伺机寻求脱离控制的可能,进而调整部分运动频率形成反控制的运动效果。从博弈角度分析,击剑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在控制与反控制的活动中形成的运动模式。其矛盾点辩证统一,同时制约着运动双方,从而形成了击剑运动的对抗性。在击剑比赛中已方占据优势的明显特征即为控制对方选手的运动频次,并保证这种控制不被对方挣脱。一方面,需要已方选手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攻击优势和防守技巧,从而弥补自身的技术不足。另一方面,需要抑彼之长攻彼之短,限制对手的攻击优势,并扩大对手的弱点,从而便于己方进攻。在击剑比赛中每一次交锋都是攻防、反攻、力量、速度的比拼,能否及时掌握对手的攻击特点并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控制击剑运动的核心,其中需要选手注意的是临场应变能力,进而控制对手掌握比赛的主动权与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威.我国击剑运动理论研究基本话语词汇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05):90-93.
[2]李青峰,赵传杰.对击剑比赛技战术分析的再认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06):74-77.
作者简介:
孙赫男(1986.06—),女,汉族,辽宁省辽阳市人,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贵州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关键词:击剑运动;技战术;应用途径
一、击剑运动的技战术特征
击剑运动分为花剑、重剑、佩剑、以及团体赛和个人赛等项目。是从古代剑术决斗中发展而来的现代体育项目,在结合优雅且灵活的战术配合中,以剑尖刺击对手有效部位为记分方式,判断参赛选手的技战术水平。那么在比赛中,刺击范围是否精准,是击剑运动的重要评分指标。尤其在使用了电子记分方式后,其主观判罚趋于弱化。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已经不再完全适应比赛规则,即便能够获得裁判的主观认同,但实际得分情况并不一定居高。尤其在快速进攻上,如果步伐与击剑速度配合协调出现漏洞,也容易遭到对手的反攻。因此,在现代击剑运动中,运动员的身法、速度、精准度、协调性、敏捷度等,是击剑运动汇总技战术的主要特征。
二、击剑運动的技战术应用路径
(一)调整攻防转换节奏
在击剑运动中,频繁的攻防转换贯穿于战术行动的比赛全过程。在以往赛事中,能够明显发现,对比赛节奏的掌握是赢得比赛的关键所在。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如果让对手掌握了进攻节奏,无异于将自身的弱点暴露于对手的有效攻击范围。因此,在击剑运动中,掌握攻防转换节奏是技战术配合的核心要素。相关数据显示,击剑运动中3分钟赛程内,双方平均总攻击数在42到56次之间,如果一方选手能够在比赛中,达到30次以上的有效攻击,则会相对占据比分优势,反之则有可能处于被动。因此,在比赛中注重攻击频率,当对手攻击频繁时采取防守战略时,也需要采取增加攻击频次夺回比赛节奏。一旦对手在攻击中攻击频次过高,一定要稳住重心,并寻找对手在攻击中暴露的弱点,进而及时组织反击,争取比赛优势,并调整攻防转换节奏。
(二)把握进攻时机与击打方位
在击剑运动中,双方除去身高与臂长的优势之外,其进攻时机与击打方位的精准度,决定了最终成败。进攻时机是指,在双方交锋中,最为有利的攻击时间。当对手忙于进攻时往往会暴露有效击打部位,或者在防守中失去防御能力。此时一方选手一定要精准把握攻击时间,进而以加快进攻节奏和步步为营的紧逼态势压制对手可能形成的反攻趋势。一般情况下,对手在收手、打空、上步过大等动作中,是我方选手最佳攻击时间。一名优秀的击剑运动员,一定要在对手空隙调整之间,抓住攻击主导权,进而形成以最佳攻击时间为核心的攻击优势,以便获取得分,以及连续得分的机遇。此外,攻击方位是指,双方运动员对击剑尤其是剑尖的控制,从而锁定攻击目标的有效部位和方向,以便减小刺击失效或者刺击落空的情况。击剑运动中短兵交接,其对抗性极强,一次防守还击或者有效攻击,其攻击过程产生的时间越短其成功率越高。而在极短的时间内精准把握攻击时机,并准确击中有效部位,才能获得有效得分最终赢得比赛。因此,在击剑运动中需要格外注重在技战术中对于进攻时机与击中有效部位的把握程度与精准度,进而赢得比赛。
(三)调节距离和节奏的组合变化
距离与节奏的组合变化配合调节在击剑运动中,是控制比赛节奏有效击中对手的必要途径。一方面,运用距离控制是缩小对手身体优势的主要方式。在击剑运动中能够发现,对手的身高和臂展确实能够产生一定的攻击优势。那么如何弱化这种优势成为赢得比赛的关键。在身高臂展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本方选手需要在防守中尽量与对手缩短距离,从而利用时间和速度优势化被动为主动。而在进攻过程中,应当以较长的距离为攻击发起点,进而防止对手在有效攻击距离中提前发起进攻。那么判断有效的攻击距离,成为掌握比赛节奏的主要技战术要领。其击剑运动的主要原则在于扬长避短,只有发挥出本方攻击优势,才能获取最终胜利。因此,在击剑运动中如果身体优势较为薄弱,必须以速度和时间的把握,及时调整与对手的攻防转换距离,并配合相应的攻击节奏,调节技战术的有效发挥。而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击剑节奏的应用技巧,将用力大小、出剑幅度、攻防间隔时间、以及动作快慢有效配合,才能形成较高的节奏优势。而且要在击剑比赛中运用得当,其灵活性与主动性的有机结合,才是击剑战术中的重要衔接。控制与对手的有效进攻距离,则是占据主动性的关键。而控制进攻节奏,就是最为灵活的战术运用。
(四)掌握控制与反控制的核心要素
控制在击剑运动中特指让对手跟着已方的节奏进行运动,压制对手的战术意图,让对手随时处在已方的进攻范围内。而反控制的意义在于,对手在已方控制下伺机寻求脱离控制的可能,进而调整部分运动频率形成反控制的运动效果。从博弈角度分析,击剑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在控制与反控制的活动中形成的运动模式。其矛盾点辩证统一,同时制约着运动双方,从而形成了击剑运动的对抗性。在击剑比赛中已方占据优势的明显特征即为控制对方选手的运动频次,并保证这种控制不被对方挣脱。一方面,需要已方选手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攻击优势和防守技巧,从而弥补自身的技术不足。另一方面,需要抑彼之长攻彼之短,限制对手的攻击优势,并扩大对手的弱点,从而便于己方进攻。在击剑比赛中每一次交锋都是攻防、反攻、力量、速度的比拼,能否及时掌握对手的攻击特点并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控制击剑运动的核心,其中需要选手注意的是临场应变能力,进而控制对手掌握比赛的主动权与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威.我国击剑运动理论研究基本话语词汇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05):90-93.
[2]李青峰,赵传杰.对击剑比赛技战术分析的再认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06):74-77.
作者简介:
孙赫男(1986.06—),女,汉族,辽宁省辽阳市人,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贵州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