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新的教学理念在一线教师的课堂上已经得到体现。但在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上,少数教师的做法还存在偏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教材呢?
一、研读教材是用好教材的起点
教师应该认真解读教材,读懂教材应该“教什么,怎样教”,读出教材承载的厚度和深度。首先,要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其教学内容在具体章节的编排顺序,浏览教材的目录和编排特点,看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具体安排的,正确定位教材内容的属性,把握好每一篇教材在单元中起的作用,以及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什么样的基础,这样才能制订好教学目标。其次,要读懂教材中问题情境的编排,教材提供了哪些要求或者操作建议,设计了哪些师生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些都必须认真研读,做到心中有数。
二、领会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关键
当前,许多教材已经改变了过去传统教材单调、枯燥的倾向,展现的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然而,当教师真正使用新教材时才发现问题多多,有时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模式;有时,一堂课下来感觉新的理念也有所体现,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但细细品味,会发现学生学到的只是浅层次的知识,甚至还会出现“活动了四肢,活跃了身心,休息了大脑”,导致“去教学化”的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认为,关键在于没有真正领会教材,没有从文本中领会编者的意图,没有从有形的文本和呈现的素材中,读出无形的思想和编排的体系,导致具体目标定位不准,内容把握不到位。
总之,教材是一个方向,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方案。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解读教材。读懂教材应该“教什么,怎样教”。一是从教材的局部知识中把握好整体的知识体系。学生的认知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对同样的知识认识程度在不同阶段也会不一样。因此,教材在编排上遵循“螺旋式上升”和“交替式增长”的特点,分阶段呈现,纠正了过去“一竿子到底”等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倾向。二是从有形的教材文本中读出无形的思想。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学生要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教师应该细心体会编者的意图,用好教材提供的文本和插图,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研读教材是用好教材的起点
教师应该认真解读教材,读懂教材应该“教什么,怎样教”,读出教材承载的厚度和深度。首先,要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其教学内容在具体章节的编排顺序,浏览教材的目录和编排特点,看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具体安排的,正确定位教材内容的属性,把握好每一篇教材在单元中起的作用,以及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什么样的基础,这样才能制订好教学目标。其次,要读懂教材中问题情境的编排,教材提供了哪些要求或者操作建议,设计了哪些师生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些都必须认真研读,做到心中有数。
二、领会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关键
当前,许多教材已经改变了过去传统教材单调、枯燥的倾向,展现的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然而,当教师真正使用新教材时才发现问题多多,有时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模式;有时,一堂课下来感觉新的理念也有所体现,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但细细品味,会发现学生学到的只是浅层次的知识,甚至还会出现“活动了四肢,活跃了身心,休息了大脑”,导致“去教学化”的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认为,关键在于没有真正领会教材,没有从文本中领会编者的意图,没有从有形的文本和呈现的素材中,读出无形的思想和编排的体系,导致具体目标定位不准,内容把握不到位。
总之,教材是一个方向,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方案。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解读教材。读懂教材应该“教什么,怎样教”。一是从教材的局部知识中把握好整体的知识体系。学生的认知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对同样的知识认识程度在不同阶段也会不一样。因此,教材在编排上遵循“螺旋式上升”和“交替式增长”的特点,分阶段呈现,纠正了过去“一竿子到底”等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倾向。二是从有形的教材文本中读出无形的思想。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学生要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教师应该细心体会编者的意图,用好教材提供的文本和插图,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