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进行医疗护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需要住院护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按照是否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分为实验组43例和参照组43例。观察患者在护理期间治愈率、明显好转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前应反复确认药物品种和类别,确保给药剂量以及给药途径正确。应指导病患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高热量、低脂、低糖等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结果:实验组治愈率达到58%,明显好转率达到34.8%,参照组患者治愈率达到39.5%,明显好转率达到13.9%,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3%,参照组患者满意率74%。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保证治疗效果和病人安全。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老年精神病;影响观察;
[中图分类号]R1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5018(2017)01-252-01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病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我国精神病患者管理的一大难点与重点。精神科老年患者不仅会要求进行精神科护理问题,而且会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老、衰退发生诸如身体机能衰退、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为迟缓、反应迟钝等问题,进而易产生诸如跌落、摔伤、烫伤、割伤等不良意外。诸如此类,对精神科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护人员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随之带来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这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的困扰之一,不得不对此加以足够的研究和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这一年半时间里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共86例,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7例;患者年龄介于62-82岁,平均(71.9±1.5)岁;病程2.2-7.1年,平均(2.5±0.4)年。对照组中男21例,女22例;患者年龄介于57-83岁,平均(70.0±1.9)岁;病程2.3-6.7年,平均(3.0±0,5)年。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行以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合理膳食、定期进行个人卫生清理,使病患身体保持干净良好的状态。
实验组除上述治疗措施外加以护理安全管理进行治疗干预。
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前应反复确认药物品种和类别,确保给药剂量以及给药途径正确。
饮食护理。应指导病患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高热量、低脂、低糖等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
安全护理。许多病患由于精神紊乱,极易产生轻生离世的念头,医护人员应对病患的行为及动作变化进行密切观察,紧密掌握病患的活动规律,对病患的住院房间加强来回巡视,以免病患出现自残或者自杀举动。
重点岗位重点管理。切实加强对大门、病房、药房等重点岗位的质量检查与管理,医护人员对病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流程烂熟于心,护士长每天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杜绝安全死角和安全事故的产生。
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要求精神科护士不但要有丰富的精神病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护理技能,还要熟悉掌握综合科的护理技能。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老化、衰退,加上药物的副作用,主观上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以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仔细观察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身体反应,才能及时发现病人的异常情况或者合理诉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观察内容
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做以总结。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难易情况的变化以及受护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恢复的状况,不良反应,复发概率。
医护人员对使用护理安全管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与没有使用护理安全管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相比,比较容易。
受到护理安全医护管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恢复情况较没有使用护理安全管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情绪较稳定,服从医护人员的管理。
受到护理安全管理的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对药物及器械产生的不良反应较轻较小,能够在地面比较湿滑的卫生间等狭小空间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不易产生跌落、烫伤、割伤、自残等自我伤害行为。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管理效果的分析当中,笔者结合数据类型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l9.0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本文中认为P<0.05的情况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老年精神病患者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实验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具体数据参照如下:
本组86例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治愈42例次(48.8%)明显好转21例次(27.9%)好转12例次(13.9%)无变化8例次(0.09%)恶化及死亡3例次(0.03%)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满意28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率93.0%。
参照组患者满意17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1例,护理满意率74.0%。
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医疗护理行业是一项高风险职业,医疗护理工作是一项持续、动态的工作过程,特别是随着大量高新技术进入医疗护理行业,大量新鲜的护理技能进入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范围,大量新研发的新药投入临床应用,给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难度,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也随之加大,因此,为解决以上各种问题,只有制定严格规范的安全护理操作流程并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才能减少乃至杜绝护理问题和意外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患者家属的认可。
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进行医疗护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需要住院护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按照是否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分为实验组43例和参照组43例。观察患者在护理期间治愈率、明显好转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前应反复确认药物品种和类别,确保给药剂量以及给药途径正确。应指导病患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高热量、低脂、低糖等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结果:实验组治愈率达到58%,明显好转率达到34.8%,参照组患者治愈率达到39.5%,明显好转率达到13.9%,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3%,参照组患者满意率74%。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保证治疗效果和病人安全。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老年精神病;影响观察;
[中图分类号]R1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5018(2017)01-252-01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病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我国精神病患者管理的一大难点与重点。精神科老年患者不仅会要求进行精神科护理问题,而且会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老、衰退发生诸如身体机能衰退、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为迟缓、反应迟钝等问题,进而易产生诸如跌落、摔伤、烫伤、割伤等不良意外。诸如此类,对精神科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护人员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随之带来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这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的困扰之一,不得不对此加以足够的研究和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这一年半时间里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共86例,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7例;患者年龄介于62-82岁,平均(71.9±1.5)岁;病程2.2-7.1年,平均(2.5±0.4)年。对照组中男21例,女22例;患者年龄介于57-83岁,平均(70.0±1.9)岁;病程2.3-6.7年,平均(3.0±0,5)年。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行以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合理膳食、定期进行个人卫生清理,使病患身体保持干净良好的状态。
实验组除上述治疗措施外加以护理安全管理进行治疗干预。
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前应反复确认药物品种和类别,确保给药剂量以及给药途径正确。
饮食护理。应指导病患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高热量、低脂、低糖等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
安全护理。许多病患由于精神紊乱,极易产生轻生离世的念头,医护人员应对病患的行为及动作变化进行密切观察,紧密掌握病患的活动规律,对病患的住院房间加强来回巡视,以免病患出现自残或者自杀举动。
重点岗位重点管理。切实加强对大门、病房、药房等重点岗位的质量检查与管理,医护人员对病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流程烂熟于心,护士长每天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杜绝安全死角和安全事故的产生。
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要求精神科护士不但要有丰富的精神病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护理技能,还要熟悉掌握综合科的护理技能。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老化、衰退,加上药物的副作用,主观上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以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仔细观察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身体反应,才能及时发现病人的异常情况或者合理诉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观察内容
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做以总结。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难易情况的变化以及受护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恢复的状况,不良反应,复发概率。
医护人员对使用护理安全管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与没有使用护理安全管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相比,比较容易。
受到护理安全医护管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恢复情况较没有使用护理安全管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情绪较稳定,服从医护人员的管理。
受到护理安全管理的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对药物及器械产生的不良反应较轻较小,能够在地面比较湿滑的卫生间等狭小空间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不易产生跌落、烫伤、割伤、自残等自我伤害行为。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管理效果的分析当中,笔者结合数据类型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l9.0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本文中认为P<0.05的情况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老年精神病患者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实验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具体数据参照如下:
本组86例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治愈42例次(48.8%)明显好转21例次(27.9%)好转12例次(13.9%)无变化8例次(0.09%)恶化及死亡3例次(0.03%)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满意28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率93.0%。
参照组患者满意17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1例,护理满意率74.0%。
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医疗护理行业是一项高风险职业,医疗护理工作是一项持续、动态的工作过程,特别是随着大量高新技术进入医疗护理行业,大量新鲜的护理技能进入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范围,大量新研发的新药投入临床应用,给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难度,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也随之加大,因此,为解决以上各种问题,只有制定严格规范的安全护理操作流程并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才能减少乃至杜绝护理问题和意外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患者家属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