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佩慈·加西亚与本源和自己的世界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洛佩慈用艺术去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向自然学习。结果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在享受或探索着整个过程。他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肃,每创作一件作品,总要反复琢磨,反复修改;不少作品是历时四五年甚至十余年才完成的。他并不是故意要慢,而是往往对自己不滿意,往往没有达到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写实;黑格尔;本源
  一.安东尼奥·洛佩慈·加西亚的生平
  安东尼奥·洛佩慈·加西亚 (Antonio Lopez-Garcia)于1936年1月6日出生在西班牙托梅略索的小镇雷亚尔城。父亲继承祖业,同当时的大多数居民一样,种植葡萄和小麦。叔父安东尼奥·洛佩慈·托雷斯是一位时运不济的优秀画家,他发现了侄子的天赋,并成为他的启蒙老师,对其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49年,年仅13岁的洛佩慈,在叔父的鼓励下,并得到父母的支持,只身赴马德里学画,并于次年考入圣费尔南多高等美术学院(前身即是西班牙历史最悠久、名望最高的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现在称马德里美术学院)学到1955年毕业。
  洛佩慈在美术学院接受的,是典型的传统教育;但是,教授们的具体指导却并不多。藏品精彩丰富的普拉多美术馆,成为他的重要学习场所。在学习期间,他主要学习绘画,兼学雕刻,因为他不但对雕塑发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认为绘画与雕刻是相辅相成的。1964年与1969年,他应聘在母校任教,向学生讲授色彩。以后,他除了偶尔在欧洲作些旅行,便作为职业艺术家,潜心从事绘画与雕塑创作。他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肃,每创作一件作品,总要反复琢磨,反复修改;不少作品是历时四五年甚至十余年才完成的。他曾说:他并不是故意要慢,而是往往对自己不满意,往往没有达到追求的目标。因此,他的作品相对不多,展出更少。但是,他初登艺坛,便不同凡响;到六十年代后期,更是引起欧美普遍的重视。时至今日,洛佩慈已被公认为世界艺坛具象界的一位杰出代表。
  二.探索本源
  洛佩慈画了一系列南瓜、木瓜、叶子等一些植物。在画这些植物的时候,洛佩慈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修改画面,仿佛始终都不能完成,在这一幅画中我们可以这个时候看到开花,下个时候看到结果,又过一段时间看到凋谢。黑格尔认为,纯粹的存在(可以说成是纯存在或纯有),是一切事物的开端,这个开端不能是任何间接性的东西,不能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所谓具体的东西必须是经过中介的规定了的东西,是已经进一步发展了的东西。开端只能是一种单纯的直接性的东西,它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它本身也不包含有任何内容,这就是“开端本身的本性”。黑格尔所说的“纯有”并不是指客观事物的有或没有,也不是人的思想中的有的概念,而是一种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纯粹抽象的“存在”的概念。“纯存在”是一切事物最一般的共同性,仅仅指事物是“存在”、完全抽去事物的具体属性。
  1989年,西班牙著名导演维克多·埃里克拍摄了纪录片《温脖树与阳光》,详实地反映了洛佩慈描绘一颗温脖树的创作过程。片中洛佩慈从9月开始酝酿构思如何描绘园中的一颗挂满果实的温脖树,期间放弃了油画写生而改用素描,直至果实熟透、落地、也未完成画作。到第二年春天,洛佩慈仍然在反复修改。他一直在追求什么?让观众不得而知。片子的结尾是洛佩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镜头闪回出果实从生长、成熟、落地、腐烂到春天温脖树重新开始开花结果的过程,以及作者未完成的画作。
  洛佩慈用艺术去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向自然学习。结果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在享受或探索着整个过程。画中的植物既不属于春天,也不属于夏天,更不属于冬天。它包含了一切,从生长、成熟、落地到腐烂再到重新开花结果,可以说是“有”。但它又不属于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可以说是“无”。纯粹的存在是不可言说的,不是任何具体的东西,实际上可以说是“无”。这种纯有是纯粹的抽象,因此是绝对的否定,也就是无。“纯有”过渡到“无”,两者的差别只是指谓上的,潜在的差别,应该有而尚未发挥出来的差别。所以说“绝对”可以说是有,也可以说是无。有即无,二者是合一的。“有”与“无”同一,及对“有”与“无”进一步的发挥便推演出各个范畴。而开花,结果,季节的变化就是被推演出来的各个范畴。
  事物自身否定自己,斯宾诺莎认为“肯定就是否定”,规定一个事物就是把它从存在的某些领域分割开出,因而也就限制了它。这种限制与否定是一回事。肯定包含着否定,一切规定都是否定。描绘开花就否定了结果,描绘结果就否定了开花。在这个世界中,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的无限的发展下去的,而是旋转的发展的。描绘了开花,再描绘结果,再描绘开花,洛佩慈的绘画过程本身就是在探索着发展,探索着本源,追求着一种绝对的理念——本源。
  三.洛佩慈创造自己的世界
  洛佩慈有一些作品能花上几年,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反复琢磨,反复修改,为了表现出时间的恒定性。在画面中,观众能感觉到时间流逝的感觉。如《晚餐》,由于画画的时间较长,孩子也会随着时间而成长,家人随着时间而变化,使这幅画有一种未完成的感觉。 画木瓜、南瓜等植物,还有食厨,自己的画室,浴室,厕所,马德里城市的风景,都是在画自己身边的人或物,在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这些画每一幅都是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不断的修改,有时候觉得画布不能承受反复的修改,而使用木板。他并不是故意要慢,而是往往对自己不满意,往往没有达到追求的目标。这个世界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世界,当旧事物被新事物淘汰时,这个世界就发展了。同样地,洛佩慈不像其他很多画家画完一幅画就放在那里了,之后很少再去动它了,洛佩慈对自己的同一幅画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这种不同的看法会给他带来新的想法,这一幅画对于他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幅画了,而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洛佩慈自己创造的,是他自己的世界。
  洛佩慈在自己的具象艺术道路中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995年前后的“表现”;1956-1965年的“魔幻”;1965年前后的“含蓄”。他以艰苦的探索寻找自我,并对如何发展具象传统作出回答。在他自身的发展中,他改变了几次创作风格,自己在否定或排斥自己以前的创作方式。由他自身的这一个整体分出或引出了多种风格或创作方式,但这些改变并没有超出洛佩慈本身,因为洛佩慈还是洛佩慈,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引力,因为这是洛佩慈的世界。
  四.总结
  我认为探索这个世界的本源不只是哲学、科学领域的事,它是任何领域的事而且还是任何领域所追求的。本源就是“一”。自己和自己相关,在自己之外没有外在于自己的东西,自己与自己是同一的,就“一”的直接性来说,它自身没有他物与之对立。“一”是自己排斥自己的,“一”的自身又是有区别的。从而由“一”引出“多”。在这里“多”就是我们从事的各个领域,他们之间存在着斥力,比如隔行如隔山。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超出“一”自身,这又是一种引力,也是本质。
  当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从个别到一般来分析事物时,这还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当我们从一般到个别去认识事物时,这时我们的认识比较成熟。
  参考文献:
  [1]谢丽尔.布.特凡:《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2]吴丽玉:《源于真实的神秘性 安东尼奥.洛佩兹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年05月.
其他文献
【摘要】:声乐课堂中用好互动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将教学活动由被动的状态变成主动参与的状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摒弃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因此,对声乐课堂中的互动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它将对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关键词】:互动教学;声乐课堂;应用  一、声乐课堂教学的特殊性  大多
期刊
【摘要】:吴嘉纪是明末清初东陶地区著名的遗民诗人,他所处的年代正值明清易代,鼎革之变带来的是生灵涂炭,作为绝对弱势群体的封建平民女性的生活境遇极为悲惨。吴嘉纪的诗作塑造了许多女性的形象,这为我们展现了当时平民女性的生活境遇,同时也在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黑暗面貌。  【关键词】:吴嘉纪;遗民诗人;女性形象  吴嘉纪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在吴嘉纪《陋轩诗》中出现了众多女性形象。他诗中的女性形象类型比较多
期刊
【摘要】:愛情是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爱情这个主题一直是油画大师们的宠儿。无论西方还是东方,爱情总是不断被阐述。文学和艺术中总是见到它的身影。爱情在生活中滋润着我们的情感,在油画方面,也是推动和影响画家创作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作为画家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对象,还在背后默默推动画家们的艺术发展。  【关键词】:油画家;爱情;创作;情感  一.油画家对爱情的探索:  什么是爱情?诗云:问世间情为何物
期刊
【摘要】:花儿,是流行于我国西北青海、甘肃等高原部分地区的以“情歌”为主题的山歌,是西部各民族劳动人民用汉语歌唱的一种口头音乐文学艺术形式。根据其格律等形式,可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系列。本文拟从其流源、本体特征等角度,对两大花儿体系进行比较性研究,期待两者在区别、互补中得到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流源;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对比  一、流源探究  西北花儿之流源,由于其流传地域之广,流传省
期刊
【摘要】: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外在表现形式。彝族和羌族是西南部的古老民族之一。在对彝族和羌族服饰上的图案花纹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两个民族具有很多的相似处,在这些共性的背后反映了二者在宗教信仰以及文化的交流。本文主要对彝族和羌族服饰上图案和花纹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来了解两个民族在服饰的共同之处和相互的交流。  【关键词】:彝族;羌族;服饰;比较分析;宗教信仰  对于羌族和彝族的了解是自从来到西南民大之后才
期刊
视听艺术教育给予人们的知识和精神力量,以及审美情趣、心理能力的培育是有目共睹的,电影在视听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尤为突出。随着影视行业的飞速发展,形式各样的影视艺术不断出现,但是能够完整记入到人脑海中的便是那些经典的、引起大家共鸣的影片。这些影视作品,都能很好地掌握观众的审美心理,使得影片的整体结构恰到好处,给观众心灵的启迪和无限的遐想。《这个杀手不太冷》在视听艺术教育方面给我们带来的真爱,温暖,责任,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工业机械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简单而单调的黑白棉鞋越来越得不到认可,于是乎色彩艳丽、款式新颖、质地优良的新兴产物——雪地靴随之诞生,当然对于雪地靴而言,多一种铆钉或少一种流苏都有可能让其变成成另外的一种风格。风格顾名思义就是其独有的魅力,是其他任何事物所无法代替的一种内在或外在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风格就会由不同元素所构成,因此,我们在追求不同风格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
期刊
【摘要】: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各自涵盖的内容都非常丰富广泛,通过比较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能更好地了解中西绘画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中西绘画的历史作用,情感处理,绘画题材,色彩,技法以及展现形式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中西绘画;比较;异同  1 中西绘画的历史作用  虽然中西方绘画各阶段发生的时间不同,各自经历的先后顺序有差别,各自各阶段发生发展有交叠现象,但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大致都经
期刊
【摘要】:象帽舞是朝鲜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是农乐舞的最高表演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科研价值和学术价值。象帽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据农乐舞中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出彩中国人《农乐舞中象帽舞》的表演来谈传统文化的创新,也告诫我们要继承和保护我们本土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农乐舞;象帽舞;传统文化;创新  一、演出近况  2015年4月26日,汪清县象帽舞艺术团的5名青年演员汪洋、翟爽、陈琦、太
期刊
【摘要】:本文以钢琴曲《牧民歌唱毛主席》的艺术分析为研究点,分别从钢琴曲《牧民歌唱毛主席》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乐曲以鲜明的音乐结构、变化多样的速度、欢快优美的情感曲调、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使整首乐曲充满了浓浓的民族气息。本曲是中国钢琴音乐开创新时期的标志,也被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选为教材曲目,更被定为大学生钢琴学习的必弹曲目。  【关键词】:钢琴曲;牧民歌唱毛泽东;艺术分析  一、钢琴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