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洛佩慈用艺术去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向自然学习。结果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在享受或探索着整个过程。他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肃,每创作一件作品,总要反复琢磨,反复修改;不少作品是历时四五年甚至十余年才完成的。他并不是故意要慢,而是往往对自己不滿意,往往没有达到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写实;黑格尔;本源
一.安东尼奥·洛佩慈·加西亚的生平
安东尼奥·洛佩慈·加西亚 (Antonio Lopez-Garcia)于1936年1月6日出生在西班牙托梅略索的小镇雷亚尔城。父亲继承祖业,同当时的大多数居民一样,种植葡萄和小麦。叔父安东尼奥·洛佩慈·托雷斯是一位时运不济的优秀画家,他发现了侄子的天赋,并成为他的启蒙老师,对其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49年,年仅13岁的洛佩慈,在叔父的鼓励下,并得到父母的支持,只身赴马德里学画,并于次年考入圣费尔南多高等美术学院(前身即是西班牙历史最悠久、名望最高的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现在称马德里美术学院)学到1955年毕业。
洛佩慈在美术学院接受的,是典型的传统教育;但是,教授们的具体指导却并不多。藏品精彩丰富的普拉多美术馆,成为他的重要学习场所。在学习期间,他主要学习绘画,兼学雕刻,因为他不但对雕塑发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认为绘画与雕刻是相辅相成的。1964年与1969年,他应聘在母校任教,向学生讲授色彩。以后,他除了偶尔在欧洲作些旅行,便作为职业艺术家,潜心从事绘画与雕塑创作。他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肃,每创作一件作品,总要反复琢磨,反复修改;不少作品是历时四五年甚至十余年才完成的。他曾说:他并不是故意要慢,而是往往对自己不满意,往往没有达到追求的目标。因此,他的作品相对不多,展出更少。但是,他初登艺坛,便不同凡响;到六十年代后期,更是引起欧美普遍的重视。时至今日,洛佩慈已被公认为世界艺坛具象界的一位杰出代表。
二.探索本源
洛佩慈画了一系列南瓜、木瓜、叶子等一些植物。在画这些植物的时候,洛佩慈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修改画面,仿佛始终都不能完成,在这一幅画中我们可以这个时候看到开花,下个时候看到结果,又过一段时间看到凋谢。黑格尔认为,纯粹的存在(可以说成是纯存在或纯有),是一切事物的开端,这个开端不能是任何间接性的东西,不能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所谓具体的东西必须是经过中介的规定了的东西,是已经进一步发展了的东西。开端只能是一种单纯的直接性的东西,它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它本身也不包含有任何内容,这就是“开端本身的本性”。黑格尔所说的“纯有”并不是指客观事物的有或没有,也不是人的思想中的有的概念,而是一种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纯粹抽象的“存在”的概念。“纯存在”是一切事物最一般的共同性,仅仅指事物是“存在”、完全抽去事物的具体属性。
1989年,西班牙著名导演维克多·埃里克拍摄了纪录片《温脖树与阳光》,详实地反映了洛佩慈描绘一颗温脖树的创作过程。片中洛佩慈从9月开始酝酿构思如何描绘园中的一颗挂满果实的温脖树,期间放弃了油画写生而改用素描,直至果实熟透、落地、也未完成画作。到第二年春天,洛佩慈仍然在反复修改。他一直在追求什么?让观众不得而知。片子的结尾是洛佩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镜头闪回出果实从生长、成熟、落地、腐烂到春天温脖树重新开始开花结果的过程,以及作者未完成的画作。
洛佩慈用艺术去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向自然学习。结果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在享受或探索着整个过程。画中的植物既不属于春天,也不属于夏天,更不属于冬天。它包含了一切,从生长、成熟、落地到腐烂再到重新开花结果,可以说是“有”。但它又不属于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可以说是“无”。纯粹的存在是不可言说的,不是任何具体的东西,实际上可以说是“无”。这种纯有是纯粹的抽象,因此是绝对的否定,也就是无。“纯有”过渡到“无”,两者的差别只是指谓上的,潜在的差别,应该有而尚未发挥出来的差别。所以说“绝对”可以说是有,也可以说是无。有即无,二者是合一的。“有”与“无”同一,及对“有”与“无”进一步的发挥便推演出各个范畴。而开花,结果,季节的变化就是被推演出来的各个范畴。
事物自身否定自己,斯宾诺莎认为“肯定就是否定”,规定一个事物就是把它从存在的某些领域分割开出,因而也就限制了它。这种限制与否定是一回事。肯定包含着否定,一切规定都是否定。描绘开花就否定了结果,描绘结果就否定了开花。在这个世界中,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的无限的发展下去的,而是旋转的发展的。描绘了开花,再描绘结果,再描绘开花,洛佩慈的绘画过程本身就是在探索着发展,探索着本源,追求着一种绝对的理念——本源。
三.洛佩慈创造自己的世界
洛佩慈有一些作品能花上几年,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反复琢磨,反复修改,为了表现出时间的恒定性。在画面中,观众能感觉到时间流逝的感觉。如《晚餐》,由于画画的时间较长,孩子也会随着时间而成长,家人随着时间而变化,使这幅画有一种未完成的感觉。 画木瓜、南瓜等植物,还有食厨,自己的画室,浴室,厕所,马德里城市的风景,都是在画自己身边的人或物,在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这些画每一幅都是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不断的修改,有时候觉得画布不能承受反复的修改,而使用木板。他并不是故意要慢,而是往往对自己不满意,往往没有达到追求的目标。这个世界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世界,当旧事物被新事物淘汰时,这个世界就发展了。同样地,洛佩慈不像其他很多画家画完一幅画就放在那里了,之后很少再去动它了,洛佩慈对自己的同一幅画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这种不同的看法会给他带来新的想法,这一幅画对于他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幅画了,而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洛佩慈自己创造的,是他自己的世界。
洛佩慈在自己的具象艺术道路中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995年前后的“表现”;1956-1965年的“魔幻”;1965年前后的“含蓄”。他以艰苦的探索寻找自我,并对如何发展具象传统作出回答。在他自身的发展中,他改变了几次创作风格,自己在否定或排斥自己以前的创作方式。由他自身的这一个整体分出或引出了多种风格或创作方式,但这些改变并没有超出洛佩慈本身,因为洛佩慈还是洛佩慈,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引力,因为这是洛佩慈的世界。
四.总结
我认为探索这个世界的本源不只是哲学、科学领域的事,它是任何领域的事而且还是任何领域所追求的。本源就是“一”。自己和自己相关,在自己之外没有外在于自己的东西,自己与自己是同一的,就“一”的直接性来说,它自身没有他物与之对立。“一”是自己排斥自己的,“一”的自身又是有区别的。从而由“一”引出“多”。在这里“多”就是我们从事的各个领域,他们之间存在着斥力,比如隔行如隔山。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超出“一”自身,这又是一种引力,也是本质。
当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从个别到一般来分析事物时,这还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当我们从一般到个别去认识事物时,这时我们的认识比较成熟。
参考文献:
[1]谢丽尔.布.特凡:《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2]吴丽玉:《源于真实的神秘性 安东尼奥.洛佩兹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年05月.
【关键词】:写实;黑格尔;本源
一.安东尼奥·洛佩慈·加西亚的生平
安东尼奥·洛佩慈·加西亚 (Antonio Lopez-Garcia)于1936年1月6日出生在西班牙托梅略索的小镇雷亚尔城。父亲继承祖业,同当时的大多数居民一样,种植葡萄和小麦。叔父安东尼奥·洛佩慈·托雷斯是一位时运不济的优秀画家,他发现了侄子的天赋,并成为他的启蒙老师,对其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49年,年仅13岁的洛佩慈,在叔父的鼓励下,并得到父母的支持,只身赴马德里学画,并于次年考入圣费尔南多高等美术学院(前身即是西班牙历史最悠久、名望最高的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现在称马德里美术学院)学到1955年毕业。
洛佩慈在美术学院接受的,是典型的传统教育;但是,教授们的具体指导却并不多。藏品精彩丰富的普拉多美术馆,成为他的重要学习场所。在学习期间,他主要学习绘画,兼学雕刻,因为他不但对雕塑发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认为绘画与雕刻是相辅相成的。1964年与1969年,他应聘在母校任教,向学生讲授色彩。以后,他除了偶尔在欧洲作些旅行,便作为职业艺术家,潜心从事绘画与雕塑创作。他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肃,每创作一件作品,总要反复琢磨,反复修改;不少作品是历时四五年甚至十余年才完成的。他曾说:他并不是故意要慢,而是往往对自己不满意,往往没有达到追求的目标。因此,他的作品相对不多,展出更少。但是,他初登艺坛,便不同凡响;到六十年代后期,更是引起欧美普遍的重视。时至今日,洛佩慈已被公认为世界艺坛具象界的一位杰出代表。
二.探索本源
洛佩慈画了一系列南瓜、木瓜、叶子等一些植物。在画这些植物的时候,洛佩慈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修改画面,仿佛始终都不能完成,在这一幅画中我们可以这个时候看到开花,下个时候看到结果,又过一段时间看到凋谢。黑格尔认为,纯粹的存在(可以说成是纯存在或纯有),是一切事物的开端,这个开端不能是任何间接性的东西,不能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所谓具体的东西必须是经过中介的规定了的东西,是已经进一步发展了的东西。开端只能是一种单纯的直接性的东西,它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它本身也不包含有任何内容,这就是“开端本身的本性”。黑格尔所说的“纯有”并不是指客观事物的有或没有,也不是人的思想中的有的概念,而是一种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纯粹抽象的“存在”的概念。“纯存在”是一切事物最一般的共同性,仅仅指事物是“存在”、完全抽去事物的具体属性。
1989年,西班牙著名导演维克多·埃里克拍摄了纪录片《温脖树与阳光》,详实地反映了洛佩慈描绘一颗温脖树的创作过程。片中洛佩慈从9月开始酝酿构思如何描绘园中的一颗挂满果实的温脖树,期间放弃了油画写生而改用素描,直至果实熟透、落地、也未完成画作。到第二年春天,洛佩慈仍然在反复修改。他一直在追求什么?让观众不得而知。片子的结尾是洛佩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镜头闪回出果实从生长、成熟、落地、腐烂到春天温脖树重新开始开花结果的过程,以及作者未完成的画作。
洛佩慈用艺术去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向自然学习。结果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在享受或探索着整个过程。画中的植物既不属于春天,也不属于夏天,更不属于冬天。它包含了一切,从生长、成熟、落地到腐烂再到重新开花结果,可以说是“有”。但它又不属于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可以说是“无”。纯粹的存在是不可言说的,不是任何具体的东西,实际上可以说是“无”。这种纯有是纯粹的抽象,因此是绝对的否定,也就是无。“纯有”过渡到“无”,两者的差别只是指谓上的,潜在的差别,应该有而尚未发挥出来的差别。所以说“绝对”可以说是有,也可以说是无。有即无,二者是合一的。“有”与“无”同一,及对“有”与“无”进一步的发挥便推演出各个范畴。而开花,结果,季节的变化就是被推演出来的各个范畴。
事物自身否定自己,斯宾诺莎认为“肯定就是否定”,规定一个事物就是把它从存在的某些领域分割开出,因而也就限制了它。这种限制与否定是一回事。肯定包含着否定,一切规定都是否定。描绘开花就否定了结果,描绘结果就否定了开花。在这个世界中,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的无限的发展下去的,而是旋转的发展的。描绘了开花,再描绘结果,再描绘开花,洛佩慈的绘画过程本身就是在探索着发展,探索着本源,追求着一种绝对的理念——本源。
三.洛佩慈创造自己的世界
洛佩慈有一些作品能花上几年,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反复琢磨,反复修改,为了表现出时间的恒定性。在画面中,观众能感觉到时间流逝的感觉。如《晚餐》,由于画画的时间较长,孩子也会随着时间而成长,家人随着时间而变化,使这幅画有一种未完成的感觉。 画木瓜、南瓜等植物,还有食厨,自己的画室,浴室,厕所,马德里城市的风景,都是在画自己身边的人或物,在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这些画每一幅都是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不断的修改,有时候觉得画布不能承受反复的修改,而使用木板。他并不是故意要慢,而是往往对自己不满意,往往没有达到追求的目标。这个世界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世界,当旧事物被新事物淘汰时,这个世界就发展了。同样地,洛佩慈不像其他很多画家画完一幅画就放在那里了,之后很少再去动它了,洛佩慈对自己的同一幅画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这种不同的看法会给他带来新的想法,这一幅画对于他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幅画了,而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洛佩慈自己创造的,是他自己的世界。
洛佩慈在自己的具象艺术道路中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995年前后的“表现”;1956-1965年的“魔幻”;1965年前后的“含蓄”。他以艰苦的探索寻找自我,并对如何发展具象传统作出回答。在他自身的发展中,他改变了几次创作风格,自己在否定或排斥自己以前的创作方式。由他自身的这一个整体分出或引出了多种风格或创作方式,但这些改变并没有超出洛佩慈本身,因为洛佩慈还是洛佩慈,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引力,因为这是洛佩慈的世界。
四.总结
我认为探索这个世界的本源不只是哲学、科学领域的事,它是任何领域的事而且还是任何领域所追求的。本源就是“一”。自己和自己相关,在自己之外没有外在于自己的东西,自己与自己是同一的,就“一”的直接性来说,它自身没有他物与之对立。“一”是自己排斥自己的,“一”的自身又是有区别的。从而由“一”引出“多”。在这里“多”就是我们从事的各个领域,他们之间存在着斥力,比如隔行如隔山。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超出“一”自身,这又是一种引力,也是本质。
当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从个别到一般来分析事物时,这还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当我们从一般到个别去认识事物时,这时我们的认识比较成熟。
参考文献:
[1]谢丽尔.布.特凡:《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2]吴丽玉:《源于真实的神秘性 安东尼奥.洛佩兹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年05月.