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严复作为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所翻译的《天演论》系统地向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和爱国志士们介绍了西方社会的政治学说,吸收西方进化论思想中的精华,并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在比较会通中西文化的实践中构建出一系列哲学思想,对我们开创新文化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严复;天演论;中西文化;比较会通
一、前言
《天演论》是严复会通中西文化后的产物,它深入地介绍和宣扬了进化论理论,提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等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反思的同时介绍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在处在民族危机的中国引起了空前的轰动。严复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宣扬达尔文等人的思想,也对中西文化做了深切的比较研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体系受到西方文化挑战的背景下,严复提出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中的有益思想为我所用,为中西文化的比较会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历史背景
清朝末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国内群情激奋,呼唤变法,严复也认识到自己应投入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浪潮中。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而来的还有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在当时,中西文化观上的主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复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又赴英国留学学习海军,但他却认识到船炮之类的科技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的落后,只有从政治上唤起民众的觉醒才是真正的出路。他开始将西方近代哲学、教育、政治、宗教等主要思想体系引入国内,以图为变法图强建立理论依据。
1893年,当英国生物学者赫胥黎发表《进化与伦理》后,严复产生了极大兴趣,他敏锐地察觉到此书对深陷民族危机中的当时中国的意义,于是迅速将其翻译成《天演论》广为传播。《天演论》认为宇宙万物以及人类社会都受“天演”法则所支配,需遵循“物竞天择”的规律。而面临外族入侵的中国也只有遵循这一规律,奋发自强,才能逃脱灭亡的厄运。《天演论》的出现,惊动了当时的整个思想界。它警告了当时的统治者,只有变法维新励精图治,才能改变贫弱受辱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唤醒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和革命意识。同时,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还在于改变中国文化的固有结构,将西方价值观合理吸收以产生新的文化体系。
三、严复《天演论》中体现的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会通
在翻译《天演论》的过程中,严复并非原原本本照实翻译,而是根据国情加以取舍改造,本着中国传统的追求一贯之道的态度,设法将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的各种进化学说进行融合,以形成他所提出的天演论体系。在对各种学说进行取舍的过程中,严复又不可避免地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时的时势所影响。
在赫胥黎的理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用于自然界生物的理论,但严复结合中国当时的需要,将其延伸到人类社会领域,因此在译述时,不局限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还将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一并宣扬。但在此过程中,严复对西方理论采取有选择性地继承,并结合中国传统思想中天行与人治相辅相成的观点,将进化论中自然原则与伦理原则的阐述多转换为关于天道和人治之间关系的论述。在继承了赫胥黎“与天争胜,适者生存”的西方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的同时,又结合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力图将中西文化加以融合,建立一套中西会通的对“天道”和“人道”的理论系统。严复力求找出西方与中国学理的共通性,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西方学术中的原理与中国的传统经学糅合到一起,在序言中即表明通过中西学术思想的融合以探索宇宙中的道理,他认为“欧洲学术之盛,远迈古初。其所得以为名理公例者,在在见极,不可复摇。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对当时西方在物理、生物方面较为成熟的理论如牛顿定律、热力学理论、演化理論极为称道,并用传统经学中对大道的看法与之比拟。在严复眼中,中西学并不矛盾,而是可以通过比较以发扬两者所含的真知灼见。
在《天演论》中既宣扬了西方的科学思想,又结合中国现实情况以及读者的理解接受能力,利用中国传统学说中的求道精神将其本土化,对其赋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中西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进行冲撞之关键时期塑造了一种系统的世界观,并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的学术与思想走向。
四、结语
清朝末年,在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冲击下,中国知识界固有的学术思想体系受到了全盘质疑,而对西方文化则渐渐产生了兴趣和认同。在此背景下,严复的《天演论》顺应了在中国知识界建立新体系的要求,在吸收西方先进观念的同时又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至今对我们接受新知,对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会贯通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惠萍.“天演”的进化——基于传播学视角的严复思想再考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2]郑钰浈.会通中西文以载道——从"会通"思想和诗学看《天演论》的翻译[J].皖西学院学报,2010(06)
[3]韩赵东.对严复《天演论》翻译中“操纵”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
[4]杨红.从《天演论》看严复的译名思想[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05)
作者简介:
刘晓(1990—),女,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儒学哲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关键词:严复;天演论;中西文化;比较会通
一、前言
《天演论》是严复会通中西文化后的产物,它深入地介绍和宣扬了进化论理论,提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等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反思的同时介绍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在处在民族危机的中国引起了空前的轰动。严复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宣扬达尔文等人的思想,也对中西文化做了深切的比较研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体系受到西方文化挑战的背景下,严复提出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中的有益思想为我所用,为中西文化的比较会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历史背景
清朝末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国内群情激奋,呼唤变法,严复也认识到自己应投入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浪潮中。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而来的还有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在当时,中西文化观上的主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复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又赴英国留学学习海军,但他却认识到船炮之类的科技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的落后,只有从政治上唤起民众的觉醒才是真正的出路。他开始将西方近代哲学、教育、政治、宗教等主要思想体系引入国内,以图为变法图强建立理论依据。
1893年,当英国生物学者赫胥黎发表《进化与伦理》后,严复产生了极大兴趣,他敏锐地察觉到此书对深陷民族危机中的当时中国的意义,于是迅速将其翻译成《天演论》广为传播。《天演论》认为宇宙万物以及人类社会都受“天演”法则所支配,需遵循“物竞天择”的规律。而面临外族入侵的中国也只有遵循这一规律,奋发自强,才能逃脱灭亡的厄运。《天演论》的出现,惊动了当时的整个思想界。它警告了当时的统治者,只有变法维新励精图治,才能改变贫弱受辱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唤醒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和革命意识。同时,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还在于改变中国文化的固有结构,将西方价值观合理吸收以产生新的文化体系。
三、严复《天演论》中体现的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会通
在翻译《天演论》的过程中,严复并非原原本本照实翻译,而是根据国情加以取舍改造,本着中国传统的追求一贯之道的态度,设法将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的各种进化学说进行融合,以形成他所提出的天演论体系。在对各种学说进行取舍的过程中,严复又不可避免地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时的时势所影响。
在赫胥黎的理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用于自然界生物的理论,但严复结合中国当时的需要,将其延伸到人类社会领域,因此在译述时,不局限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还将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一并宣扬。但在此过程中,严复对西方理论采取有选择性地继承,并结合中国传统思想中天行与人治相辅相成的观点,将进化论中自然原则与伦理原则的阐述多转换为关于天道和人治之间关系的论述。在继承了赫胥黎“与天争胜,适者生存”的西方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的同时,又结合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力图将中西文化加以融合,建立一套中西会通的对“天道”和“人道”的理论系统。严复力求找出西方与中国学理的共通性,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西方学术中的原理与中国的传统经学糅合到一起,在序言中即表明通过中西学术思想的融合以探索宇宙中的道理,他认为“欧洲学术之盛,远迈古初。其所得以为名理公例者,在在见极,不可复摇。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对当时西方在物理、生物方面较为成熟的理论如牛顿定律、热力学理论、演化理論极为称道,并用传统经学中对大道的看法与之比拟。在严复眼中,中西学并不矛盾,而是可以通过比较以发扬两者所含的真知灼见。
在《天演论》中既宣扬了西方的科学思想,又结合中国现实情况以及读者的理解接受能力,利用中国传统学说中的求道精神将其本土化,对其赋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中西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进行冲撞之关键时期塑造了一种系统的世界观,并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的学术与思想走向。
四、结语
清朝末年,在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冲击下,中国知识界固有的学术思想体系受到了全盘质疑,而对西方文化则渐渐产生了兴趣和认同。在此背景下,严复的《天演论》顺应了在中国知识界建立新体系的要求,在吸收西方先进观念的同时又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至今对我们接受新知,对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会贯通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惠萍.“天演”的进化——基于传播学视角的严复思想再考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2]郑钰浈.会通中西文以载道——从"会通"思想和诗学看《天演论》的翻译[J].皖西学院学报,2010(06)
[3]韩赵东.对严复《天演论》翻译中“操纵”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
[4]杨红.从《天演论》看严复的译名思想[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05)
作者简介:
刘晓(1990—),女,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儒学哲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