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第一次到访Brick&Wood之前就曾经和这间房子有过一次邂逅,在它还在装修的时候,我曾为这幢房子里有棵大树的神奇所在,还和同行的闺密调侃。这不就是一个“困”字吗?树木被束缚在房子里,不见日光,看起来那么没有精神。当我再次来到这间房子的时候,却看见这棵大树已经挣脱了束缚伸展向蓝天,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升哥是这家餐厅的主人,他解放了这棵树,也因为这家餐厅解放自己。升哥18岁的时候就去了大洋彼岸独自生活,学了金融也顺理成章地进了家极富盛名的投行工作。他赶上过金融行业最具光环的那几年,也度过了最低迷消沉的那几年。我们没有细聊那些日子的光彩与沉浮,说起了曾经坚持了那么多年的事业,升哥只是淡淡地一句带过:“那时候很忙,却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在忙。”多年的奋斗令升哥成为了大众视角下的成功人士:一家私募基金的重要人物。但这令人艳羡的一切都被他在一次骨折之后毅然放下,他走出了过去所有的光环,走进了这间有一棵大树的房子。
升哥好吃,也会吃,他对美食的热爱源于他的父亲。在他孩提之时,父亲总是会变着花样儿给他做好吃的。他印象最深的儿时美食是父亲做的一道瑶柱蒸蛋。那时的北方,瑶柱是很少见的食材,父亲对于食材的搭配十分得法,升哥说起那道菜时眯着眼睛,那享受的表情仿佛蒸蛋的嫩滑和瑶柱的鲜美仍在唇齿之间。
再后来的故事,发生在大洋彼岸,仿佛每一个远行的游子最先触动的乡愁都是对于故乡食物的思念,然后其中大部分人会因此“被迫”成为厨房里的艺术家,升哥便是其中之一。做饭这件事是需要天赋的,升哥擅长用有限的食材进行巧妙的搭配组合,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神奇美味。从相册的旧照片里,我看到他做的宫保鸡丁、日式牛排、海鲜沙拉,也看到他最初尝试的Fusion。他曾经邀请很多朋友来家里吃饭,每一道菜做完大家一起分享、聊天,然后再去做下一道菜。他从来不会做好一桌子菜肴再开启晚餐,对升哥而言烹饪是一种交流,如果变成了苦力则会毫无乐趣。
在旧金山生活的那些年,升哥时常光顾一间开在Downtown的小料理店。店里人很少,他也从不点菜,主厨从料理台背后递出什么他就吃什么。在那家叫作Shushiman在80s就被《Vogue》专题报道过,在这间小馆,他领略到了Sushi和Sashimi之外,日本料理的精妙和美味。这间小料理店仿佛是他的Muse,冥冥之中引领着他走到当下。
升哥的另一个Muse是他的日本室友,他们会在一起研究烹饪、交流对各自菜品的心得。他让升哥接触到了日本传统的家庭料理:一碟鱼、一碗酱汤、一勺米饭十分用心,升哥最早擅长的几道日本菜都是从他那里学来的。彼时周末,阳光下的一顿美味Brunch是开启一天最美好的方式。升哥还通过他的日本室友认识了他开店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他从东京远道而来的客座厨师。
老先生每月都会从日本来到Brick&Wood几日,带着珍贵的食材来和升哥一起研发菜品。他拥有良好的法餐和意餐背景,在餐食的设计搭配上独具一格。他和升哥一样,都是迷恋厨房的艺术家。我有幸吃到过他用清酒的Paste做的冰霜,酒糟的甜香沁人心脾。Brick&Wood的老客人都无比期盼老先生莅临的那几天,那时候升哥的创意和老先生的经验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迸发出最令人惊艳的美味。
Brick&Wood的客人大多是回头客,升哥会记得大家吃过的食物,照顾你的偏好也挑战你的习惯。Brick&Wood没有菜单,所有的菜品都是根据当天的食材应运而生,而相同的食材也会变换不同的烹饪手法和调味。升哥最厌倦单调重复,因此在他的餐厅里最不缺乏的就是惊喜。
精美的Fusion是他的创意所在,而在制作传统料理的过程中,他则会格外恪守最地道的烹饪方式。作为一个寿喜烧爱好者,我在帝都多年都未曾寻觅到一处可口可心的寿喜烧。帝都的寿喜烧大多是关东风格,以高汤熬煮而成,高汤一旦寡淡,肉菜则毫无味道。在升哥的店里我却惊喜地吃到了关西风味浓郁地道的寿喜烧,以牛油热锅,放入大葱炝出香气,再放入牛肉,浇上秘制的酱汁烹煮而成。牛肉蘸上生蛋液,入口顺滑鲜嫩,酱汁醇厚且入口带有淡淡的甜,就像当年在浅草寺旁营业百年的米久本店尝到的味道。
Brick&Wood对于升哥而言不仅是一间餐厅,还是一个梦想。就像我在这个专栏里写到的每一个餐厅老板一样,升哥相信并热爱他当下的事业,也只有这份热爱才会令他如此严谨地追求细节:他愿意为了菜品的最佳呈现牺牲客流,把餐厅每晚的接待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他的餐厅门口没有招牌,门窗也时时紧闭,为了避免游人好奇地推门而入影响他的客人完整的就餐体验;他的料理台被挖低了20厘米,客人可以平视厨师,而不会感觉被高高在上的目光压迫;料理台的全无遮挡让客人可以看到所有的制作过程,包括也许会发生的不完美;甚至餐厅的每一盏灯、每一把椅子都是他设计、试用过最舒适的结果。
还有那棵直直生长的大树,很多朋友建议他在上面封一个玻璃屋顶,这样二层也可以在冬日营业。但他谢绝了朋友的好意,他说这棵树就应该生长在四季更迭的自然环境里,要感激自然的馈赠,珍惜那每年三四个月可以在树影婆娑下喝茶纳凉的好时光。
采访结束之后,有老客人来店里吃饭,他们带了瓶好酒和升哥一起分享。升哥穿着料理师的衣服一边忙碌一边和他们谈笑风生,眉宇间写满了快活。想起几分钟前他衣冠楚楚拍照的样子,也只有那个瞬间,从那西装革履里我会一闪念想起他曾经是个无趣职业的扮演者,而今他为自己喜爱的事业,忙碌却幸福着。
升哥是这家餐厅的主人,他解放了这棵树,也因为这家餐厅解放自己。升哥18岁的时候就去了大洋彼岸独自生活,学了金融也顺理成章地进了家极富盛名的投行工作。他赶上过金融行业最具光环的那几年,也度过了最低迷消沉的那几年。我们没有细聊那些日子的光彩与沉浮,说起了曾经坚持了那么多年的事业,升哥只是淡淡地一句带过:“那时候很忙,却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在忙。”多年的奋斗令升哥成为了大众视角下的成功人士:一家私募基金的重要人物。但这令人艳羡的一切都被他在一次骨折之后毅然放下,他走出了过去所有的光环,走进了这间有一棵大树的房子。
升哥好吃,也会吃,他对美食的热爱源于他的父亲。在他孩提之时,父亲总是会变着花样儿给他做好吃的。他印象最深的儿时美食是父亲做的一道瑶柱蒸蛋。那时的北方,瑶柱是很少见的食材,父亲对于食材的搭配十分得法,升哥说起那道菜时眯着眼睛,那享受的表情仿佛蒸蛋的嫩滑和瑶柱的鲜美仍在唇齿之间。
再后来的故事,发生在大洋彼岸,仿佛每一个远行的游子最先触动的乡愁都是对于故乡食物的思念,然后其中大部分人会因此“被迫”成为厨房里的艺术家,升哥便是其中之一。做饭这件事是需要天赋的,升哥擅长用有限的食材进行巧妙的搭配组合,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神奇美味。从相册的旧照片里,我看到他做的宫保鸡丁、日式牛排、海鲜沙拉,也看到他最初尝试的Fusion。他曾经邀请很多朋友来家里吃饭,每一道菜做完大家一起分享、聊天,然后再去做下一道菜。他从来不会做好一桌子菜肴再开启晚餐,对升哥而言烹饪是一种交流,如果变成了苦力则会毫无乐趣。
在旧金山生活的那些年,升哥时常光顾一间开在Downtown的小料理店。店里人很少,他也从不点菜,主厨从料理台背后递出什么他就吃什么。在那家叫作Shushiman在80s就被《Vogue》专题报道过,在这间小馆,他领略到了Sushi和Sashimi之外,日本料理的精妙和美味。这间小料理店仿佛是他的Muse,冥冥之中引领着他走到当下。
升哥的另一个Muse是他的日本室友,他们会在一起研究烹饪、交流对各自菜品的心得。他让升哥接触到了日本传统的家庭料理:一碟鱼、一碗酱汤、一勺米饭十分用心,升哥最早擅长的几道日本菜都是从他那里学来的。彼时周末,阳光下的一顿美味Brunch是开启一天最美好的方式。升哥还通过他的日本室友认识了他开店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他从东京远道而来的客座厨师。
老先生每月都会从日本来到Brick&Wood几日,带着珍贵的食材来和升哥一起研发菜品。他拥有良好的法餐和意餐背景,在餐食的设计搭配上独具一格。他和升哥一样,都是迷恋厨房的艺术家。我有幸吃到过他用清酒的Paste做的冰霜,酒糟的甜香沁人心脾。Brick&Wood的老客人都无比期盼老先生莅临的那几天,那时候升哥的创意和老先生的经验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迸发出最令人惊艳的美味。
Brick&Wood的客人大多是回头客,升哥会记得大家吃过的食物,照顾你的偏好也挑战你的习惯。Brick&Wood没有菜单,所有的菜品都是根据当天的食材应运而生,而相同的食材也会变换不同的烹饪手法和调味。升哥最厌倦单调重复,因此在他的餐厅里最不缺乏的就是惊喜。
精美的Fusion是他的创意所在,而在制作传统料理的过程中,他则会格外恪守最地道的烹饪方式。作为一个寿喜烧爱好者,我在帝都多年都未曾寻觅到一处可口可心的寿喜烧。帝都的寿喜烧大多是关东风格,以高汤熬煮而成,高汤一旦寡淡,肉菜则毫无味道。在升哥的店里我却惊喜地吃到了关西风味浓郁地道的寿喜烧,以牛油热锅,放入大葱炝出香气,再放入牛肉,浇上秘制的酱汁烹煮而成。牛肉蘸上生蛋液,入口顺滑鲜嫩,酱汁醇厚且入口带有淡淡的甜,就像当年在浅草寺旁营业百年的米久本店尝到的味道。
Brick&Wood对于升哥而言不仅是一间餐厅,还是一个梦想。就像我在这个专栏里写到的每一个餐厅老板一样,升哥相信并热爱他当下的事业,也只有这份热爱才会令他如此严谨地追求细节:他愿意为了菜品的最佳呈现牺牲客流,把餐厅每晚的接待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他的餐厅门口没有招牌,门窗也时时紧闭,为了避免游人好奇地推门而入影响他的客人完整的就餐体验;他的料理台被挖低了20厘米,客人可以平视厨师,而不会感觉被高高在上的目光压迫;料理台的全无遮挡让客人可以看到所有的制作过程,包括也许会发生的不完美;甚至餐厅的每一盏灯、每一把椅子都是他设计、试用过最舒适的结果。
还有那棵直直生长的大树,很多朋友建议他在上面封一个玻璃屋顶,这样二层也可以在冬日营业。但他谢绝了朋友的好意,他说这棵树就应该生长在四季更迭的自然环境里,要感激自然的馈赠,珍惜那每年三四个月可以在树影婆娑下喝茶纳凉的好时光。
采访结束之后,有老客人来店里吃饭,他们带了瓶好酒和升哥一起分享。升哥穿着料理师的衣服一边忙碌一边和他们谈笑风生,眉宇间写满了快活。想起几分钟前他衣冠楚楚拍照的样子,也只有那个瞬间,从那西装革履里我会一闪念想起他曾经是个无趣职业的扮演者,而今他为自己喜爱的事业,忙碌却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